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3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3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3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

摘要

近年来,我国研究反垄断法的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应将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纳入反垄断法的除外适用范围。尽管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具有与西方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相同的特征,但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与西方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的区别也是显著的。西方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一般只存在国家垄断一种垄断形态,而我国的自然垄断行业存在国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等多种性质不同的垄断形态。现详述如下:

关键词:自然垄断行业国家垄断经济垄断行政垄断

1 自然垄断行业概述及形成原因

自然垄断行业是指因生产、配送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沉淀成本、资源稀缺性等原因,使企业被限定为一家或者少数几家企业的行业。自然垄断的基本形成原因是生产函数成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即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由一家企业来提供产品会比多家生产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假定一个产业只能容纳一家企业的生存,那么就会有一个幸存者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断扩大产量,进行低价竞争,最终把对手挤出市场,形成自然垄断。

2 自然垄断行业的特征

2.1公益性

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业,它所提供的私人边际效用(MPB)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用(MSB)。如电力产业所提供的效用,就不仅仅为电力消费者所享有,而且还对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垄断性

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都是规模经济较明显的行业,即规模愈大,生产成本就愈低。譬

如,煤气公司要输送煤气,就必须铺设管道,而铺设管道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一旦铺设完毕,向管道泵注入更多的煤气则不需要更多的资金注入,以至于边际成本趋向于零。同时,自然垄断行业有大量的“沉淀成本”,即资金一旦投入就难以在短时期内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势必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一般要求由一家企业进行垄断性经营。

2.3 不可选择性

由于自然垄断行业的经营者一般都是唯一的,因此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服务具有不可选择性。要么接受经营者确定的交易条件,要么就不与其发生交易关系。

2.4 部分业务具有可竞争性

并非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业务都具有自然垄断性,有些业务是可竞争的。如电力业包括电力设备供应、电力生产(发电)、高压输电、低压配电和电力供应等多种业务领域,这些业务中只有高压输电和低压配电属于自然垄断业务。而电力设备供应、电力生产和供应则属于竞争性业务。

3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以移动通信业为例

3.1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简史

电信业的发展一直是中外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与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中国电信业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依靠政策,依靠技术的进步,依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构建了一个技术先进、业务齐全、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电信网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用固定电话网络、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和世界第二大公用互联网。连续十几年以5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最主要的增长点之一。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在世界电

信业剧烈动荡,由高速增长滑向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电信业克服种种困难,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移动电话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代是“大哥大”模拟手机,大而笨重,价格昂贵,功能有限。大概可以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算起。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质量完全可以与固定电话媲美,使通话双方能够清晰地听出对方声音。但模拟移动通信与数字移动通信相比保密性较差,极易被并机盗打。

第二代是2G通信,以GSM、CDMA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功能和效率高于第一代。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GSM技术标准,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 网,GSM手机用户总数在1.4亿以上,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2002年1月8日,中国联通CDMA手机正式放号。

第三代就是3G通信,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提供高速上网,能够满足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不间断沟通,获取任何信息的需要。

2009年1月7日,3G牌照发放,中国的移动通信模式从模拟制式升级到2G、2.5G 到现在的3G制式,准确把握了全球移动通信业的技术方向,由模拟通信时代跨入了数字通信时代。实现了通信网络规模世界第一,网络技术装备世界一流,手机用户全球第一,而且在芯片设计技术、通信标准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2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市场垄断性

自1987年中国电信最先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移动通信市场一直处于独家垄断局面,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打破了中国电信独家垄断的局面,初步形成“双寡头垄

断”的竞争格局。但是到1998年电信重组之前,中国联通只占全部电信市场份额的1%,资产只占中国电信的1/260,营业额仅为中国电信的1/l12。直到1999年,新一轮电信重组方案出台,成立中国移动,随后南北拆分中国电信。至此,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新中国移动和新中国联通的双寡头垄断格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加上3G时代牌照发放的因素,原有的电信市场格局需要做出新的调整。自2004年起,关于新一轮重组的讨论便以此展开,此后传出多种版本的方案,但重组始终未能进行。在此期间,移动业务开始一步步蚕食固话市场。2007年9月,中国移动新增用户市场份额达到74.9%;增量收入市场份额89.2%;利润总额市场份额72.5%,形成了新的垄断。相对的,固定电话用户则持续出现负增长。针对以上局面,信息产业部在2007年终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表示将积极推动电信企业全业务经营方案尽快出台。2008年5月24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合并,运营TD-SCDMA网络,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C网合并运营CDMA2000,而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G网合并运营WCDMA,三家新运营商同时也获得全业务牌照。这样,移动通信市场就成为包括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运营商的寡头垄断格局。

3.3 我国移动电话市场的价格特征

2008年5月24日以前,在移动通信市场上,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双寡头”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价格战,为争夺市场,在推出新业务的同时竞相降价,价格成为最有效的市场“利器”之一。同时,在激烈的价格战下,市场上存在着各种相似的价格套餐。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所以在产品购买过程中,除了产品性能、服务种类等因素外,价格一直是影响用户是否选择某项业务的关键因素。

价格战就是通过降价吸引客户,占领市场。那么移动通信市场的“双寡头”是如何展开价格战的呢?

提到双寡头就会想到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囚徒困境[6]。中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与囚徒困境博弈具有相似性。假设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博弈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博弈

联通

不降价 降价

移动 不降价

降价

其中,R 表示两家都不降价时获得的收益,S 和T 分别表示只有一家降价时不降价方和降价方获得的收益,P 表示两家都降价时获得的收益。很显然,如果一家运营商独自降价,那么它就会吸引未降价的运营商的客户,从而获得更多收益,而未降价的运营商的收益就减少了,于是T>R>S ;如果双方都降价,双方还是只有原来的客户,而且收益减少了,所以T>R>P>S 。

若移动先做出选择,它选择不降价,对于联通来说,收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降价,因为T>R ;移动选择降价,对于联通来说,收益最大化的方式还是降价,因为P>S 。联通先做出选择时也有着同样的博弈过程,即移动也会选择降价。

此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双方都会选择降价——纳什均衡,且博弈双方都不愿意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于是两家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就此展开。随着竞争愈演愈烈,价格战演变为恶性竞争。此时,价格远远低于行业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或使用非商业的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长此以往,总有企业会因资金难以周转而不能继续经营,该企业的客户能得到补偿吗?当竞争对手退出市场后,留给消费者的又是独家垄断!

随着国务院同意启动内地3G 牌照的发放工作,预示着内地电信业将进入战国时代。其中,中国电信推出“天翼”189号段,在全国移动市场掀起抢客行动,为应对电信的抢客行动,移动也不甘示弱地推出TD-SCDMA 专属的188号段来争夺客户。移动的188号段除可吸纳移动客户外,还可进入无线固话市场,反其道抢占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客户。联通3G 采用全球通用的WCDMA 技术,更是不失时机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客户:国内语音通话与可视电话均采用“长市漫一体化结构”,不区分长途和漫游,全国拨打一个价。全国任何地方接听语音电话和可视电话均免费。 (R ,R )

(S ,T ) (T ,S ) (P ,P )

2009年,虽然中国电信移动用户规模取得超过100%的增长,但未撼动整体市场格局。中国移动仍保持14.4%的增长速度,用户份额仍然高达71.9%,中国电信仅为8.3%,离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格局接近5:3:2还有不小的距离。移动通信市场新一轮的价格战一触即发!

4 总结与建议

移动通信业是国家的基础性行业,事关国计民生,它的改革与健康发展是社会的共同愿望。历史地考察我国移动通信业,与欧美等国移动通信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垄断有着根本不同,尤其是移动通信定价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国加入WTO,对同意鼓励竞争的调控原则做出承诺。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建立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原则,同时考虑社会发展、电信发展和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

参考文献:

[1]缑先锋.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问题.商业时代.2007年29期

[2]张枝.试析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3期

[3]李雪苑.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现状、管制和竞争引入.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期

[4]郑鹏程;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特征与法律规制[J];法学评论;2001年06期

[5]刘韵;论我国电信业的法律规制[D];安徽大学;2005年

[6]冷雄辉;垄断、竞争、管制: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7] 马慧,朱治国.浅析我国电信业务定价[J].经济管理,2005(08) :19-20.

啤酒行业分析

一、啤酒知识 (一)啤酒定义 啤酒是指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的发酵酒产品。 原浆啤酒是未经过滤处理直接从发酵罐中分装的嫩啤酒原液。因含有一定量的活性酵母呈现一定浊度,酒体泡沫极其丰富,香气浓郁,口味新鲜纯正,风味独特,是啤酒家族中名符其实的超级液体面包。 原浆啤酒是全程无菌状态下酿造出来的啤酒发酵原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是高档而最新鲜的啤酒,完全保留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大量的钾、镁、钙、锌等微量元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保留了大量的活性酵母,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同时也保持了啤酒最原始、最新鲜的口感,麦香浓郁,色泽金黄,泡沫极其丰富,如牛奶般洁白、细腻,持久挂杯,真正啤酒中的高端产品,是现有啤酒无法比拟的。原浆啤酒中的酵母优质鲜活,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氨基酸的含量特别丰富,酸的配比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比例,并且其酵母蛋白的营养价值接近动物蛋白,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营养比例。 (二)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图1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上图中,原浆啤酒是从发酵罐中直接灌装的啤酒,未经过过滤、灭菌等环节,保留了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 (三)啤酒分类 啤酒的分类有很多,通常有3种方法:一是根据生产工艺的灭菌情况分为生啤、熟啤。生啤又可分为混生啤酒和纯生啤酒;二是根据色泽分为黄啤酒(淡色啤酒)和黑啤酒(浓色啤酒);三是根据麦芽汁浓度分为高、中、低浓度型三种。 表1 啤酒按工艺分类 生啤酒是目前国际主流消费品种,日本生啤产量占到总产量90%以上,德国占50%以上,而我国生啤产量占比不到5%,消费以熟啤酒为主。 表2 啤酒按麦芽汁浓度分类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 【打印】【繁体】2013年8月6日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114965727.html, 中研普华报道: 经济相关研究报告 ?2013-2017年海洋经济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 ?2013-2017年中国经济型桥车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2013-2017年中国经济型桥车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 ?2013-2017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行业市场营运格局分析 ?2013-2017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咨询建议 ?2013-2017年中国长三角经济区行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发展前 ?2013年版中国经济型轿车项目可行性建议书 ?2013年版经济型轿车项目可行性分析咨询报告 查看更多行业>>当前,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增加。展望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适度回补库存,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GDP增长7.6%左右,CPI上涨2.7%左右。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着力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今年以来,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短期内由政治周期引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拉动经济缓慢复苏的共同作用下,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平稳态势,需求面和供给面调整相对稳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物价较为温和。 1、国民经济处于合理区间运行 自2012年9月份企稳回升以来,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2013年一、二季度GDP分别增长7.7%和7.5%,增幅同比放缓0.4和0.1个百分点,连续五个季度在7.4%-7.9%之间运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增速也保持在7.5%的调控目标的下限之上,处于合理区间运行。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9.3%,增幅同比放缓1.2个百分点,与2012

国内自然垄断产业革新.pdf

一、自然垄断产业概念及特征 传统的自然垄断是指由于生产技术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个企业生产。自然垄断产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独家垄断经营小于多家分散经营的成本之和;二是有大量的“沉淀成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很难改作他用;三是这些产业中的多数服务和产业是公众所需要的基本服务,需要保证提供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和依赖性。一个国家的电力、煤气、电信、邮政、铁路、航空等产业,一般是传统意义上较为典型的自然垄断产业。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的确立和改革的深入,自然垄断产业的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注重自然垄断产业的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在实行政企分离、政资分离、业务分拆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对国有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必要性 自然垄断产业容易产生的问题和固有的弊病基本有以下三种:第一,经营目标双重性导致利益难以协调。自然垄断产业的经营者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他的经营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经营者他要追求经济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的公益性,他又要追求公共目标。公共目标要求以较低的价格和较高的质量服务于公众,让利、施惠于公众,自然导致其经营性亏损,这样使其处于两难的境地。第二,垄断地位的滥用。由于自然垄断产业的特殊性,经营者往往会利用其独有地位,收取垄断高价,服务质量低下,甚至附加种种不合理的交易条件。第三,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不足。自然垄断产业大多数是国有国营的,由于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其内在的经济扩张与私人企业相比,明显显得不足。另外,由于没有实际和潜在的竞争者,他们没有竞争的压力,往往不注意加强管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垄断产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的领域。我国垄断产业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不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性垄断,而是行政体制与行政权力造成的垄断。我国产业的行政垄断,就其根源而言,有旧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但主要是在转轨过程中形成的。从产业关联的视角看,垄断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构成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基本投入,垄断产业向全社会转嫁其低效率运营的结果,必然降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效率,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垄断产业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平台,事关国民经济的总体竞争力。 三、中国电信改革实证分析 在1988年和1994年国务院两次确定了原邮电部政企分离和邮电分营的改革目标,但是直到1998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特征仍然是政府部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电信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投资等都严格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1998年以后,我国电信业的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做法是在邮电部、电子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成为了我国电信业新的政府管制机构,对电信实行宏观管理,而不再直接从事电信经营。随后又进行了邮政和电信分家,中国电信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电信运营商。改革前,1949年~1993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国家级电信总局(中国电信);1994年~1998年管制部门是邮电部,经营部门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1998年~2001年管制部门是信息产业部,经营部门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铁通。 在电信市场开放的过程中,由于电信自身的特点,我国基本上采取逐步开放的原则,即先开放增值电信业务,然后开放数据和移动通信业务,最后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和基础通信设施。目前,我国电信市场主要有6家基础电信企业和4400多家增值电信、无线寻呼企业相竞争,形成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共同发展和相互竞争。十年以前,以联通公司进入电信市场为标志,我国拉开了自然垄断产业从垄断走向竞争的改革序幕。改革提高了电信业的效率,也使社会福利明显增加。 四、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政策建议 1、放宽市场准入,引进新的竞争者。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价格和市场准入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而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率。那么,解决行政垄断问题就必须开放政府垄断的行业和市场,扩大市场竞争范围,在垄断产业取消政府依据市场容量测试设置的进入壁垒。放宽市场准入意味着允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垄断产业,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只限于分拆之后的原有企业之间开展竞争。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效率,解决当前国民经济面临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秩序和廉洁高效的政府,有长远的意义。加快垄断产业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彻底剥离企业的政府职能。随着市场化改革实施,把政府管制的理念、职能,由保护生产者利益调整到兼顾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强化公众利益上来。形成企业在同一市场上进行有效竞争的格局。目前,对垄断产业最大的改革措施就是进行市场拆分,但是拆分的结果只是使市场有过去的独家垄断转变成区域垄断。实践表明,建立在区域垄断基础上的竞争没有触动石油天然气产业和基础电信服务的垄断结构,不能等同于同一市场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发展直接竞争,打破区域垄断结构,是我国垄断产业改革的根本出路。 2、实施市场重组,推进产权改革。行政拆分重组应当与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重组和投资体制改革结合进行,注重产权结构的优化,实现产权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垄断产业全面推进股份制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

啤酒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啤酒行业发展前景 ——宏观环境分析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省市、国家以及大到全球的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PEST分析)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宏观环境又称一般外部环境,是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因素和具体内容可能会有差异,但一般都采用PEST模型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中国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有四个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作为中国酿造产业的主力军,啤酒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度较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中国的总体啤酒产业政策就是积极鼓励、适当发展。 税收影响:国家对啤酒业采取了高税赋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外,还从量定额地对每吨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费税以及33%的所得税。这种高税赋会给啤酒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这恰恰造成了中国啤酒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因为高税赋能给当地政

府财政收入带来的可观收入,使其有了盲目建厂的冲动。 另一方面,国家从2001年5月起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的出厂价的25%和15%消费税税率的从价征收办法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税收调整使白酒产量大幅度下滑,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为白酒的替代产品,此举却有利于啤酒、葡萄酒的行业发展。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央政府已经多次运用宏观政策的力量,力图整顿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惯性”。一些既得利益者唯恐市场化后他们的利益丧失,因此尽量维护这种“惯性”,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啤酒市场竞争中的地方特色。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2015年规划,我国对啤酒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内容包括: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档次,创立世界名牌; 重点发展口味纯正、醇厚的高档啤酒;逐步提高国产啤酒在高档消费市场中的比例,继续开发不同类型、不同风味特点和使用不同后修饰技术的啤酒,使品种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大力发展纯生啤酒,2015年纯生啤酒占啤酒总产量要达到20%以上;发展中国的大麦基地,扩大国产大麦的使用量。 国家的宏观政策:国家降息的目的主要是刺激消费,这对啤酒销售来说更是一个契机。由此看来,金融危机、降息以及看似与啤酒业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5*5分当做论述题回答) 1.为什么市场经济国家也有国有企业 P15 1.自然垄断。对于像铁路和供水、电力等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特征。它固定成本 很大,但是一经建成,可变成本就很小,这种行业因此常常需要一个很有实力的公 司来提供,但只有一个企业就会形成垄断。垄断企业常常会高于市场竞争价格定价,产出水平也较低,从而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导致经济效益损失。因此政府通过 建立国有企业,对产出和价格进行管制,以降低自然垄断带来的不利效应。 2.资本市场失败。私人部门投资者往往喜欢投资短期收益的项目,而对于具有长期获 得回报且风险较大的项目投资偏好差。因此就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开发银行为这样的 行业融资或建立国有企业来运营。 3.外部性。由于一些诸如钢铁、医疗等基本生产要素行业产出对其他产业具有正外部 性,且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具有外部性特征。导致市场自发条件下,私 人投资者不愿意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对整个经济有益的产业得不到足够的发展。因 此,国有企业可以抵消正外部产业和公共品市场自发投资的不足。 4.社会公平的角度。诸如邮政和医疗等行业,如果由私人投资话,住在偏远地区的人 将无法获得邮政服务;穷人因为更高的出保风险和较低的支付能力将无法得到医疗 保障。国有企业可以为穷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2.简述形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 P55 (1)规模经济壁垒。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新进入的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在这之前,新企业的成本一定会高于原有在位企业。例如钢铁、化工行业。 (2)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的资本量是指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最低限度的资本数量。必要资本量越大,筹措越困难,壁垒就越高。 (3)绝对优势壁垒。所谓绝对优势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控制、技术专利、分销渠道以及与客户的密切合作等资源获得方面具有优势,张我一个或多个重要资源。(4)产品差别壁垒。在为企业通过长期的产品差异化努力,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对于新企业,要想方法使公众相信新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无疑要比原有企业花费更多的广告和设计费用。 (5)阻止进入行为。指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剩产能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为。 (6)制度性壁垒。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标准和执照,或者资金筹措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例如进出口的许可证和差别性的税收壁垒。

自考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自考西方经济学模拟试 题及答案

自考西方经济学模拟试 题及答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反垄断政策中,主要是对已有的垄断行业的一种矫正手段,关注于现有的市场结构的是(A) A.行业的重新组合 B.采取经济处罚等手段加以制止 C.反垄断法 D.行业管制 2.政府选择垄断厂商的管制价格应遵循的原则是(C) A.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价格 B.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C.市场需求等于厂商的边际成本 D.市场需求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3.政府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管制,其规定的价格比垄断市场价格(B) A.高 B.低 C.相等 D.无法确定 4.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措施主要是(C) A.价格管制 B.数量管制 C.价格与数量双管制 D.税收 5.在实践中,政府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所遵循的原则(B) A.谁投资,谁收益 B.对公道的价值给予一个公道的报酬 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D.社会收益最大化 6.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公共物品的是(C) A.空气 B.警察服务 C.电视 D.国防服务 7.假设甲购买了一台电脑,此时,他人如果得不到甲的允许,就不能消费这台电脑,原因在于电脑具有(A)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8.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他们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原因在于公共物品具有(B)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9.公共物品的供给曲线决定于(C) A.平均成本曲线 B.边际收益曲线 C.边际成本曲线 D.总成本曲线 10.一个养蜂的生产者与栽种果树的生产者之间存在外在性,且其外部影响的效果是(A) A.正的 B.负的 C.相互抵消的 D.可以收支结算的 1 1.在存在正的外部经济影响下,社会成本比私人成本(B)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12.如果私人厂商的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则可以判定存在的外部影响是(B) A.正的 B.负的 C.相互抵消的 D.难以确定的 13.设计矫正外部经济影响政策的指导思想是(B) A.外部经济影响外在化 B.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 C.消除外部经济影响 D.避开外部经济影响 14.对有负向外部经济影响厂商征税的目的是(C) A.增加财政收入 B.减少财政支出 C.加大商品生产的成本 D.减少产品生产的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害是(ABC) A.造成社会净福利的损失 B.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 C.产生寻租行为,滋生政府腐败 D.市场运行有效率 E.以上都正确 2.对垄断厂商实行的管制包括(ABCDE) A.价格管制 B.价格和数量管制 C.税收 D.补贴 E.国家直接经营 3.下列行业中属于自然垄断行业的是(AD) A.自来水公司 B.食品加工业 C.汽车 D.公用电话局 E.服装业 4.下列属于公共物品的特征的是(CD)

我国啤酒行业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

我国啤酒行业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 一、我国啤酒行业概述 (一)我国啤酒行业现状 1.行业规模巨大 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快速的增长期,啤酒的消费群体迅速扩大,消费者对啤酒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2010年,我国啤酒产量4483万千升,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啤酒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57%,居全球第一。从年度增长的趋势和增长的稳定性看,中国啤酒行业销量每年都有所增长,优异的成长性和增长的稳定性,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啤酒市场。 2.行业集中度提高 近年来,国内大型啤酒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及自身新建、产能不断扩大,使得我国啤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0年,全国啤酒企业数量从1999年的474家减至约250家,前10大啤酒企业的产量集中度已经达到70%,市场竞争也从市场层面向战略布局、并购、资本等各个层面延伸,使未来的竞争更具挑战性。 不过,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啤酒行业市场集中度还处于低位。2006年,美国、日本啤酒行业前10名企业占据本国市场份额就已经高达95%和93%。所以,依据国际成熟啤酒市场的经验,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我国啤酒行业已经形成了实力不同的几个梯队,其中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华润雪花等年产量在100万千升以上的7家大型企业组成了业内的第一集团,垄断了国内近六成的市场;年产20-100万千升的21家啤酒企业构成第二集团。2009年,上述第一、二集团的28家啤酒企业啤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4.48%。剩余的两百多家年产量低于20万千升的企业组成第三集团分布在全国各地,缺乏竞争力。 从空间来看,目前国内啤酒市场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独霸一方: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重啤,南部有珠江,北部有燕京,中部有金星,东北还有华润、哈啤,且青啤、燕京、华润在东北、北京、西南等市场上已经形成短兵相

行业宏观经济形势(DOC)

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谢甲天 2015 年12 月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骄人业绩,以三一、徐工、中联、柳工、国机重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引领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收入同比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目前,中国的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已经双双超越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从整体上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还是“大而不强” 。而进入“十二五”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行业对经济基本面反应迅速,行业增长放缓,低端产能出现过剩。与此相对应,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中获取丰厚利润。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单位行业的实际情况,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创新驱动” 势在必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必然趋势和行业发展的新焦点。 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工程机械产品产量下滑 1、挖掘机 据统计,2015 年10 月份,28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挖掘机2419 台,与2014 年同期的3978 台相比降幅39.2%。其中迷你挖掘机销量691 台,与2014 年同期的883 台相比降幅21.7%。6 吨以上挖掘机销量1728 台,与2014 年同期的3048 台相比降幅43.3%。 据统计,2015 年1~10 月份,28 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挖掘机51782 台,与2014 年同期的76618 台相比降幅32.42%。其中迷你机下降20.7%,6 吨以上挖机下降46.1%。 2、推土机 据统计,2015 年10 月份推土机销量同比增长2%,1~10 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10 月 份推土机出口销量仍同比下滑,而国内销售同比增长了11%,去年同期增长2%。

自然垄断行业特征分析

目录 1自然垄断的定义............................................................. . . 1 2自然垄断的理论基础....................................................... . . 2 2.1规模经济................................................................... (2) 2.2范围经济................................................................... (2) 2.3成本次可加性 (2) 3自然垄断的特征............................................................. . . 3 3.1效率主导型.. (3) 3.2呈网络经济特征......................................................... . . (3) 3.3资产具有沉淀性与专用性................................................... . 3 3.4产品的日常性............................................................... ..4 4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分析.. (4) 参考文献..…………………………………………………………….. . . 5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管制改革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自然垄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即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环境的限制,使行业中只需一个或几个生产者就能满足市场需求并达到最佳经济状态。许多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都存在自然垄断特征。自然垄断产业的存在体现了垄断的两面性,决定了垄断并不能一概而论地反对,某种程度上竞争的消极方面正是垄断的积极方面。因此自然垄断体现为反垄断法的豁免条款,只能通过政府管制。 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特征 对自然垄断产业经济特征的认识体现了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过程。 (一)规模经济性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是市场经济中不应当竞争的领域,该领域的竞争会导致浪费性或破坏性竞争,而如果把某种产品的全部

生产交给一家企业进行垄断生产,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小,独家垄断能产生最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维护社会公益,政府必须对自然垄断进行管制,即政府运用行政权力,以一定条件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生产而限制其他厂商进入,这就是市场准入限制。 (二)范围经济性 在这种管制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传统的观点对自然垄断的认识不全面,由此导致了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管制的不正确做法,因为原来的一个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上,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非常普遍。针对这种观点进行研究,导致了对自然垄断的重新认识。如夏基和鲍莫尔提出,自然垄断最显著的特征是其成本函数的弱增性,即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量成本低于这家企业与另外的企业共同提供相同产量的成本,按这一观点来解释自然垄断,即使在某一产量上企业发生了规模不经济,但只要成本弱增,就是自然垄断。 因此,规模经济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决定自然垄断的是成本弱增性,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成本弱增性表现为范围经济性。在多产品自然垄断的情况下,多产品的总成本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各个产品的规模经济,而主要取决于各种产品成本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用范围经济来描述,即在某一多产品的产业中,只要一家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产业就是自然垄断产业。因此,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管制并非像

啤酒行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啤酒行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啤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表1:啤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表 分析因素目前的状况 1)市场容量与细分情况 1995年,中国在产量上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市场。2000年啤酒生产达到2231万吨,到2001年中国看起来正准备在一些年内超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美国。其中,国内竞争者主要包括以山东为大本营的青岛啤酒和以北京为大本营的燕京啤酒,还有华润啤酒集团和哈尔滨啤酒集团,都以东北省份为大本营。 市场总体情况是供过于求,市场容量相对稳定在20—49岁的男性。 2)顾客及购买行为 顾客的购买行为在不断增强。如果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大,那么购买者会要求企业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游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就会下降。啤酒产品的差异化很小,而且啤酒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只要有利益的倾斜,购买者马上就会改变供应商。 3)竞争行为(竞争者构成与策略)包括国外和国内的竞争者 一些外国品牌凭借其高科技生产设备

和雄心勃勃的销售计划打入中国市场,然 而到2000年,这种势头不复存在。一些外 国酿酒厂,例如英国的Brass啤酒,澳大 利亚的Foster啤酒,以及丹麦 的Carlsberg啤酒,在中国遭受巨大损失 后从中国偃旗息鼓。尽管如此,一些国外 竞争者却继续对在中国大量投资。 国内竞争者们在经营上很多方面与外 国公司都不同。他们都有各自的大本营省 份,并试图将其业务从这些大本营扩展到 全国范围,所以陷入对其它竞争者的积极 收购的浪潮之中。以山东为大本营的青岛 啤酒和以北京为大本营的燕京啤酒是两个 长期的市场领导者。 4)替代品的竞争啤酒行业的替代品主要是白酒、葡萄 酒、红酒、黄酒、米酒等含酒精的酒。 总体上啤酒价格较低,在这几种酒中 只有米酒的价格可以和啤酒的价格产生竞 争力,但啤酒的消费者范围明显比米酒要 大得多。另外,啤酒相对其他酒类产品而 言,有着“冰凉”“清爽”等独特之处, 相对普通饮品而言,却有着“酒”的特性。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的文献综述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管制 研究综述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一般认为,自然垄断的产生原因有二:一是规模经济。任何企业进行社会生产时,它总会面临生产成本问题。如果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相对过高,则其必然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果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则它就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但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除了技术等因素的作用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也可以随着生产总产量的增加而趋于下降,原因在于当企业的总产品不断扩大时,原先的固定成本被逐渐摊薄。这在固定成本投资较大的企业表现的尤为明显。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时,规模经济就出现了。当社会对某些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的降低速度与幅度提出要求时,这个行业往往就是自然垄断。规模经济很好地解释了产品单一领域行业的自然垄断。 二是范围经济。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并不仅仅生产或提供单一的商品和服务,往往是多元化经营。如果由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成本低于几个企业分别生产它们的成本,就表明存在着范围经济。由于单独生产某一产品的企业的单位产品定价高于联合生产的企业的相应单位产品定价,因此单独生产的企业就会亏损,这些企业或者退出该生产领域或被兼并,这也会形成垄断的局面。因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指出,有着范围经济的产业也可产生自然垄断。对此,我国的大部分学者是持相同的观点。从理论上来讲,范围经济很好地解释了产品具有综合性领域存在的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理论(natural monopoly)从产生到发展和变化的全部过程,迄今为止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认识水平停留在单产品生产领域,以规模经济为标志,整个自然垄断理论建立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之上。第二阶段的认识水平超越了单产品生产领域,进入了对多产品生产领域的更一般性的认识。其标志是范围经济的发现以及射线平均成本方法的使用,使得自然垄断理论建立在普适性更强

青岛啤酒行业环境分析

0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200020012002 20082009201020112012 年份 万千升第三章 行业环境分析 图3-1 行业环境概述 一、行业概况 (一)发展历程 啤酒是继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位的饮料。啤酒的酿造历史至今已有8000多年。19世纪末,啤酒输入中国。中国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厂是190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当时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不大。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并逐步摆脱了原料依赖进口的落后状态。在2002年,中国以2386.83万吨的啤酒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啤酒第一大生产国。

世界啤酒总产量在21世纪增长缓慢,开始步入成熟期,而中国啤酒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临界点。总的来说,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从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业的调整和发展阶段。中国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厂,啤酒年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虽有所放慢,但啤酒产量仍增长1.4 倍。到1978年,中国的啤酒年产量达到40万吨。在这一阶段,在啤酒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啤酒工业的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1979年后,啤酒生产全面发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啤酒厂,全国除轻工系统外,其他部门如商业、农业、机械、国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厂。啤酒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1980年,中国共生产啤酒68. 8万吨。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据1987年的统计,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厂104个。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人才,加快了啤酒工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的啤酒生产线,尤其是啤酒灌装线,使啤酒的产量在短时间内翻了一番: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吨,到1985年,啤酒产量就达到310.4万吨,1988年,啤酒产量又翻了一番,达到654万吨。 第四阶段(趋向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业继续以高速度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对啤酒的质量和啤酒工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啤酒工业的规模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厂被大型啤酒厂兼并。 (二)啤酒行业经济特性 1、市场规模 从2002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啤酒市场,

钢铁行业经济特征

钢铁行业经济特征: 1.需求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钢铁产量及需求增幅超过20%。10月份我国生产粗钢、生铁和钢材分别为5175万t、4928万t和6245万t,同比增长44.1%、44.4%和45.5%,1—10月份我国累计生产粗钢、生铁和钢材分别为47215.06万t、45559.21万t和56425.04万t,同比增长10.5%、14%和15.6%,比1—9月份分别提高3%、2.9%和3.2%,产量增速呈加快之势。 我国遭受金融危机以来,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加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使得2009年我国钢材消费大幅增加。预计2009年粗钢产量5.65亿t,同比增长12.9%。如果从表观消费量来计算,2009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预计5.63亿t,同比增长24.4%,增幅比2008年明显放大。 2.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09年我国新增粗钢产能5800万t,预计2009年底粗钢产能达7.18亿t,2010年产能增长3200万t,达到7.5亿t,而实际产量需求仅5.97亿t,产能过剩不可避免。但产能利用率仍比2009年的78.7%有所提高,预计产能利用率为79.3%。产能过剩的表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连续10多年来,产能过剩的表述也一直不绝于耳,但在产能过剩的呼声中需求及产量节节攀升,由1998年的产能1.2亿t,增加到2010年的预计7.2亿t,其实从根本上来讲,产能的扩张是我国钢材消费大幅增长的必然结果。 1,高库存 产能过剩是一个方面,但同时我国钢材高库存也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到2009年11月份,长材库存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从扁平材库存来看,社会库存一直维持在2009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库存水平的高低是对未来预期判断而产生的,受产量及销量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库存的绝对量是增长的,如大中型企业库存量由2002年的313万t上升到2008年的684万t,而总的社会库存与产销量之比基本上保持在2%左右的水平,因此生产企业库存维持在10—15天的库存量是合适的。随着我国产量的高增长,库存量的高水平是一个长期维持的现象。其实只要下游需求不出现问题,维持高库存没有太多问题,但一旦发生需求下滑,必然发生去库存化过程,这主要还是受下游需求的影响。 2,钢材价格大起大落,市场风险聚集加大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总体趋势是高产量、高库存,钢材价格在产量、需求、心态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仍将处于波动状态。预计2010年钢材价格的波动周期将会缩小,平均5-7个月将会出现一个周期,因此,特别是钢铁需求旺季逐步到来时,钢材价格将呈现上涨趋势,也是钢铁行业盈利改善的时期。 3,出口环境严峻 由于国际钢材需求疲软,09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连续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汽车、房地产、机械制造等主要钢铁下游行业陷入严重衰退,导致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国外为保护各自钢铁产业的发展,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钢材的出口环境进一步恶

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 (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 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2、具有较大的范围经济 在多产品生产中,产品间的相互依赖性非常重要。衡量这种相互依赖性的方法就是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概念。范围经济是指在单一企业内生产不同产品较之几个特定企业分别生产不同产品来说是廉价的,即联合生产比单独生产节约费用。如果将高峰期电力和低峰期电力视为不同的产品,由一个电厂提供两种产品时范围经济效应体现得比较清楚。3、具有资本的沉淀性 有大量的"沉淀资本",资金一旦投入就很难收回,也难改为其他用途,如果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竞争,其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高, “沉淀性”大。自然垄断产业生产技术的固定成本非常高,而一旦建成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则很小,甚至递减。于是边际成本曲线总是处于平均成本曲线之下,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例如,电网在筹建时需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而一旦这些设置安置停当,增加输送一单位电的边际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随着输电量的增加,输电的平均成本便不断下降。这类产业固定成本高、“沉淀性”大也构成了市场的进入壁垒,因为一旦进入厂商想退出该行业,由于这类资产不易转移,他将收不回多少投资。 4、基本技术经济标准统一

俄罗斯行业经济特征分析

俄罗斯产业经济概况 钢铁工业 由于拥有丰富的铁矿和煤炭资源,俄罗斯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原苏联1991年生产铁9094.8万吨,产钢13992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而俄罗斯的钢铁产量占原苏联的50%。原苏联有四大钢铁工业密集区,其中三个区在俄罗斯(乌拉尔、西西伯利亚和中央区)。乌拉尔是俄罗斯最大的钢铁工业密集区,以产特殊钢和优质钢而著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对钢铁的需求骤减,导致钢产量大幅下降。有色金属冶炼以镍、铝、铜以及铅、锌、黄金为主。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俄罗斯工业的核心和科技进步的集中表现。其部门目前已经发展到100多个,产品已经超过13万种。主要部门有:动力机械制造业、电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农机制造业、机床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航天机械制造业、原子能电力工业、无线电电子工业等。原苏联在动力设备、冶金设备、拖拉机、农业联合收割机、内燃机车、电气机车、铁路车厢、公共汽车、挖掘机、推土机的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机械工业主要分布在乌拉尔及其以西地区。 化学工业 俄罗斯的化学工业能生产9万余种产品,其中10%的产品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一流的。俄罗斯的硫酸、化肥、焙烧苏打的产量位于世界前列。俄罗斯的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区、西北区、伏尔加、乌拉尔、东部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料工业萎缩,化学工业的产量也急剧下降。 森林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森林大国,这首先是由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决定的。现在,俄罗斯的森林覆盖面积近8亿公顷,占世界的20%。木材蓄积量800多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苏联解体后,由于采伐机械大量磨损、道路建设缓慢、贷款资金不到位,俄罗斯的森林工业急剧滑坡。 建材工业 俄罗斯作为世界钢铁、水泥生产大国,拥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建材工业体系,其主要部门为混凝土预制工业和玻璃制品工业。俄罗斯经济跌入低谷后,建材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食品工业 俄罗斯的食品工业由于投资不足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一直发展缓慢。主要的部门为肉食品、奶和奶制品、面包加工、渔产品、酿酒、制糖、罐头、植物油等。前苏联时期一直靠

啤酒行业分析报告

啤酒行业分析报告 导读:众所周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和水泥产销最多的国家。随着多年的发展,我国啤酒行业啤酒产销量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第一。啤酒产量已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中国酒精饮料行业的发展及未来的投资机会又将展现在哪些方面? 一、中国啤酒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公元前3000年,啤酒发祥于古埃及和美索布达米亚,六世纪初传入德国,至十一世纪,在德国加入酒花的啤酒面世。17、18世纪传播世界各地。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相似之处,约在公元4000-5000年前,中国也曾有古代啤酒的兴起,甲骨文中有醴字,自古以来是以蘖(niè)造醴、以曲造酒的。其中“蘖”就是麦芽,“醴”就是中国古代原始的啤酒。根据文献记载:醴是利用蘖(麦芽)糖化黍米淀粉,经过短时间酿造,带有酒味而不分出渣滓的甜味蘖酒。醴可能是原始的啤酒,其酒味较用曲制造的发酵酒要薄,而甜味较浓。以后由于曲酒的出现,人们逐渐喜欢酒精含量较高的曲酒,醴就没有得到发展,而为曲酒所代替,以致这一工艺失传。中国近代的啤酒业是从西方传入的,据史料记载,1900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建立了乌卢列夫斯基啤酒厂,1903年,英德商人合资在青岛建立了英德酿酒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厂的前身),啤酒生产能力约300吨,这是在中国土地上出现最早的啤酒厂。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拥有啤酒企业几百家,连续十二年蝉联“世界第一啤酒大国”的称号。 回顾中国啤酒工业的百年历程,共经历了萌芽期、调整和发展期、全面快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阶段。 二、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国际市场发展状况 如今,亚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啤酒行业的领跑者。而亚洲啤酒消费量的长期快速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