克罗恩病CTMRI诊断325

合集下载

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

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南
在排除其他疾病(见“鉴别诊断”部分) 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具备上述临床表现者可临床疑诊, 安排进 一步检查; (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或小肠镜特征以及影 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 (3)如再加上活检提示CD的特征性改变且能排 除肠结核,可作出临床诊断;
(4)如有手术切除标本,可根据标准作出 病理确诊;
2.回结肠型CD与肠结核的鉴别
回结肠型CD与肠结核的鉴别常很困难,因 为除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肠结核 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外,两病在临床表现、结 肠镜下所见及活检所见常无特征性区别。因 此强调,在活检未见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情 况下,鉴别依靠对临床表现、结肠镜下所见 及活检进行综合分析[2]。
2.何瑶,陈瑜君,杨红,等. 回结肠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临床及 内镜特征比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325-328.
女,25岁。“腹痛, 便血5月”。2010年6 月小肠镜示“回肠下 段节段性纵行溃疡, 回盲瓣多发溃疡”。 病理活检示“克罗恩
病”。
男性,36岁,“反复腹 痛2年”,2008年,曾患 肛瘘,2013年6月小肠镜 示“回肠多发纵行溃疡 并狭窄,考虑克罗恩病”。
Pathology
大体形态特点:
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
疑诊CD但结肠镜及小肠放射影像学检查 阴性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局限在小 肠的病变疑为CD者行气囊辅助小肠镜检 查。有肛周瘘管行盆腔MRI检查(必要时 结合超声内镜或经皮肛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作为疑有腹腔脓肿、炎 性包块或瘘管的初筛检查。
(四)排除肠结核的相关检查:胸部X 线片、PPD试验,有条件时可行IFNγ 释放试验(如T-SPOT﹒TB)。
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等clinicalmanifestations多发性节段性炎症纵行性或裂隙状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瘘管假息肉形成多发性狭窄跳跃征线样征显示肠壁增厚腹腔或盆腔脓肿x线钡餐或灌肠检查x线钡餐或灌肠检查ctemre检查cte或mre是迄今评估小肠炎性病变的标准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此检查列为cd诊断的常规检查该检查可反映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质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窝织炎等节段性分布见纵行溃疡周围粘膜正常或增生成鹅卵石样

克罗恩病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克罗恩病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克罗恩病的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吴国庆; 姚军; 胡晓明; 夏进东【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克罗恩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作者】吴国庆; 姚军; 胡晓明; 夏进东【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放射科上海 20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7结肠镜和传统X线摄影术是诊断和评估克罗恩病的首选工具,尤其在病变早期阶段,但是不能提示病变有无累及肠壁全层及有无肠外综合症。

CT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合理的肠道对比剂,结合增强CT扫描获得横断面上的高分辨率图像,可以直接显示增厚肠壁的形态学改变,肠系膜血管改变等肠外综合症,帮助判断炎症的活动度及是否需要外科治疗,具有肠镜及传统X线不可替代的优势。

本文收集了我院22例经肠镜和病理证实的克罗恩病,总结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克罗恩病的CT诊断水平。

2005年2月~2013年11月经肠镜和手术病理确诊的克罗恩病例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9~80岁,其中30岁以下占5例,30岁~50岁4例,50~70岁7例,70岁以上6例,平均年龄53.1岁。

以腹痛、腹泻或右下腹肿块就诊。

其中8例为急诊行CT平扫,后经随访证实。

14例经肠镜及病理确诊后行增强CT扫描。

1.1 检查方法 8例急诊平扫病人均在检查前30分钟不间断口服水500ml作为肠道对比剂。

14例增强病人在检查前45分钟开始间断口服肠道对比剂1500ml分3次服完,每次间隔15分钟(其中6例肠道对比剂为3%泛影葡胺溶液,8例为水),其中6例肠镜提示病变位于右半结肠的病人中,除口服肠道对比剂外,5例在扫描前行结肠内灌3%泛影葡胺溶液800ml作为结肠阳性对比剂,1例结肠内灌水800ml作为肠道对比剂。

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22例均行CT 扫描,8例为平扫,14例行增强扫描。

克罗恩病CT MRI诊断

克罗恩病CT MRI诊断
克罗恩病CT、MRI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概述
•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又称为局限性 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一种与免疫、 遗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 疾病,而且是一种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的慢性疾 病,此病的病因不明,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消化 道均可受累,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 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
✓ 早期粘膜面可有口疮样溃疡,继之有纵行狭长的裂隙样溃疡 ,多与肠纵轴平行,也可与之垂直,溃疡好发于肠系膜缘
✓ 肉芽肿扩散到浆膜导致肠粘连,溃破穿破肠壁形成腹腔内、 外瘘
✓ 晚期纤维化致肠壁增厚,管腔狭窄。肠系膜因肉芽肿性炎症 而增厚,收缩变短,淋巴结肿大
CT、MRI检查
✓ 检查前夜口服缓泻剂 ✓ 检查当天早餐禁食,检查前约1小时口服甘露醇溶液约
CT、MRI表现
管壁分层强化 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 宽 横断面呈“靶征”,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管壁不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无分层,提示 病变处于静止期或慢性期
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活动期)
靶征: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宽
肠壁强化,无分层(静止期)
CT、MRI表现
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 最先起始于直肠乙状结肠 ✓ 连续性病变并逆行向上发展 ✓ 管壁增厚一般小于10mm,肠腔可略狭窄,较对称 ✓ 管壁分层强化,横断面呈“靶征”,可见肠壁积气 ✓ 肠管缩短变窄,袋形消失呈僵硬管状,一般不会引起肠道梗阻
横结肠,降结肠肠壁增厚
左侧结肠、直肠肠壁分层强化:粘膜下层水肿
诊断要点
✓ 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见于末端回肠和 邻近结肠
✓ 管壁明显增厚,且多以肠系膜侧为著 ✓ “靶征”:管壁分层强化-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 “梳齿征”:病变周围肠系膜血管增生、增多、密

克罗恩病评分标准

克罗恩病评分标准

克罗恩病评分标准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其诊断通常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等多种因素。

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评估通常使用几种评分标准,其中最常用的是Harvey-Bradshaw评分和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评分。

Harvey-Bradshaw评分: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克罗恩病活动度评分方法,包括四个指标:腹泻(1-4分),腹痛(1-4分),**疼痛(1-2分)和便血(1-4分)。

总分范围为0-16分,分数越高,疾病活动度越高。

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评分:这是一个更全面的评分系统,包括12个指标:每日大便次数、每克粪便中的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水平、腹部疼痛、腹部肿胀、腹部肿块、肠梗阻、发热、体重变化、营养状态、注射或口服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和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

CDAI的范围是170-500,分数越高,疾病活动度越高。

这两种评分方法都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克罗恩病的活动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评分方法并不能完全确定克罗恩病的诊断,只能作为诊断的辅助工具。

克罗恩病的确诊标准(一)

克罗恩病的确诊标准(一)

克罗恩病的确诊标准(一)
克罗恩病的确诊标准
什么是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它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范畴,患者往往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克罗恩病通常是一种持续性的疾病,但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会有所不同。

确诊克罗恩病的标准
确诊克罗恩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医学检查结果。

以下是常用的确诊克罗恩病的标准:
1.临床症状:患者需出现慢性或反复性的腹痛、腹泻、体重减轻
以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2.肠道镜检查:包括内窥镜和结肠镜等检查方法,通过观察肠道
的炎症程度、受累区域以及病变的分布情况等来确定是否存在克罗恩病病变。

3.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是确诊克罗恩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确定肠道黏膜的炎症病变类型、病变的程度以及存在的特征等。

4.其他医学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放射学检查等,这
些检查结果能够提供克罗恩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5.排除其他疾病:克罗恩病的确诊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可能
性,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等。

总结
克罗恩病的确诊标准包括临床症状、肠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其他医学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诊断依据,医生能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克罗恩病,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克罗恩病,建议尽早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

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的诊断标准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肠病,它可以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

它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来控制症状。

诊断克罗恩病需要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症状克罗恩病的症状因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而异。

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1. 腹痛克罗恩病的腹痛通常是持续的,但其严重程度因患者而异。

腹痛可以是隐痛或剧痛,通常与进食或排便有关。

2. 腹泻克罗恩病的腹泻通常是黏液或血液混合的。

腹泻也可能伴随着腹痛和腹胀。

3. 食欲不振克罗恩病患者可能感到食欲不振或吃不下东西。

这可能是由于腹痛或腹泻引起的。

4. 体重减轻克罗恩病患者可能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导致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克罗恩病。

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克罗恩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

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增加,红细胞沉降率也会增加。

2.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可以检测患者是否有消化道感染或炎症。

粪便中的白细胞和隐血也可能增加。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克罗恩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

一些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1. X光X光可以检测出肠道的狭窄和梗阻。

它也可以显示出肠道的炎症和溃疡。

2. CT扫描CT扫描可以显示出肠道的狭窄和梗阻。

它也可以显示出肠道的炎症和溃疡。

3. MRI扫描MRI扫描可以显示出肠道的狭窄和梗阻。

它也可以显示出肠道的炎症和溃疡。

结论诊断克罗恩病需要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这些标准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肠病,它可以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从口腔到肛门。

它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但可以通过药物和手术来控制症状。

如果您有克罗恩病的症状,请及时就医。

世卫组织克罗恩诊断标准

世卫组织克罗恩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一、非连续性或区域性肠道病变;二、肠壁全层的炎症,病变伴有脓肿及狭窄;三、病变肠段黏膜呈现铺路石样或者重型的裂隙;四、结节性非干酪性肉芽肿;
五、裂沟或瘘管形成;六、肛门的病变,包括一些难治性的溃疡,非典型的肛瘘或肛裂等。

如果综上所说的六点,具有上述的一、二、三项者为可疑,再加上四、五、六项之一,可确诊,有一、二、三项中的两项,加第四项也可以确诊。

但需要排除别的疾病,如溃疡性的结肠炎、肠结核、缺血性肠炎或者放射性肠炎,都是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诊断及治疗方

克罗恩病诊断及治疗方

克罗恩病诊断及治疗方克罗恩病诊断及治疗方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

克罗恩病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以腹痛、腹泻、肠梗阻为主要症状,且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

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本病尚无根本的治愈方法,许多病人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而术后复发率很高。

本病的复发率与病变范围、病症侵袭的强弱、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长等因素有关,死亡率也随之增高。

克罗恩病 - 流行病学此病于1932年被外国人克罗恩发现,故1973年才被正式命名为“克罗恩病”。

[1]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较欧美少见。

近十余年来临床上已较前多见。

据1950---1982年国内文献报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共523例,而1987--1993年文献报道625例。

男女间无显著差别。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青、壮年占半数以上。

克罗恩病 - 病因X光片病因尚未明,可能为多种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免疫异常、感染和遗传因素似较有关。

遗传易感性(1)遗传因素:大量资料表明,Crohn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单卵发育的孪生子之间患Crohn病的一致性比率明显升高,为67%,而双合子的孪生子,其一致性比率仅为8%。

同时发现Crohn病患者与配偶之间表现为不一致性,且与普通人群无差别。

以上表明本病有家族聚集性。

另有报道,犹太人与非犹太人相比,犹太人家族中此病的发病率高,并发现主要是那些阿斯肯纳兹(Ash Kenazi)人种。

对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阿斯肯纳兹人的调查,其Crohn病的发病率高于那些同一地区居住的非阿斯肯纳兹人的居民,可能阿斯肯纳兹犹太人代表着人类中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

也有报道表明,Crohn病患者多与HLA-DR4型血清抗原有关。

遗传因素究竟如何影响本病的发生尚不清楚。

克罗恩病病理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病理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肠壁炎症:克罗恩病的肠壁炎症是其最典型的病理特征之一。

肠壁炎症包括黏膜下层和肌层的炎症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同时伴随有大量的淋巴滤泡形成。

2.肠腺结构的改变:克罗恩病的肠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如腺管萎缩、腺泡扩张、腺体数目减少等。

3.肠壁水肿:克罗恩病的肠壁水肿比较明显,肠壁增厚,黏膜下和肌层内均有水肿。

4.淋巴滤泡增生:克罗恩病的肠壁炎症常伴随有大量淋巴滤泡的形成,淋巴滤泡大小不一,有时会融合成更大的淋巴滤泡。

5.肠壁纤维化:克罗恩病的肠壁纤维化比较明显,肠壁增厚,黏膜下和肌层内均有纤维化。

以上这些病理特征都可以作为克罗恩病的病理诊断标准,但是这些特征并不是克罗恩病独有的,也可能出现在其他肠道疾病中,因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克罗恩病罗马 iii 的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罗马 iii 的诊断标准

克罗恩病的检查办法:
1.血常规等检查,白细胞常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与失血、骨髓抑制以及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吸收减少有关。

血细胞比容下降,血沉增快。

2.粪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可阳性。

3.血生化检查,黏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

血清钾、钠、钙、镁等可下降。

4.肠吸收功能试验,因小肠病变而做广泛肠切除或伴有吸收不良者,可做肠吸收功能试验,以进一步了解小肠功能。

5.X 线检查,肠道钡餐造影能了解末端回肠或其他小肠的病变和范围。

其表现有胃肠道的炎性病变,如裂隙状溃疡、卵石征、假息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

钡剂灌肠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袢扩张和肠外块影。

6.腹部CT 检查对确定是否有增厚且相互分隔的肠袢,而且与腹腔内脓肿进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7.内镜和活组织检查,内镜检查和黏膜活检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以及卵石征等不同表现,病变呈跳跃式分布,病理非干酪样肉芽肿可确认。

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和深度,发现腹腔内肿块或脓肿。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6期副主任医师安萍主任医师罗和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0000)克罗恩病是一种炎症性肠道疾病,以胃肠道任何部位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具有进行性和破坏性,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克罗恩病的诊断依赖于症状、放射学、内镜检查和组织学标准的结合,同时侵入性较小的生物标记物也正在开发当中。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消化道黏膜节段性炎症、纵行和锯齿状溃疡是典型的内镜表现。

节段性炎症表现为由正常组织区域分隔的炎症浸润黏膜。

内镜检查可以直接根据肠黏膜的表现评估克罗恩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末端回肠的溃疡等病变对于克罗恩病的初次诊断很重要。

因此,对疑似克罗恩病的患者应该进行内镜检查。

为了准确评估疾病活动程度,在克罗恩病患者第一次内镜检查中,即使黏膜内镜下显示无明显异常,也应对回肠末端和全结肠进行活检。

在早期克罗恩病中,病变表现为小但明显的溃疡,周边黏膜无明显异常;在中度克罗恩病中,较大溃疡形成,并可相互融合,受累肠段可形成鹅卵石样改变;而重度克罗恩病可表现为深纵溃疡。

黏膜愈合是克罗恩病的重要治疗目标,因此结肠镜检查在监测疾病活动性方面极为重要。

而对于空、回肠病变且结肠或末段回肠未累及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价值极其有限,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小肠镜或胶囊内镜的检查。

但对于存在肠道狭窄的患者,应避免胶囊内镜检查所致的胶囊嵌钝。

以外,由于克罗恩病可伴有上消化道受累,因此,患者也应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或评估食管及胃相关黏膜的累及情况。

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S)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其根据病变位置和类型对疾病程度进行分类,将病变描述为溃疡性狭窄、深溃疡和浅溃疡等,并对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回肠的病变位置进行分类。

评分范围从0到44,评分小于6被定义为内镜缓解,小于4被定义为完全的内镜缓解。

临床上使用广泛的则是Mayo评分,用以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克罗恩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炎症性肠病(IBD)目前对其病因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具体发病原因尚有待进一步分析。

由于IBD具有进展性,并且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因此加强对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自2006年成立IBD协作组以来,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不断对IBD标准化诊治指南进行讨论,丰富其诊治意见,使其更具科学性,同时兼具普及性。

结合循证医学相关要求,针对IBD的诊断和治疗,广泛寻找支持依据。

2020年5月,国内专家对IBD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共识意见,以IBD中的克罗恩病为例,对其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进行如下分析。

1.克罗恩病诊断1.1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克罗恩病以慢性起病为主,可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主要位置为右下腹、脐周,反复发作,病情严重时患者出现梗阻、肠瘘、肛门病变,同时合并高热、发育迟缓、贫血等全身性症状。

(2)影像学检查:目前,推荐采用胃肠钡剂造影检查方法,如有需要,可为患者联合钡剂灌肠进行辅助检查。

两种检查可发现狭窄、裂隙状溃疡,同时可观察到鹅卵石样改变。

同时CT、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腹腔脓肿、盆腔脓肿,且肠壁有增厚表现。

(3)肠镜检查:专家共识意见中指出,对克罗恩病患者开展结肠镜检查,应保证镜体深入到末段回肠位置,进而对病变情况进行明确。

肠镜检查可观察到克罗恩病患者出现黏膜炎症,主要特征为节段性、非对称性,或有鹅卵石样改变。

如果患者合并上消化道症状,建议配合胃镜检查。

而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和诊断,则能够对病变范围进行确定,同时明确组织损伤深度,可及时发现腹腔内脓肿表现。

1.2诊断内容(1)病情程度:对于克罗恩病患者,其活动度、严重度均能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程度,建议将两者合并使用,作为判断患者病情程度的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将患者病情程度分为三个等级:①轻度:存在腹部压痛、包块与梗阻,但无全身性症状表现;②重度: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合并全身性症状,同时伴有其他并发症;③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克罗恩病的影像学表现

克罗恩病的影像学表现

选择手术方式
评估手术效果
手术后,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手术效 果,观察肠道是否通畅、是否存在狭 窄或瘘管等情况。
根据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肠道病变位置 和范围,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 方式,如肠切除吻合术、造瘘术等。
辅助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辅助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以辅助内镜检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 肠道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提高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 性。
辅助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提供实验室检查无法获取的信息,如 肠道狭窄程度、瘘管形态等,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了解 患者的病情。同时,影像学检查还可以为实验室检查提 供定位和定性依据,提高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影像学在克罗恩病中应用价值
确诊病变部位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可以准确显示克 罗恩病的病变部位,包括肠道增厚、狭窄 、瘘管形成等。
并发症风险评估
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出现肠梗阻、肠穿孔、腹 腔脓肿、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医生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其发生并发症的
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指导治疗方案选择
01
药物治疗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和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 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
02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钡剂灌肠检查
原理
通过口服或灌肠引入钡剂,利用X线透视或摄影观察肠道形态和功能变化。
表现
克罗恩病患者可能出现肠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性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 肉、多发性狭窄或肠壁僵硬、瘘管形成等征象。此检查对肠道狭窄和瘘管的诊 断有一定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克罗恩病诊断金标准

克罗恩病诊断金标准

克罗恩病诊断金标准
克罗恩病的诊断金标准是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肠镜病理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下降,血清中钾、钠、钙、镁等元素下降,黏蛋白含量增加等。

2.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肠道病变情况。

3.肠镜病理学检查:通过肠镜检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情况,如有必要可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另外,血清标志物也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克罗恩病,如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特异性不高,不能单独用于确诊克罗恩病。

总之,诊断克罗恩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肠镜病理学检查结果等。

如怀疑自己可能患有克罗恩病,请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

制定:审核:批准:。

克罗恩病的CT和MRI诊断

克罗恩病的CT和MRI诊断

克罗恩病的CT和MRI诊断龚红霞;许建荣【摘要】Crohn' s disease ( CD) is a chronic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with uncertain etiology. Historically, small-bowel follow-through examination was the standard radiological approach for the assessment of CD, however, it has limited capacity for demonstrating transmural and extramural extension of the disease. CT/MR enterography can provide well demonstrations of bowel wall thickening, mural stratification, stricture, mesenteric involvement and extramural complications, and may effectively define the disease activity. Both of them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the imaging diagnosis of CD. This article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for the examination protocols and the main findings of CT and MRI on CD diagnosis.%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既往影像学检查以小肠钡剂灌肠为主,但该方法不能很好地显示肠壁和肠外病变.而CT和MR肠道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CD的肠壁增厚分层、肠腔狭窄、肠系膜受累以及肠外并发症等,并可有效判断疾病活动度,两者在CD诊断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CD的CT和MRI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作一简介.【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2012(017)012【总页数】5页(P741-745)【关键词】Crohn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肠道显像;肠道造影;诊断【作者】龚红霞;许建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200127【正文语种】中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病情反复缓解和复发为主要特点,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病变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尤其是距回盲瓣15~25 cm的末段回肠。

小肠克罗恩病的CT表现

小肠克罗恩病的CT表现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途径
结合多种影像技术
综合运用CT、MRI、超声内镜 等多种影像技术,提高小肠克
罗恩病的诊断准确性。
早期发现和治疗
通过定期体检和早期筛查,及 时发现并治疗小肠克罗恩病,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风险 。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影像学 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 量。
肠道淋巴瘤CT上可表现为肠壁增厚、肠腔 狭窄或动脉瘤样扩张,但病变范围更广,常 累及多段肠道,且多伴有腹腔及后腹膜淋巴 结肿大。
肠癌
肠癌在CT上多表现为肠腔内肿块,可伴有 肠壁增厚和局部淋巴结转移,但肿块多呈偏 心性生长,与小肠克罗恩病的肠壁全层增厚
不同。
误区提示及避免策略
01
误区一
将小肠克罗恩病误诊为阑尾炎。由于小肠克罗恩病可引起右下腹痛和压
02
CT检查技术及应用
CT检查原理及设备介绍
CT检查原理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 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
CT设备介绍
CT设备主要包括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及存储系统和辅助设备。其中,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 扫描架组成,用于产生和检测X线;计算机系统负责控制和处理扫描数据;图像显示及存储系统则用于显示和保 存扫描得到的图像。
03
小肠克罗恩病CT表现特征
肠壁增厚与强化特点
肠壁增厚
CT扫描可见小肠肠壁呈对称性或不对 称性增厚,增厚的肠壁可呈分层状, 内层为黏膜层,外层为浆膜层,中间 为水肿层。
强化特点
增强扫描时,增厚的肠壁可出现明显 强化,黏膜层强化最为显著,呈“靶 征”或“双环征”。

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引

克罗恩病诊断与治疗新指引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全身表现 –发热:少数为主要症状 –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vitamin缺乏 –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 斑等
CTE、MRE检查
–CTE或MRE是迄今评估小肠炎性病变的标准 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应将此检查列为 CD诊断的常规检查 –该检查可反映肠壁的炎症改变、病变分布 的部位和范围、狭窄的存在及其可能的性质 、肠腔外并发症如瘘管形成、腹腔脓肿或蜂 窝织炎等
溃疡浅,粘膜弥漫性充血水 肿,颗粒状,脆性增加
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 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 ,杯状细胞减少
纵行溃疡;卵石样改变,病 变间粘膜外观正常
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样肉芽 肿,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
UC CD
2.回结肠型 CD与肠结核的鉴别
回结肠型 CD与肠结核的鉴别常很困难 ,因 为除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肠结核 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外 ,两病在临床表现、结 肠镜下所见及活检所见常无特征性区别。因 此强调, 在活检未见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情 况下,鉴别依靠对临床表现、结肠镜下所见 及活检进行综合分析[2]。
小肠镜检查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BAE )可直视下观察 病变、取活检及进行内镜下治疗,但为侵入性 检查,有一定并发症的风险。主要适用于其他 检查(如SBCE或放射影像学)发现小肠病变 或尽管上述检查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小肠病变 需进行确认及鉴别者,或已确诊CD需要BAE 检 查以指导或进行治疗者。小肠镜下CD病变特征 与结肠镜所见相同。


门 氏 菌
曲 菌




伪 膜 性
大 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 连续 对称 左半结肠或弥漫分 布 可累及 正常 仅见郁积表现
罕见
不形成 可见
克罗恩病 不连续(跳跃分布) 不对称
右半结肠或弥漫分布
很少累及 可见狭窄 可累及任何部分
常见
形成 常见
横结肠,降结肠肠壁增厚
左侧结肠、直肠肠壁分层强化:粘膜下层水肿
鉴别诊断
肠结核
✓ 好发于回盲部 ✓ 多呈连续性分布,不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 ✓ 溃疡型肠结核 溃疡与肠管长轴垂直,环行对称性狭窄,
易并发肠梗阻 ✓ 增殖型肠结核 回盲部肿块,肠瘘、窦道少见,常伴发其
他部位结核
肠结核
克罗恩病
• 回肠末端及回盲部
• 连续性分布
• 横行带状溃疡所致环形对称狭 窄居多
• 横行的、全周的带状溃疡,溃 疡病变后期纤维组织增生及疤 痕挛缩使受累回肠末端、盲肠 及回盲瓣变窄、变形、缩短
• 环形强化的淋巴结
• 大网膜、腹膜增厚及异常强化
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
✓ 最先起始于直肠乙状结肠 ✓ 连续性病变并逆行向上发展 ✓ 管壁增厚一般小于10mm,肠腔可略狭窄,较对称 ✓ 管壁分层强化,横断面呈“靶征”,可见肠壁积气 ✓ 肠管缩短变窄,袋形消失呈僵硬管状,一般不会引起肠道梗阻
特征
分布
累及肠段
直肠 回盲瓣 小肠 结肠周围条索 影 瘘管 肠段缩窄
临床表现
• 好发于青壮年,起病隐匿、缓渐 • 少数急性起病,表现小肠炎症性改变,如发热、腹泻、下
腹痛腹肌紧张 • 慢性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以及渐进性肠梗阻、腹部包
块 • 病程呈慢性,长短不等的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身复
发的倾向 • 腹痛、腹泻、体重下降三大症状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病理
• 大体形态上,CD特点为: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 性;黏膜溃疡的特点:早期呈鹅口疮样溃疡; 随后溃疡增大、融合,形成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 ,将黏膜分割呈鹅卵石样外观;病变累及肠壁 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结核性结肠炎 肠壁局限性增厚
鉴别诊断
小肠淋巴瘤
✓ 好发于回肠末端及回盲部 ✓ 管壁增厚,管腔扩张 ✓ 无管壁分层强化现象 ✓ 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多发增大,融合多见,直径多>1.0cm
肠壁增厚软组织,明显均匀强化 肠旁及盆腔见多发淋巴结影
鉴别诊断
缺血性肠病
• 小肠管壁环形增厚,分层呈靶征,肠管扩张,肠系膜上静 脉见不强化低密度充盈缺损
克罗恩病CT、MRI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概述
•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又称为局限性 肠炎,节段性肠炎或肉芽肿性肠炎,一种与免疫、 遗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 疾病,而且是一种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的慢性疾 病,此病的病因不明,从口腔至肛门的各段消化 道均可受累,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 见于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
• 并发症:肠梗阻、窦道或瘘管、脓肿
回结肠瘘
直肠瘘
瘘管 窦道 瘘管
瘘管 窦道
回肠末段病变,合并小肠梗阻
脓肿
治疗时间及手术次数
✓内科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及免疫 抑制剂为主
✓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鉴别诊断
✓ 溃疡性结肠炎 ✓ 肠结核 ✓ 小肠淋巴瘤 ✓ 缺血性肠病
✓ 早期粘膜面可有口疮样溃疡,继之有纵行狭长的裂隙样溃疡 ,多与肠纵轴平行,也可与之垂直,溃疡好发于肠系膜缘
✓ 肉芽肿扩散到浆膜导致肠粘连,溃破穿破肠壁形成腹腔内、 外瘘
✓ 晚期纤维化致肠壁增厚,管腔狭窄。肠系膜因肉芽肿性炎症 而增厚,收缩变短,淋巴结肿大
CT、MRI检查
✓ 检查前夜口服缓泻剂 ✓ 检查当天早餐禁食,检查前约1小时口服甘露醇溶液约
病理
• 组织学上:非干酪性肉芽肿,有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构成,可发生在场壁各层和局部淋巴结;裂隙溃疡,呈缝 隙状,可深达黏膜下层甚至肌层肠壁各层炎症,伴固有膜 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粘膜下层增宽,淋巴管扩张及神 经节炎等
病理
✓ 肉芽肿性炎症自粘膜下层起累及肠壁全层,小淋巴管堵塞致 肠壁水肿、增厚
1500-2000ml以扩张肠道 ✓ 也可以经导管注入液体或气体 ✓ 检查前1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以松弛胃肠道 ✓ 结肠可直接注入空气扩张肠腔
CT、MRI表现
多发节段性、跳跃性病变 管壁明显增厚,且多以肠系膜侧为著,可达10mm以上,肠腔 不对称狭窄
病变累及多个肠段
多节段肠壁增厚、明显强化
小肠肠壁增厚、强化,肠腔呈节段性狭 窄,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 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
• 多节段性分布
• 肠壁增厚多表现为系膜侧为重 的非对称性
• 多发纵横交错的线性溃疡,以 纵行溃疡为主,且易穿透肠壁 形成瘘管、肠管外炎性肿块和 脓肿
• 淋巴结增大、聚集
• 肠管假憩室形成、腹腔脓肿、 瘘管窦道及肠梗阻
回盲部肠管壁明显增 厚、强化, 官腔狭窄
肠系膜根部多发环形 强化肿大淋巴结
病变周围肠系膜血管增 生、血管增粗、增多、 密集,肠周脂肪增生性 堆积使增多血管呈梳状 排列,称为“梳齿征”
肠系膜血管增生(梳样征)
CT、MRI表现
✓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密度混浊 ✓肠管互相聚拢或分离 ✓肠系膜、腹膜后淋巴结多发性增大
肠壁增厚强化,纤维脂肪增殖
肠壁增厚,纤维脂肪增殖
CT、MRI表现
诊断要点
✓ 病变多呈节段性、跳跃式分布,多见于末端回肠和 邻近结肠
✓ 管壁明显增厚,且多以肠系膜侧为著 ✓ “靶征”:管壁分层强化-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 “梳齿征”:病变周围肠系膜血管增生、增多、密
集,肠周脂肪增生性堆积使增多血管呈梳状排列 ✓ 并发症:肠梗阻、窦道或瘘管、脓肿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CT、MRI表现
管壁分层强化 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 宽 横断面呈“靶征”,提示病变处于活动期 管壁不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无分层,提示 病变处于静止期或慢性期
肠壁分层强化,靶征(活动期)
靶征:粘膜层、浆膜层强化明显,粘膜下层水肿增宽
肠壁强化,无分层(静止期)
CT、MRI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