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素类化合物

合集下载

《苯丙素类化合物》课件

《苯丙素类化合物》课件

苯丙素类化合物在 环保、可再生能源 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苯丙素类化合物 的研究进展和未 来发展趋势
汇报人:
多苯丙素:苯环和丙基在三个或更多的 碳原子上,如三萜类、甾体类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 由苯环和丙基组成 的有机化合物
苯环具有芳香性, 丙基具有亲脂性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 有多种化学性质, 如氧化、还原、加 成、取代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广 泛应用于医药、农 药、染料等领域
合成方法:苯丙素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如氧化、还原、加成、缩合 等
医药领域:用于治疗皮肤病、 心血管疾病等
农业领域:用于杀虫剂、除草 剂等
化工领域:用于合成树脂、涂 料等
食品领域:用于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等
PART FOUR
溶剂萃取法:利用有机溶剂将苯 丙素类化合物从植物中提取出来
蒸馏法:将植物材料加热,使苯 丙素类化合物挥发并冷凝收集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 界流体的物理性质,将苯丙素 类化合物从植物中提取出来
苯丙素类化合物 的抗病毒活性与 其结构有关,如 苯环、丙环、羟 基等结构元素对 活性有重要影响
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减 轻炎症症状
抗氧化作用:清除自由基,保 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 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复制, 减轻病毒感染症状
PART SIX
毒性:苯丙素类 化合物具有一定 的毒性,可能对 人体健康造成影 响
抗炎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具 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 炎、风湿病等疾病。
抗病毒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 具有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
病毒感染性疾病。抗真菌作用:苯素类化合物 具有抗真菌作用,可用于治疗
真菌感染性疾病。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定义:香豆素是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 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看作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失 水而成的内酯。
OH-
OHCOOH-H2O
顺邻羟基桂皮酸
5
4
6
3
2
7
OO
8
1
香豆素
一、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㈠简单香豆素类 ㈡呋喃香豆素类(fur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㈢吡喃香豆素类 (pyranocoumarins) (线型和角型) ㈣其他香豆素类
OMe
OMe
20%NaOH
O
OO
构桔内酯 ponicitrin
5305%%NNaaOOHH
COOH
O
O
顺˳Ê式½Ëá
OMe
COOH
O
O
在C8取代基上有双键
反式
2. 醚化
1 O H- 2 H+
OO
Me2 SO4
CO O H O M e
邻 甲 氧 基 桂 皮 酸
(四)酸的反应 1.环合反应: 异戊烯基双键开裂并与邻酚羟基环合
2.醚键开裂: 烯醇醚遇酸易水解 如:东茛菪内酯的烯醇醚
M eO O
H + M eO
OO
H O
OO
(五)呈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识别内酯)
O H OO
N H 2O H
C O O H H C l O H
Fe+++
C NH OHOOH
红色
C NH OHOO
Fe/3
异羟肟酸
异羟肟酸铁
2.Gibb’s反应和Emerson反应(酚羟基的反应)
1500 ~ 1600 cm-1— 芳环吸收

苯丙素类化合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

提取物
混悬物
水层(苷)
(2)酸碱分离法 利用酚、酸或内酯遇碱反应,溶于碱水,依次分离
三、提取与分离
(3)色谱法

柱色谱
游离香豆素:硅胶为吸附剂,洗脱剂系统为环己烷(石油醚)–
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等; 香豆素苷:可用反相硅胶(RP-18、RP-8等)柱色谱,洗脱剂系统 为水-甲醇、水-乙腈等。
2.新木脂素类
OCH3 H3CO H3CO H3CO
OCH3 OCH3

OH
H3CO OCH3

牛蒡子苷元:R=H 牛蒡子苷:R=glc
五味子素
二、理化性质
(一)香豆素类
1.性状 游离: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物质;
分子量小的具芳香气味、挥发性及升华性。 苷类:一般呈粉末或晶体状; 无挥发性及升华性。 香豆素类在可见光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
一、 结构分类
(一)香豆素类
2.呋喃香豆素
补骨脂素(psoralen)
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
一、 结构分类
(一)香豆素类
3.吡喃香豆素
R
O
O
O
花椒内酯:R=H 美花椒内酯:R=OCH3
白花前胡甲素 (praeruptorin A)
一、 结构分类
(一)香豆素类
4.异香豆素 5.双香豆素

制备薄层色谱
常用展开剂:环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甲醇、二
氯甲烷-乙醚等。
三、提取与分离
(二)木脂素的提取分离
1.提取技术 (1)溶剂法 根据溶解性,选择亲水性有机溶剂提取,再用系统溶剂分离法,
将混合物分离。
(2)碱溶酸沉法 具有酚羟基和内酯环的木脂素可用该法,但碱液易使木脂素异构 化,故此法不宜用于有旋光活性的木脂素,以免构型改变。

苯丙素类化合物结构特点

苯丙素类化合物结构特点

苯丙素类化合物结构特点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合成结构和较低的毒性作用,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化妆品、保健品、药物、建筑材料等领域。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碳氢化合物,是酸碱盐混合物,它也具有苯环、芳香羰基和其他几个羟基及氯、硝基等微量元素。

它的主要结构是环形的苯环和烃基组成的通过羰基和羟基键。

苯丙素类化合物有三种类型:醚,腈,及酯。

醚类化合物是由芳香环和烃基以及羰基键连接起来的醚,其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OH-羟基,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氯原子,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硝基原子。

腈类化合物也是环形芳香烃和烃基之间的腈聚合物,它们是以苯环和苯基为基础,由芳香羧基、羰基和烃基连接而成,与醚类化合物相比,多了一个氰基(-CN)原子。

酯类化合物是由支链烃、芳香环和烃基基,以及羰基原子键构成的醇酸介质,是烃基碳原子通过键构成的酯键。

这类化合物多用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同时由于其芳香特性,经常用于化妆品的制作。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混合化合物,它们具有苯环,具有芳香环和烃基,且它们的结构也具有羰基和羟基键。

它们耐受温度的范围较宽,并具有适度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且芳香性比较强,会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概述 二、苯丙酸类 三、香豆素 四、木脂素
一、概述
1、概念: 天然成分中有一类苯环和3个直链碳连在一起 为单位(C6-C3)构成的化合物,统称苯丙素 类(phenylpropanoids)。
基本的结构为: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一、概述
2、类别: 包括苯丙烯、苯丙醇、苯丙酸 及其缩酯、香豆素(n=1)、 木脂素(n=2-4,lignans)、 木质素(n=数十个,lignins) 等。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二、苯丙酸类
4、提取与分离——分离 (1)铅盐法分离 (2)层析法分离
一般要经纤维素、硅胶、大孔树脂、 聚酰胺树脂等反复层析才能纯化。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二、苯丙酸类
5、苯丙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举例
升麻(Cimicifuga 第f三o章et苯id丙a素类L化.)合物
它的根茎 能解毒透 疹,主要 用于麻疹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二、苯丙酸类
3、鉴别 (4)Gepfner试剂:1%亚硝酸钠溶液
与同体积10%醋酸混合,喷雾后在空 气中干燥,再用0.5mol/l苛性碱甲醇液 处理。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二、苯丙酸类
4、提取与分离——提取 (1)有机溶剂提取法 ❖ 70%的乙醇加热提取 ❖ 低极性的有机溶剂提取 (2)热水提取法
❖ 苯丙酸类化合物,因有共轭双键存在, 在紫外光下能显出荧光
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二、苯丙酸类
3、鉴别 (1)1-2%的FeCl3甲醇溶液或铁氰
化钾-三氯化铁试剂:如果分子 中存在酚羟基,则具有一般酚类 化合物的性质。
可检查酚类、芳香氨类及还原性物质 喷洒剂:1%铁氰化钾水溶液、2%三氯化

第三章苯丙素类

第三章苯丙素类

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第三章苯丙素类
20
二、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常呈淡黄色或无色, 且有香味。香豆素在紫外光下,常呈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
? 苷元与苷
(三)内酯的性质
第三章苯丙素类
21
❖ 2.溶解性:
❖ 游离香豆素---不溶于冷水,溶于沸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 香豆素苷---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氯仿、乙醚。 ❖ 根据香豆素的溶解性,在提取分离时可采用系统溶剂法。
第三章苯丙素类
22
三、香豆素的提取分离
香豆素一般可用甲醇、乙醇或水从植物中提取,再用 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溶剂依次萃取,分成 极性不同的部位, 然后采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进一步分 离,得到单体化合物。
5
OH
OH
OH
COOH O
O
Chlorogenic acid 绿原酸
金银花,抗菌利胆 第三章苯丙素类
OH OH
6
OH HO OH
COOH O CO CH CH
OH OH
绿原酸
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绿原酸是3-咖啡酰奎宁酸, 存在于很多中药如茵陈、金银花中,是其抗菌、利胆的有效
5 6
7 8
4 3
2
1
O
O
COOH OH
顺邻 羟 基 桂皮 酸
5
4
6
3
2
7
OO
8
1
香豆素
香豆素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部分香豆素在生物体内
以邻羟基桂皮酸苷的形式存在,酶解后苷元邻羟基桂皮酸立

中药化学-第05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6学时-中资201009修订-

中药化学-第05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6学时-中资201009修订-

--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CHO
(三)苯丙醛类 桂皮醛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桂皮----樟科天竺桂、阴香、 细叶香桂、肉桂等的树皮
樟科----肉桂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三)苯丙酸类:苯丙酸衍生物及其酯类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简单苯丙素类衍生物还可与糖或多元醇结合,以苷或 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与糖→苷 与多元醇→苷 茵陈利胆成分 金银花抗菌成分 南沙参中酚性成分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与糖→苷 简单苯丙酸衍生物还可经过 分子间缩合形成多聚体→酯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二、 简单苯丙素类的提取与分离--一般方法
茴香醚 八角茴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木兰科--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丙烯类 细辛、菖蒲及石菖蒲 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
马 兜 铃 科 细 辛 属 细 辛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
广 西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丙烯类
OC H3CO HO H3CO 丁香酚 H3CO
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木樨科香花属—丁香
广 西 O 中 医 学 院 药 学 院 潘 为 高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 (一)苯丙烯类
( 1 )简单苯丙素类成分依其极 性大小和溶解性的不同,用有机溶 剂或水提取,按照中药化学成分分 离的一般方法分离,如硅胶柱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

二、香豆素的性质
1. 性状 游离香豆素:多为结晶性物质;亦有呈玻璃态或液态; 分子量小的具芳香气味、挥发性及升华性。 香豆素苷:一般呈粉末或晶体状;无挥发性及升华性。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2. 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分子量小)可溶于沸水,难溶 于冷水,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 溶剂,可溶于石油醚;香豆素苷类能溶于水、 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 剂;羟基香豆素类能溶于氢氧化钠等强碱性 水溶液。
H3CO
glc-O
OH
OH OH
O-glc
绿原酸
OH OH OH
沙参苷Ⅰ
OOC HOOC
OH
O OH
3,4-二咖啡酰基
OH
奎宁酸
第二节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是指一类具有苯骈—吡喃酮母核的天然化合 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 形成的内酯类化合物。目前发现的约1200种。
一、香豆素的结构与分类
桂皮醛
3、苯丙醛类
4、苯丙酸类:苯丙酸及其酯类是重要的简单苯丙素类化 合物。
HO HO COOH MeO HO COOH HO HO COOH OH
咖啡酸阿魏酸Fra bibliotek丹参素简单苯丙素类衍生物还可与糖或多元醇结合,以苷 或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此类化合物往往有较强的生 理活性。
OH OOC HOOC OH
吡喃香豆素 线型(6、 7- 吡喃)香豆素 OH OH
5
紫花前胡醇
OH OH
5
O
8
O
O
O
8
O
O
白花前胡丙素
5
角型(7、8- 吡喃)香豆素
5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五)环木脂内酯
由环木脂素C9--C9’间环合成内酯环即是环木脂内酯。
6’ 5’ 4’ 3’ 6 5 7 1 2 3 7’ 1’ 8’ 8 6’ 9’ 9 5’ 4’ 3’
2’
7’ 9’ 8’ 1’ 8 1
2 4 3
2’ 7
9
6 5
赛菊芋属菊科植物
(六)双环氧木脂素(bisepoxylignans)
(二)呋喃香豆素类
香豆素母核上的7-羟基和6(或8)异戊烯基缩合形成呋喃环, 即
属呋喃香豆素类。根据环合的位置可分为线型与角型。
5
6
7
8
母核
补骨脂内酯
白芷内酯
补骨脂内酯
补骨脂内酯有增加皮肤黑色素的作用,适用于白癜风。此外,尚可用于 斑秃及牛皮癣 ,但会使人的皮肤对紫外线敏感。
补骨脂内酯对酪氨酸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酪氨酸酶是人体内黑 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因此认为补骨脂内酯通过提高酪氨酸酶的活性 来合成黑色素,从而治疗白癜风。
黄酮类化合物 基本骨架
黄酮类
C6—C3—C6 单元,另章 介绍
本章内容
第一节、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源合成途径
第二节、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 第三节、香豆素类化合物 第四节、木脂素类化合物
第一节、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源合成途径
苯丙素类化合物合成途径概况
糖酵解途径
酪氨酸
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PEP)
+
赤藓糖-4-磷酸
1763-1829
1812 年,法国化学家沃克兰从瑞香科植物高山瑞香中首次得到香豆
素类化合物瑞香苷。
香豆素类成分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
香豆素从结构上可看成是顺式的邻羟基桂皮酸脱水而成

苯丙素类化合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
▪ 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开环,并与盐 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 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2)酚羟基反应 • 具酚羟基取代的香豆素类在水溶液中可
与三氯化铁试剂络合而产生不同的颜色。
判断游离酚羟基的有无。
➢若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或6-位上没有取代,其内酯环碱化开环后,可 与Gibb’s试剂、Emerson试剂反应。机制如下:
苯骈α-吡喃酮,7-位常有羟基或醚基。
在植物体内,香豆素类化合物常常 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 存在,大多存在于植物的花、叶、 茎和果中,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 量较高。
部分香豆素在生物体内以邻羟基桂 皮酸苷的形式存在,酶解后苷元邻 羟基桂皮酸立即内酯化而成香豆素。
香豆素化合物常具有蓝紫色荧光。
四、香豆素的提取方法
系统溶剂法:
一般可用甲醇或乙醇从植物中提取,然 后用石油醚、苯、乙醚、乙酸乙酯、丙 酮和甲醇依次提取浸膏,分成极性不同 的部位。
药材粗粉 甲醇或乙醇提取
提取液
回收溶剂
浸膏
石油醚回流提取
石油醚液
回收至小体积
残渣
乙醚回流提取
浓缩液
放置、析晶
粗晶
冷石油醚洗
乙醚液
回收分离
单体(亲脂性较弱香豆素)
(3) Gibb’s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 豆素乙醇溶液在弱碱条件下,2,6-二氯 (溴)醌氯亚胺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 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4)Emerson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 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2%的4-氨基安替 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试剂与酚羟基对位 活泼氢缩合成红色化合物。
(5) Labat反应 用于鉴定:亚甲二氧基 5%没食子酸溶液+浓H2SO4,呈绿色(+)

苯丙素类化合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
+
N NCl -
O
O
OHH2O
O2N OH COONO2
N N COO-
Na2CO3
偶氮化合物(红色)
OH
Gibbs反应

若C6位无取代基(或酚羟基对位无取代基), 可与Gibb,s试剂(2,6-二氯苯醌氯亚胺)缩合 显蓝色 。
CI OHH2O + Cl N CI pH9~10 CI N OCI COOHO N CI CI O O
游离香豆素:易溶于乙醚、氯仿、丙酮、乙醇、甲醇等有 机溶剂,也能部分溶于沸水,但不溶于冷水。 香豆素甙类:易溶甲醇、乙醇,可溶于水,难溶于乙醚、 氯仿等小极性有机溶剂。
水 游离香豆素 - 香豆素苷 +

乙醇 + +
甲醇 + +
氯仿 + -
乙醚 + -
具有酚羟基的香豆素可溶于碱水中。
(三)内酯的碱水解
β-细辛醚
(二)苯丙醇类 (三)苯丙醛类
H3CO
CH 2OH
CHO
HO
松柏醇
桂皮醛
(四)苯丙酸类
HO COOH
H3CO COOH
HO
HO
咖啡酸
HO OH HO
COO
阿魏酸
OH
COOH
COOH OH OH OH
OH
丹参素
绿原酸
苯丙酸類
COOH R1 R2
桂皮酸(cinnamic acid) R1=R2=H R1=R2=OH 存在於桂皮中
(四)与酸的反应
香豆素类分子中若在酚羟基的邻位有 异戊烯基等不饱和侧链,在酸性条件下能 环合形成含氧的杂环结构呋喃或吡喃环

苯丙素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苯丙素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苯丙素类化合物名词解释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通常属于苯丙烷系列,由苯丙烷单体通过化学反应合成。

它们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医学用途,例如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促进神经发育、抑制食欲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苯丙烷类似,但含有不同的官能团。

例如,苯丙烷的化学式为C8H10O,而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C9H12O2、C10H14O、
C11H16O等。

这些不同的结构使得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用途。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苯丙素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

2. 促进神经发育:苯丙素类化合物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有助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3. 抑制食欲:苯丙素类化合物可以抑制食欲,降低饥饿感,有助于控制肥胖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4. 其他作用:苯丙素类化合物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物活性,例如改善心肌功能、抗炎、抗氧化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苯丙酸二乙酯被用于治疗记忆和认知障碍、神经系统疾病、肥胖症等;苯丙酸钠则被用于止痛和抗真菌药。

此外,苯丙素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制造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人造药物。

尽管苯丙素类化合物在许多方面具有生物活性,但它们也是一类具有毒性的化合物。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苯丙素类化合物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以确保
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烃-苯基的特殊结构物,是一类有机含氮的杂环烃化合物。


丙素类化合物属于杂环烃类有机物,它有三种以上的不同的碳原子,并且其上存在有苯环
的环状结构,它还具有共价键交联和极性氢键作用。

首先,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对称烃-苯基化合物,它的分子中包含有三种以上的
不同的碳原子,在它的结构中包含有一个苯环,还有一些多节碳链,使其成为一类杂环烃
的大家族。

其次,苯丙素类化合物之间有着相互关系,尤其是在共价键交联中,可以实现烃—苯
基和苯基之间的交联结构,形成环状,实现不对称烃--苯基化合物的结构,将各个碳原子
联系构成有序的杂环结构。

此外,苯丙素类化合物之间还可能存在极性氢键作用,因为苯环与多节碳链之间可能
存在极性氢键,这样便可使此杂环烃有较高的稳定性。

最后,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构型及键类型极其复杂,可以有单环、双环和多环构型,键
类型可以是单键、双键、相邻双键和氢键等,多种结构的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出现使它的性
质和用途更加丰富。

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烃,因其结构特殊及物理、化学性质优越,在医药、农药及材料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苯丙素类

天然药物化学苯丙素类
天然药物化学苯丙素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苯丙素类化合物概述 • 苯丙素类的生物活性 • 苯丙素类的提取与分离 • 苯丙素类的合成与改造 • 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应用与展望
01 苯丙素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存在的化 合物,具有苯丙素核的基本结构,即 以苯丙素为母核的一系列化合物。
分布与来源
分布
苯丙素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中,其中植物是最主要的来源 。
来源
植物中的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叶、花、果实、种子和根部,如香豆素、 黄酮和木质素等。此外,昆虫和微生物中也含有一些苯丙素类化合物。
02 苯丙素类的生物 活性
抗氧化活性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的能力,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 化损伤。
抗炎药物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 反应,对一些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 用。
在保健品和食品中的应用
抗氧化剂
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添加到保健品和食品中,提 高产品的抗氧化性能。
食品添加剂
部分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风味和香气,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 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营养补充剂
常见的结构改造包括改变苯环上的取代基、环化反应
的位置和类型以及连接新的官能团等。
03
这些结构改造可以用来优化苯丙素类化合物的药效和
药代动力学性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构效关系研究
01
构效关系研究是研究化合物结 构和生物活性之间关系的科学 。
02
对于苯丙素类化合物,构效关 系研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化合 物的生物活性来确定关键的药 效团和活性位点。

分离纯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注意!
➢ 与大量树脂状物共存,在溶剂处理过程中容易树脂化。 ➢ 碱溶酸沉:具有酚羟基或内酯。注意异构化。
四、木脂素的检识
▪ 木脂素分子中常见的功能基为醇羟基、 酚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羧基和 内酯环。
➢ Labat反应
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加浓硫酸,再加没食子 酸,可产生蓝绿色。
对象-亚甲二氧基[Labat反应、浓硫酸+没食子酸、蓝绿色]
➢ 伞形花内酯,七叶内酯,七叶苷,滨蒿内酯,蛇床子素,当归内酯 瑞香内酯等
RO
5
4
3
2
HO
8
O
1
O
(二)呋喃香豆素
▪ 呋喃香豆素是香豆素核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 酚羟基环合而成。
▪ 根据并合的位置分为线型(6,7环和)与角 型(7,8环和)。 (102页实例)
5 6
4 3
O7 8
O 2O 1
5 6
7
O
2
7
9
3
18
4
6 7' 5
8' 9'
1'
6'
2'
5'
3'
4'
一.木脂素结构类型:按化学结构分为 8种 ▪ 8-8‘连接(β原子), 如二氢愈创木脂酸、叶下珠脂素
2
7
9
3
1
8
4
5
6 7' 8'
9'
1'
6'
2'
5''
3'
4'
简单木脂素
O
O
单环氧木脂素
在简单木脂素基础上,还存在7-O-7’、7-O-9’或9-O9’结构,恩施脂素(翼梗五味子)、愈创木脂酸、
O
O
CH2
O
O
▪ 以变色酸代替没食子酸,保温70~80度, 产生蓝紫色-Ecgrien
➢ 对象-亚甲二氧基[Ecgrien 反应、浓硫酸+变色酸、 蓝紫色]
六 含木脂素的中药
(一)五味子
▪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北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南五 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 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药 理实验证明有降转氨酶的作用,治疗慢性肝炎。
CHO
桂皮醛
(四)苯丙酸类
▪ 桂皮酸、咖啡酸、阿魏酸、丹参素
HO
COOH
H3CO
HO
咖啡酸
HO
阿魏酸
COO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简单苯丙素苷或酯,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绿原酸(茵陈)----利胆 ➢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金银花)----抗
菌 ➢荷包花苷A(南沙参)----抗血小板聚集成

▪ 二、提取分离
1. 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 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 可用水蒸气蒸馏。
苯代四氢萘
苯代二氢萘
▪ 环木脂素
苯代萘
环木脂内酯
▪ 为环木脂素9-9’连成内酯环,赛菊芋脂素
O
1 2
O
43
O O
4-4苯—代苯-2代,萘3-萘内内酯酯
1_1苯-苯代代萘-2,内3酯-萘内酯
双环氧木脂素
▪ 两个木脂素侧链连接成两个含氧环,连翘脂素, 连翘苷,l-细辛脂素,丁香脂素
Ar
O
H
H
O
Ar
强,溶于石油醚、甲醇、乙醇,易溶于乙醚,极易溶 于苯及氯仿,不溶于水。
▪ 具有亚甲二氧结构的有Labat反应。 2.挥发油 ▪ 五味子果实中含约3%。 ▪ 五味子酯甲的提取分离(131页)。
自习:连翘和细辛:
➢ 与糖成苷后,溶解性增大。
2、光学活性与异构化
➢ 大多数木脂素的分子结构中具多个手性 碳原子,有光学活性,它们遇酸或碱后易发 生异构化。
三.木脂素的提取与分离
▪ 游离的木脂素----亲脂性的,易溶于三氯甲烷、乙醚
等溶剂,但在石油醚中溶解度极小。
▪ 具内酯结构可按碱溶酸沉法。
➢ 一般采用甲醇或丙酮提取后,浓缩成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乙醚、 乙酸乙酯等萃取,再用色谱柱进一步分离纯化。
联苯环辛烯型
两个苯环通过2-2’连接,侧链连接成八角形结构
R CH3O
CH3O CH3O
CH3
CH3 OH
CH3O
OCH3 五味子素R=R1=OCH3
联苯型木脂素
▪ 两个苯环通过3-3’连接,厚朴酚,和厚朴酚
OH
OH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
1.物理性状
➢ 木脂素多为无色结晶
➢ 游离木脂素偏亲脂性,难溶于水,能溶于苯、 氯仿、乙醚、乙醇等
四.香豆素类化合物检识 (一)理化检识 1、荧光:紫外光下一般显蓝色或紫色。
▪ 7-羟基蓝色荧光较强 ▪ 加碱后更强
▪ 羟基甲基化荧光减弱。
2、显色反应
常用异羟肟酸铁反应、三氯化铁、 Gibb’s反应 及 Emerson。
(二)色谱检识
▪ 薄层色谱法
➢ 吸附剂:硅胶
➢ 展开剂:
游离香豆素:正(环)已烷:乙酸乙酯
(1)主成分的结构与性质
▪ 主要为木脂素。已分出50余个,主要存在于五
味子的醇溶部分,以五味子素(五味子醇)为代表。 华中五味子分离出五味子酯系列。它们均有明显的降 低转氨酶的作用和抑制作用。
1.木脂素类

联苯环辛烯型:五味子素
OCH3
CH3O
CH3O CH3O
CH3O
OH
CH3 CH3
OCH3
▪ 去氧五味子素和r-五味子素
提取分离:114页
第四节 木 脂 素
▪ 木脂素----是一类由两分子苯丙素氧化聚合而成
的天然产物。多数是游离的,也有少数是以苷的 形式存在。
▪ 分布: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中。
▪ 生理活性:保肝作用、脂肪氧化酶抑制作用、
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等
▪ 组成:
▪ 桂皮醛、桂皮醇 ▪ 丙烯苯、烯丙苯
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
➢ 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 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 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三)内酯的碱水解
▪ 香豆素遇碱水解
➢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 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 出。
O
2
7
3
1
8
O
4 5 6 7' 8'
1'
6'
2'
5''
3'
4'
O
2
7
3
1
8
O
4 5 6 7' 8'
1'
6'
2'
5''
3'
4'
O
2
7
1
8
O
5 6 7'
1'
6'
2'
5''
3'
木脂内酯
在简单木脂素基础上,具有9-O-9’结构,9位为C=O基, 牛蒡子苷、台湾脂素
环木脂素
在简单木脂素基础上,还通过6-7’连接成环,异紫杉脂素
CH3O
OCH3
CH3O CH3O
CH3O
OCH3
O O
CH3 CH3O CH3 CH3O
CH3O
OCH3
CH3 CH3
▪ 五味子酯甲、乙、丙
O
O
CH3O
RO
CH3O
CH3O
OCH3
CH3 CH3
R=
R=
O
C
C6H5
O
C
C
C
H
CH3 H
R=
H3C C
C
CH3 C
H
▪ 性质:五味子木脂素多为无色或白色结晶,亲脂性
▪ 香豆素最早由香豆中获得,又因具有芳香气 味而得名。
▪ 它广泛存在于伞形科、芸香科、豆科、菊科、 茄科、瑞香科等科中。
▪ 常与桂皮酸、黄酮类、木脂素等伴生。 ▪ 存在于植物的花、茎、叶、果中。尤以幼嫩
的叶芽中含量高。
生物活性:
➢七叶内酯和苷----治疗痢疾 ➢滨蒿内酯----解痉、利胆 ➢瑞香素、伞形花内酯----抗炎、止痛。 ➢ 蛇床子素----脚癣、湿疹、阴道滴虫。 ➢ 白芷:扩冠。 ➢补骨脂素----吸收紫外线,抗辐射作用 ➢Calanolide A(胡桐中)----抗艾滋病
(5:1~1:1)
氯仿:丙酮(9:1)
苷类:
氯仿-甲醇不同比例
➢ 规律:母核上羟基取代数目愈多(极性增大),则Rf值愈小
羟基变为甲氧基(极性减小),则Rf值增大。

➢ 显色:紫外光下观察荧光----蓝色或紫色

异羟肟酸铁试剂
▪ 六、含香豆素中药实例
(一)秦皮 具有清热燥湿、明目、止泻等功效。
来源: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宿主白蜡树的干燥枝
代。也有碳碳或醚氧键相连的二聚体、三聚体。
OH OH O
H2CO
OH OO
▪ 异香豆素
香豆素的异构体,植 物中多数为二氢异香 豆素的衍生物。
5 6
7 8
4 3
O
1
2
O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 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