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映像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地震映像法在某管道穿越勘查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在某管道穿越勘查中的应用

21地震 映像 法的基本原理 . 地震 映像法 ,又称地 震共 偏移距 法 ,是 以地 层的物 性 差 异为基 础 ,用 相 同的小偏移 距逐步 移动 测点接 收地震 信
号 ,在地 面或水 面对地 下地层 或 目标 体进行 连续 扫描 ,利
3 野外数据采集 地震 映象法通 过人工激 发震动 波 ,震动波 在地下介 质 传播 ,遇 到不 同介质 的分 界面 时 ( 即波阻抗 界面 ),产 生 定 能量 的反射波 并返 回地 面 ,经 置于地面 的检波器接 收 后输 入地 震仪 ,再通过地 震仪进行 信号放大和 采样后将 波 形数 据记 录下来 ,通 过计 算机对接 收到 的地 震信息进行 分 析处 理和解 释 。根据 反射波 法 中的最佳偏移距 技术 ,选 择 合适 的偏移距 ,激发 点与检 波点 的距 离固定不 变 ,每激 发 次 ,记 录一道 ,沿 测线 不断移动激 发点及检 波点 ,通 过 地震 仪记 录可获得 一条最 佳偏移距 地震反射 时间剖面 , 以 大 屏幕 密 集 显示 成 彩色 时间剖 面 ,再现 地 下地 层 结构 形 态 ,通过计 算机对地 震反射 时 问剖 面进行数据 处理解释 , 达 到 地 层 界 面 勘 察 的 目的 。 ( )接 收方式:采取单道接 收直接形 成地 下地层波阻 1 抗界面 的时间剖面 。 ( )仪器 参数 :工 区采用G o e 44 P 2 e p n 2 0 E 多功 能工程
r. c
/t aa n r 者J z


在某 管道穿越 的勘查 中,该工 区上的覆地 层主要 为第 四系 松散 堆积层 ,主要成 分为砂岩 、砂卵石 以及粘土 ;下 伏 地层主 要有侏 罗系沙溪 庙组砂岩 以及 自流井 组灰 白色 泥 灰岩 、泥 岩 ,砂泥 岩互层 ,岩层分 布较复杂 ,局部地 区裂 隙比较发育 。因此建立其速度模型如表 1 所示。

地震映像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1、前言地震映像技术是以其高分辨率又直观的图像、准确解释等优点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

在地下障碍物、岩溶、地下管道和人防工事等方面探测中常取得独特的效果。

地震映像法是采用锤击激发震源形式,在离震源一定距离设置单道检波器接收地下反射波,并由地震仪记录显示,逐点进行激发接收,检波器与震源同时等距同向平移,来获取地下丰富的波场特征资料,对采集到的地震记录,经计算机在时间域和频率域上进行处理后,可推断地下地层结构信息。

2、工程实例2.1 南京市汉口西路西延工程秦淮河驳岸桩基探测南京市汉口路西延工程隧道段须穿越秦淮河,而秦淮河两岸在整治过程中两岸采取了桩基支护方法,因此需查明桩基分布位置,为隧道设计、施工、桩基处理提供依据。

现场两岸为秦淮河风光带人行通道,地表为水泥路面。

据调查,桩基顶部采用水泥圈梁相连,圈梁与地面水泥路面直接相连。

根据这些特征,利用有桩区与无桩区地震波运动学及动力学的不同特征,采用高频地震纵波映像法进行探测。

沿河岸走向每隔0.5m布置测线,经现场试验,地震映像探测选用的施工参数为:道间距0.15m,炮间距0.15m,偏移距0.4m,记录长度256ms,采样间隔0.25ms。

图1为西岸护栏所布测线获取的地震映像记录,从图中可看出在19、图1 西岸护栏D3测线获取的地震映像时间剖面图31、40、49、59、69、82测点附近地震波形出现相位减少,两侧波形变化近似对称现象。

以上各测点相隔距离分别为1.8m、1.35m、1.35m、1.5m、1.5m、1.95m,在东岸护栏下测线地震映像也有该特征,而其它测线则无此现象,经调查分析推断以上各异常点为桩基反映。

即秦淮河两侧驳岸桩基位于两岸护栏下侧,桩基间距为1.5m左右。

2.2 南京栖霞区某路基管道探测南京市栖霞区某道路地下有一大型管道穿越,在扩建过程中需了解其平面位置,地表为压实土路,根据现场施工条件,采用地震映像法进行探测,沿道路走向布置测线,经现场试验,地震映像选用的施工参数为:道间距、炮间距0.2m,偏移距2m,记录长度512ms,采样率0.5ms,图2为获取的地震映像记录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18-25测点、25-50ms之间,相位呈隆起状,经现场验证为涵洞通过位置。

地震映像法及其应用

地震映像法及其应用

第32卷第6期物 探 与 化 探Vol.32,No.6 2008年12月GE OPHYSI CAL&GE OCHE M I CAL EXP LORATI O N Dec.,2008 地震映像法及其应用王治华1,仇恒永2,杨振涛1,夏学礼2(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队,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简述了地震映像法的特点,并列举了在各种浅部不均体探测中的应用实例,指出了提高其应用效果,拓宽其应用领域应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地震映象;浅部不均匀体;散射波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918(2008)06-0696-05 地震映像法是近10年来用于探测浅部介质中纵、横向不均匀体(构造、洞穴、障碍物、非金属管道、岩溶、土坝中白蚁巢及空洞、地裂缝与疏松带、滑坡体等)的有效方法。

它不同于常规地震勘探中的折射波法及反射波法有明确的勘查目的层(速度界面、波阻抗界面)。

实质上,它采集的是近震源处的弹性波场,在采集的炮记录上能识别的地震波形有直达波、瑞雷面波、绕(散)射波、转换波,在特殊情况下也能采集到反射波;但它和共偏移距反射波法虽在采集方法上是相同的,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共偏移距反射波法在进行正式数据采集前要进行干扰波调查,确定浅层反射波的最佳接收窗口,然后确定偏移距,以共偏移的采集方式采集某一目的层的反射波。

共偏移反射波法有明确的勘查目的层及它必须严格遵循浅层反射波的最佳接收窗口技术,是它和地震映像法的根本区别。

由于在地震映像图上直达波、面波、绕(散)射波、转换波的干涉现象十分常见,这给波的识别带来困难,目前对复杂波场中各种波的识别尚主要应用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相位、频率),并应用这些特征解释勘探剖面下纵、横向的不均匀体。

概括起来该方法有以下特点:数据采集方法简单,共偏移距单道(或2~3道)采集,施工人员需要2~3人即可,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采用小偏移距、小道距采集,地形的影响很小,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在近震源的面波区采集,锤击震源即可采集到能量较强的弹性波;和常规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法和折射波不同,地震映像法对地下三度体也可探测,可解决常规地震勘查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它主要应用弹性波的动力学特征对波场进行解释,没有繁杂的资料处理流程,是一种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简便、快速的工程物探勘查手段。

地震映像方法ppt课件

地震映像方法ppt课件

地下水探测
总结词
地震映像方法在地下水探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确 定地下水的储量和分布,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依据。
详细描述
地震映像方法通过探测地下岩层的结构和性质,能够推断出 地下水的储量和分布。这种方法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尤为重 要,能够帮助确定地下水的可利用性,为农业灌溉、工业用 水和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偏移成像
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信息,将地震波 场进行成像,形成地下构造的图像。
数据后处理
属性分析
提取地震数据的各种属性,如频 率、相位、能量等,对地下岩性
、构造等进行解释。
层析成像
利用地震波传播的路径和速度信息 ,反演地下介质的分布和性质。
地质解释
结合地质资料和地震数据,对地下 岩层、构造等进行详细解释和推断 。
数据格式转换
将地震原始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 ,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
数据筛选
根据采集参数、采集质量等因素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地震数据。
静校正
消除由于地表不均匀等因素引起 的静态偏差,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滤波与成像
去噪处理叠加ຫໍສະໝຸດ 理采用滤波器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噪声, 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将多个地震道的数据进行叠加,增强 有效信号,提高信噪比。
确保设备安全
在布置观测系统时,要确 保地震探测仪和传感器的 安全,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和损坏。
遵守法律法规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确保合法合规。
保护环境
在场地调查和数据采集过 程中,要尽量减少对环境 的干扰和破坏,保持生态 平衡。
04
CATALOGUE
地震映像方法的数据处理
数据预处理
图等。
03

地震影像法原理的应用范围

地震影像法原理的应用范围

地震影像法原理的应用范围1. 地震影像法简介地震影像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主要用于探测地下的岩石结构和地层性质。

该方法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通过接收地震波传播到地面上的信号,提取出地下的信息。

地震影像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土壤工程、地下水资源调查等领域。

2. 地震影像法的原理地震影像法的原理是基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特性。

当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被接收器接收到并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处理这些记录数据,就可以重建出地下的结构。

具体的原理包括: - 反射:地震波到达介质界面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

通过测量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和振幅,可以计算出介质界面的位置和性质。

- 折射:当地震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波速会发生改变,导致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通过测量偏折角度和波速改变量,可以获得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等信息。

- 干涉:当地震波经过多个界面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通过分析干涉波的到达时间和振幅,可以推断出界面间的厚度和反射系数等信息。

3. 地震影像法的应用范围地震影像法在地质勘探、土壤工程、地下水资源调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具体的应用范围包括:3.1 地质勘探•地质构造研究:通过分析地震影像图像,可以推断出地下构造的形态和性质,例如断层、褶皱等。

这对地质构造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为地质灾害评估、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

•岩性识别:地震影像法可以识别出地下岩石的类型和性质,例如岩性的变化、岩层的分布等。

这对于地质研究、地质工程和石油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2 土壤工程•地基评价:地震影像法可以用于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通过分析地下土壤的密度、层序和含水性等参数,可以判断地基的质量和强度,从而为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提供依据。

•潜在灾害分析:地震影像法可以检测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和土体的稳定性等参数,从而评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地震映像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它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来推断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地震映像法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确定管线位置和深度,为工程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不同偏移距的地震映像法在管线探测中有着不同的应用,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地震映像法原理及其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地震映像法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地面观测地震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情况,来反演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地震映像法通常通过布设地震检波器数组,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情况,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得到地下管线的位置、方向和深度等信息。

地震映像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管线位置: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来确定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

2.识别管线类型: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地下介质的声波速度和密度等参数,来识别地下管线的类型,如金属管线和塑料管线等。

3.评估管线健康状况: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观测地下介质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地下管线的健康状况,如是否存在破损、渗漏等问题。

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管线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工程施工和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地震映像法的偏移距是指地震波从震源到检波器的水平距离,不同的偏移距可以得到不同的地下信息。

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不同偏移距的地震映像法有着不同的应用,主要包括近偏移距和远偏移距两种情况。

1.近偏移距的地震映像法应用近偏移距的地震映像法是指地震波从震源到检波器的水平距离较短的情况,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范围内。

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近偏移距的地震映像法可以用来确定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特别适用于小范围的管线勘探和管线附近的详细勘探工作。

通过近偏移距的地震映像法,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管线信息,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管线位置和深度参考。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地震映像法(SAS)是一种地震勘探技术,通过人工震源在地表产生震动,并通过接收地下介质对震动的响应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的原理是利用地下介质的弹性特性,通过接收地下介质对震动的传播速度、衰减等信息来反演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

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可以利用地震映像法的不同偏移距来获取管线的位置、尺寸以及周围地下结构的情况。

1. 管线检测和定位: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变化来判断管线的位置和方向。

由于地震波在地下结构中的传播路径受到地下介质的影响,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衰减等信息来确定管线的位置和尺寸。

2. 地下结构勘探:地震映像法可以揭示地下结构的性质和分布,包括地下岩层、土质等。

通过分析地震映像剖面的特征,可以了解管线周围地下结构的情况,包括坚硬岩石、软弱土壤等。

3. 探测管线周围地质环境: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映像剖面的特征来判断管线周围的地质环境,包括地下水位、孔隙率等。

这些信息对于管线的稳定性评估和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4. 管线故障检测: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折射等特征来判断管线是否存在故障,例如管道的破裂、变形等。

这对于管线的维护和修复有着重要意义。

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通过利用地震映像法的原理和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管线的位置、尺寸以及周围地下结构的情况,为管线的设计、建设、维护和修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震映像法还具有非侵入性、远距离探测等优势,能够大大降低管线探测的成本和风险。

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的主要手段之一。

它是通过在地面上设置震源,将地震波传播到地下,然后通过接收震波的方式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地震勘探技术已有很长的历史,随着勘探深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震勘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地下管线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因此,在地下管线勘探中,地震勘探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技术。

基于地震勘探原理,提出了地震映像技术。

地震映像技术是指以地震勘探为基础,通过采用能显现地下地质构造的不同偏移距处理技术、多道叠加处理技术、地震波数学模型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将不同地震波反射收集的信息加以处理重构成一个连续的地下模型,以达到获得更精准地下信息的目的。

地震映像技术在地震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地下管线探测中,应用地震映像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探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在管线探测中,不同偏移距处理是地震映像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处理技术。

在应用不同偏移距处理技术时,需要在震源和接收器之间设置不同的距离。

偏移距越大,反射波就能够探测到更深的地下信息。

对于地下管线探测来说,偏移距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

当偏移距设置合适时,可以有效地探测到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深度。

同时,在管线探测中,还需要考虑到管线的直径。

在地震映像法中,直径较小的管线很难被探测出来。

因此,在实际勘探中,需要对不同的管径进行适当的处理。

针对管径较小的情况,可以选择采用高频地震波进行探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地震映像法中,还需要进行多道叠加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探测效果。

多道叠加处理可以将多个地震数据进行叠加,以达到更高的信噪比和更清晰的地下信息。

总的来说,地震映像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下探测技术。

在管线探测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偏移距和进行多道叠加处理,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管线的精准探测。

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地下探测技术,综合应用,以达到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地震7-2

地震7-2

§7.2地震映像及其应用地震映像(又称高密度地震勘探和地震多波勘探),是基于反射波法中的最佳偏移距技术发展起来的。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多种波作为有效波来进行探测,也可以根据探测目的要求仅采用一种特定的波作为有效波。

除常见的折射波、反射波、绕射波外,还可以利用有一定规律的面波、横波和转换波。

在这种方法中,每一个地震记录都采用相同的偏移距激发和接收。

在该偏移距处接收到的有效波具有较好的信噪比和分辩率,能够反映出地质体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变化。

可以用波形图或彩色振幅图显示结果,同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的解释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依据为信号在空间和时间域的对比,图示直观。

目前一些地震仪器(如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的SWS 系列)已采用了特殊的数据采集技术,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得地震映像记录。

一、 野外工作方法1 测量方法在测量过程中,每次激发,在接收点采用单个或多个检波器接收。

仪器记录后,激发点和接收点同时向前移动一定的距离(或称为点距),重复上述过程可获得测线上的一条或多条地震映像时间剖面。

2 记录点的位置这种装置的记录点位于激发和接收距离的中点,反映中点两侧射线传播范围内地下的岩层、岩性的变化。

3 最佳偏移距(窗口)在地震映像数据采集中,最佳偏移距(窗口)已不仅局限于纵波反射,而是扩展为对全波列而言。

为了获得具有高信噪比和分辩率的地震映像记录,需要做试验剖面,进行干扰波调查,,分析各种波的传播规律,确定能够最好地反映探测目标的有效波,以及该有效波在时间域和空间域的最佳时空段。

在最佳偏移距(窗口)内有效波在空间距离和时间上与其它干扰波分离,信号清晰。

二、 各种波在地震映像波形图上的反映1.折射波设水平二层大地模型如图1所示,设偏移距L 大于临界距离,则时距方程为: 21cos 2V L V i z T += (7.2.1) 式中各参数如图7.2.1地质模型所示,其中i 为临界角;z 为V 1介质的厚度。

桥梁、隧道、城市建设等工程中地震映像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桥梁、隧道、城市建设等工程中地震映像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桥梁、隧道、城市建设等工程中地震映像技术的应用与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9T05:00:43.3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26期作者:彭迪臻卢胜辉杨荣[导读] 桥梁、隧道、城市建设等工程项目中经常遇到复杂的地质环境,特别是在岩溶发育区域,因此快速的摸清不良地质体的赋存情况,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及后期的使用安全也尤为重要。

地震映像法是一种快速有效地勘探方法,利用较小的最佳偏移距,分窗口带通滤波等方式,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地质体在剖面上的表现特征,结合地质资料,利用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就能够有效地确定地下不良地质体的赋存位置和形态。

彭迪臻卢胜辉杨荣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球物理勘察院摘要:桥梁、隧道、城市建设等工程项目中经常遇到复杂的地质环境,特别是在岩溶发育区域,因此快速的摸清不良地质体的赋存情况,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及后期的使用安全也尤为重要。

地震映像法是一种快速有效地勘探方法,利用较小的最佳偏移距,分窗口带通滤波等方式,压制干扰波,突出有效波根据不同类型的不良地质体在剖面上的表现特征,结合地质资料,利用反射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就能够有效地确定地下不良地质体的赋存位置和形态。

一、地震映像技术方法原理地震映像法是反射波法中采集有效波的最佳偏移距技术的一种特例,其工作中的难点是最佳偏移距的确定。

为了获得具有高信噪比和宽频带的地震映像记录,在工区使用多道地震仪获取了一定长度的试验剖面,通过对试验剖面上的各种波的频率、传播速度和时间、振幅以及相互关系等的分析,以最好地反映探测目标的有效波的偏移距为最佳偏移距。

实际情况表明,最佳偏移距较小更能发挥地震映像法的特性。

这是因为地震映像法采用较小的震-检距单道工作,地形对它的影响小,对缓倾角反射面基本上是垂直入射,特别是根据最佳窗口理论,较小的震-检距能较为有效地避开面波干扰。

地震映像法的时间剖面记录的是激发点与接收点之间的垂直反射时间,采集过程中又采用相等的移动距离。

地震映像法和探地雷达法在城市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和探地雷达法在城市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DOI:10.16660/ki.1674-098X.2007-5640-6613地震映像法和探地雷达法在城市地质勘查中的应用①胡彦军(山西华冶勘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摘 要:地质勘查要面对环境复杂的施工环境,有的复杂地质处在明显位置,有的处在隐伏状态。

采用地质勘查的方法,对于不能达到施工要求的地质进行提前勘查,并根据地质情况设计施工方案。

以帮助工程顺利开展。

例如为了解决路面塌陷问题,做好地下孔洞的勘查,探明岩溶位置以及空间规模,采用地震映射法和探底雷达法,结合勘查结果分析,对岩溶地质发育取得良好的勘查效果,用以指导施工处理。

另外采用地震影响法和探地雷达法结合的方式能够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本文对地震映像法和探地雷达法在城市地质勘查中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提升物探技术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震映像法 探地雷达法 地质勘查 工作质量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2(b)-0014-04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maging Method an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 in Urban Geological ExplorationHU Yanjun(Shanxi Huaye Surve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02 China)Abstrac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must face the complex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some complex geology is in the obvious position, some is in the hidden stat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an not meet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in adva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design construction program. To help with the project. For examp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oad surface collapse, do a good job in the exploration of underground cavities, and find out the location and spatial scale of karst, the seismic mapping method and th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 are use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exploration results, to obtain good exploration resul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arst geology,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combination of seismic impact method an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eismic imaging method an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method in urba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analyzed.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be of reference valu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 Seismic imaging method;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Quality of work①作者简介:胡彦军(1988—),男,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勘查、地质灾害勘查。

地震映像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在隧道建设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作为工程物探技术中的一种——地震映像(浅层地震),应用也越加频繁了。

利用该方法快速、准确的特点,查明岩溶区域的范围、规模,为该工点的隧道岩溶处治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工程物探;浅层地震;隧道1 前言溶洞的出现对隧道施工安全、质量、进度、造价影响非常大。

对于该工点而言,查明岩溶区域的范围、规模,具有重大的意义。

地震映像方法是应用地震波的传播原理进行探测的,当将激发点与接收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步移动时,通过连续的激发与接收,就能得到反映地下界面形态的地震记录。

该方法可在微机屏幕上即时反映剖面横、纵向地质变化情况,能及时了解异常分布情况以便进行下一步工作。

2 方法原理工点内覆盖层与基岩风化层、基岩风化层与新鲜基岩、裂隙(节理)密集带与围岩、断层(破碎带)与围岩等之间均存在较大的弹性纵波波速差异,震源激发出的弹性波投射到反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由于弹性纵波波速差异的存在,在这些分界面和物性突变点将产生地震波的反射和绕射,形成明显的波速界面,为该工点开展物探勘察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基础。

工点内物探时采用单次覆盖,既单点激发单点接收,检波器接收反射波。

使用锤击震源,锤击后形成反射波,反射波返回地表,为检波器所接收,并由地震仪记录下来。

反射地震记录内包含着多种信息,其中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和震源到检波器之间距离的关系,称为时距曲线t(x)。

用时距曲线可反演出地下反射界面的几何形态(地质构造);而在地震反射信息中,还包含有地震波的振幅、相位、频率、速度、极性以及其他一些参数,表现出反射波的动力学特点,它能给出地层岩性的特征,查出溶洞、岩溶发育区等情况。

3 工程实例3.1 物探施工正式工作前,我们首先在场地内进行地震展开排列试验工作。

地震展开排列工作的目的是进行地震波的调查和速度分析,选择最佳工作时窗。

野外工作中选择道间距为1m,偏移距为7m。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震映像法是一种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会遇到不同密度和速度的地质体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在地震波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的地震波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地下结构的特征。

地震映像法在近年来在地下管线探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探测大管径管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地下大管径管线往往埋藏在较深的地下深度,传统的探测方法存在精度不高、易受干扰等问题,而地震映像法则能够在不破坏地面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探测管线的位置、尺寸和深度信息。

通过不同偏移距的地震数据采集和处理,可以获得管线的地下映像图,进而实现对管线的精确定位和识别。

这为地下管线的勘探和管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减少地下管线事故、保障地下管线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并结合案例分析和数据处理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地震映像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是针对地下大管径管线的探测。

通过不同偏移距的地震映像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地下大管径管线的位置、管径和材质等关键信息。

这对于城市建设、管网安全管理以及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大管径管线通常包括城市的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燃气管线等,其安全运行对于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至关重要。

地下大管径管线通常埋藏较深,难以直接观测和检测。

利用地震映像法结合不同偏移距的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准确、快速地获取地下管线信息,有效避免了传统探测方法中可能涉及的地面开挖和破坏问题。

研究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该研究,可以提高城市管网的管理水平,降低管线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科学研究在此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将为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地震映像方法

地震映像方法

3、岩溶塌陷
桂林市中心广场
3、岩溶塌陷
黎塘水泥厂试验剖面
3、岩溶塌陷ຫໍສະໝຸດ 溶沟4、基岩面起伏:利用反射波
贵港某办公楼
4、基岩面起伏:利用反射波
贵港某办公楼
4、基岩面起伏:利用折射波
云南楚雄垃圾场试验剖面
4、基岩面起伏:利用折射波
云南楚雄垃圾场地震映像波形图
5、管线探测:非金属管道
6、大型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
3、面波
地震映像方法中利用的面波是在地下一定深度内从 震源传播至接收点的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有多个 相位的面波群。
面波群的形态受偏移距范围内覆盖层介质密度、泊松比 等因素的影响;
面波群内的相位数与覆盖层的厚度、介质物性和偏移距 有关,面波群振幅的大小与介质的松散情况有关;
面波群的到达时间的变化与地层产状、地层中局部地质 体的位置有关。
1、洞穴的探测 2、岩石中溶洞 3、岩溶塌陷 4、基岩面起伏 5、 管线探测 6、 大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检测 7、 水上连续探测 8、 断层的探测
1、人工洞穴的探测
人工土洞上的 地震映象图
1、人工洞穴的探测
岩溶作用形成 的土洞
2、岩石中溶洞的探测
以破碎带形式存 在的岩溶通道
较完整的石灰岩 中的岩洞
7、水上连续探测
福建平潭海峡大桥选址的地震映象波形图
8、断层的探测
断层存在时,在岩性突变点或断层的角 点产生绕射波,在地震映像图上,出现 明显的双曲线型同相轴。
8、断层的探测
可以看到明显的绕 射波,绕射波双曲 线的顶点即为断层 在剖面上的端点; 在断层端点两侧的 地震波形特征有明 显的差异,断层端 点左侧有多组反射 波,为泥岩地层中 多个泥岩薄层或含 煤层的反映;右侧 为较厚的砂岩地层 的反映。

最新-管道穿越勘探地震映像法运用 精品

最新-管道穿越勘探地震映像法运用 精品

管道穿越勘探地震映像法运用1引言地震映像法是工程地震反射法的一种,它以地层的弹性差异为基础,通过对激发、接收反射的地震波的分析达到勘查的目的。

在野外工作中,地震映像法通常是在最佳窗口内选择一个最佳公共偏移距,接收反射波,并使有效反射波与干扰波包括面波和直达波在时间记录上分离,以便后续的处理与解释,然后移动震源,保持所选定的偏移距进行单道接收,采集的地震波在计算机上经简单的数字处理后,即可得到直观地反映地下地质体形态的时间剖面。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数据采集效率高,处理简单,不需做动校正,从而不存在由动校正造成的波形拉伸畸变或由近地表广角反射引起的畸变。

有资料表明采用地震映像法进行水上勘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Ⅲ。

一般情况下,地震映像法所得到的时间剖面,不能直观的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常采用预估地下地质体的速度特征的方法来估算地下地质体的埋深。

本文通过已知的钻井资料,建立工区的速度模型,结合地震映像法所得的时间剖面,得到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

2基本原理2.1地震映像法的基本原理地震映像法,又称地震共偏移距法,是以地层的物性差异为基础,用相同的小偏移距逐步移动测点接收地震信号,在地面或水面对地下地层或目标体进行连续扫描,利用多种地震波信息来探测地下介质变化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如图1所示。

厂『—对于地震映像法而言,其反射波旅行时为,其中,式中为炮检距,为一固定值。

当反射界面为水平界面时,它为一直线。

2.2建立工区的速度模型一般情况下,地震映像法所得的剖面为时间剖面,但是不能直观地反映地下介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利用已知的钻井资料,建立工区的速度模型,并结合地震映像法的时间剖面,得出地震映像法的深度剖面。

其地震映像法时间与深度关系如图2所示。

度,为偏移距,0为入射角,为自激自收时间,为反射波的双层旅行时,为单层旅行时,为该层的速度。

则消去0,则可得到在某管道穿越的勘查中,该工区上的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主要成分为砂岩、砂卵石以及粘土;下伏地层主要有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以及自流井组灰白色泥灰岩、泥岩,砂泥岩互层,岩层分布较复杂,局部地区裂隙比较发育。

防渗墙质量检测地震映像法物理模拟及应用

防渗墙质量检测地震映像法物理模拟及应用

防渗墙质量检测地震映像法物理模拟及应用
防渗墙的质量检测是检测防渗墙的强度、连接性和结构完整性等问题的重要内容。

随着地震技术的发展,地震映像技术也成为了防渗墙质量检测的有效工具。

通过地震映像法对防渗墙进行检测,能够更准确地发现防渗墙内部的缺陷,比如开裂痕迹、孔洞位置等,以及积水等信息。

通过地震映像技术得到的结果,能够进一步用物理模拟的方法分析防渗墙的结构完整性和连接性,因此有助于确定防渗墙的受力性能。

此外,地震映像技术和物理模拟技术也可用于检测地基及围墙结构的质量,以保证建设场地的安全稳定性。

地震映像勘探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区工作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勘探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区工作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勘探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区工作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勘探在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区工作中的应用
在第四系覆盖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近场工作中,活动断层的探测是一项重要工作,在目标层埋深几十米的情况下,地震映像勘探是进行断层探测的有效物探手段,结合唐山北郊热电2×300MW机组建设场地、沽源电厂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进行断层探测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温超张合冉志杰彭远黔蔡玲玲骆艳欣WEN Chao ZHANG He RAN Zhi-jie PENG Yuan-qian CAI Ling-ling LUO Yan-xin 作者单位:温超,张合,冉志杰,WEN Chao,ZHANG He,RAN Zhi-jie(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石家庄,05002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6)
彭远黔,PENG Yuan-qian(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石家庄,050021)
蔡玲玲,CAI Ling-ling(河北省地震局红山地震台,河北,隆尧,054000)
骆艳欣,LUO Yan-xin(石家庄,市地震局,河北,石家庄,050025)
刊名:华北地震科学ISTIC英文刊名: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年,卷(期):2008 26(1)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第四系覆盖区活动断层地震映像勘探。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地震映像法不同偏移距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地震映像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利用地面震源激发地下的地震波,利用地下介质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方法。

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是指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对埋藏在地下的管线进行定位、勘测和检测工作。

常用的方法有电磁法、地震勘探、探地雷达等。

地震勘探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方法,可以对地下管线进行准确的探测。

1. 定位管线位置:地震映像法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情况,确定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

通过放置接收器接收地震波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可以绘制出地下管线的位置图。

2. 判断管线路径:通过分析地震映像法获取的地下结构信息,可以确定管线的路径。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会受到地下结构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映像法的数据,推测出管线的路径。

3. 评估管线状态:地震映像法可以发现地下管线的变形、挤压等异常情况,从而评估管线的状态。

通过观察地震映像法的数据,可以判断地下管线是否存在破损、漏水等问题,为后续的维修和维护工作提供依据。

4. 避免施工破坏:地震映像法可以帮助工程施工人员准确定位和避免地下管线,避免施工中对管线的破坏。

地震映像法可以在施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全面的勘查和探测,提供准确的管线位置及状态信息,为施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降低了施工风险。

地震映像法在地下大管径管线探测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地震映像法可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路径和状态,避免施工破坏,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对于保障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影像法原理的应用实例

地震影像法原理的应用实例

地震影像法原理的应用实例地震影像法(Seismic Imaging)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记录地震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等信息以及地震仪器在不同位置的接收数据,进而推断地下介质的属性和结构,为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下面将分别对低阻抗层、地下洞穴探测和地下水资源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实例进行介绍。

首先,低阻抗层的探测是地震影像法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低阻抗层通常指的是地下含油气层或者油气水界面。

通过地震影像法可以确定低阻抗层的深度、分布和厚度等信息。

这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石油公司的一次勘探中,利用地震影像法检测到了几个低阻抗层,经过更详细的地质解释,确定了其中一个低阻抗层为含油气层。

进一步的勘探工作得到了该区块的丰富油气资源,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重大效益。

其次,地震影像法在地下洞穴探测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地下洞穴可以是天然的岩溶洞、矿井或者人工建造的地下设施等。

地震影像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勘探人员探测并识别地下洞穴的位置、形态和尺寸等信息。

例如,在地区的隧道建设前,采用地震影像法评估地下洞穴的分布情况,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岩溶洞,避免了隧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和不可预见的困难。

这个应用实例表明地震影像法在土木工程和地下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地震影像法还可以应用于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勘探。

地下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储量通常难以直接观测。

地震影像法可以帮助勘探人员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储量,并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例如,在地区的水资源勘探中,使用了地震影像法确定了地下水层的分布位置和厚度,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地震影像法在低阻抗层探测、地下洞穴探测和地下水资源评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地震仪器的接收数据,地震影像法能够揭示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属性信息,为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辅助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6期物探与化探Vo.l32,N o.6 2008年12月GEOPHY SI CA L&GEOCHE M ICAL EX PLORAT I ON D ec.,2008地震映像法及其应用王治华1,仇恒永2,杨振涛1,夏学礼2(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2.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队,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简述了地震映像法的特点,并列举了在各种浅部不均体探测中的应用实例,指出了提高其应用效果,拓宽其应用领域应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地震映象;浅部不均匀体;散射波中图分类号:P6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918(2008)06-0696-05地震映像法是近10年来用于探测浅部介质中纵、横向不均匀体(构造、洞穴、障碍物、非金属管道、岩溶、土坝中白蚁巢及空洞、地裂缝与疏松带、滑坡体等)的有效方法。

它不同于常规地震勘探中的折射波法及反射波法有明确的勘查目的层(速度界面、波阻抗界面)。

实质上,它采集的是近震源处的弹性波场,在采集的炮记录上能识别的地震波形有直达波、瑞雷面波、绕(散)射波、转换波,在特殊情况下也能采集到反射波;但它和共偏移距反射波法虽在采集方法上是相同的,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共偏移距反射波法在进行正式数据采集前要进行干扰波调查,确定浅层反射波的最佳接收窗口,然后确定偏移距,以共偏移的采集方式采集某一目的层的反射波。

共偏移反射波法有明确的勘查目的层及它必须严格遵循浅层反射波的最佳接收窗口技术,是它和地震映像法的根本区别。

由于在地震映像图上直达波、面波、绕(散)射波、转换波的干涉现象十分常见,这给波的识别带来困难,目前对复杂波场中各种波的识别尚主要应用波的动力学特征(振幅、相位、频率),并应用这些特征解释勘探剖面下纵、横向的不均匀体。

概括起来该方法有以下特点:数据采集方法简单,共偏移距单道(或2~3道)采集,施工人员需要2~3人即可,具有很高的工作效率;采用小偏移距、小道距采集,地形的影响很小,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在近震源的面波区采集,锤击震源即可采集到能量较强的弹性波;和常规地震勘探中的反射波法和折射波不同,地震映像法对地下三度体也可探测,可解决常规地震勘查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它主要应用弹性波的动力学特征对波场进行解释,没有繁杂的资料处理流程,是一种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简便、快速的工程物探勘查手段。

1应用实例1.1构造勘查在地形复杂、松散沉积层覆盖较薄(小于30m)的山区进行地质构造勘查的常用方法是折射波法勘探,但地震映像法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图1是在浙江隧道勘查中的地震映像,图中在桩号100处其波动场特征和两侧明显不同,表现为面波相位发育,后经钻孔验证,该处为一断层破碎带。

应当指出,在地震映像图上可以解释断层破碎带的平面位置,至于其埋深、性质等无法提供确切的解释。

仅是一种定性、快速的普查方法。

它和折射波法相结合在山区进行构造和破碎带勘查应是行之有效的。

图1断层破碎带处的地震映像1.2洞穴调查安徽黄山的花山、烟山一带有数十处洞窟,已开发的花山迷窟成为千古之谜、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旅游价值,为了调查其他尚未开发洞窟的规模,开发旅游资源,笔者曾采用地震映像法进行过调查。

图2a收稿日期:2007-01-306期王治华等:地震映像法及其应用a )无洞窟山体地震映像;b )有洞窟山体地震映像;c )已知洞窟边界处的共炮点记录图2 安徽黄山谜窟地震映像是山体下没有洞窟的地震映像,图2b 是有洞窟存在的地震映像。

对比可见,在无洞窟山体处的地震映像图上直达波、面波相位没有畸变,也无特殊波出现,表明被勘查山体的介质是相对均匀的。

而在有洞窟存在的山体下地震映像图上散射波十分发育,为了确定洞窟的边界,还在已知洞窟处采集了共炮点记录(图2c)。

从图2c 可见,在第8道处,面波突然中止,而该处也正是洞窟的边界,选译地震映像法和共炮点采集相结合,成功地圈定了山体下洞窟的边界,并计算出其大致的面积,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1.3 隐伏岩溶勘查隐伏岩溶勘查长期以来是工程物探研究的主要课题。

实践已表明,地震映像法是快速普查勘查区内隐伏岩溶的较好方法:一是因为它的方法特点,可快速进行普查,确定详细勘探的靶区;二是它解释地下是否赋存岩溶发育带的结果是可靠的。

虽然目前该法尚无法解释出隐伏岩溶的埋深、规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它的潜在效果值得我们去研究、开发。

由于赋存碳酸岩中的岩溶发育带无论是充水、充土或充气,其密度和完整的碳酸岩都有很大的差异,弹性波在这样不均匀介质中传播会形成散射波,且十分发育,如果我们能对散射波进行归位,则可解释出岩溶发育带的埋深和规模。

图3是淮南土坝孜岩溶勘查中的地震映像,可见在右侧的溶洞发育区散射波发育,左侧由于岩溶塌陷形成的地裂缝呈多相位的图像特征。

图4是浙江江山岩溶勘查某线地震映像,同样在岩溶发育带,散射波十分发育。

由于地下隐伏岩溶发育,在地下水的作用下,上伏土层中形成的土洞的散射波也清晰可见。

图5是浙江江山岩溶勘查已知塌陷坑处的地震映像。

从图可见,在塌陷坑下方隐伏溶洞的散射波呈双曲线状,且面波的相位也发生了畸变。

图3 淮南土坝孜岩溶调查地震映像图4 浙江江山岩溶勘查地震映像图5 浙江江山已知塌陷坑旁地震映像1.4 堤坝隐患探测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国内累计修建、加固堤防26万多k m,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6万座,如何快速、准确地探测堤坝隐患,及时对堤防的病患区进行加固处理,一直是防洪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697#物 探 与 化 探32卷一,也是工程物探应重点研究的领域。

从地震映像法的快速探测这一特点及其取得的效果来看,该法可以快速圈出存在有隐患的堤防区段,给采用其他勘查手段进行详细探测提供了靶区。

图6a 是安徽定远青春水库白蚁巢穴上的地震映像,在20~30号点处有一似双曲线状的散射波,显然这是由于该处存在有较两侧疏松的土体或洞穴所致。

结合白蚁巢发育的规律,解释该处的散射波是由白蚁巢穴所引起。

为了进一步确定白蚁巢穴的发育深度,又在该处进行了瞬态面波勘查。

图6b 是面波频散曲线,在对应于白蚁巢发育处频散曲线存在有明显的拐点,埋深在3~4m,这一解释结果已被证实。

图7是安徽定远黄桥水库堤坝的地震映像。

该水库堤坝的背水坡脚严重渗水,在渗水处对应的地震映像图上有一组清晰的散射波,说明该处土坝已十分疏松,并局部形成空洞。

图8是淮河临淮岗黄岗)张集段隐伏涵管处的地震映像,从图可见,不但隐伏涵管反映清晰,左侧由于涵管渗漏而导致的疏松带也有明显的图像特征。

图9是上海南汇围海造地海堤地震映像,该段地下7m 深处埋有数根排水管道,由管道渗水,导致土坝受损,从图可见,散射波十分发育,在直达波、面波相位畸变处的路面图6 安徽定远青春水库白蚁巢穴地震映像(a)及面波频散曲线(b)图7 安徽定远黄桥水库土坝地震映像图8 淮河临淮岗黄岗)张集段隐蔽涵管的地震映像图9 上海南汇海堤沉降区地震映像图10 上海奉贤海堤脱空区地震映像#698#6期王治华等:地震映像法及其应用已发生沉陷。

图10是上海奉贤海堤地震映像,该海堤兼作公路,临水一侧由于水流作用,形成脱空,图中脱空区的波组特征与两侧差异明显。

1.5 管道及障碍物探测在城市建设中管道(非金属)及障碍物的探测已是工程物探的一项主要任务。

由于城建区的空间狭小,常用的共偏距单道采集很难实施,我们采用了多道单排列采集的方式。

图11是寻找一组15m 长的板桩记录,从图可见在记录上有一组和基阶面波呈/V 0字形的波,这就是当激发点和接收排列位于钢板桩同一侧时接收到的基阶面波遇钢板桩后的反射波。

据此可以确定板桩的存在,并确定其位置对应第17道。

图12是在上海地区寻找地下管道的单炮记录,可见管道形成的绕射波反映十分清晰,第12道对应绕射波的最小走时,利用公式h =[(tv)2-d 2]/2tv ,计算出绕射点(即管道顶面)的埋深,式中,t 为旅行时,d 为偏移距,h 为绕射点深度,v为速度。

图11 上海地区探测地下板桩的单炮记录图12 上海地区探下地下管道的单炮记录在上海金山石化海堤上探测排水箱涵(顶埋深4m )的地震三分量记录,使用的震源为20c m @30c m @50c m 铁盒装置,铁盒底部焊接一些短钉可插入地面形成耦合,水平锤击径向长边可激发SV 波,水平锤击短边可激发S H 波,垂向锤击激发瑞利波,从记录上可见(图13),对地下箱涵反映最清晰的是SV 波记录。

图13 金山石化海堤探测排水箱涵的地震三分量记录对比1.6 滑坡体探测图14是浙江富阳一已知滑坡上的地震映像,从图像上可见,滑坡体的上沿边界位于图中左侧对应已知裂缝带的左侧,凡在地面观察到有裂缝带处,在地震映像上都显示为能量较强的多相位特征。

图14 浙江富阳一已知滑坡体上的地震映像从上述几个应用实例可见,地震映像法在探测浅部纵、横向不均体的应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信它的应用领域还会扩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应用效果还会更好。

2 结论纵观上述各应用实例,在应用地震映像法探测浅部地层中纵,横向不均体中,主要是利用波动场的动力学特征,也仅能进行定性的解释,尚不能确定地层中纵、横向不均体的埋深、形态等要素。

另外,在波动场的动力学特征中,也主要利用了绕(散)射波的特征形态及各种波的相位特征,其他如频率特征、振幅特征等也没有充分利用。

众所周知,地震散射波法对寻找局部不均匀体是有效的,而具有明确勘查目的层的折射波法和反射波对解决这类问题却很困难。

地震映像法所采集的实质上是近震源处的散射波场,因此,从散射波场的角度去理解地震映像法,会对该法的数据采集、观察系统的选择、资料处理软件的开发及应用解释的#699#物 探 与 化 探32卷提高,更有帮助。

目前,地震映像法数据采集和解释仅利用了垂直分量。

三分量测量是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在计算地下管道的埋深时,若速度选择体波中的纵波传播速度,计算的深度和实际结果相差相当大,若选用横波传播速度,则算出的深度和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以初步认为在地震映像图上得到的散(绕)射波是面波的散射,并不是体波的散射,是否如此敬请同行们讨论。

据散射波的传播特征,在炮记录上散射波走时极小值的位置总是位于散射(点)体的正上方,而与激发炮点位置无关。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该特征进行解释,而验证的结果总是出现偏差,一般偏移1~2m,最大可偏移4m,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1] 杨文霞,袁明德.锤击横波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1990(2):61.[2] 刘云桢,王振东.瞬态面波法的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其应用实例[J].物探与化探,1996,20(1).[3] 黄嘉正,周鸿秋,关小平.工程地质中瑞利波勘探的理论初探[J].物探与化探,1991,15(4).[4] 肖柏勋,凡有华,刘家奇.瑞雷波勘探方法研究现状方析[J ].工程物探,2002Q (2):138.[5] 张碧星,鲁来玉,鲍光淑.瑞雷波勘探中/之0型频散曲线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2,45(2):3.[6] 黄嘉正,周鸿秋,关小平,等.工程地质中瑞利波法勘探的理论初探[J].物探与化探,1991,15(4):268.[7] 杨天春,何继善,吕绍林,等.三层层状介质中瑞利波的频散曲线特征[J].物探与化探,2004,28(1):41.[8] 黄真萍,刘振干.瞬态振动法瑞雷面波采集质量的探讨与分析[J].物探与化探,2005,29(2):179.[9] 杨天春,易伟建,何继善,等.求取道路结构型地层瑞利波频散曲线的方法[J].物探与化探,2005,29(5):459.[10]尹军杰,刘学伟,李文慧.地震波散射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1).[11]王振东.面波勘探技术要点与最新进展[J].物探与化探,2006,30(1):1.[12]杨天春,杨立新,郑京杰.地层中存在裂缝情况下的瑞利导波频散特征[J].物探与化探,2007,31(4):361.[13]夏学礼,仇恒永,孙秀容,等.多道瞬态面波勘探频散曲线唯一性问题[J].物探与化探,2008,32(2):168.[14]仇恒永,王治华,王书增,等.浅层SH 反射波法和多道瞬态面波法进行联合工程勘察的讨论[J].物探与化探,2008,32(4):451.S E I SM IC PHOTOGRAPHY AND ITS APPLICATIONWANG Zh-i hua 1,Q IU H eng -yong 2,YANG Zhen -tao 1,,X IA Xue -li2(1.Shangha i In stit u te of Geological Surve y,S hangha i 200072,Ch i na;2.N o .1H yd rog e olog i cal Part y,Bure au of Geology and M inera lRe sourcesExplora -tion of Anhu iP rovince ,B eng bu 233000,Ch ina )Abstrac t :In t h is paper ,t he authors su mma rized charac teristics o f h i gh dens it y se i s m i c photography and gave so m e exa m ples concern -i ng t he survey o f shall ow underg round obstac l es .Seve ra l prob l em s re l a ted to t he appli cation effect and appli cation fie l d o f se is m ic pho -tog raphy are po i n ted out i n th i s pape r ,w hich deserve further stud i es .K ey word s :seis m i c photography ;sha ll ow underground obstac l e ;scattered wave作者简介:王治华(1978-),男,湖北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物探系,就职于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工程师,一直从事工程物探的研究与实践,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