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实与虚构
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真实
![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629833d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4.png)
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与真实在文学作品中,虚构与真实是一对相互辉映的概念。
虚构是作家创造出的想象世界,而真实则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与现实生活相契合的情感和人物。
这种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使得文学作品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让读者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找真实的存在。
虚构的世界常常是作家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在其中构思出各种奇幻的情节和人物。
比如,诸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之作中,作者通过虚构的手法,刻画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
这些虚构的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有吸引力,读者们可以在其中尽情地沉浸,感受到作品中独特的魅力。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虚构并不等于与现实完全脱离。
在虚构的故事情节中,往往会出现与现实生活相呼应的情感和人物。
这些情感和人物在作品中的描写,往往是作家通过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而得到的。
比如,现代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里,描述了一系列反映农村现实的故事。
这些故事中的虚构元素虽然不真实存在,但通过作家的描写,读者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真实感情和思想。
这种虚构与真实的结合,使得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虚构与真实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是相互交织的。
作家可以通过虚构的形式刻画出真实世界中的情感和人物,同时也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感和人物来连接虚构的故事情节。
这种交织,使得作品中的虚与实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比如,《傲慢与偏见》这部经典小说中,简·奥斯汀通过虚构的方式展现了英国乡村庄园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然而这些虚构的场景却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真实刻画,展现了现实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特点。
这种虚构与真实的交织,让读者产生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思想探索。
虚构与真实的关系不仅存在于故事情节中,也体现在语言表达上。
作家通过巧妙运用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语言手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作家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感情的虚构描写,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感觉。
虽然故事情节本身并不真实存在,但读者却能够在其中找到与自己内心感受相关的共鸣。
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作用
![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5f07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f.png)
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作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虚构和真实是文学中常用的两种元素,它们在不同作品中互相融合,共同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更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虚构和真实相结合可以带给读者更加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虚构元素给作品注入了想象力和奇幻性,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而真实元素则为作品增添了一种真实感和史实性,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一部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虚构小说,虽然主要情节虚构,但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让读者更容易融入故事中。
虚构和真实相结合也可以带来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虚构元素,作者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色和情节,以便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性的思考;而通过真实元素,作者可以借鉴历史事件和现实情境,为作品增加说服力和深度。
虚构的想象力和真实的历史背景相互交织,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更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
虚构和真实相结合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虚构元素带来的奇幻故事和神秘世界,往往会激发读者的想象和好奇心;而真实元素带来的真实情感和现实问题,会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困境。
当这两种元素相互融合在一起时,读者往往会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既可以为作品增添趣味性和吸引力,又可以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种种虚假和真实的冲突,而正是通过这种冲突,我们才能不断地思考和成长。
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也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当我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种矛盾统一的存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
第二篇示例:虚构与真实相结合是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它将虚构的元素与真实的情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更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在文学、电影、电视剧等艺术领域,这种创作手法被广泛运用,为观众带来了更加生动和深刻的体验。
真实与虚构的辩证
![真实与虚构的辩证](https://img.taocdn.com/s3/m/a7e9f39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e.png)
真实与虚构的辩证现实与虚构的辩证在人类的认知世界中,真实与虚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趣的辩题。
真实是指与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事物相符合的状态,而虚构则是人们在思维和想象中构建的一种非物质的状态。
虽然真实和虚构在本质上是相对的,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
如何理解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让我们深入探讨吧。
一、真实与虚构的相互影响真实与虚构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虚构可以超越现实的局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各种奇幻的世界和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文学、电影、艺术等艺术形式正是通过虚构来拓宽我们的认知能力,让我们能够超越自身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世界。
然而,虚构又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的。
艺术作品的虚构世界往往是通过真实生活中的元素进行创作的,虚构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是作者对于真实世界的变形表达。
而且,虚构的世界和人物往往是通过真实世界的经验和认知来塑造的,虚构的情节也往往反映了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二、真实与虚构的争执虚构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并非完美无缺,往往也有争执和矛盾。
有人认为虚构只是虚幻的幻觉,与真实世界没有关联,是一种谬误和迷误。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虚构对于人类认知的重要作用。
虚构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思辨和思考的方式,它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维,使我们能够超越现实的局限,去思考更广阔的人生和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真实也并非无法被虚构所超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的限制,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而虚构则给予了我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我们可以在虚构的世界中寻找到更多可能性和自由。
三、真实与虚构的碰撞真实与虚构既相互影响,又有争执,但在某些时刻它们也会发生碰撞和交汇。
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往往可以给予真实生活的启发和指引。
虚构的世界中的情节和人物往往具有普遍性和共鸣性,可以触动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让人们对于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和洞察。
虚构与真实在艺术中的表述
![虚构与真实在艺术中的表述](https://img.taocdn.com/s3/m/1ce944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f.png)
虚构与真实在艺术中的表述艺术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思想和观点的方式。
而在艺术中,虚构与真实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虚构可以让人们逃离现实,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而真实则是艺术家对于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虚构与真实在艺术中的表述,以及它们对于观众的意义。
虚构是艺术中常见的手法之一。
通过虚构,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场景和人物。
虚构的世界可能是一个奇幻的王国,或者是一个未来的科技社会。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艺术家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奇特的事物和情节。
虚构的表述给予了观众一种独特的体验,他们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束缚,进入一个全新的视觉和情感空间。
这种虚构的逃避现实的功能,让人们在压力和焦虑中寻找片刻的宁静和快乐。
然而,虚构并不意味着与真实完全脱离。
艺术家在虚构的过程中,往往会借鉴现实世界的元素。
他们可能从生活中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虚构与真实的结合,使得作品更具可信度和共鸣力。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在虚构的世界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元素,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
虚构与真实的结合在文学作品中尤为明显。
许多文学作品以虚构的方式刻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通过虚构的手法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观点。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以虚构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通过对这个虚构的世界的刻画,艺术家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虚构的表述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现实社会的问题。
虚构与真实的结合也在绘画艺术中有所体现。
绘画作品往往通过虚构的手法来表达艺术家对于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梵高的《星夜》以夸张的色彩和形式表达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
尽管作品中的色彩和形式与真实世界存在差异,但通过这种虚构的表达方式,艺术家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虚构与真实在艺术中的表述不仅仅是艺术家的创造和表达方式,也对观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
![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03ef6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1.png)
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虚构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无论是文学、电影、艺术还是娱乐,都充斥着各种虚构元素。
这些虚构作品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想象空间。
然而,在虚构的背后,真实与虚构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本文将探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虚构作品往往植根于现实世界。
虽然虚构作品是创作者的想象和创造,但常常受到现实生活的启发。
作者通过对真实事件、人物和场景的观察和思考,将其重新编排、组合,形成新的虚构作品。
例如,大部分文学作品是基于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虚构出了各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虚构作品不仅是对真实世界的再现,更是对现实的重新解读和理解。
其次,虚构作品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认知和审视角度。
通过对真实世界的重新编排和虚构,作家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角和体验。
这种虚构带来的新的视角,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例如,科幻小说常常通过虚构的未来世界,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挑战,引发读者对科技、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虚构作品的这种新的认知和审视角度,不仅满足了读者对乐趣的追求,更深化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然而,虚构作品也常常产生一种失真和扭曲现实的作用。
虚构作品通常必须符合一定的逻辑和故事性,因此会对真实世界进行删减和修改。
这种删减和修改有时候会导致对真实世界的误解和误导。
例如,历史类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虚构和改编,往往对真实历史进行了篡改和混淆。
这使得读者对历史的认识产生误解和偏见。
虚构作品还可能通过夸张和夸大手法,造成对真实现象的误读和曲解。
因此,读者在接触虚构作品时,需要保持一种批判和理性的思维,不盲目接受虚构作品带来的观点和故事情节。
在虚构作品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中,读者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读者能力的不同,对虚构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也会有所差异。
有些读者对虚构作品能够保持一种较为理性和批判的态度,能够区分虚构与真实。
但也有些读者对虚构作品的能力较弱,容易将虚构作品与真实混淆。
古代文学中的虚构与真实的辨析
![古代文学中的虚构与真实的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50a5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6.png)
古代文学中的虚构与真实的辨析古代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故事和观念,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虚构与真实的辨析问题。
虚构和真实的相互交织,为古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并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文学中虚构与真实的辨析,探讨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特点和意义。
一、虚构与真实的交织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基础,通过自由发挥和夸张来塑造丰富的文学形象。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充满了艺术性的夸张和虚构,使得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会融入真实的历史事件、社会背景和人物,使得故事更加具有可信性和时代感。
通过虚构与真实的相互交织,古代文学作品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二、虚构的表达手法虚构在古代文学中采用了多种表达手法,以丰富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观赏性。
其中,以神话和寓言为代表的表达手法充分展现了古代文学中的虚构特色。
神话作为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叙事形式,通过对神、仙等超自然存在的描绘,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
寓言则通过对动物、植物等象征形象的使用,传递了深刻的道德寓意。
这些虚构的表达手法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体验和思考空间。
三、真实的再现与反思古代文学中的真实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古代社会的写实记录,一些文学作品以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为创作出发点。
例如《红楼梦》中描绘的大观园、贾府等环境,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沉重的人生命运。
通过真实的再现,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社会的真相,也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四、虚构与真实的辨析意义虚构和真实在古代文学中的交织,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首先,虚构带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得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观赏性。
其次,真实的再现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文化内涵,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和人文精神。
最后,虚构与真实的辨析也促使读者思考现实与理想、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拓宽了人们的思维和审美的广度。
艺术创作中的真实与虚构
![艺术创作中的真实与虚构](https://img.taocdn.com/s3/m/069dafc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艺术创作中的真实与虚构艺术作品中常常涉及到真实与虚构这两个概念。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通常需要依据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和经验进行创作,但是创作者也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从而呈现出一种虚构的艺术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真实与虚构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真实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传统上,艺术作品往往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展开创作的。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不同的艺术形式都会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描绘。
艺术家以自己的观感和感受为基础,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通过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美丽和复杂性,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情感的深度。
这也是为什么艺术作品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然而,真实也有其局限性。
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情感本身就是复杂的和难以捕捉的。
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限制和难题。
例如,在绘画中,艺术家需要处理色彩、构图、透视和笔触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到画面的真实感。
在音乐和舞蹈中,艺术家需要处理节奏、和声、舞蹈动作等问题。
因此,艺术作品中的真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就引出了虚构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虚构是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象而创造的。
在虚构中,艺术家可以忽略现实的局限性,创造出更为丰富和创新的艺术形象。
例如,在绘画中,艺术家可以创造出虚幻的色彩和形状;在音乐和舞蹈中,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节奏和动作。
虚构能够拓展艺术家的视野和创造力,为观众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
虚构和真实在艺术创作中并不是单独的概念,而是相互关联的。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将真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真实的素材和经验来支撑虚构,使虚构更具表现力和可信度。
另一方面,虚构也为真实带来了新的解释和意义。
通过虚构,艺术家能够重构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情感,使其更具象征性和深度。
正是由于真实和虚构的相互促进,艺术作品才能够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表现形式,打动我们的心灵和感官。
真实性与虚构的艺术形式
![真实性与虚构的艺术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8b0857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6.png)
真实性与虚构的艺术形式在艺术中,真实性和虚构是两个经常出现的主题。
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艺术家通过真实和虚构的元素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意义的作品。
真实性和虚构性相互作用,为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冲击和对真实世界的反思。
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可以来自真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经历,也可以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和感悟而产生。
当观众看到一个作品时,他们可以通过与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的共鸣来感受到真实性。
这种真实性可以是直观的,如描绘一个具体的场景或人物,或者是抽象的,如艺术家通过形象化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虚构是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通过虚构,艺术家可以扩展现实世界的边界,创造出新的事物和情节。
虚构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各种元素的改变和组合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虚构中的人物和场景可以是完全想象的,也可以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进行改编的。
通过虚构,艺术家可以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探索人性、思想和社会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真实性和虚构性可以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种形式通常被称为幻想现实主义。
幻想现实主义的作品中,现实和梦幻交织在一起,真实的情节和场景与虚构的元素相互交织。
这种艺术形式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引发观众对现实和虚幻的思考。
除了幻想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日常现实主义也是真实性和虚构性相互交织的一种体现。
在日常现实主义的小说和故事中,作者通过真实生活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来传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尽管这些作品是虚构的,但它们通过真实性的元素使得读者能够对现实世界产生共鸣和反思。
除了文学作品,电影和绘画也是真实性和虚构性相互交织的艺术形式。
在电影中,艺术家通过摄影技巧和特效来创造出虚构的场景和人物,同时也通过真实性的元素来表达对社会问题和人类情感的思考。
绘画作品中的真实性和虚构性也可以通过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来创造出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形象。
真实与虚构情景剧剧本创作中的平衡艺术
![真实与虚构情景剧剧本创作中的平衡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74584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f.png)
真实与虚构情景剧剧本创作中的平衡艺术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类生活的各种情感和体验。
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编剧常常需要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寻找平衡,以创造出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真实与虚构情景剧剧本创作中的平衡艺术,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技巧和经验。
一、真实情景的呈现在创作情景剧剧本时,真实情景的呈现是至关重要的。
观众希望通过观看戏剧来获得一种真实、可信的体验,他们希望能够感同身受,与剧中的角色共鸣。
因此,编剧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来展现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细节。
1. 角色对话:角色之间的对话是表达情感和展示剧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编剧应该注意角色对话的真实性,通过真实的口语表达来塑造角色个性和情感状态。
对话内容应该贴近现实生活,使观众能够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2. 情景描写:情景描写是展现剧本场景和环境的方式。
编剧应该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场景,使观众能够感觉到剧中情景的真实性。
同时,要注意细节的展现,比如室内装饰、角色穿着等,这些都能为观众提供更真实的感受。
二、虚构情景的创造与真实情景相对应的是虚构情景。
虚构情景可以让观众体验到更多的想象和刺激,同时也能展示编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创作中,编剧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造虚构情景。
1. 特殊场景设置:在剧本中,可以设置一些独特和特殊的场景,以增加剧情的吸引力和观赏性。
比如,在一个未来世界的背景下,人类与机器人的对话和互动,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2. 剧情发展的突破:在剧情发展中,编剧可以运用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和冲突,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通过创造人物的突破性行为或者事件的发生,编剧可以使剧情更加紧凑和引人入胜。
三、平衡真实与虚构创作真实与虚构情景剧剧本时,要注意平衡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创作的最佳效果。
1. 控制虚构度:虚构情景的创造需要适度。
过度的虚构可能导致观众无法接受和理解,从而影响作品的表达效果。
编剧应该根据故事内容和主题,合理控制虚构度,使其与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相符。
真实与虚构写作中的创作手法
![真实与虚构写作中的创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c671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c.png)
真实与虚构写作中的创作手法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在真实与虚构写作中,作家可以运用各种创作手法,以传递信息、渲染氛围和引发读者共鸣。
本文将介绍真实与虚构写作中常见的创作手法,并分析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一、真实写作的创作手法1. 描述细致入微:真实写作的一大特点是对细节的准确描述。
通过描写人物的特征、环境的氛围、事件的发展,作家可以将读者带入一个栩栩如生的场景中,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 实事求是:真实写作要求作家还原真实世界的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力求真实可信。
作家通过展示真实的细节和事件,勾勒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读者对故事产生共鸣。
3. 使用真实案例:在真实的写作中,作家可以引用真实的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并且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二、虚构写作的创作手法1. 想象力的发挥:虚构写作可以放飞想象,创造一个与真实世界不同的虚构世界。
作家可以塑造奇幻的人物、创造神奇的事件,让读者在文学的世界里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2. 叙述手法的变幻:虚构写作拥有多种叙述手法,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倒叙、插叙等。
这些叙述手法可以帮助作家构建故事的结构,增强叙事的效果,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隐喻和象征的使用:虚构写作中,作家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层意义。
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作家可以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体味文本中的含义。
三、真实与虚构的结合在实际写作过程中,真实与虚构常常相互交叉融合。
作家可以在真实的背景下加入虚构的元素,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表达的深度。
同时,作家也可以将虚构的故事套用于真实情境,以起到引人入胜、说明观点的效果。
总结起来,真实与虚构写作中的创作手法各有千秋。
真实写作通过准确的描绘和实事求是的叙述,将读者带入真实世界;而虚构写作则通过发挥想象力、变幻叙述手法和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创造一个与真实世界不同的文学世界。
浅谈艺术虚构的真实性
![浅谈艺术虚构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0c5d343e998fcc22bdd10d56.png)
浅谈艺术虚构的真实性虚构与真实贯穿于文学作品的始终,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作家,都是立足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理解,依据客观逻辑规律,通过想象和撮合的手法,将现实生活内蕴赋予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中,从而使艺术虚构更加贴近真实。
标签:艺术虚构;真实性我们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归其原因,可能是作品的语言风格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真实性。
巴尔扎克说过,一个作家“获得全世界文明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
”黑格尔也说过:“美与真是一回事。
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连最基本的真实都做不到,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砌,不足道焉了。
但在艺术世界中,并没有绝对的真实,以上两位大师所说的真实,指的是艺术的真实,而非生活的真实。
一切作品,皆由艺术虚构所得,哪怕是纪实文学,也含有作者的主观意识成分。
那么艺术虚构是通过什么方式,一步一步达到真实性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艺术的真实和虚构各是什么。
真实是相对的,它在艺术中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其在生活中的概念,而是在艺术家真切的人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创造力,以虚幻的形式揭示出来的实际生活的本质与真谛。
歌德有言:“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达到产生一种更高真实的假象。
”即在某些程度上艺术的真实是要高于生活中的真实,这大概要归因于艺术真实的主观性和诗艺性。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它也不等同于简单意义上的虚构,它指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构想出来。
[4]它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事实作为根据,从而有效地表情达意或凸现主旨。
透过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可以发现,艺术的真实和虚构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更确切地说是互为因果,即艺术的虚构是方法,艺术的真实是艺术虚构所达到的结果。
高考语文阅读-小说里的真实与虚构-解析版
![高考语文阅读-小说里的真实与虚构-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36f0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8.png)
高考小说里的真实与虚构艺术真实的体现1.人物形象的真实:细节描写真实情感(心理)真实语言动作符合人物身份、性格、气质等。
圆形人物(性格随情节、环境而发展变化,真实反映人性的复杂)2.情节发展合情合理,符合逻辑:有铺垫、伏笔、照应。
3.环境真实:环境于史有据,有现实基础(时代背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4.主题真实(精神真实):反映某种精神或社会现象。
5.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书信体、访谈录等。
虚构艺术想象的产物。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但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图画。
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
”是“真实的谎言”虚构是一种想象艺术,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与真实的关系1.真实是虚构的基础(艺术的虚构来源于生活的真实):于历史有据、立足现实……2.虚构丰富了心灵的真实(虚构带来了艺术的真实):细节真实,人物心理、情感真实。
3.虚构突破真实的限制,充满想象和创造力,使主题更深刻。
4.虚构与真实相互依存(小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化主题,提升小说艺术价值。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瓦猫(节选)葛亮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
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
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
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
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
”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
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
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
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
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
蜡黄脸,满脸胡须。
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
荣瑞红就喊她爷爷。
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
简述艺术真实的特征
![简述艺术真实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54d1d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6.png)
简述艺术真实的特征艺术作为一种人类表达和创造的方式,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它不仅能够展示出世界的美丽和深度,同时也传达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要理解艺术的真实特征,我们需要探索它所具备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对所表达对象的真实性的追求。
无论艺术家表现的是人物、风景、故事还是抽象概念,他们都力求以真实的视角和情感去描绘。
这种真实不仅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更包含艺术家对其内在价值和意义的感知和诠释。
通过艺术的真实表达,观众得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体验。
其次,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的真实性。
艺术家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欢乐,艺术家都希望通过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艺术的真实在于艺术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虚构或模仿。
此外,艺术真实还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造力和独特性上。
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转化为艺术形式。
他们通过艺术的语言和符号,打破常规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体验。
这种真实不仅反映了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和独特性,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
最后,艺术真实也是指艺术作品对观众产生的影响和共鸣的真实性。
艺术家追求作品的真实并不是为了追求客观的再现,而是希望在观众心中引起共鸣和思考。
无论是通过美学享受、情感共振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艺术作品都试图与观众建立起真实而深刻的联系。
综上所述,艺术真实包含了艺术家对所表达对象的真实性的追求、情感和情绪的真实表达、创造的独特性和观众的共鸣。
艺术的真实不仅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更反映了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纽带和共同体验。
通过艺术真实的表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魅力和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艺术虚构
![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艺术虚构](https://img.taocdn.com/s3/m/6ef9890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8.png)
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艺术虚构文学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艺术品,旨在通过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情感或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真实性与艺术虚构成为创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在虚构的内容中保持真实性,成为作家需要思考的课题。
首先,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指的是作品所呈现的内容与现实世界的符合程度。
在这个方面,作家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展示社会现象、描绘自然环境等方式来表现真实性。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环,作家需要刻画出立体的、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能够对其产生认同感。
同时,通过展示社会现象,作家可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让读者在虚构的故事背后感受到真实的社会问题。
此外,对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作家需要通过细腻的描绘来让读者感受到其存在的真切感。
然而,虚构的本质使得文学作品往往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局限,这就需要艺术虚构的手法来进行创作。
艺术虚构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常见手法,它通过夸张、悖论、想象等手法来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拟世界,以此来实现创作者的艺术表达。
艺术虚构的运用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而虚构的内容往往能够展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写作功底,为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然而,艺术虚构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真实性,不能违背逻辑、过于离奇或缺乏可信度。
虚构的世界应该有一定的内部逻辑和规律,虚拟人物的行为和情感也应该有其合理性和可信度。
否则,读者将很难接受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无法与作品产生共情,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因此,作家在运用艺术虚构的手法时,需要在灵活运用的同时,保持一种适度的真实性。
真实性与艺术虚构是文学作品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相辅相成,为作品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想象空间。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需要在保持真实性的同时,运用适当的艺术虚构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而读者则需要通过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去体会其中的真实性和虚构之美。
而无论是真实性还是艺术虚构,都需要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默契的关系。
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
![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https://img.taocdn.com/s3/m/8940a3d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3.png)
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人类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还是电影作品,都存在着真实性与虚构性的辩证关系。
作品中的真实性指的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与现实世界的相似程度,而虚构性则是指作品中创作者对现实的创造性加工和想象。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首先,作品中的真实性是作品能够触动读者或观众情感的重要因素。
当作品能够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时,读者或观众会感到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文学作品中真实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之产生情感共鸣。
同样,电影作品中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或社会现象,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然而,作品中的虚构性也是作品的一种魅力所在。
创作者通过虚构和想象,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虚拟世界,给读者或观众带来新鲜感和想象空间。
虚构性使得作品不再局限于现实的束缚,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限制,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如,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奇幻小说中的魔法世界,都是通过虚构性创造出来的,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
真实性与虚构性在作品中的交织运用,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真实性使作品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而虚构性则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例如,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同样,电影作品中的特效和幻想元素可以通过真实的演技和情感表达,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然而,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虚构性也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
如果作品过于真实,可能会让读者或观众感到平淡乏味,缺乏想象空间。
相反,如果作品过于虚构,可能会导致读者或观众无法理解和接受,失去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创作者需要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作品既有足够的真实性,又有足够的虚构性,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论艺术创作中的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
![论艺术创作中的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https://img.taocdn.com/s3/m/2f5d57b0f121dd36a32d828c.png)
论艺术创作中的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内容提要】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只是对自然真实的模拟,它既要突破自然地真实,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守法“重构”艺术的真实,如此才能创作出没得艺术。
本文分四个大的部分对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进行分析论述,即:对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的总括论述;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内涵及其关系;理解艺术真实、艺术虚构的内涵及其关系对于文学创作的重大作用;在文学创作中应怎样理艺术真实、艺术虚构。
通过分析论述,以期对促进文学创作向前发展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艺术真实艺术虚构关系艺术创作的过程,不只是对自然真实的模拟,它既要突破自然地真实,同时还要结合我们的个性、感受抓住本质,并以虚构的守法“重构”艺术的真实,如此才能创作出没得艺术。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大脑里的反映的产物,因此,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社会生活。
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经过作家的分析、选择、集中、概括、虚构,塑造艺术形象,往往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
这时,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生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生活事实,而是已有艺术虚构成分的生活真实了。
准确全面地把握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对于促进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内涵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
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它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
真实与虚构的辨证统一
![真实与虚构的辨证统一](https://img.taocdn.com/s3/m/211fdf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4.png)
真实与虚构的辨证统一人类思维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能力同时容纳真实和虚构的存在。
真实是我们感知和经历的客观世界,而虚构则是我们创造和想象的主观世界。
尽管真实与虚构似乎是对立的概念,但在人类文化与艺术的交织中,它们却能以辨证的方式统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真实与虚构的辨证统一。
首先,真实与虚构在人类认知中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真实是我们通过感官获得的直观经验,是我们对现实的直接反映。
然而,真实也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个体的经验和感知会对真实的表达产生一定的偏差。
同时,虚构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表达方式,能够弥补真实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
通过虚构,我们能够超越现实的限制,创造出美好的想象世界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从中得到情感的满足和思维的启迪。
因此,真实与虚构的辨证统一可以认为是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完整性体现。
其次,真实与虚构在文学与艺术中相互交融,共同构建了丰富的文化传统。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其中的人物、情感、价值观往往从真实的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与读者建立了共鸣。
通过虚构的手法,作家能够探索人性的深处、揭示社会问题、展现情感的复杂性,让读者在虚构的世界中得到真实的触动。
同样,艺术作品也以虚构的形式表达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形象、色彩、音符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独特的感官体验和审美价值。
因此,真实与虚构的辨证统一可以看作文学与艺术作品的核心内涵。
再次,真实与虚构在社会与历史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框架和历史记忆。
社会框架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的一种秩序和规范,它们以真实的基础为依托,为社会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然而,社会框架也需要虚构的力量来解构和重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例如,法律制度虽然基于对真实的客观现实的理解和需求,但也需要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情境中进行虚构的改革和适应,以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同样,历史记忆也是真实与虚构的辩证统一。
历史的真实性依赖于事实的记录和证据,但历史记忆的传承和重构则需要故事的虚构和想象力的参与,以丰富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与真实的辩证关系
![艺术与真实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180b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c.png)
艺术与真实的辩证关系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传递情感、思想和观念。
然而,艺术与真实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有些人认为艺术是一种“虚构”的形式,与真实世界无关;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艺术是真实的反映。
事实上,艺术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它们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为补充。
首先,艺术可以是真实的反映。
许多艺术作品通过描绘真实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传达现实世界的情感和经验。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人们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真实世界中的人性、社会和情感。
然而,艺术也可以是虚构的表达。
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都是通过创造独特的故事和角色来展现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虚构的艺术作品可以让观众或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体验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情感和观念。
这种虚构的表达方式提供了一种逃避现实困境的方式,同时也让人们对现实世界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
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在现代艺术中尤为明显。
一些艺术家倾向于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达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他们通过绘画、摄影和雕塑等形式,直接地描绘真实的场景和人物。
这些作品往往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真实的面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然而,另一些艺术家则喜欢使用抽象表达方式来创作艺术作品。
他们通过剥离物象的细节,以形式、颜色和构图等抽象元素来展现情感和观念。
这种抽象的表达方式使得作品与具体的现实情境脱离,把焦点放在内心世界和普遍的情感上。
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并通过个人的想象力和理解来赋予作品以自己的意义。
总而言之,艺术与真实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的关系。
它可以是真实的反映,通过描绘现实世界中的情感和经验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同时,艺术也可以是虚构的表达,通过创造独特的故事和角色来展示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相互补充,丰富了我们对世界和人性的理解。
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既理解作品背后的真实,也欣赏其中所蕴含的想象和超越。
艺术创作论——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
![艺术创作论——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https://img.taocdn.com/s3/m/a23c187e58fafab069dc0237.png)
艺术综合终极复习(简答题)60分满分突破注:与出乎意料,情理之中通用。
一:艺术创作论——————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柴伐梯尼:我更感兴趣的是自己在周围生活中亲眼看见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戏剧性,而不是虚构的戏剧性。
劳逊:美国影片是生编硬造的,而罗西里尼的作品却是我们感同身受。
艺术真实所谓艺术真实是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涵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艺术家的认识和感悟。
是内在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的审美真实,是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主观的真实,是诗艺的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同一,又不是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引论1: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
是假定的真实。
1清初作家袁于令说:“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2鲁迅说:“鬼怪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可怕”引论2:主观性真实、诗艺性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具有主观性诗艺性1郭沫若说:蔡文姬就是我2福楼拜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3席勒:“它有权利,甚至于可以说有责任使历史的真实性屈服于诗意的规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加工得到的素材”引论3: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
是主观性真实,是诗艺性真实。
总之: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生活的内涵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艺术家的认识和感悟。
是内在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的审美真实,是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是主观的真实,是诗艺的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同一,又不是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艺术虚构虚构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
通过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的,在又在情理之中的图画,虚假,则是凭空捏造,不与生活的真实相符。
引论1:艺术需要虚构,艺术离不开虚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文学理论导引主讲教师:万娜
学号:2012213340 学生姓名:沈佳敏
文学的虚构与艺术真实
摘要:文学从不同的层面分析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文学具有审美性、艺术性和形象性。
无论是审美性,艺术性还是形象性,都是在文学虚构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分析与解读,文学的
虚构性恰恰反映了虚构世界的艺术真实性。
理解文学的虚构性与艺术真实对我们了解什么
是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学虚构与艺术真实
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虚构性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
虚构使文学既能够相当真实地描绘生活,又能在这种似乎客观的描绘中显示主体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主体的个性和情感,是文学的一种特质。
而虚构又使得文学在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意识的产物,都是虚构的。
这种虚构是建立在作家对生活的理解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之上的,具有一定的艺术真实。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红楼梦》是其作者曹雪芹在对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感受和认识。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曹雪芹虚构的,而小说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收到诸多方面的约束,不能修成正果在当时婚姻依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社会背景之中是非常真实的。
曹雪芹就是要通过写贾府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灭亡来表现封建制度最终将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的历史。
故事的虚构反应了创作主体的情感倾向,虚构有助于认识人生、适应读者审美心理,具有艺术真实性。
在现实主义小说,尤其是外国的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批判小说中,这种文学的虚构与艺术真实性的关系表现得更加突出。
无论是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还是英国的狄更斯、勃朗特姐妹,都对这一虚构与艺术真实作了精彩的阐释。
司汤达的作品广泛的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风貌。
司汤达个人丰富的生活经历——童年受宗教的伤害,年轻时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短暂的拿破仑帝国,以及复辟王朝的统治,使得他笔下虚构的于连具有了多重矛盾的形象。
典型的环境塑造了于连这一个即妥协有反抗,即懦弱又勇敢,即真诚有虚伪,即激情有冷静的复杂的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有血有肉,情感丰富。
尽管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但是却代表了当时社会环境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上流社会晚上爬的形象。
司汤达的于连的个人奋斗历程反应了作者的思想倾向,虚构的于连具有教化人心,给人审美感受的作用,又有艺术真实性。
同样是资产阶级的小知识分子拉斯蒂涅,这个巴尔扎克笔下虚构的个人野心家形象,也有一定的艺术真实性。
复辟时期,封建贵族抬头,而为了进入上层社会,就必须丢掉良心和一切感情。
拉斯蒂涅这个外省乡下到巴黎来念法律的学生,本想通过苦学成为大法官。
可是通过伏脱冷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教育,亲眼目睹高老头的悲剧,最后丢掉了一切,和社会斗争。
金钱毁灭了人性,破坏了父女关系,毒害了家庭,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了那个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时代本相。
在法国的复辟时期,金钱是支配人们欲望和人们行动的力量,资产阶级依靠金钱日益得势,贵族阶级在金钱面前不
可避免的灭亡。
《高老头》反应了作者的思想倾向,作品从根本上与当时的社会形成了高度的稳和,是作者人生体验和真挚情感的体现,具有艺术真实性。
除了小说之外,其他文学样式,比如诗歌、散文和戏剧等也具有虚构性和艺术真实性。
诗歌是表现诗人强烈情感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比历史更富哲理性,更严肃的艺术。
诗歌喜欢借助意象表达言外之意,而这种意象所强调的是一种有一个或多个意象构成的意境。
这种意境是每个读者通过想象在脑中形成的画面,具有一定的虚构性。
杜牧《赠别》诗中“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楚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的上阕只写了赠别人娉娉婷婷的体态及年岁,其他大部分都只供读者想象,此时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子在和心上人或者是家人送别。
大部分的留白以及读者的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构的产物。
而这种惜别之情是可以感受得到底,这生活中也是常有的事情,这又给了诗歌一定的情感真实性,艺术真实性。
戏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产生的根源就是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现,其艺术真实性不言而喻。
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戏剧《雷雨》是曹禺通过震撼人心的命运悲剧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悲剧,全剧以周朴园和繁漪的矛盾冲突为主线,以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交锋情节为发展的动力,一步一步将情节的发展推向高潮。
整个戏剧的情节发展,逻辑严密,线索清楚,给人一种很真很真的艺术真实感。
在二三十年代的背景之下,剧中虚构人物(繁漪、四凤等)的命
运悲剧是必然的,在根本上保持与生活的联系,适合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性的体现。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创作的产物,都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虚构的,具有虚构性。
但是在虚构的艺术世界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内心的表现是真实的。
衡量艺术真实性的测度,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衡量衡量艺术真实表现测度检测的是创作主体是否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衡量艺术真实的心里测度是指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他与审美活动和接受心里有关。
艺术真实性是三者的统一。
虚构的文学作品具有艺术真实性,文学是虚构性和艺术真实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