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行遇到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行遇到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起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面的转变,某种程度上而言为一种制度变迁,这种教育制度的变迁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制定、颁发和执行正式规则以外,还需要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的配套执行。
因此,本文借用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路径依赖思想对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推行遇到的主要问题
自正式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
通过师范教育、在职培训、教育督导及媒体传播等多种途径对素质教育进行推广和广泛的宣传。
尽管如此,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行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高考指挥棒依然存在,分数和升学率仍旧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自1999年高等教育正式扩招以来,尽管扩招人数不断增加,但升学考试依然竞争激烈,重点院校和热门专业更是炙手可热。
当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人们对其的追求是不可避免的。
在高考制度没有变革之下,在没有更加科学的选拔方式出现之前,分数是衡量选拔学生优劣的标准,升学率是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
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社会和学生家长也不约而同地把分数和升学率看成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这就在根本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行。
2.对素质教育思想仍留在观念层面,对其缺乏心理认同。
十年来,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
通过师范教育、在职培训、教育督导、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途径,素质教育可以说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争鸣讨论,关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方式也逐渐澄清。
然而,对于工作在第一线的中小学老师而言,在素质教育的认知层面,经过耳濡目染尽管对其比较了解,但在实践方面却往往背道而驰。
究其原因,除了升学率、评比等外在因素以外,缺乏对素质教育思想的心理认同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3."知"素质教育,"行"应试教育。
在课堂教学领域,尽管广大教师十分了解和熟悉素质教育思想,但在具体的实施中依然实行应试教育。
课堂教学上,将
学生视为一个个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被动的"接受器",灌输式教学贯穿课堂。
不少学校拥有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但不能将其好好利用,或者成为摆设弃之不用,或者不能将其很好使用,使之变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工具。
启发式教学无从谈起,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重分轻能、重智轻德现象依然严重。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很多,多元化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些问题。
1.正式规则方面。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相关的法律、规范、规则等保障,缺乏了正式规则的约束,效果往往欠佳。
由于路径依赖因素的作用,如果缺乏正式规则的支撑,在实践层面,往往会因为因循守旧或变动不大,维持原有的平衡而使素质教育搁浅。
令人可喜的是,2006年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这标志着党和国家将素质教育上升为法律层面,它不仅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而且规范全社会的教育行为,这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以外,考试制度方面也需要不断完善,在现有的研究成果条件下,在时机成熟时进行考试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新的考试制度,树立现代考试观、建立科学命题制和评分制[5],尽可能地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非正式规则方面。
非正式规则的影响非常持久,它包括人们过去的习惯、信念和意识形态等。
从历史原因来看,我国有着1300年科举考试传统的国家,这种考试制度和文化及由此生成的行为习惯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国人。
"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鄙视职业教育,"师道尊严"等思想仍然直接间接的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个人。
在实践领域,应试教育体制下生成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已经在深深根植于中老年教师灵魂深处,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一种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年轻一代教师。
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启发诱导的教学观等不能在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心灵深处得到认同,旧有的习惯、观念沿着固有的路径持续下去,不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3.实施机制方面。
实施机制是指由一种社会组织或机构对实施或违反制度的人(或团体)作出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从而使这些激励或约束规则得以实施的条件或手段的总称。
[6]有规则但缺乏实施机制等于没有规则[7],因此,与规则配套的实施机制必不可少。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目标对中小学教育进行督导和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奖优责劣,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另外,督导机构和管理机构要做好自我监督和管理。
三、中小学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对策
1.不断完善各项教育制度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时刻根据现实条件的变化对各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如此才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2.正确引导思想舆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推行素质教育仅靠学校是不行的,除了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外,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必须要营造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使教育管理人员、督导人员和广大的学生家长在心里真正理解、认同并支持素质教育,改变人们仅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师的舆论导向和意识倾向,引导他们从关心升学率转变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面。
3.加强教师对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督促其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知行合一"。
素质教育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扎扎实实的学习,从思想观念上要坚定树立起科学的师生观、教学观和育人观。
一般来说,当人们习惯了原有的习惯和工作方式后,往往难以改变。
因此,广大教师必须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同素质教育思想,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要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认认真真的推行素质教育。
4.加强教育督导与管理,坚守职业操守。
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教育督导机构和管理机构除了思想上的认同以外,还要自觉认真地学习有关法律文件,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教育目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行为的督导和管理,忠于职守,执行得力,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废弛,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工作。
另外,中小学内部也应相互督促,共同促进,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