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习作三篇
![《三国》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习作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0dc62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7.png)
《三国》诸葛亮人物形象分析习作三篇第一篇:早在《草船借箭》中领略过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一个手摇鸡毛扇,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智者形象跃然脑海。
那时的诸葛孔明,在小学生的眼中,大有一番“神仙”风范,在浓雾弥漫的江上使“造箭”故事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而今有在《出师表》中重逢诸葛孔明,却不再用幼稚的眼光看待这位历史宗师,也不再带有神秘感的惊叹来评价他。
初读《出师表》,已被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所折服。
在面临蜀汉即将被伐之时,规劝后主“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
”进而有是“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充分体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忠贞思想。
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无限的忠诚和“报先帝、忠陛下”的忠贞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刘备的知人善用和亲贤臣的气度。
“亮躬耕陇田,好为《梁父吟》”,原先的诸葛亮本是一介平民,过着隐居的上呢搞活,却有谁识得他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自被请出茅庐后,他的雄才大略和政治抱负才能得以施展。
我很庆幸没有埋没又一个人才,没有又一番《马说》式的怀才不遇。
试想,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出庐,刘备父子又将是如何的结局?恕我冒昧,也许也就不会有历史上的蜀汉了吧。
这也是诸葛亮与刘备交情非同寻常的原因,铸就了诸刘的鱼水关系。
很遗憾,诸葛亮的死使蜀汉彻底颓覆,从此溃败,历史终究还是选择了蜀国的倾覆。
迂朽的刘禅也因此而被世人所唾骂,而诸葛亮以一生又是充满光辉与赞赏。
“诸葛孔明”也因此而流芳千古。
(三河中心学校初三(1)班黄小琴)第二篇: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
他是成功的象征,“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慨叹和唏嘘。
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
可是,他这样的智者,历史是不会让他如蜉蝣一般消失,于是演绎了“三顾茅庐”的佳话。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c83782caaedd3382c4d32a.png)
【语文知识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1.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诸葛亮不恃才自傲,为维护汉室天下,他做到对内实行法制,赏罚严明,对犯法人不管其地位高低,功劳大小和自己关系亲疏都要依法惩治。
2.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写了他对刘备的忠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3.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诸葛亮作为一个贤相,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辅佐刘备,为共图霸业奋斗了一生。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探析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和文化意蕴
![探析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和文化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e7b16e69bb4cf7ec4bfed035.png)
探析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和文化意蕴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研究现状综述(一)国内关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研究(二)国外关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研究二、诸葛亮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一)诸葛亮的生活真实人物形象1.历史上的诸葛亮形象2.后人心目中的诸葛亮形象(二)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1.以帝师作为切入点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性格特点①忠心耿耿,规行矩步不敢僭越②谦虚不因身居高位而自傲③继承儒家之道,以准则要求自我④严谨仔细,以身作则2.以帝师作为切入点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精神修养①伟大的“忠”贞之士②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的意义(一)创作完美的诸葛亮文学形象的原因1.诸葛亮在正史中才华洋溢2.正史内的关于诸葛亮形象的空白3.乱世时期的百姓希望社会安定和谐4.作者所处时代的统治阶级的强烈需求5.元代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操(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的时代意义1.于社会中受到压抑,希望可以实现反弹2.对于强权担忧无比,希望能够获得世人尊重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一)儒家道德的强烈价值观念(二)知识分子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心理(三)社会中所笼罩的浓郁道教色彩五、结论六、参考文献摘要: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性人物。
诸葛亮优秀的军事才能以及政治才能帮助蜀汉成功地稳固政权,罗贯中曾经在《三国演义》中打造出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儒者特征,是“忠”与“信”的代表,他的为人处世的风格以及行政方式都被儒家思想所渲染。
诸葛亮在一片乱世内不再归隐,选择出山报国,拥有着仁德的君子品质。
在学术界曾经有众多学者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作深度的探究,本文以前人的诸葛亮人物形象的探究作为基础,结合正史以及《三国演义》,论述笔者自身关于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看法,并分析诸葛亮人物形象背后的文化意蕴。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925f3a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d.png)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四字成语1、性格特点善计谋、精通兵法、留心世事、处事不乱、忠贞不移。
2、人物概述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3、人物评价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
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就可以,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优秀的历史人物践行了榜样.周瑜: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显然不像是苏轼所颂扬的周瑜“雄姿英发”,就是“千古风流人物”.吕布: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脾气不好,不好面子,自私,冲动易怒,极易着急,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只是有时情感甩过了理智而已.他Eithel的人物就是刘备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就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砌存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矣.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荣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诛魏武,就是以基宇亦穴.”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之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绘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谦逊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摹,极尽生硬,但在注重其“仁爱”时却又掉入了“懦弱”一面,散发出“懦弱”和“伪善”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大哭与泪虽然整体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散发出刘备的天下就是大哭出的印象,歪曲了刘备就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闻名,但“刚而骄”,骁勇善战有余,智略严重不足.马超战败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奏议与诸葛亮,“反问逊于人才可以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表示马超虽为一世之丹,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当众宾客”.这就是典型的遂拜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就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存有谈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追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阵亡,战败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等待他甚薄,因而在距曹归刘前为曹操杀死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求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下关羽下邳战败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两大宴的厚礼等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就是不择手段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轻微的歪曲了.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指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生财魏、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俗气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中国围棋.生活简朴,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大赏,有加千金;不克望施,分后毫不与”.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不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凶残、狡诈的一面又误导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就是狡诈、凶残、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恭敬衣人,存有“雅量高致”.刘备表示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盛赞他存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下周瑜,就是为了压低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显然不像是苏轼所颂扬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变成了《三国演义》中遭受最小罪人的人物.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歪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系列就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浙江广厦”,“存有过人之清”.他初识孙权,就明确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欲曹操,待机剿灭黄祖,驶去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求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存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了变,唯独鲁肃主张抗炎曹,力劝孙权下架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牵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乃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观赏.吴国的创建和发展基本上就是按照鲁肃明确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展开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变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欺骗、受到欺负的典型.魏延:坚强,胆小,反反复复,凶残.姜维:忠义,存有谋略,忠君.。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d8c7d7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4.png)
诸葛亮的性格特征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性格特征备受人们关注和赞誉。
他不仅具备卓越的才智和智慧,还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也成为他在历史上崇高地位的秘诀所在。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诸葛亮的性格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首先,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精通经济、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在这些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能力。
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模式使他能够从复杂的局势中抓住关键信息,并制定出明智的决策。
他擅长预测和分析局势的发展,能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他的智慧使得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其次,诸葛亮具备极高的忍耐力和斗志。
尽管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从不放弃,并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能够冷静地应对困境,处理复杂的问题,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
他的坚韧和毅力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为自己和他所侍奉的国家谋福利。
诸葛亮还展现出出众的人格特质和品德。
他深思熟虑,言行谨慎,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动摇。
他始终如一地秉持正直和公正的原则,从不为私利而行事。
他以德服人,以其高尚的品格和温和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
他虚心好学,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他所效力的国家和人民服务。
此外,诸葛亮还表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能够善于组织和管理他所领导的团队,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和责任。
他善于发掘团队成员的潜力,鼓励他们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他也懂得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与团队成员沟通和协商,从而建立了高效的工作关系。
此外,诸葛亮还具备敢于创新和改革的精神,他勇于面对变革和挑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他不拘一格,善于从传统中找到创新的机会和方法。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创新思维使得他能够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繁荣和安定。
综上所述,诸葛亮具备卓越的才智、高尚的品德和领导力,他的性格特征使得他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不朽的伟人。
诸葛亮的人物特征
![诸葛亮的人物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7c17d5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b.png)
诸葛亮的人物特征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深思熟虑和谋略过人而著称,被誉为“千古之奇才”。
首先,诸葛亮的人物特征之一是聪明才智。
他自幼聪颖过人,才智出众。
据《资治通鉴》记载,他在年仅16岁时就已经通晓《易经》,并能独立撰写论文。
此外,他还涉猎了天文、地理、历史、兵法等各个领域,并对这些知识有着透彻的理解。
他的博学多才以及超凡智慧,使他在政治和军事事务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决策能力。
其次,诸葛亮的人物特征之二是深思熟虑和谋略过人。
他对于治国安邦和战争策略都有着深入研究,善于预见问题的发生和解决。
在他执政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和,使蜀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他主张安抚百姓、勤俭治国、提倡农业生产等,使得蜀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在对外战争方面,他善于运用兵谋,让蜀国在对抗曹魏和孙吴的战争中屡战屡胜,保证了蜀国的安全和繁荣。
此外,诸葛亮的人物特征之三是为人谦和和勤奋。
尽管他才华出众,位高权重,却一直保持着谦和的态度。
他常常与士人共同交流,并虚怀若谷,不以自己的才华傲慢自大。
同时,他勤奋刻苦,为国家的繁荣不辞辛劳。
据记载,他每天只睡三四个时辰,其余时间都用来治理国家和研读兵法。
他深知为官救国的责任和使命,从不懈怠,以高度负责和勤勉的工作态度,为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最后,诸葛亮的人物特征之四是具有远见卓识和高尚的品德。
他具有很强的历史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够深刻地把握当时的大势,并且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应对。
他的品德高尚,深受民众的爱戴,他对百姓和士人都非常关心,经常为他们着想。
他主张以德治国,以公正和仁爱为准则,深得人民的拥护和尊敬。
总结起来,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聪明才智、深思熟虑和谋略过人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他为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颗明珠。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5ae784df111f18583d05a94.png)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郑振铎在《三国志演义的演化》中说:“一部《三国演义》虽说的是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
”显然,诸葛亮是罗贯中所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
小说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无所不能的人物,带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其形象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忠君尽义、鞠躬尽瘁诸葛亮是蜀汉忠臣,也是千古忠君的典型。
无论对先君刘备还是后主刘禅,他都忠心耿耿。
诸葛亮之忠心,处处可见。
他自己曾言: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儒有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道出了自己的耿耿忠心。
他受刘备三顾之恩,“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在三国所有“顾命”大臣中,诸葛亮的担子最重,困难最多。
为了克服各方面的困难,改变蜀国不利的局面,寻找发展的出路,诸葛亮日夜思索,绞尽脑汁,施展计谋。
他对各方面工作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终日操劳,不得休息。
除全面担负全国的军政事务外,他还大事小事都抓,“躬自校簿书,流汗竟日”。
诸葛亮不怕劳苦和染上疾病,亲自领兵南征,深入不毛之地。
在他领兵出发前,王连诚恳地劝谏说:“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
”诸葛亮认为平定南中,事关重要,不考虑个人安危,没有接受这一劝阻。
在长期北伐过程中,诸葛亮更是日理万机、兢兢业业,终于积劳成疾,最后病死于军中。
可谓“鞠躬尽瘁”。
诸葛亮的一生忠于国家的统一事业,义于高尚纯净的友谊,忠得一心不贰不掺半点杂质。
二.神机妙算、智慧超群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超群出众,已演化为智慧的化身。
这首先体现在其用兵为政,注重谋略上。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既能理政,又能带兵打仗,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可“兵不钝而利可全”。
统摄全局,审敌情,料敌势,识进取之缓急。
临阵对敌,能运奇谋,出奇兵。
如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赤壁一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b321b1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1.png)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形象解读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对于诸葛亮的形象描写是最为深刻的,他被描绘成了一位智谋过人、博古通今、严谨治军、涵养德行的辅国良才。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进行解读。
第一,诸葛亮的才学超群,智计无双。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表现出的智谋和才气是无人可比的。
他广泛涉猎神仙道士、史书经典,是当时的博学大才子,与汉代阮籍、杨修齐名。
诸葛亮的才华不仅仅只是博学多闻,更是体现在了治国方略和军事谋略上。
他曾留下名言“人算不如天算”,他主张依靠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而不是光凭人力而战。
第二,诸葛亮是一位极为严谨治军的将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主持军务极有条理和严谨性。
他强调备足军粮、精心筹划作战计划,并对军队的训练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确保将士们的素质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另外,他在管理军队时,更是关爱部下,善待士兵,深得军队的爱戴和信任。
第三,诸葛亮是一位“仁者之师”。
他在《三国演义》的形象中不仅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学和严谨的治军才干,更是以温和、仁爱、严谨的态度获得了众人的尊重。
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推崇仁道,人际关系处理得当,并常被战友赞誉为“百姓之父”。
第四,诸葛亮的形象还体现出了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精神价值。
他的德行和修养是中国道德思想的体现,敦睦周围现代世界,在矛盾重重的沉浸校园深造。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理想典范和正义代表,他不仅是一个谋士、将领,更是一个父亲、老师和慈善家,他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仁爱之道。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人物的全面形象。
其才学超群、智计无双、治军严谨、仁者之师,以及精神道德至高无上的品行,使得他不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高度代表,也为后世人们树立了伟大的精神楷模。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5ee1ef4172ded630b1cb64c.png)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
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
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
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
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
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三、严于律己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
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
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他从蜀汉大业出发,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对那引起忠于蜀汉政权,又有真正才学的人,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
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
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
'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
刘备死后,他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浅析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358e3f0b4e767f5acfcea7.png)
写作提纲题目《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浅析》总论: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胸怀,具有济世救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后世人们心中他是一位足智多谋、克己奉公的千古贤相,他鞠躬尽瘁,效力蜀汉,是忠臣的典范。
本论:一、诸葛亮的神人形象1.1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是智慧的化身1.2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代表。
1.3诸葛亮立身严谨,处事公正,是严正的典范。
1.4诸葛亮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清官的楷模。
二、诸葛亮的缺点和不足三、作者塑造诸葛亮人物形象的目的和意义3.1诸葛亮的品德修养成为后世文人敬仰的最高境界3.2用他的政治理想和作为教育人3.3用他的军事才华鼓舞人3.4用他的气质风度感染人结论:诸葛亮是一位表面及内在气质超凡脱俗、心胸宽广、具有远大理想和卓越的政治及军事才能、忠效祖国、一生清正廉洁、为人公正并知恩必报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浅析***内容提要: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他是智慧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忠于职守的模范,是一个让人们万世景仰的英雄人物。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https://img.taocdn.com/s3/m/0249801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3.png)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诸葛亮作为三国里神话般的人,真实的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全才诸葛亮。
1,精制兵器。
诸葛亮对兵器的制造极为讲求。
陈寿在《亮传》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宋书》卷86《殷孝祖传》载:“御杖先有诸葛亮筩袖铠帽,二十五石石弩射之不能入”。
《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言:“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具发。
”这种武器在当时也算是先进的。
故《亮传》注引《蜀记》载晋初李兴之言曰:“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的军队战斗力所以很强,擅长用箭,当为其原因之一。
还有两个小地方,一是诸葛亮觉得军中伐木斧损坏很快,于是亲自监造了千余斧头发到军中使用,新斧头非常坚固耐用,然后他才处罚负责军需的相关人员。
还有一个出自《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
他造成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种.种地方可以看出,因为蜀汉地寡民少,兵员不足,诸葛亮就从装备着手,尽管用钱非常节省,但仍然为士兵配备了最精良的装备。
2,各种军械。
一、木牛流马诸葛亮从汉中北伐曹魏,由于征途崎岖,军队不便运输粮食,因此诸葛亮对旧式车辆加以改装,称为「木牛流马」。
据说「木牛」载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马」有方囊二个,每个可以装米二斛三斗,能够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
其实「木牛」即有前辕的小车,「流马」类似后世的独轮车,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动。
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粮」,第六次北伐「以流马运粮」的史实可知,「木牛流马」使得蜀兵能在险恶的蜀道上迅速行军,对当时的军粮运输有很大的贡献。
二、八阵图由于后世的附会臆测,加上小说戏剧的夸张渲染,八阵图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八阵图只是古代作战时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碍敌军的防御工事或军事阵法,在战国时已经出现,山东临沂县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八阵篇》的残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1238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66.png)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
他是智者、谋士,更是一个耿直、忠诚的人。
在小说中,诸葛亮的形象被作者塑造得十分完美,许多人把他当作偶像,对他的故事和行为深感钦佩。
在本文中,我将解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揭示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仁者无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让人赞叹的一点就是其仁德之轻世所难及。
他时常为民伸张正义,对待百姓宽容和善。
在《三国演义》中,每当黄巾军作乱或是魏蜀之间斗争的时候,他总是首先考虑的是百姓安危。
为了保障百姓的安全,他也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冒着生命之险去执行任务。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句名言:“仁者无敌”。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缺乏实际的执行力。
虽然他有着卓越的智慧,但有时候他的计谋并不一定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要么因为其他人的错误判断,要么因为时机不对,要么因为自身能力不足等原因。
这说明,即使再高明的策略也存在着失败和错误的可能。
因此,我们应该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吸取教训,不只要依靠智慧谋略,还要有实际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谦虚谨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还体现出了他很强的谦虚谨慎精神。
他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但他却一直深深地明白,人常在舞台高处,要守护自己的不骄不躁,钦佩他的人敬重他的精神。
在他的行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试图减少对自己的炫耀,试图用不起眼的方式取得胜利,用中庸而不出奇的手段获得胜利。
这表明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中有所谓的“微不足道的英雄”存在。
忠诚坚定诸葛亮的忠诚度十分高,在故事中他始终是刘备的忠实军师。
即便是在生命最后的时候,他依然把对我主的忠诚放在心中最高的地位上,为了不负赤壁之约一战之约,他坚定地挂好了锦囊,依然坚信着战争的胜利,为刘备的事业前进的路上扼守着关键的节点。
他的人物形象在此时显然表现出了忠诚和坚定,没有后悔,也不怕胜利,相信历史上的人物都深深爱着他们的国家和人民。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cf0129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d.png)
三国演义人物介绍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又称睿才星君,是中国古代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尊敬的智者和谋士形象。
他的智慧、才华和忠诚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诸葛亮早年饱读诗书,广泛涉猎,被誉为“睿才星君”。
他以仁爱、谦虚而著称,不仅广泛交游,还不时为民间百姓解忧解难。
他倡导“法正之道”,主张以仁政治国,保障人民生活,因此在人心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诸葛亮担任了重要的谋士角色。
他提出了“蜀汉兴亡,事在必成”的战略,使刘备能够坚定信心,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目标。
他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智谋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令敌人望而生畏,同时也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诸葛亮不仅是军事谋士,也是政治家。
他制定了许多治国策略,建议实行法律制度,重用人才,整顿政府机构。
他强调以仁爱和德政来治理国家,致力于平民百姓的福祉,使蜀汉稳定发展。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智谋高超、见识卓越、忠诚无比的形象深入人心。
他对刘备百般忠诚,甚至在刘备去世后,一直以“南征不再,北伐不及”为己任,为刘备的事业继续奋斗。
他的死因之一是因为过度劳累,这也展示了他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诸葛亮的形象也在中国文化中广泛传扬。
他被赞誉为“睿才星君”,是智慧和高尚道德的化身。
他的忠诚、智慧和对人民的关怀,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楷模。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智慧和谋略,为蜀汉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品德和奉献,也在后世传颂不衰。
他是一个令人敬仰和铭记的伟大人物。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69bbb0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9.png)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原创版)目录1.诸葛亮的个人背景和成就2.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和表现3.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正文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成就和影响至今仍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小说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一个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的形象,为刘备集团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生于公元 181 年,逝于公元 234 年。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但自幼便聪颖过人,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兵法等诸多领域。
成年后,他隐居在隆中,被誉为“卧龙”,与庞统、法正等谋士齐名。
公元 207 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开始辅佐刘备,为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尽心竭力。
他善于运筹帷幄,制定战略,曾多次帮助刘备在战争中化险为夷。
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凭借其卓越的智慧,成功策划了火攻战术,使刘备联军大胜曹操。
此外,诸葛亮还七擒孟获,稳定了蜀汉政权的后方。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成一个神机妙算、智勇双全的人物。
他精通奇门遁甲,善于行军布阵,能够在战场上巧妙地运用兵法,击败敌人。
同时,他也是一个忠诚耿耿的谋士,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为刘备和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极高,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化名人。
他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诸葛亮的形象也被广泛传颂,成为忠诚、智慧的象征。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
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范本一份
![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范本一份](https://img.taocdn.com/s3/m/33c61c3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b.png)
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范本一份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 1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在中国人民心中,有一个家喻户晓、极富魅力、光辉四射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三国时代那位羽扇纶巾的军师、丞相诸葛亮。
清代才子纪晓岚曾用他响亮的名字出了一副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几百年来一直无人能对,成为世间“绝对”。
其实,真正成为千古“绝对”,无人媲美的,恰恰是诸葛先生本人。
“智多星”的丰采“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智慧之神,在英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在当时即有“智多星”的称号。
高卧隆中时,他还只是一介书生,即被当时大名士宠德公称为“卧龙”,司马微赞为“识时务的俊杰”。
公元207年,他出山辅佐势单力薄的刘备,先与孙、曹逐鹿中原,后与司马懿争雄天下。
正是他的智慧,曾无立锥之地的刘备能走出困境,取荆益两州,三分鼎足,成就帝业。
也正是他的智慧,庸主刘禅能坐稳江山,长期与强大的魏国抗衡,使司马懿“畏蜀如虎。
” 诸葛亮的智慧,首先在深度上表现出多层次性,兼具大智与小智,并具急智与远谋。
智有大智与小智之分。
有小智者未必有大智,有大智者也未必有小智。
宋代吕端,颇有智谋,但小处不甚精明,宋太祖谓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智还有急智与远谋之别。
这二者也常不可得兼。
与诸葛亮同时代的鲁肃,有大谋远略,但乃一忠厚长者,做事、决策未必敏捷过人。
如此看来,诸葛亮确实是完美的智者。
他有大智,有远智,自不待言。
他的“隆中对”,被誉为“千古奇策”,奇就奇在他第一个预见“天下三分”,并进而提出促成天下三分的战略战术。
后来形势的发展也果如他的预言判断。
真可谓智转乾坤!刘备伐吴大败,病死白帝城,蜀国从其颠峰上一落千丈。
他再次受命危难之际,毅然重整旗鼓,闭关息民,养精蓄锐,和吴平戎,使蜀吴又成犄角之势,共钳曹魏,并毅然六出祁山,以攻为守,虽最后回天乏术,但数载保全之功同样是体现深谋远虑。
但诸葛亮如果__如此,还不足以成为智慧的化身。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26cdc4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f.png)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原创版】目录1.诸葛亮的基本信息2.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3.诸葛亮的历史形象4.诸葛亮的成就与贡献5.总结正文一、诸葛亮的基本信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生于公元 181 年,逝世于公元 234 年,享年 54 岁。
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在《三国演义》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中,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个天下奇才、智慧的代表。
他上通天文,下识地理,行军布阵、奇门遁甲无一不精。
他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是刘备集团的第一谋臣。
在战争中,他善于了解敌人的弱点,准确预测敌人的动向,精心设置陷阱蒙蔽敌方,制定如意算盘。
他领导蜀汉在战乱中得到了稳定和发展,为三国时期的政治与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诸葛亮的历史形象然而,在历史中,诸葛亮并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具有变态的军事才能。
他是一位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政治家。
在蜀汉时期,他担任丞相,对蜀汉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诸葛亮在政治上的智慧和才能为后世所称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谋士。
四、诸葛亮的成就与贡献诸葛亮的成就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方面:诸葛亮在蜀汉时期担任丞相,为蜀汉政权的稳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提倡廉洁奉公,励精图治,强调法治,注重民生,使得蜀汉在战乱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2.军事方面:诸葛亮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智谋。
他领导蜀汉军队与曹魏进行多次战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成功地实施了火攻战术,使得蜀汉联军大胜曹魏。
3.文化方面:诸葛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总结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01e173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c.png)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在《三国演义》名著中,诸葛亮人物形象是忠心不二,其个人能力较为突出,足智多谋是人们对诸葛亮的普遍印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形象特征,欢迎阅读。
忠臣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以忠臣的形象出现在书中,无论是对刘备,还是对刘婵,此人物均是忠心耿耿,未作出逾越臣子关系的行为。
从白帝城托孤典故中,刘备临终前,将蜀国和刘婵托付给诸葛亮,并言道“刘婵不行则取而代之”,刘备听罢手足无措,立即表忠心。
有人解读刘备行为说此举是试探诸葛亮,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以刘备对诸葛亮为人的了解,或许仅仅是在交代后事。
从刘备后期的种.种行为来看,包括平定南蛮与北伐曹魏等,其是替刘备实施未完的战略,为蜀汉生存打基础。
《三国演义》在初中课本中就已经出现,初读时觉得诸葛亮如同神一般,再读时则被诸葛亮之忠心所感染,不禁赞叹此人之大义。
事功形象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事功形象,主要表现在足智多谋方面。
世人给诸葛亮贴的标签包括运筹帷幄、足智多谋、能谋善断等,诸葛亮善用计谋,和司马懿、鲁肃、姜维等用计高手相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可以说是技压群雄。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解读,认为正是由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使得蜀汉维持多年。
从文章中能够看出诸葛亮的军师形象,以第36回为例,从“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1]。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等语段中能够看出,诸葛亮之智慧备受称道,当刘备知晓后,隧即前往求才,便有了“三顾茅庐”之说。
当诸葛亮听过刘备简单陈述后,能够清晰并且简明扼要为刘备理清大局,并且提出联吴抗曹之策,不难看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刚毅形象通过学习《三国演义》,能够解读出诸葛亮不仅能文,而且善武。
与电视荧屏中诸葛亮的文弱形象不同,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既是文人志士,也是刚毅勇猛的代表。
虽然在作者笔下诸葛亮没有张飞和关羽等武将那般勇猛,但诸葛亮刚毅勇猛之气十足,是由内而发的,伴随着才智表现出来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2dc4c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a.png)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其中,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被塑造成一个智谋卓越、忠诚义气的形象。
本文将从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展开探讨,通过分析其才智、人格魅力以及影响力等方面,以全面解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1. 才智卓越诸葛亮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超的智谋成为三国时期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为“出谋划策,决胜千里”的形象。
他善于用兵、善于治国,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在赤壁之战、定军山大战等战役中,诸葛亮的智谋和谋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了蜀国的重要支撑力量。
2. 忠诚义气诸葛亮对刘备和蜀国的忠诚和拯救,成为他形象的一大特点。
他在刘备生前,一直全力辅佐刘备维护蜀国的利益,尽心竭力地为刘备出谋划策;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则竭尽全力继承刘备遗志,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对抗吴国和曹魏的侵略,坚定地维护蜀国的领土和利益。
3. 仁德风范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高尚的品德和仁德风范上。
他是一个有着高尚人格的君子,对待部下、百姓都十分宽厚仁慈。
他在治国时,提倡“法令淑于志,刑罚省于事”,倡导仁政,深得蜀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在文人墨客和百姓眼中,诸葛亮更是具备儒家仁德风范的代表人物。
4. 影响力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他的智谋和忠诚义气为蜀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蜀国在三国时期的一大支柱。
他的形象也在后世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
在文学、戏剧、影视作品中,诸葛亮的形象一直备受推崇,并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位伟大的始终受尊敬的人物。
总结起来,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他的才智卓越、忠诚义气、仁德风范以及巨大的影响力,塑造了他在我国历史与文化中的不朽形象。
他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也在后世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历史文化中不可磨灭的符号。
5. 谋国策略诸葛亮以其出色的谋略和治国策略,使得蜀汉在他的治理下获得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09977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3.png)
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细心谨慎的人。
后人评价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许多人都十分崇拜诸葛亮,我也不例外。
但不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不是因为他的淡泊名利,而是因为他那份谦虚的态度,学习了《出师表》之后,我更家感受到了他的谦虚。
2、他才华过人,但他却说自己“出身卑鄙”,或许他确实出身较为低微,但他那满肚子的计谋与对当世之事独到的见解,却已盖过一切。
3、他功高盖主,但他却担心自己“托付不效”,孔明不只一次被后人喻为人中之龙,正是他的才能才使他能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能够让刘备临终时寄他以大事,能够让赵云鞍前马后地为他办事。
这一切难道说明不了什么吗?4、或许是谦虚才使得他满腹计囊,或许是谦虚才使得他能辅佐刘备、刘禅两父子打天下,因此我敢断言,是谦虚的态度造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5、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中的风云人物。
他总是以谦卑、感恩、机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我的心目中,诸葛亮是智者的化身。
6、诸葛亮对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充满了感激。
自己也倾尽权利为刘备出谋划策,而这些计策中,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
7、“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神机妙算。
“借”回了整整几船的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8、“火烧赤壁”中,诸葛亮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军队不会水的特点,水上作战,使曹操把船全部用锁链连在一起,以致于着火之后,逃都逃不走。
诸葛亮用火烧曹军的船,弄得操军士兵丢盔弃甲,死的死,逃的逃,狼狈不堪,打了漂亮精彩的一仗。
9、诸葛孔明的智慧闻名于诸侯,传颂于后人。
在无数次的行军对战中:烧藤甲兵、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无一不是经典之作,令敌军闻风丧胆,草木皆兵……一、外貌形态三国演义中对诸葛孔明是这么写的:“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提到猪哥亮在执掌刘备的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身披鹤氅,坐一辆四轮小车等之类的语言,按照今天的标准,诸葛亮身高超过一米八,长得也颇有气质,很有风范,虽住在隆中,却也非不修边幅,而是保持了高洁的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孔明人物形象分析在中国人民心中,有一个家喻户晓、极富魅力、光辉四射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三国时代那位羽扇纶巾的军师、丞相诸葛亮。
清代才子纪晓岚曾用他响亮的名字出了一副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几百年来一直无人能对,成为世间“绝对”。
其实,真正成为千古“绝对”,无人媲美的,恰恰是诸葛先生本人。
“智多星”的丰采“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智慧之神,在英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在当时即有“智多星”的称号。
高卧隆中时,他还只是一介书生,即被当时大名士宠德公称为“卧龙”,司马微赞为“识时务的俊杰”。
公元207年,他出山辅佐势单力薄的刘备,先与孙、曹逐鹿中原,后与司马懿争雄天下。
正是他的智慧,曾无立锥之地的刘备能走出困境,取荆益两州,三分鼎足,成就帝业。
也正是他的智慧,庸主刘禅能坐稳江山,长期与强大的魏国抗衡,使司马懿“畏蜀如虎。
” 诸葛亮的智慧,首先在深度上表现出多层次性,兼具大智与小智,并具急智与远谋。
智有大智与小智之分。
有小智者未必有大智,有大智者也未必有小智。
宋代吕端,颇有智谋,但小处不甚精明,宋太祖谓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智还有急智与远谋之别。
这二者也常不可得兼。
与诸葛亮同时代的鲁肃,有大谋远略,但乃一忠厚长者,做事、决策未必敏捷过人。
如此看来,诸葛亮确实是完美的智者。
他有大智,有远智,自不待言。
他的“隆中对”,被誉为“千古奇策”,奇就奇在他第一个预见“天下三分”,并进而提出促成天下三分的战略战术。
后来形势的发展也果如他的预言判断。
真可谓智转乾坤!刘备伐吴大败,病死白帝城,蜀国从其颠峰上一落千丈。
他再次受命危难之际,毅然重整旗鼓,闭关息民,养精蓄锐,和吴平戎,使蜀吴又成犄角之势,共钳曹魏,并毅然六出祁山,以攻为守,虽最后回天乏术,但数载保全之功同样是体现深谋远虑。
但诸葛亮如果仅凭如此,还不足以成为智慧的化身。
他的智慧还表现在他的机智、敏捷、善辩、尽能上,既有大智大慧又有小处的聪颖、细节的精明,既能远虑周详,更能急中生智,随机应变。
民间传说他“一步三计”,三国演义更是绘声纭色地描写了他卓绝千古的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智算华容”“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空城计”,甚至死了还要以木像吓走司马懿,真使人莫测高深。
这些虽有艺术夸张,故事的虚构,但也说明了他确是足智多谋,为同时代的兵谋家所望尘莫及。
诸葛亮才兼文武,在智慧的广度上亦是前无古人。
在政治上,他将儒家学说所主张的仁德施之于民,又将法家之法用于治国治军。
陈寿的《三国志》称道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
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将一个国空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岂不令人惊叹!在军事上,他发展了孙吴兵法,世所推崇。
司马昭灭汉后,特令军事家陈勰学习他的兵法兵制,推行为晋朝的军事制度。
诸葛亮还以个人的天才智慧,创造了著名的八阵图,发明了元戎(一种新式连弩),钢刀及木牛流马,威力无比,杜甫曾作诗称赞“八阵图”的神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西晋李兴也说:“推子八阵,不在孙吴”。
木牛流马更是世间神物,惜早已失传。
在理财上,诸葛亮同样显示出杰出的才能,他治蜀期间,开源节流,轻徭薄赋,务农植谷,推广生产技术,因而出现了国用足、民财阜、人口旺的景象。
至蜀亡时,府库仍储有“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绢各二十万匹”。
以一个小国支持频繁的战争而不至使人民饥困,到亡国时还有这么多盈余,如非诸葛亮及其后继者善于理财,焉能这样! 诸葛亮因何如此才智超群?先天的颖慧加上后天的努力。
他饱读先秦诸子,博古通今,并能运用自如。
可以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集百家而成大智。
他有道家的淡泊风范,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有法家的法治精神,及至墨家的科技杂艺,纵横家的纵横捭阖,名家的机智善辩,阴阳家的奇门遁甲,无不一一具备,从容体现。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是外交家、理财家。
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富发明创造,亦可称是发明家、科学家。
在文学上,他虽无曹操的横槊赋诗,但一篇《出师表》,大情大义,不知要压倒多少千古雄文!南宋诗人陆游《书愤》一首曾极尽赞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人格神”的魅力诸葛亮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神,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神。
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象他这样集智慧神与人格神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
他所张扬、实践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
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是如下四个方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
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
事实上,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朋友石广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
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
在著名的《戒子书》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尽瘁国事,忠心辅政。
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任人唯贤,清正廉明。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真乃金玉良言,至今仍振聋发聩。
诸葛亮如此进谏后主,他本人则更是任人唯贤的典范。
托志忠雅的蒋琬,清廉有才的费祎,智勇双全的姜维,都到他的重用和培养。
他死后,这几人成为蜀国的中流砥注。
托孤大臣李严运粮失责又慌报军情,被诸葛亮废为平民,但对李严之子仍加以信任,并促进他劝父改过自新。
由是李严不仅不抱怨,而是心怀感激,诸葛亮去世,李严因悲痛发病而死。
诸葛亮知人善任,明之以法,晓之对情,其服人心如此!在廉洁上,亦堪称典范。
他曾上书后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
书曰,臣家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一家可以温饱,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伯经营,增长私产一寸,臣死以后,如查出多余财产,那就是对不起国家。
光明磊落。
苍天可鉴。
坚韧一心,竭尽人谋。
诸葛亮的政治理想,是“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但现实却是极严峻的:三国之中,对手魏国势力最为强大,其土地、人力、财力、物力比吴蜀二国的总和还要多,而蜀国相对最弱。
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与其坐而待亡,孰若伐之”(后出师表),于是毅然挑战极限,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发愤图强,以挟泰山而超北海的气概,“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虽劳而无功,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
这种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后人无不感慨系之。
成都武侯祠一联云:已知天定三分鼎,犹竭人谋六出师。
而杜甫的《蜀相》一诗,更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孔明情结”与“诸葛亮文化”一部廿四史,有多少谋臣勇将,又有多少雄主名王,但历史老人似乎却分外垂青诸葛亮这位出师未捷的英雄。
自魏晋以来,他的智慧光茫越来越夺目耀眼,他的人格力量越来越彰显天下,他的形象日益高大丰满,历史人物的诸葛亮已变成一个文化的诸葛亮,潜入民族的心理底层,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全国各地,纪念他的庙宇祠碑不可胜数,南阳诸葛庐,成都武侯祠,陕西定军山,无不成为世人朝拜的圣地。
上至士人,下至百姓,无不具有一种“孔明情结”,而有关他的故事、传说、题咏、小说、戏剧,更是层出不穷,形成一种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
甚至许多东西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孔明灯、孔明锁、孔明扇、诸葛巾,不胜枚举。
远在两晋南北朝,诸葛亮去世以来,他即受到老百姓的追悼和士人知识分子的普通赞扬。
陈寿作《三国志》,尊曹魏为正统,但仍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认为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同时,有关他的军事艺术和智慧,则被编进民间故事及志怪小说广为流传。
至唐代,有关诸葛亮的诗歌如雨后春笋,今检索《全唐诗》总计涉及诗人50多名,诗100余首,其中尤以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人的诗篇影响至深,广为呤诵。
至宋元,诸葛亮的感人事迹,激励着人们的反抗斗志。
抗金名将宗泽临终时含恨长呤杜甫咏诸葛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呼过河而死。
民族英雄岳飞受诸葛亮陶染至大,他曾手书出师表并作跋云:“更深策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词诗赋及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
是以,竟不成眠,座以待旦”。
史载,岳飞北伐,上表答诏,忠义之言,颇有诸葛遗风。
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十分敬仰诸葛亮。
他在被押解燕京途中,作《怀孔明》诗:“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襟。
汉相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与此同时,诸葛亮及其故事大量成为多种文学、艺术种类创作的题材。
迄元末明初,终于孕育出罗贯中三国演义这部伟大小说。
从此,诸葛亮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德行的象征地位,已牢固确立,成为妇孺皆知的光辉人物。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伟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热情赞颂堪称千古定评。
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对他仍怀着当年诗圣的那股敬仰之情。
诸葛亮的智慧与精神,他所达到的完美境界,就像一首伟大的诗篇,让人受益无穷,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