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药物借助细胞膜两侧存在的药物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

(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而被扩散;水溶扩散: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物质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一侧的过程。

影响因素:膜两侧浓度差,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解离度,药物所在环境的PH。

(2)易化扩散: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或通道介导,存在饱和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转运有饱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1)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分解成ADP释放出的游离自由能来转运物质。

(2)继发性主动转运:不直接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而是与原发性主动转运中的转运离子相耦合,间接利用细胞内代谢产生的能量来进行转运。包括协同转运和交换转运。

膜动转运:胞饮:通过生物膜的内陷形成小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胞吐:某些液态大分子通过胞裂外排或出胞,从胞内转运到胞外。

药物转运体

摄取性转运体: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转运,促进吸收

外排性转运体: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限制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吸收及给药途径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

1、药物性质:

(1)脂溶性:脂溶性药物可溶于生物膜的类脂质中而扩散,故较易被吸收;

(2)分子量:分子量大(大于100-200Da)的水溶性药物不易被吸收,分

子量小的水溶性药物易被吸收。

(3)解离度:非解离型易被吸收,解离型药物不易被吸收。

2、给药途径:吸收速度:气雾吸入>舌下给药>肌内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皮肤给药。

1)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影响因素:

A.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等)、剂型(药物粒径大小,赋型剂种类等)、等。

B.机体:(1)胃肠内PH,胃内容物的PH值为0.9—1.5,肠内容物的PH值为

4.8-8.2,胃肠PH决定胃肠道中非解离型的药量。(2)胃排空速度及肠蠕动:胃排空速度快,有利于药物在小肠吸收。胃排空速度慢,有利于主要在胃中吸收的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肠蠕动增加能促进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解,使溶解的药物与肠粘膜接触,使药物吸收增加。但是肠蠕动又会使一些溶解度小的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使药物吸收减少。(3)胃肠内食物对不同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不同。事物能延缓利福平、异烟肼、左旋多巴等的吸收;纤维与地高辛结合,使其吸收减慢,食物能促进呋喃妥因克拉霉素的吸收。(4)首过效应: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2)舌下给药:舌下血流丰富,吸收较快,可避免首过效应,但舌下吸收面积小,吸收有限。

3)直肠给药:吸收面积不大,但血流量丰富,药物容易吸收。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部分药物可避开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4)皮肤给药:脂溶性较大的药物易通过角质层,易吸收。当角质层受损时,药物通透性显著增加。

5)气雾给药:在肺上皮细胞或者气管粘膜吸收,药物吸收快,避免肝肠分解。但药物的剂量难以控制。

6)肌内注射:水溶性药物注入肌内后,迅速吸收,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血流速率。

三,药物的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因素:

(一)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中结合型药物浓度与总药物浓度的比值。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增大,不易通过生物膜,故不能发挥药理作用。

(二)细胞膜屏障

1血脑屏障: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脉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积液间的屏障。能阻止许多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进入脑组织,但脂溶性大的药物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穿过血脑屏障。

影响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因素:

(1)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透过血脑屏障;(2)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高渗透压可以开放血脑屏障,作用于子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或毒物可以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脑缺血、缺氧、脑外伤等均可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3)药物相互作用

2.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能阻止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进入胎儿体内,但脂溶性较n高的药物能穿过胎盘屏障。

3.血眼屏障:血液与视网膜、血液与房水、血液与玻璃体屏障的总称。脂溶性药物及分子量小于100的水溶性药物易通过。

(三)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PH为7.0,细胞外液PH为7.4,细胞外液的弱酸性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因此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

(四)器官血流量与膜的通透性

肝、肾、脑等高血流量器官,药物分布快且含量较多,皮肤、肌肉等低血流量器官,药物分布慢且含量少。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速率除受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影响外,还与生物膜面积大小有关。药物跨膜转运的速率符合Fick第一定律。

-C2)*(面积*通透系数)/厚度。

通透量=(C

1

(五)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不同可导致药物在体内选择性分布。常可导致某些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药物浓度,如碘在甲状腺中的浓度超过其在其他组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