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6月

第36卷 第3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 ebei U niv ersity(Philoso phy and Social Science)

Jun.2011

V ol.36 No.3

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

李 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

摘 要:物质生活实践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从物质生活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马克思确立起一条不同于以往一切意识形态的研究路径;通过对 现实中的个人 所从事的物质生活实践的历史考察,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从物质实践中产生分化并异化的历史过程;将意识形态还原为物质生活实践中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马克思阐发了意识形态概念的科学内涵;诉诸于物质生活实践以改变现存事物,通过消除意识形态产生的生产关系从而扬弃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归宿。

关键词:物质生活实践;意识形态;逻辑起点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1)03-0024-05

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戴维 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所指出的: 他(马克思) 对意识形态的评论似乎都是附带的讲话(obiter dicta),他从没有提出一种连贯的解释。然而,主要轮廓是清楚的。 [1]151确实如此,马克思并没有对意识形态进行集中而系统地论述,他的意识形态学说是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文本著作中的,但是,这一理论的逻辑起点却是非常明确的:物质生活实践。从物质生活实践出发,马克思拨开了以往一切意识形态所造成的重重迷雾,看到了它的现实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意识形态批判,创立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学说。可以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阿基米德基点之上的。

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路径:由物质生活实践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如同马克思是从 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一样,他同样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过程中确立起自己研究意识形态学说的出发点的。

马克思认为,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内的以往一切意识形态 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2]66,由此造成了自然与历史之间的对立,历史的东西被看成是远离日常生活的,现实生活被看成是非历史的。至于德国的哲学则更是一直在 纯粹精神 的领域内兜圈子,从这种哲学的 最纯粹的表现 成果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到圣 布鲁诺的 自我意识 哲学,再到施蒂纳将历史的进程看作是 骑士 、强盗和怪影的历史,充其量他们的思想只不过是宗教的观点, 它把宗教的人假设为全部历史起点的原人,它在自己的想象中用宗教的幻想生产代替生活资料和生活本身的现实生产 [2]94。关于现实的想象、观念本来是时代的现实动因的形式,却被当作支配和决定人的实践的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力量。马克思在此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与 神圣家族 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即把存在和形式、主体和客体、现实和思想的关系颠倒了,它们没有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历史进程。因此,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 由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即一开始就撇开现实条件,所以就可以把整个历史变成意识的发展过程了。 [2]130这样, 在实际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关系便完全被神秘化了,甚至被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了 [3]49。在马克思看来, 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这一历史的一个方面 [2]66。

然而,像施蒂纳这样的青年黑格尔派却认识

收稿日期:2010-11-10

基金项目:2010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HB10A M K011);2010年军械工程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研究 (Y JJX M10010)

作者简介:李萍(1972-),女,河北涿鹿人,军械工程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此括号中的内容为作者所加。

李 萍: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逻辑起点

不到这一点,反而 他真正相信意识形态的各种抽象思想统治着现代世界,他深信他在其反对 宾词 、反对概念的斗争中攻击的已不是幻想,而是统治世界的现实力量 [4]263,对于资产阶级虚伪的幻想和伪善的保证信以为真。早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 中,马克思就已指出,在德国,宗教的批判(副本的批判)已经结束,接下来进行的应是对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原本的批判),但是青年黑格尔派却仍然将一切批判局限于宗教的领域,他们认为人们之间的关系、行为举止以及他们所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诸如宗教等意识的产物,要消除束缚人们的限制,就 要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 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 [2]65-66。因此,马克思指出,虽然他们满口都是 震撼世界的 词句,却是最大的保守派, 既然他们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对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 [2]66。就其本质而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原来是用以迁就现存世界的 [4]610-611,认为只要解释了现存世界的矛盾就能消除这种矛盾,并不要求去改变现存世界。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脱离现实生活基础所导致的虚假性和幻想性的批判,必然要在逻辑上得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应该关注现实,研究人类史, 提出关于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的联系问题,关于他们所做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的物质环境之间的联系问题 [2]66,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之所以能够担当此任,因为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之上的,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他们产生的过程 [2]92。以这种历史观为基础,马克思得出了与德国哲学截然不同的考察方法, 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2]92。这样,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就奠定在坚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形成了一条根本不同于以往一切意识形态的研究路径:从人间升到天国而不是从天国回到人间;从物质生活实践去解释观念的形成而不是用观念去解释实践。可见,物质生活实践不仅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坚实出发点,也是马克思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历史起点。

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心线索: 现实中的个人 的物质生产活动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马克思在逻辑上确立起自己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起点和研究路径。从历史上看,也确实如此,在考察意识形态时,马克思以 现实中的个人 的物质生产活动为中心线索,从发生学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从物质生活实践中分化并异化的历史过程。

所谓 现实中的个人 ,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 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 [2]72。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是人们的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马克思认为,意识的发展包括两个阶段,即 纯粹动物式的意识 和 纯粹的理论 。意识起初是对原始的自然界和周围人与物的狭隘联系的意识,与自然力密切相关。随着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意识也日益发达起来,具有了多种多样的形式,特别是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出现之后,在某一阶级内部产生了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谋生的源泉,意识形态才得以产生, 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侯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 纯粹的 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 [2]82。

意识形态从社会存在中分化产生,并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 [2]291在 资本论 中,马克思以宗教为例,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思想: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机体处于 人的依赖关系 的发展阶段上,个人尚未摆脱对共同体和他人的人身依附关系,当时人们崇拜具有狭隘地域性和民间性的自然宗教和民间宗教;在以商品生产为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