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 固化机理
丙烯酸胶水固化原理
丙烯酸胶水固化原理
丙烯酸胶水的固化原理是通过光聚合反应实现的。
丙烯酸胶水主要由丙烯酸酯单体、光引发剂、聚合抑制剂和其他助剂组成。
在固化过程中,胶水处于液态或半固态状态,需要通过添加适当的光引发剂和光源来引发光聚合反应。
光聚合反应中,光引发剂吸收光能并产生活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双键发生反应,形成聚合物链。
这些聚合物链之间通过共价键或物理交联键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坚固的聚合物网络结构。
同时,聚合抑制剂的存在可以抑制不可避免的面内自由基扩散导致的自聚反应,确保聚合物的形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光聚合反应具有固化速度快、无需外加热源和压力等优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胶水固化成坚固的固体,且固化后的胶水具有优异的粘附力和耐热性。
因此,丙烯酸胶水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具等领域的粘接和密封工艺中。
丙烯酸树脂的固化机理
丙烯酸树脂的固化机理
丙烯酸树脂是一种广泛用于涂料、胶粘剂和复合材料等领域的聚合物。
在应用过程中,丙烯酸树脂需要通过固化反应来形成硬化物,以实现预期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丙烯酸树脂的固化机理。
丙烯酸树脂的固化主要分为自由基聚合和离子聚合两种机理。
自由基聚合是指通过引入自由基引发剂,使得丙烯酸单体中的双键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硬化物。
离子聚合则是指利用离子反应的机制,引入阳离子或阴离子,使丙烯酸单体发生聚合反应。
在自由基聚合机理中,引发剂可以是热敏引发剂、光敏引发剂或过氧化物等,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自由基,促进丙烯酸单体的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中,单体之间的双键不断发生加成反应,形成高分子交联结构,从而形成硬化物。
在离子聚合机理中,常用的引发剂有Lewis酸、Lewis碱等,它们能够引入相应的离子,并促进单体的聚合反应。
这种机理下,聚合反应发生的速度较快,反应活性也更高,形成的硬化物通常比自由基聚合机理下更均匀、更致密。
总的来说,丙烯酸树脂的固化机理是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引发剂,使其单体发生聚合反应,从而形成硬化物。
不同的机理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点,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 1 -。
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的固化原理
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的固化原理
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是一种常用的固化材料,其固化原理是通过两种组分的化学反应实现。
具体来说,丙烯酸聚氨酯固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预聚合和交联反应。
预聚合是指两种组分中的丙烯酸酯与聚氨酯异氰酸酯发生缩聚反应,形成长链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丙烯酸酯与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氨基甲基丙烯酸酯。
随着反应的进行,预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渐增大,形成线性或支化的聚合物结构。
接下来,交联反应是指预聚合物中的氨基与异氰酸酯基团之间的反应。
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氨基与异氰酸酯基团发生加成反应,形成尿素键。
这种交联反应使预聚合物中的线性链之间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增强了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这种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固化原理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并且反应速度较快。
同时,由于预聚合物的形成过程是可逆的,使得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修复性和可回收性。
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的固化原理是通过预聚合和交联反应实现的。
这种固化方式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多种应用领域,如涂料、胶粘剂、密封材料等。
氨基树脂与其他树脂的固化机理
氨基树脂与其他树脂的固化机理氨基树脂一般指的是以甲醛为主要原料,通过聚合反应生成的一
类树脂。
氨基树脂的固化机理主要是通过碱催化剂协同下的缩聚反应
进行的。
下面将氨基树脂的固化机理与其他树脂的固化机理进行比较:
1.热固化树脂
热固化树脂一般是指通过加热使树脂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实现固化
的一类树脂,主要包括酚醛树脂、环氧树脂等。
热固化树脂的固化机
理是通过热源加热使树脂中的官能基发生反应,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结构,从而实现树脂的固化。
相比之下,氨基树脂的固化机理是通过缩
聚反应实现的,不需要加热,且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
2.光固化树脂
光固化树脂是指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下,使树脂中的光引发
剂发生活化而实现固化的一类树脂,主要包括丙烯酸树脂、光固化环
氧树脂等。
光固化树脂的固化机理是通过光引发剂的活化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结构。
而氨基树脂本身不具备光固化性。
3.水性树脂
水性树脂是指以水为分散体系的一类树脂,主要包括水性聚氨酯、水性环氧树脂等。
水性树脂的固化机理一般是通过水的蒸发使树脂中
的官能基发生反应,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结构。
与水性树脂不同的是,
氨基树脂不需要水的参与,固化机理主要基于碱催化下的缩聚反应。
总的来说,氨基树脂的固化机理是一种特殊的缩聚反应,可以不
需要加热、不需要水参与,且不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
相比之下,其
他类型的树脂固化机理要么需要经过加热、要么需要通过光引发剂进
行光固化、要么需要水的参与。
不同的树脂之间的固化机理因其化学
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
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1 聚氨酯1.1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Polyurethane又名聚氨基甲酸酯是对主链上含有春福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 PU 化学式 (C10H8N2O2·C6H14O3)X 聚氨酯胶粘剂:Polyurethane Adhesive 指的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
1.12 聚氨酯发展史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异氰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制得聚氨酯树脂,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拜耳公司应用于坦克履带上,使聚氨酯胶粘剂首次工业化。
其后,美国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生产聚氨酯材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并予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并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大国。
我国于1956年研制并生产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列克纳胶),很快又生产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1986年以后,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下设“聚氨酯胶黏剂委员会”,该委员会业已成为全国聚氨酯胶黏剂技术与信息交流的中心。
90年代中后期,聚氨酯工业迎来了告诉发展。
1.2 聚氨酯的合成聚氨酯的合成原料主要有-异氰酸酯、多元醇、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包括催化剂、交联剂及扩链剂——结构胶。
PU合成方法主要有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一步法,其中一步法因工艺简单投资少而被普遍采用。
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及其常用固化剂通用课件
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电子封装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电子电器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02
CHAPTER
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
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与固化剂中的活性基团反应,生成三维网状结构。
01
02
03
05
CHAPTER
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高性能化是指提高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满足更高要求的工程应用。
通过改进固化剂的分子结构和合成工艺,提高其耐热性、耐腐蚀性、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等。
高性能化的环氧树脂固化剂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汽车制造等领域对材料的高要求。
如乙二胺、己二胺等,固化剂本身颜色较深,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毒性较大,但价格便宜,黏度小,可灌封和涂层。
芳香族胺类
如间苯二胺、邻苯二胺等,相比脂肪族胺类,其颜色更浅,黏度更低,但毒性也相对较大。
脂环族胺类
如环己胺、甲基环己胺等,其黏度低、毒性小、反应活性高,适合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
如邻苯二甲酸酐、苯甲酸酐等,其优点是黏度低、色泽浅、毒性小、活性适中,缺点是需要加热才能固化。
01
高固含化是指提高环氧树脂固化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减少溶剂的使用和降低生产成本。
02
通过改进配方和工艺,提高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固含量,同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储存稳定性。
03
高固含化的环氧树脂固化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如顺丁烯二酸酐、反丁烯二酸酐等,其黏度低、色泽浅、毒性小、活性高,但固化后的产物脆性较大。
三种防水胶水固化方法各不相同
三种防水胶水固化方法各不相同在生活中,防水胶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它们具有很强的粘合力和防水性能,可用于固定和密封。
不同的防水胶水具有不同的固化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常用的防水胶水及其固化方法。
第一种:硅酮胶水硅酮胶水是一种常用的防水胶水,其主要成分是硅酮树脂。
它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高温性和耐化学品性能,常用于室内外防水和密封。
硅酮胶水的固化方法是通过空气中的湿气进行反应。
当胶水接触到空气中的湿气时,硅酮胶水中的水分将与环境中的湿气反应,生成硅酸盐,并释放出少量的醇和氨气。
在这个过程中,胶水逐渐固化并形成耐候性强的硅酮胶膜。
第二种:聚氨酯胶水聚氨酯胶水是一种强力胶水,其主要成分是聚氨酯树脂。
它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和耐水性能,常用于金属、木材、橡胶等各种材料的粘接和密封。
聚氨酯胶水的固化方法是通过与空气中的湿气反应形成硬质胶膜。
在胶水与湿气反应的过程中,聚氨酯胶水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湿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聚合物。
这个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小时到几天,胶水才能完全固化。
第三种:丙烯酸胶水丙烯酸胶水是一种透明且具有强力粘接能力的胶水,其主要成分是丙烯酸酯。
它具有很强的耐水性和耐候性,可用于室内外的粘接和密封。
丙烯酸胶水的固化方法是通过紫外线进行固化。
在胶水接触到紫外线时,丙烯酸胶水中的光引发剂会引发聚合反应,从而使胶水迅速固化形成固体胶膜。
总的来说,这三种防水胶水的固化方法各不相同。
硅酮胶水通过空气中的湿气进行固化,聚氨酯胶水通过与湿气反应形成硬质胶膜,丙烯酸胶水通过紫外线引发聚合反应进行固化。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防水胶水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胶水,并注意其固化方法和固化时间,以确保其粘接和密封效果。
聚丙烯酸环氧固化剂原理
聚丙烯酸环氧固化剂原理聚丙烯酸(PAA)环氧固化剂是一种用于环氧树脂的固化剂,通过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反应,将其转化为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环氧树脂在固化后具有优良的物理与化学性能。
PAA环氧固化剂的固化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引发反应和传递反应。
首先是引发反应。
在引发反应中,PAA环氧固化剂中的活性氢原子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中间体。
这个中间体具有活性,因此可以与更多的环氧基团发生反应。
接下来是传递反应。
在传递反应中,氢氧化物中间体与环氧树脂中的其他环氧基团反应,形成交联点。
这些交联点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将环氧树脂变成固态。
固化过程中,交联点的形成还可以通过引发剂或促进剂来进一步加速。
PAA环氧固化剂的反应速度是受温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固化过程。
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速度加快,固化时间较短。
此外,PAA的反应速度还受到环氧树脂中环氧基团数量的影响,环氧基团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此外,固化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副反应,导致固化剂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固化速度和固化效果。
PAA环氧固化剂的固化过程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固化,不需要高温或高压条件,方便和节省能源。
其次,PAA环氧固化剂可以与多种类型的环氧树脂发生反应,提供了广泛的适用性。
此外,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耐化学性、耐热性和电绝缘性。
总的来说,PAA环氧固化剂通过引发反应和传递反应,将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转化成交联点,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实现固化。
这种固化过程具有简单、高效和广泛适应性的优点,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涂料、胶粘剂、复合材料等。
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固化机理
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固化机理聚氨酯(Polyurethane)、环氧树脂(Epoxy Resin)和丙烯酸酯(Acrylic Ester)是常见的固化剂,它们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广泛使用,如涂料、胶粘剂、粘附剂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固化剂的固化机理。
聚氨酯是通过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反应生成的一类聚合物。
在聚氨酯的固化中,主要涉及到两种化合物:异氰酸酯和多元醇。
以下是聚氨酯固化的具体机理:1.异氰酸酯的反应:异氰酸酯分子中含有两个异氰基(-N=C=O),它们与多元醇中的羟基(-OH)反应生成尿素基团(-NH-CO-NH-)。
这个反应被称为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
2.多元醇的反应:多元醇分子中的羟基(-OH)与异氰酸酯中的异氰基反应生成尿素基团(-NH-CO-NH-)。
这个反应被称为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反应。
3.异氰酸酯与多元醇的反应:异氰酸酯中的异氰基与多元醇中的羟基反应生成尿素基团(-NH-CO-NH-),同时产生了多元醇与异氰酸酯的键合。
最终,通过上述反应,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发生反应,产生了交联的聚氨酯聚合物,即硬聚氨酯。
二、环氧树脂固化机理环氧树脂是由环氧基团(-CH2-CHO-)构成的聚合物,与固化剂反应后形成网络结构。
以下是环氧树脂固化的具体机理:1.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开环反应: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与固化剂中活性氢原子发生反应,环氧基团开环,并与固化剂形成新的化学键。
2.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加成反应:在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开环后,环氧基团与固化剂中的双键或其他官能团结合,发生加成反应。
这个反应导致了环氧树脂与固化剂之间的化学键合。
通过上述反应,环氧树脂与固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交联的网络结构,即固化的环氧树脂。
丙烯酸酯是一类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固化的化合物。
以下是丙烯酸酯固化的具体机理:1.自由基引发反应:通过添加引发剂或通过热、光等因素产生的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2.自由基聚合:通过自由基反应,丙烯酸酯的活性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无定型聚合物链。
固化剂及固化的原理
固化剂及固化的原理固化剂是指能够使物质从液态或可塑态转变为固态状态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原理产生固化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固化剂及其固化原理。
1. 热固化剂热固化剂的固化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热源提供的热能,使物质分子间产生反应,形成化学键,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
典型的热固化剂有环氧树脂和聚酰胺等。
在加热的过程中,这些物质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加热使固化剂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活性基团;接着,活性基团与固化剂中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最后,交联结构的形成导致物质变得坚硬,从而实现了固化。
2. 光固化剂光固化剂是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源或可见光源引发物质分子间的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固化剂。
在光固化剂中,常用的是光引发剂,它们对特定波长的光敏感。
当光引发剂吸收相应波长的光时,电子激发到高能级,会与固化剂中的反应物发生相应的光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
光固化不需要加热,在光源照射下即可实现固化,因此具有快速固化、节能环保等特点。
典型的光固化剂有丙烯酸酯、丁烯酸酯等。
3. 湿固化剂湿固化剂是利用固化剂在潮湿环境中与空气的水分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固化剂。
常见的湿固化剂有硅酮、氨基硅烷等。
在湿固化剂中,水分与固化剂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交联结构。
湿固化的速度受到环境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湿固化剂具有无需加热、工艺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密封胶、玻璃胶等领域。
4. 自由基固化剂自由基固化剂是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固化剂。
自由基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它们具有高度活性,易于引发聚合反应。
自由基固化剂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等制品中。
在自由基固化剂中,通常使用过氧化物等物质作为引发剂,通过加热或光照等方式产生自由基,并与反应物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
在自由基聚合的过程中,交联结构逐渐形成,导致物质从液态或可塑态转变为固态。
总而言之,不同类型的固化剂通过不同的原理实现固化作用。
胶水固化原理
胶水固化原理胶水固化原理是指在粘合剂与被粘材料接触后,通过化学或物理作用使粘合剂形成坚固稳定的结合状态的过程。
一般来说,粘合剂的固化形式可以分为化学固化和物理固化两种。
1. 化学固化化学固化主要是指通过粘合剂与被粘材料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键,使粘合剂与被粘材料固定在一起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固化粘合剂有环氧树脂、聚氨酯、酚醛等。
(1)环氧树脂固化原理环氧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固化粘合剂,它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
固化剂包括聚胺、酸酐、酰胺等,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固化反应,生成环氧基填充后的网状结构,从而使粘接处达到坚固的状态。
(2)聚氨酯固化原理聚氨酯是另一种常用的化学固化粘合剂,其固化原理是通过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等反应,产生尿素键和酯键,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固化粘合剂与被粘材料。
化学固化粘合剂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热性,但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因此生产过程较为复杂。
2. 物理固化热固性胶水主要是树脂与硬化剂混合后,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交联反应,使粘合剂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常见的热固性胶水有酚醛树脂、尿素甲醛树脂等。
(2)紫外线固化胶水固化原理紫外线固化胶水是指在紫外线照射下,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促使粘合剂中的聚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使其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紫外线固化胶水固化速度快,不需要加热,并且对被粘材料的热敏性较小。
胶水的固化原理是通过化学或物理反应将粘合剂与被粘材料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坚固稳定的结合状态,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社会,粘合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汽车制造、家电制造、房屋建筑等领域中,都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胶水来粘合材料,以达到安全和耐久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胶水材料也不断涌现。
近年来,新型环保型胶水的应用逐渐普及,这类胶水使用生物基原材料而非化学合成原材料,具有环保、健康的特点。
智能胶水的研发也让胶水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 固化机理
5 聚氨酯、环氧及丙烯酸胶黏剂固化方式5.1 聚氨酯5.11 聚氨酯固化机理由于在主链上含有氨基甲酸酯基(NHCOO-),通称聚氨酯胶粘剂,其结构中含有基团-NCO,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粘接性。
(1)多异氰酸酯胶粘剂主要是吸潮固化。
(2)预聚体异氰酸酯胶粘剂分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类。
单组分由异氰酸酯和两端含羟基的聚酯或聚醚反应,得到异氰酸基(-NCO)的弹性体胶粘剂,再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填料制得单组分室温硫化聚氨酯密封剂,固化机理同多异氰酸酯胶粘剂,遇到空气中的潮气产生固化。
双组分胶粘剂由含-NCO基的预聚体和聚酯(或聚醚)树脂组成。
其中-NCO组分为硬链段,-OH组分为软链段,主要由聚醚、聚酯、交联剂(如MOCA 二邻氯二苯胺甲烷)、催化剂(如锌酸亚锡)组成。
调节-NCO/-OH含量,可以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NCO含量的预聚体,该反应为羟醛缩合,偶联式反应的一种,主要是-NCO 与-OH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固化形成良好的粘接接头。
5.12 聚氨酯稀释剂稀释剂为了调整聚氨酯胶粘剂的粘度,便于工艺操作,在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或配置使用时过程中经常要采用稀释剂。
聚氨酯胶粘剂采用的通常包括稀释剂酮类、芳香烃、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
如:丙酮、二甲苯、环己酮、乙酸乙酯、甲苯等。
5.2 环氧5.21 环氧固化机理环氧的固化反应为开环固化,在引发剂或催化剂作用下开环后聚合。
引发剂一般采用氢氧化物(如NaOH)万基化合物(如CH3ONa)。
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树脂,它的固化反应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固化剂能使环氧树脂分子交联形成体型结构的大分子,变成不溶不熔的固化物,所以其固化剂也称交联剂。
在选用固化剂时,应考虑产品的性能要求(粘接强度和电性能)、施工环境(温度、湿度和工作介质)以及允许的固化条件(能否加热、加压,固化时间的长短)等。
高温固化用芳香胺、酸酐和双氰胺等;中温固化用咪唑类;室温固化,粘接强度要求不高,用脂肪族胺类和改性胺类固化剂,在潮湿条件下,用酮亚胺及酚醛改性亚胺类固化剂等。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固化原理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固化原理一、环氧基的开环反应环氧丙烯酸树脂中的环氧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打开,与其它分子或基团发生反应。
开环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或特定温度条件。
当树脂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环氧基团开始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使树脂固化。
二、羧基的酯化反应环氧丙烯酸树脂中的羧基可以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这种反应也会在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
通过酯化反应,树脂中的羧基与醇类物质形成酯类,使树脂固化。
三、烯丙基的双键共聚反应环氧丙烯酸树脂中含有烯丙基双键,这些双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带有双键的分子或基团发生共聚反应。
共聚反应的发生可以使树脂固化,形成稳定的聚合物网络。
四、催化剂的作用在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固化过程中,催化剂起到了加速反应的作用。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速度更快。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有机酸、碱和金属化合物等。
五、水与自由基的引发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水可以作为引发剂,通过与自由基反应生成氢自由基,从而引发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固化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
六、聚合物网络的形成随着环氧丙烯酸树脂中各个反应的进行,分子间逐渐形成稳定的聚合物网络。
这个网络的形成是由于各个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和交联所致。
七、物理交联与化学交联在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固化过程中,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理交联是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形成的,而化学交联则是通过化学键的形成来实现的。
这两种交联方式共同作用,使树脂固化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聚合物。
八、固化动力学与温度的关系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固化动力学与温度密切相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固化反应速度会加快。
这是因为高温可以增加分子间的运动速度,从而增加它们之间相互碰撞和反应的机会。
因此,在固化过程中,控制适当的温度是至关重要的。
九、固化程度与时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固化程度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分子参与了固化反应,使聚合物网络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
聚氨酯 环氧树脂 丙烯酸酯
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 11.1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Polyurethane又名聚氨基甲酸酯是对主链上含有春福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 PU 化学式 (CHNO·CHO)X310682214聚氨酯胶粘剂:Polyurethane Adhesive 指的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
1.12 聚氨酯发展史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异氰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制得聚氨酯树脂,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拜耳公司应用于坦克履带上,使聚氨酯胶粘剂首次工业化。
其后,美国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生产聚氨酯材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并予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并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大国。
我国于1956年研制并生产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列克纳胶),很快又生产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1986年以后,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下设“聚氨酯胶黏剂委员会”,该委员会业已成为全国聚氨酯胶黏剂技术与信息交流的中心。
90年代中后期,聚氨酯工业迎来了告诉发展。
1.2 聚氨酯的合成聚氨酯的合成原料主要有-异氰酸酯、多元醇、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包括催化剂、交联剂及扩链剂——结构胶。
PU合成方法主要有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一步法,其中一步法因工艺简单投资少而被普遍采用。
聚氨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
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1 聚氨酯1.1 聚氨酯简介聚氨酯:Polyurethane又名聚氨基甲酸酯是对主链上含有春福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 PU 化学式 (C10H8N2O2·C6H14O3)X 聚氨酯胶粘剂:Polyurethane Adhesive 指的是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基团(—NHCOO—)或异氰酸酯基(—NCO)的胶粘剂。
1.12 聚氨酯发展史1849年德国化学家Wurts用烷基硫酸盐与氰酸钾进行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脂肪族异氰酸酯化合物;1850年德国化学家Hoffman用二苯基甲酰胺合成了苯基异氰酸酯;1884年Hentschel用胺或胺盐与光气反应合成异氰酸酯,成为工业上合成异氰酸酯的方法。
1937年德国化学家Bayer首次利用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制得聚氨酯树脂,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拜耳公司应用于坦克履带上,使聚氨酯胶粘剂首次工业化。
其后,美国于1953年引进德国技术,日本于1954年引进德国和美国聚氨酯技术,1960年生产聚氨酯材料,1966年开始生产聚氨酯胶黏剂,开发成功乙烯类聚氨酯水性胶黏剂,并予1981年投入工业化生产。
目前日本聚氨酯胶黏剂的研究与生产十分活跃,并与美国、西欧一起成为聚氨酯生产、出口大国。
我国于1956年研制并生产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列克纳胶),很快又生产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黏剂,1986年以后,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迅速发展时期:1994年国家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下设“聚氨酯胶黏剂委员会”,该委员会业已成为全国聚氨酯胶黏剂技术与信息交流的中心。
90年代中后期,聚氨酯工业迎来了告诉发展。
1.2 聚氨酯的合成聚氨酯的合成原料主要有-异氰酸酯、多元醇、添加剂,添加剂主要包括催化剂、交联剂及扩链剂——结构胶。
PU合成方法主要有预聚体法、半预聚体法、一步法,其中一步法因工艺简单投资少而被普遍采用。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固化原理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固化原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固化原理】导语:在工业化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化学产品。
其中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就是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它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塑料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主题,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主题一: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基本认识1.1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概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是一种重要的热固性树脂,由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单体组成。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能够固化成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
1.2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主要通过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单体的反应得到。
环氧树脂与酸酐反应生成羧酸,然后通过酐酯化反应将羧酸与丙烯酸酯单体缩聚,最终得到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主题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原理2.1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是指其与固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过程。
常见的固化剂包括胺类化合物、酸酐类化合物等。
在固化过程中,环氧基团与固化剂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生成新的交联键,从而形成一个坚固的聚合体。
2.2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机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机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开环反应和交联反应。
在开环反应中,环氧基团与固化剂中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环氧环被打开,形成氧化胺等中间产物。
而在交联反应中,中间产物发生进一步反应,形成三维交联结构。
主题三: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应用领域3.1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在涂料领域的应用由于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领域。
它可以作为底漆、面漆和罩面漆使用,形成坚韧耐用的涂层。
3.2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在粘合剂领域的应用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粘接剂领域。
它可以用于金属、塑料、陶瓷等多种材料的粘接,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粘接强度。
丙烯酸酯 聚氨酯 光固化
丙烯酸酯聚氨酯光固化
丙烯酸酯、聚氨酯和光固化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丙烯酸酯是指以丙烯酸为主要单体聚合或与其他单体共聚形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
丙烯酸酯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光性、耐水性、耐化学药品性和机械性能,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塑料和纤维制品中添加丙烯酸酯可以改善其透明性和弹性;在涂料中添加丙烯酸酯可以改善其保色性和耐候性;在粘合剂中添加丙烯酸酯可以改善其粘附性和耐水性。
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基团。
由于聚氨酯分子结构中的软段和硬段可以灵活调整,因此其性能非常多样化,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
例如,在塑料制品中添加聚氨酯可以改善其柔软性和弹性;在涂料中添加聚氨酯可以改善其耐磨性和防腐性;在粘合剂中添加聚氨酯可以改善其粘附性和耐温性。
光固化是一种利用光能引发化学反应的技术,可以将液态的光敏材料转变为固态材料。
光固化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固化速度快、节能环保、适用范围广等。
在光固化过程中,光敏材料吸收光能后,引发剂会分解产生自由基或阳离
子,这些活性物质会与光敏材料中的预聚物和活性稀释剂发生聚合或交联反应,形成固态材料。
光固化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印刷、涂装、电子器件制造、生物医学等。
总之,丙烯酸酯、聚氨酯和光固化技术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领域,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材料。
丙烯酸酯封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体系
1997年10月 CHI NESE JOU RN AL O F A P PL IED CHEM IST RY O ct.1997丙烯酸酯封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体系丁伦汉 华道本 黄家贤* 韩 敏(南开大学化学系 天津300071) (天津市聚氨酯泡沫材料厂 天津)关键词 环氧树脂,聚环氧丙烷,共混物,制备环氧树脂改性一直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近20多年来国外相继成功开发了多种具有活性端基低分子量液体橡胶,如丁腈橡胶、聚硫橡胶、聚丙烯酸酯等环氧树脂改性增韧剂[1~5].然而,尽管聚醚原料易得,并具有优异柔性和耐低温性能,但由于聚醚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差或缺乏直接键合作用,长期以来聚醚改性环氧树脂报道并不多见.我们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B-羟乙酯对双端羟基环氧丙烷聚醚进行封端,解决了两者键合问题,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改性环氧树脂途径.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工业纯(天津市聚氨酯泡沫材料厂);聚环氧丙烷(PPO),端羟基数为2,分子量2000(天津市聚氨酯泡沫材料厂);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E-51(天津市津东化工厂);固化剂593(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丙烯酸-B-羟乙酯(HEA),聚合级(北京东方化工厂).在通氮气保护干燥的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加入定量的TDI和PPO,升温至60℃反应2 h后,再升温至90℃,加入定量的HEA和催化剂以及阻聚剂,维持反应2h,结束反应,产物是丙烯酸酯基封端的单嵌段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APUI).丙烯酸酯封端多嵌段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APU m,m=2,3…)合成方法为:在通氮气保护干燥的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加入定量的TDI和PPO,升温至60℃反应2h后,再加入适量扩链剂和催化剂,升温至90℃反应2h,然后加入定量的HEA和阻聚剂维持90℃反应2h,结束反应.有关合成配方见表1.表1 丙烯酸酯封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合成配方原料PPO/g T DI/g乙二醇/g HEA/g单嵌段 100 19.2 0 13.0两嵌段10019.2 1.56 5.74三嵌段10019.2 2.07 3.83四嵌段10019.2 2.33 2.87五嵌段509.2 1.24 1.15 催化剂为三乙基二胺,用量为HEA的0.4%;阻聚剂为对苯二酚,用量为HEA的0.2%.按一定配比分别称取若干克环氧树脂,固化剂593及APU m于干净的小烧杯中,加热至50℃混匀,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真空脱气,然后置于聚四氟乙烯模中,于80℃固化4h,即得固化样品.用JEOL公司生产的JNM-PM X-60SI型核磁共振谱仪测定1H NM R;拉伸力学性能用长春第二材料试验机厂WD-1型标准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动态粘弹谱用TOYO BALD-1996-11-22收稿,1997-05-13修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WIN 公司的RHEOV IBRON DDV -Ⅱ-EA 粘弹谱仪测定.结果与讨论实验发现,未封端的环氧丙烷聚醚与双酚A 型环氧树脂共混交联得到白色不透明产物,图1 HEA (a )和固化剂593(b )及产物(c )的1H NM R 谱说明两者是不相容的.而将丙烯酸酯封端的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APU m )和脂肪胺对环氧树脂进行固化,则表现出一定的相容性(表2).当共混的APU m 嵌段数小于3,两者可以任意比例互容,因此可以确定APU m 的丙烯酸酯端基参与了交联反应.交联反应机理可从HEA 与固化剂593反应得到启示.常温下HEA 极易与固化剂593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原料和产物的1H NM R 谱如图1所示,其中HEA 的双键质子峰(D =5~7)在反应产物谱图中消失,说明双键参与了与胺基的加成反应(反应式1).同理可以推测APU m 的丙烯酸酯端基在固化剂593作用下也发生类似的双键加成反应.表2 APUm 与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相容性PPO 嵌段数12345相容性无色透明无色透明无色透明白色白色CH 2CHC O O CH 2CH 2OH HEA+H 2N CH 2CH 2N HCH 2CH 2N HCH 2C OHHCH 2O C 4H 9固化剂593HO CH 2CH 2O CCH 2CH 2N HCH 2CH 2N HCH 2CH 2NHCH 2C O HHCH 2O C 4H 9由于APU 1分子量较低,故在一定固化剂用量下,不同含量丙烯酸酯封端单嵌段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A PU 1)与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产物的粘弹谱都只出现单一的A 转变峰;且随着APU 1含量增加,玻璃化温度逐次下降,说明APU 1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共混体系的塑性,降低产物的玻璃化温度,而且随着APU 1含量的提高,共混交联产物的机械强度下降,而弹性及柔性增加.APU m 分子链中PPO 嵌段数对共混固化产物性能也有重要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PPO 嵌段数的增加,A 转变峰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升高.但不同的是样品1~3T g 转变峰皆为单峰,有力地说明了在分子量较低的情况下(三嵌段以下),PPO 与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产物是完全互容的;而样品4和5所对应的PPO 嵌段数为4和5,由于分子量较高,与环氧树脂相容性开始下降,在粘弹谱上表现为A 转变峰不是纯粹的单峰,在0~50℃区域还并存着丙烯酸酯封端多嵌段环氧丙烯聚醚聚氨酯的A 转变峰,这种情况恰好也证实了共混物的多相结构.在力学性能方面(图3),随着APU m 中PPO 嵌段数的增加,拉伸强度最初呈升高趋势,但其对应的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在分子量较低的情况下共混体系呈均相结构,APU m 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塑剂,因而随着这种增塑剂分子量的提高,其与交联产物分子间的作用力也相应增大,增塑效应降低,表现出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但是,在嵌段数超93第5期丁伦汉等:丙烯酸酯封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与双酚A 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体系 图2 不同嵌段数A P U m 与DG EBA共混固化物的粘弹谱图(配料比为DGEBA /APU m /固化剂593=10/10/3,图中1号为一嵌段,2号为二嵌段,余者依次类推)图3 A PU m 与DG EBA 共混固化物中PPO 嵌段数与位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关系曲线(配料比为DGE BA /APU m /固化剂593=10/10/3)过3后,共混物结构则转变为柔软聚醚聚氨酯链段相区和坚硬的环氧树脂链段相区并存的两相结构,因而位伸强度有所下降,对应的断裂伸长率则大大增加,此时样品表现为柔软而富有弹性,具有最为理想的增韧改性结构.参 考 文 献 1 N ashay A ,Ro beson L M .J Poly m Chem S ci ,1974;12:689 2 Clar k J N ,John H Daly,A ndrew G arto n.J A p p l Poly m S ci ,1984;29:3381 3 P og amy G A.P oly mer ,1970;11:66 4 A nne C G,Jo cely ne G ,Jean F G et al .Poly mer ,1991;32:1885 5 G eil P H,T akahama.J Poly m S ci :Poly m Phy s Ed ,1983;21:1247Blends of Diglycidyl Ether of Bisphenol A and Poly (propylene oxide )Containing Acrylate End -groupsDing Lunhan,Hua Dao ben,Huang Jiax ian *(Dep artment of Chemistry ,N ankai University ,Tianj in 300071)Han M in(P U Foam Material øs Factory of T ianj in ,Tianj in )Abstract Poly (propylene o xide)containing tw o acrylate end gr oups w as prepared firstly by reaction of poly(propylene ox ide)w ith toly lene diisocyanate and 2-hydrox yethy lene acrylate.Then it w as used as a reactive modifier for epox y r esins of digly cidy l ether of bisphenol A type in the presence of curing ag ent co ntaining am ine g roups.Due to the linkage betw een acry late end groups and curing agents,the co mpatibility o f epo xy resin w ith m odifiers w as improved .Keywords epoxy resin,poly propylene ox ide,blend,preparation94应用化学 第14卷 。
涂料固化机理
氨基树脂漆
氨基漆主要两部分组成: 其一是氨基树脂组分,主要有丁醚化三聚氰 氨甲醛树脂、甲醚化三聚氰氨甲醛树脂、 丁醚化脲醛树脂等树脂。 其二是羟基树脂部分,主要有中短油度醇酸 树脂、含羟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树脂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氧基因的树脂
优点:固化后的漆膜性能极佳,漆膜坚硬丰满,光 亮艳丽,牢固耐久,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及保护 作用。 缺点:是对涂装设备的要求较高,能耗高,不适合 于小型生产。氨基漆主要用于汽车面漆、家具涂 装、家用电器涂装、各种金属表面涂装、仪器仪 表及工业设备的涂装。
硝酸纤维素
由纤维素与硝酸进行酸化的产物, 是种挥发性的热塑性树脂,由它制成 的涂料特点: 快干、溶剂释放性强、漆膜硬、 易脆、耐光性差,制漆时必须加入改 性树脂、增塑剂等。
纤维素硝酸酯
纤维素硝酸酯又称为硝化纤维或硝化棉,它是由纤维素 中的醇羟基与HNO3成酯而得:
[ CH2OH O HO OH O] n
UV固化的原理
组成:由光引发剂、预聚物、活性稀释单体和添加剂
光引发剂 吸收UV 辐射后,分裂成自由基或阳离子,随即 引发带有双键的预聚物和活性稀释单体的链式聚合反应,当条件 合适时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交连、固化。例:二苯甲酮 活性稀释单体 既可起到降低系统粘度的作用,又可参与 固化反应,成为固化材料的一部分。例,1,6-已二醇二丙烯酸酯 : CH2=CHCOOCH2(CH2)4CH2COOCH=CH2 预聚物 固化膜 的 主体,决定了固化材料的主要性能。例 :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
丙烯酸漆
热固性
优点:一次涂装可以得到很厚的涂膜,而且机械性能优 良,可以制成高耐候性、高丰满度、高弹性、高硬度的 涂料。 缺点:缺点是双组分涂料,施工比较麻烦,许多品种还需 要加热固化或辐射固化,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高,一般 都需要较好的设备,较熟练的涂装技巧 固化方式: 1、与氨基树脂(三聚氰胺)交联固化 2、与多异氰酸酯交联固化 3、与环氧树脂交联固化(胺为催化剂) 4、与多元酸、多元胺固化(己二胺,三乙烯四胺) 5、电子束、UV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和反应机理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和反应机理聚氨酯丙烯酸酯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
其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是制备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
一、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方法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常用的包括溶液法、聚合物间交联法、环氧化合物基团打开交联等。
其中,溶液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为:1. 将二异氰酸酯与丙烯酸酯混合并加入无水醇中,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异氰酸酯丙烯酸酯。
2. 加入一定量的聚醚二元醇,分别是较短的低分子量二元醇和较长的高分子量二元醇(如聚醚多元醇、聚醚三元醇等),形成一个预聚物。
3. 加入一定量的另一种异氰酸酯,和预聚物进行反应,形成直链聚氨酯丙烯酸酯。
该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性好,且得到的产品色泽均匀,收率高,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电子、建材等领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条件,避免造成毒性物质的释放,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聚氨酯丙烯酸酯反应机理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其中包括酯交换反应、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氢氧化钠催化反应等环节。
1. 酯交换反应酯交换反应是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过程中首先进行的一步,包括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酯的酯交换反应。
其中,二异氰酸酯是一个活性物质,其通过与丙烯酸酯进行反应,形成异氰酸酯丙烯酸酯结构。
2. 异氰酸酯基团反应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是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过程中的核心反应,包括异氰酸酯和聚醚二元醇、聚醚三元醇等二元醇基团的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异氰酸酯基团会与二元醇基团反应形成尿素骨架,并放出一定量的CO2气体。
3. 氢氧化钠催化反应氢氧化钠催化反应是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过程中的一种辅助反应,其主要目的是催化异氰酸酯基团和二元醇基团间的反应,促进反应速率和反应效率。
以上反应机理只是聚氨酯丙烯酸酯制备过程中的一部分,整个制备过程涉及到许多反应和物质的转化,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保证反应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聚氨酯、环氧及丙烯酸胶黏剂固化方式
5.1 聚氨酯
5.11 聚氨酯固化机理
由于在主链上含有氨基甲酸酯基(NHCOO-),通称聚氨酯胶粘剂,其结构中含有基团-NCO,提高了对各种材料的粘接性。
(1)多异氰酸酯胶粘剂主要是吸潮固化。
(2)预聚体异氰酸酯胶粘剂分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类。
单组分由异氰酸酯和两端含羟基的聚酯或聚醚反应,得到异氰酸基(-NCO)的弹性体胶粘剂,再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填料制得单组分室温硫化聚氨酯密封剂,固化机理同多异氰酸酯胶粘剂,遇到空气中的潮气产生固化。
双组分胶粘剂由含-NCO基的预聚体和聚酯(或聚醚)树脂组成。
其中-NCO组分为硬链段,-OH组分为软链段,主要由聚醚、聚酯、交联剂(如MOCA 二邻氯二苯胺甲烷)、催化剂(如锌酸亚锡)组成。
调节-NCO/-OH含量,可以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NCO含量的预聚体,该反应为羟醛缩合,偶联式反应的一种,主要是-NCO 与-OH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固化形成良好的粘接接头。
5.12 聚氨酯稀释剂
稀释剂为了调整聚氨酯胶粘剂的粘度,便于工艺操作,在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或配置使用时过程中经常要采用稀释剂。
聚氨酯胶粘剂采用的通常包括稀释剂酮类、芳香烃、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等。
如:丙酮、二甲苯、环己酮、乙酸乙酯、甲苯等。
5.2 环氧
5.21 环氧固化机理
环氧的固化反应为开环固化,在引发剂或催化剂作用下开环后聚合。
引发剂一般采用氢氧化物(如NaOH)万基化合物(如CH3ONa)。
环氧树脂本身是线型结构的热塑性树脂,它的固化反应是通过加入固化剂来实现的。
固化剂能使环氧树脂分子交联形成体型结构的大分子,变成不溶不熔的固化物,所以其固化剂也称交联剂。
在选用固化剂时,应考虑产品的性能要求(粘接强度和电性能)、施工环境(温度、湿度和工作介质)以及允许的固化条件(能否加热、加压,固化时间的长短)等。
高温固化用芳香胺、酸酐和双氰胺等;中温固化用咪唑类;室温固化,粘接强度要求不高,用脂肪族胺类和改性胺类固化剂,在潮湿条件下,用酮亚胺及酚醛改性亚胺类固化剂等。
5.22 环氧树脂稀释剂
稀释剂可以降低粘度,提高浸润性,便于混合均匀,增加填料用量,利用涂复操作,并可延长使用期。
可分为非活性稀释剂和活性稀释剂。
(1)非活性稀释剂,不参与固化反应常用有:丙酮、乙醇、甲苯、乙酸乙酯、
二甲基甲酰胺等。
加入量为树脂的5-10%
(2)活性稀释剂,参与固化反应,分子端基带有活性基团常用有:环氧丙烷丙烯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等。
5.3 丙烯酸酯
5.31 丙烯酸酯固化机理
(1)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反应为自由基聚合中的阴离子聚合,经历链引发、链增长、链转移、链终止等阶段。
链引发和链增长:当单体分子的β-碳原子受到亲核试剂攻击时,就产生稳定的负碳离子,例如氢氧阴离子和胺便是很好的亲核试剂,可引发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后形成的阴离子攻击另一个单体分子生产二聚体,进一步与更多单体反应,发生链增长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链转移和链终止增长中的阴碳离子不与单体反应而和其他物质(链转移剂)反应,产生一个惰性的高分子和一个新的阴离子链,如果后者有能力进一步引发聚合,则就发生了链转移。
活性增长链在聚合过程中若遇到了单体之外的其他物质,如水、醇、酸等,能使阴离子质子化,则很快阻止聚合反应,引起链终止。
(2)引发剂、促进剂
一般为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环己酮等。
选用时应注意其是否具备临界温度高、半衰期长、室温稳定性好等特点。
促进剂一般有过渡金属皂类(如环烷酸钴),叔胺类(如二甲苯基苯胺),有机硫化合物(如亚乙基酸脲)等化合物。
促进剂可单独使用也可几种共同使用,共同使用时应选用一种为主促进剂,其余的为辅促进剂,选用引发剂与促进剂时,除考虑引发固化效果外,还应严格注意他们的存在对胶液贮存稳定性的影响。
5.32 丙烯酸稀释剂
对于丙烯酸,可用丙酮、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机溶剂清楚残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