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中的宽放与评比(参考)

合集下载

【IE知识】81个IE(工业工程)专业术语,基础掌握牢很重要!

【IE知识】81个IE(工业工程)专业术语,基础掌握牢很重要!

【IE知识】81个IE(工业工程)专业术语,基础掌握牢很重要!展开全文1.标准工时/标准时间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 宽放率)=(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 宽放率)2.工时定额对某种作业的工时规定一个额度,即使对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如现行定额、计划定额、目标定额等3.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标准时间是制定工作定额的依据、工时定额是标准时间的结果4.时间研究时间研究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旨在决定一位合格、适当、训练有素的操作者,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时间5.时间研究的研究方法时间研究是用抽样调查技术来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观测,以决定作业的时间标准6.剔除异常值的方法三倍标准偏差法:正常值为x /-3 内的数据,超出者为异常值7.每一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平均操作时间=Σ(观测时间值)/ 观测次数8.正常时间正常时间=Σ(单元观测时间X单元评比百分率)/ 观测次数9.宽放时间的种类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周期动作宽放时间\干扰宽放时间\临时宽放时间\政策宽放时间\程序宽放10.宽放率宽放率(%)=(宽放时间/正常时间) X100%11.宽放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X宽放率12.标准时间标准时间=平均操作时间X评比宽放时间13.瓶颈生产线作业工时最长的工站的标准工时称之为瓶颈\产出的速度取决于时间最长的工站14.实测时间作业者完成操作的实际时间15.节拍根据生产计划所得的一个工程所需的时间16.平衡率生产线各工程工作分割的均衡度,用于衡量流程中各工站节拍符合度的一个综合比值=Σ(T1 T2 ...... Tk)/Tbottleneck*K17.不平衡率生产线各工程工作分割的不均衡度不平衡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100%18.平衡损失平衡损失=瓶颈工站的实际时间×工站数×FG-正常时间19.操作损失生产中异常及不良造成的损失操作损失=(设定产能-实际产量)?单件标准时间-额外产出工时=不良品损失计划外停线(机)工时20.总损失总损失=稼动损失平衡损失操作损失21.快速切换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的缩短作业切换时间,以减少时间浪费,达成提高综合效益之目的22.作业切换时间是指前一品种加工结束到下一品种加工出良品的这段时间23.外部切换时间不必停机也能进行的切换作业时间24.内部切换时间必须停机才能进行的切换以及为保证质量进行的调整、检查等占用的切换时间25.JIT的基本思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故又被称为准时制生产、适时生产方式、广告牌生产方式26.JIT的核心零库存和快速应对市场变化27.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作业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与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批量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可供时间:上班时间内,为某产品生产而投入的所有时间可供工时=可供时间 *人数-借出工时投入工时=可供工时-计划停线工时稼动率=投入工时/可供工时 *100%计划停线工时=计划停线时间*人数计划停线时间=无计划时间换线时间判停时间设定产能(H) =3600(S)/瓶颈时间(S)设定产能(班)=投入时间/瓶颈时间(S)总工时=瓶颈时间*作业人数实际产量是可供时间内所产出的良品数人均产能=实际产量/投入时间/人数单机台产能=实际产量/投入时间/机台数平衡损失=(总工时-单件标准时间)*设定产能操作效率=实际产量/设定产能*100%整体工厂效率(OPE)=平衡率*稼动率*操作效率平衡损失=(瓶颈*作业人数-单件标准时间)*设定产能操作损失=(设定产能-实际产量)*单件标准时间-额外产出工时=不良品损失计划外停线(机)工时28.工费率平均每小时发生费用=单位时间内发生总费用/单位时间内投入工时29.单件成本平均每件分摊成本=某批产品花费总成本/该批产品总量30.成本下降率Σ[(上期单件成本-本期单件成本)*实际产量]/Σ(上期单件成本*实际产量)*100%3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投资额*行业平均盈利率经营收益=收益-机会成本节省成本﹕=(改善前需求工时-改善后需求工时)*工费率交付周期=∑(CT*批量)32.所有机器效率=Total S.T*Output/(可利用时间*机台数)人工利用率 = 人工操作时间*目标产能/工作时间机器稼动率 = 机器作业时间*目标产能/工作时间MFG效率=实际产量/除非计划停机损失后可生产数量总生产效率=实际产量/可生产数量33.无效时间指花费在进行与生产不是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之时间,如:开会,培训,消防演习,健康枪查,5S等.34.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是人们创造物质产品的有组织的活动35.时间序列模型以时间为独立变量,利用过去需求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预测未来的需求36.预测监控通过预测监控来检验过去起作用的预测模型是否仍然有效37.因果关系模型利用变量(包括时间,如广告投入vs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种变量的变化来预测另一种变量的未来变化38.CYCLE TIME(C/T)周期时间每单位工序中1个循环的作业所需的时间单位工序C/T的和/ 测试次数39.(T/T)节拍时间制造一件物品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作业时间/ 需求数40.NECK TIME整个工序中1个循环作业时间最长的工序时间=最大的CYCLE TIME41.RATING作业按标准方法进行时作业速度的快或慢的程度用数字进行换算的时间很快︰125%;快︰100%;一般︰85%;慢︰60%42.净作业时间作业按标准方法进行时所需的最少时间CYCLE TIME*RATING(%)43.运转率产品所需的时间及实际生产中所用的时间之比NECK TIME /TACT × 100 %44.运转损失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和实际所用的时间之比(Tact Time-Neck Time)/ TACT TIME× 100 %45.平衡损失作业人员之间由于作业量的不公平导致的作业要素时间的不均衡程度的比(Neck Time-Cycle Time)/TACT TIME× 100 %46.效率损失按标准方法进行作业时需要的最少时间和与实际作业中所用的时间之差的比(Cycle Time-净作业时间)/ TACT TIME× 100 %47.综合损耗损耗的总合计运转损失+平衡损失+效率损失48.时间观测法用秒表观测分析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或设备运转的方法49.防呆法作业人员或设备上装上无需小心作业也绝不出错的防止出错装置50.生产率一般用产量对投入的比OUT PUT /IN PUT51.工时人或机器能做的或已做的量用时间来表示52.拥有工时拥有人员的工时拥有人员×正常作业时间53.考勤工时实际上没投入到作业的工时(缺勤、休假、出差、支持等)相关人员×相关时间54.出勤工时实际投入到作业的人员的工时拥有工时-考勤工时55.追加工时正常出勤工时以外追加作业的工时,即加班,特殊出勤、接受支持等相关人员×相关时间56.作业工时投入到作业中的总工时出勤工时+追加工时57.实际生产工时作业工时中去掉损失工时,实际投入到作业的工时作业工时-损失工时58.损失工时不属于作业人员责任范围的损耗工时(会议、教育、早会、待料、材料不良、机械故障、机型变更、不良返工等)相关人员×相关时间59.作业工时效率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标准时间)和实际用的时间之比标准工时/作业工时× 100 %60.实际生产工时效率损失工时以外的纯作业时间和实际生产所用的时间之比标准工时/实动工时× 100 %61.实际生产率生产产品所需的时间和纯生产所需的时间之比标准工时/实动工时× 100 %62.效率管理为了减少生产要素的损耗,用一线监督人员的指导监督来达到适当地提升并维持作业人员对作业的态度的一种管理模式标准时间/实际时间63.PAC (Performance Analysis & Control)为了能做到只要作业努力就能提升及维持能力的效率管理模式的一种。

[工业工程.IE].评比系数与宽放系数明细

[工业工程.IE].评比系数与宽放系数明细

9
10.11.
度等级定义
努力程度 1.5% 1.5% 1.5% 1.0% 1.0% 1.0% 1.0% 1.5% 1.5% 1.5% 1.5% 1.5% 1.0% 1.0% 1.0% 1.0% 1.0% 1.5% 1.5% 1.5% 1.0% 1.0% 1.0% 1.5% 作业宽泛 姿势 特殊佩戴 0.3% 0.6% 0.3% 0.6% 0.3% 0.6% 0.0% 0.6% 0.0% 0.6% 0.0% 0.6% 0.0% 0.6% 0.3% 0.6% 0.3% 0.6% 0.3% 0.0% 0.3% 0.0% 0.3% 0.8% 0.3% 0.8% 0.0% 0.8% 0.0% 0.8% 0.0% 0.6% 0.0% 0.0% 0.0% 0.2% 0.3% 0.6% 0.3% 0.6% 0.0% 0.6% 0.0% 0.6% 0.0% 0.6% 0.3% 0.6% 注意力 0.4% 0.4% 0.4% 0.4% 0.4% 0.4% 0.4% 0.3% 0.3% 0.3% 0.3% 0.3% 0.3% 0.4% 0.3% 0.3% 0.4% 0.3% 0.3% 0.3% 0.6% 0.7% 0.7% 0.3% 环境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4% 0.2% 0.2% 0.0% 0.0% 0.0% 0.0% 0.2% 0.2% 0.0% 0.4% 0.4% 0.0% 0.0% 0.0% 0.4% 单调性 0.3% 0.4% 0.3% 0.3% 0.3% 0.3% 0.3% 0.0% 0.0% 0.3% 0.3% 0.3% 0.3% 0.4% 0.7% 0.7% 0.4% 0.3% 0.0% 0.0% 0.3% 0.3% 0.3% 0.0% 危险性 0.3% 0.4% 0.3% 0.4% 0.3% 0.4% 0.4% 0.0% 0.0% 0.3% 0.3% 0.0% 0.0% 0.3% 0.3% 0.3% 0.3% 0.0% 0.0% 0.0% 0.0% 0.0% 0.0% 0.0% 评价系数 10.8% 11.5% 9.8% 9.1% 10.0% 10.1% 10.1% 9.1% 11.1% 9.4% 9.4% 9.7% 9.2% 9.9% 10.1% 10.1% 9.3% 8.3% 11.1% 11.1% 8.5% 8.6% 9.6% 11.1%

标准工时评价系数及宽放附件

标准工时评价系数及宽放附件

标准工时制定宽放比率参照表
对责任与危险注意度
说明:
A、作业宽放:主要是由于材料、零件、机械、工具等生产相关物品造成的非周期性、不规则的准备或是清扫等类似的作业,一般在15分钟內完成。

超过15分钟的不计入作业宽放之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 由于来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顿。

* 现场监督者与检查员临时抽检及口头指示造成的偶发停顿。

* 上下工位的传递中偶发问题。

* 由于公司制程能力限制而造成的机器故障、次品率等。

注:作业宽放之比率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频次统计分析而定。

B、管理宽放: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所造成的管理时间的占用。

例如班前会及交接班会及体操时间等。

总之由于管理工作及制度所造成的时间占用可以归类为管理宽放。

注:管理宽放之比率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频次统计分析而定。

C、特殊宽放: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或生产计划周期的长短,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生产线根据具体情况可以
设定特殊宽放,但一般无特别原因是不可以乱加特殊宽放的,否则将失去标准时间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制定:
日期:。

IE标准工时制定时宽放项目及标准

IE标准工时制定时宽放项目及标准
评价项目
详细评价项目 1.轻松坐着座业 2.轻体力劳动,拿出起或移动轻的东西 3.生体力劳动,拿出起或移动重的东西 4.超重体力毂动,且不休息 稳定,坐着作业 2.拿着东西步行,比通常用字作业条件差 3.要小心作业,蹲着作业,有时休息担作业姿势不自然 4.突然停止,蹲着作业,仅偶乐休息 1.没有什么特别 2.有时需使用口罩,套鞋,手套等装置 3.使用特殊装置(和上面提到的装置是一样的)有时可以脱掉 3.使用特殊装置(和上面提到的装置是一样的)不可以脱掉 1.不是太精密 2.有时要求精密度 3.要求特别精密 4.经常要求特别精密 1.完全不紧张,或一点点紧张 2.虽然有些忙,但属于反复动作 3.很忙,但是无变化的反复动作 4.高速的反复动作 1.有兴起趣的非常反复 2.有点单调的动作 3.非常单调,但有时休息 4.绝对单调,又不能休息 1.不需要 2.需要一点 3.需要 4.非常需要 1.无需承担责任和注意安全 2.在一定程度上要承担责任和注意他人的安全 3.需承担自已和他人的安全 4.高危作业,需十分注意自已和他人 1.干劲十足净,条件好的环境 2.有一些烟,污染,臭气,灰尘 3.有较多的烟,污染,臭气,灰尘 4.非常多的烟,污染,臭气,灰尘 1.无噪声 2.有一些噪声声 3.有噪声,有停止 4.非常大的噪音,仅偶尔停止 1.温度可调节,温度适宜 2.温度会在一定程度变化 3.温度会发生变化,温度不太适宜 4.温度变化快,非常恶劣 1.亮度适宜,舒服 2.亮度合适,舒服程度一般 3.光线微弱,或太刺眼,令人不舒服 4.光线太弱或光线反差太大,令人极度不舒服
1.努力
2.姿势
3.特殊作业衣服 或装置
4.精密和视力疲 劳
5.反复动作和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
6.单调性
7.创造力集中精 力注意力

IE标准产能评估规范

IE标准产能评估规范

IE标准产能评估规范一、目的为IE之产能评估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二、范围IE评估生产线各制程(SMT/DIP/TEST/PACK)之产能使用.三、定义3.1.IE﹕是“IndustrialEngineering”的缩写,是一门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程学科,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有力工具.这里指的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人.3.2标准工时:对标准操作所用之时间予以测定后给予合理宽放所制定的时间.3.3宽放时间:为考虑作业时可能不得不暂时停止工作或工作太久身体疲倦、处理个人事务而给予休息或增加的时间.3.4生产正常状态:在人员、料况、工具设备等均合理配备的条件下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3.5正常速度:指由合格胜任、有一定经验的作业员在正常的工作环境条件下,无特别压力时进行操作的速度.四、权责4.1IE:标准产能的建立与维护.4.2制造:标准产能的执行.五、内容概述:IE人员对生产各制程的产能进行评估,每周更新一次,并以E-MAIL 的形式发行以供制造、生管、AEE、TE等相关部门参考.5.1公式:标准产能(H)=3600/标准工时(秒):5.2关于标准工时:5.2.1由合格胜任的作业员在生产正常状态下以正常的速度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之作业.5.2.2对规范化、标准化之作业工时进行测定得到cycletime(NT).5.2.3标准工时=NT*评比系数*(1+宽放率)5.3.SMT制程之工时测定:5.3.1将秒表归零,选一个自己易于掌握的起点开始记时.记录到下片板将至该点时停止记时.秒表上显示的就是该片板在该台机上的贴装时间.按如此方式将一条线每台机各测量五次以上.分别算出各台机的平均工时.再将一条线各台机的平均工时作比较,选耗时最长的cycletime(NT)作为制作SMT单片板标准工时的依据.5.3.2若在量测工时过程中出现报警、抛料、等板或其它偶发性异常之干扰而导致量测结果出现明显偏差时,则将该时间作为异常值直接删除,不能做计算用.5.4.DIP制程之工时测定:5.4.1DIP前段插件工站:秒表归零,从作业员插一片板取第一个零件开始计时,到插完这片板,准备取下片板所需之零件为一个循环.依此方法将DIP前段各站量测五次以上,再算出各站之平均值.5.4.2DIP后段插件工站:秒表归零,从作业员伸手从流水拉上取板幵始计时,直到做完该站SOP规定的全部工作内容,并拿起作业完毕的机板放回流水拉上为一个循环时间.各站量测五次以上,再算出各站之平均值.5.4.3目检及其它工站:类同DIP后段插件工站.5.4.4将上述各站平均工时进行对比,取最大的工时作为该线之cycletime(NT).5.5.TEST制程之工时测定:5.5.1一人一机工时测定:秒表归零,选任意一个测试画面(或测试动作)开始计时,一直到下一片板出现该测试画面(或测试动作)时为止的循环时间.至少量测五个以上的站位,且每个站位量测五次以上,算出各站之平均值.然后再将各平均值平均后所得的值作为cycletime(NT).5.5.2一人双机工时测定:用两个秒表各测一台机,测试方法类同一人一机之工时测定.需对三个以上站位中的各台机测量五次以上.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单片机板之cycletime(NT).并依此制定双机测试的标准工时.5.6PACK制程之工时测定:类同DIP后段插件工站之量测方法.六、参考数据:6.1《各制程宽放率之制订标准》6.2.《SMT工时量测表》6.3.《DIP工时测量表》6.4.《TEST工时测量表》6.5.《PACK工时测量表》七、附件:无.。

IE七大手法

IE七大手法

IE七大手法简介改善(IE)七大手法有哪些?名称目的1.动改法改善人体动作的方式,减少疲劳使工作更为舒适、更有效率,不要蛮干.2.防错法如何避免做错事情,使工作第一次就做好的,精神能够具体实现.3.五五法借着质问的技巧来发掘出改善的构想.4.双手法研究人体双手在工作时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之地方.5.人机法研究探讨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6.流程法研究探讨牵涉到几个不同工作站或地点之流动关系,藉以发掘出可资改善的地方.7.抽查法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能很迅速有效地了解问题的真象.IE手法—工作简化的循环IE七大手法之一:防错法1.意义防错法又称防愚法,其义为防止愚笨的人做错事.也就是说,连愚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设计方法. 狭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一套方法),使错误绝不会发生.广义: 如何设计一个东西(一套方法),而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的程度.因此,更具体的说”防错法”是:1>. 具有即使有人为疏忽也不会发生错误的构造—不需要注意力.2>. 具有外行人来做也不会做错的构造—不需要经验与直觉.3>. 具有不管是谁或在何时工作能不出差错的构造—不需要专门知识与高度的技能.2.功用1>. 积极: 使任何的错误,绝不会发生.2>. 消极: 使错误发生的机会减至最低程度.3.应用范围任何工作无论是在机械操作、产品使用上,以及文书处理等皆可应用到.4.基本原则在进行”防错法”时,有以下四原则可供参考:1>. 使作业的动作轻松2>. 使作业不要技能与直觉3>. 使作业不会有危险4>. 使作业不依赖感官EXL:在连续几个测试站间加档板,防止未测品流至下一站.5.基本原理1>. 排除化: 剔除会造成错误的原因.2>. 替代化: 利用更确实的方法来代替.3>. 容易化: 使作业变得更容易、更合适、更独特,或共同性以减低失败.适合化、共同化、集中化、特殊/个别化.4>. 异常检出: 虽然已经有不良或错误现象,但在下一制程中,能将之检出,以减少或剔除其危害性.5>. 缓和影响: 作业失败的影响在其波及的过程中,用方法使其缓和或吸收.6.应用原理1>. 断根原理: 将会造成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排除掉,使绝不发生错误.2>. 保险原理: 采用二个以上的动作必需共同或依序执行才能完成工作.3>. 自动原理: 以各种光学、电学、力学、机构学、化学等原理来限制某些动作的执行或不执行,以避免错误之发生.目前这些自动开关非常普遍,非常简易的“自动化”之应用.4>. 相符原理: 藉用检核是否相符合的动作,来防止错误的发生.5>. 顺序原理: 避免工作之顺序或流程前后倒置,可依编号顺序排列,可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6>. 隔离原理: 藉分隔不同区域的方式,来达到保护某些地区,使不能造成危险或错误的现象发生.隔离原理亦称保护原理.7>. 复制原理: 同一件工作,如需做二次以上,最好采用“复制”方式来达成,省时又不错误.8>. 层别原理: 为避免将不同工作做错,而设法加以区别出来.9>. 警告原理: 如有不正常的现象发生,能以声光或其它方式显示出各种“警告”的讯号,以避免错误即将发生.10>. 缓和原理: 以藉各种方法来减少错误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害,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错误的发生,但是可以降低其损害的程度.EXL:1.鸡蛋之隔层装运盒减少搬运途中的损伤.(缓和原理)2.设立多层之检查方法,考试后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犯错的地方.(保险原理)3.自动消防洒水系统,火灾发生了开始自动洒水灭火.(警告原理)4.汽车之安全带,骑机车戴安全帽.(保险原理)5.加保利龙或纸板以减少产品在搬运中之碰伤.(缓和原理)6.原子笔放在桌上老是给别人不经意中拿走,怎么办呢?贴上姓名条或加条绳子固定在桌上.(隔离原理、警告原理、缓和原理)IE七大手法之二—动改法1.手法名称又称动作改善法,简称为“动改法”,是:*省力动作原则*省时动作原则*动作舒适原则*动作简化原则此原则以最少的劳力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其原为吉尔博斯(Gibreth)最先提出,后经研究整理增删.其中以巴恩斯(Ralph M.Barnes)将之补充完成.2.动作改善原则可分为三大类二十项.3.三大分类为:1>. 有关于人体动用方面之原则,共包含8项.2>. 有关于工作场所之布置与环境之原则,共包含6项.3>. 有关于工具和设备之设计原则.共包含6项.详细之20项原则将在后面详加介绍.4.有关人体动用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原则1: 两手同时开始及完成动作原则2: 除休息时间外,两手不应同时空闲原则3: 两臂之动作应反射同时对称.原则4: 尽可能以最低级动作工作说明:欲使动作迅速而轻易,唯有从动作距离之缩短,以及动作所耗体力减少上着手.欲达到此目的,其实际对策则为选取级次最低之动作,使动作范围缩小.并使物料及工具尽可能靠近手之动作范围内.工作时,人体之动作可分为下列五级:原则5: 物体之”动量”尽可能利用;但如需用肌力制止时,则应将其减至最小度.原则6: 连续曲线运动较方向突变直线运动为佳.原则7: 弹道式运动较轻快.原则8: 动作宜轻松有节奏.原则9: 眼睛的视点应尽少变动并尽量接近.原则10: 适当之照明;应有适当之照明设备,使视觉满意舒适.所谓合适的照明,其意义应包括:1>.必须有合适其工作的充足光度. 2>.必须有合适颜色的光线,且应避免闪光.3>.必须有合适的投射方向.原则11: 工作抬椅高度适当舒适原则12: 尽量以足踏/夹具替代手之工作.原则13: 尽可能将二种工具合并.EXL: 将两种功能不同的印章,修改成具有两种功能的单独印章.原则14: 工具物料预放在工作位置.原则15: 依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原则16: 手柄接触面尽可能加大原则17: 操作杆应尽可能少变更姿势.IE七大手法之三—流程法现场作业改善方法:IE七大手法之四—五五法1.手法名称:5 * 5W1H法;又称5 * 5何法;又称质疑创意法;简称五五法.2.目的:学习本手法的目的是在:熟悉有系统的质问的技巧,以协助吾人发掘出问题的真正根源所在以及可能的创造改善途径.3.名词释义3.1 基本观念*头脑就像降落伞,○○○只有在开放的情况下才工作○○○.*工作改善最大的阻碍,并不在于技术不足,而是在于一个人的想法~当他觉得是以最好的方法在工作着,并且以为满足.*当您认为工作已无法改善了,那就代表您已落伍了,虽然您是专家,拥有高深的学识.*一个虽没有多大学识的人,只要他认为工作仍有改善的可能,那么他就比您更适合这工作.3.2 何处最需要改善※您的时间非常富贵,应妥善运用;挑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做!瓶颈的地方是最值得改善的,顺利的地方留待以后有时间再去研究.耗时多的地方往往是改善的好机会.紧急情况由于材料、工具设备或公文制度造成时间及人力的浪费~是极需改善的地方.浪费须要改善的事物,往往不是显而易见的,除非您小心的观察,否则日过一日在浪费的情况下而不自觉~细心地找出材料、时间及人力的浪费.3.3 工作之构成每一工作均包含三部份:1.预备: 时间和劳力花在诸如调整机器,放置加工物等准备工作上.2.操作: 实际工作,附加价值于产品上.3.收拾: 时间和劳力花在诸如取下加工物,处置残余物屑,存放或清理等工作,无生产性的动作.最易显出改善成果的地方在于免除<操作>,因为它也自动地将<预备>和<收拾>的时间,劳力免除了.请记住<预备>及<收拾>只会增加产品的成本并不增加它的价值.3.4 改善之探讨方向每件工作都可依照下列4个主要的方向去探讨可能的方向.应持有「目前的方法绝非仅有而且最好的,必然,有更好的方法」的态度.剔除: 许多操作可能是不必要的,只是萧规曹随习而不察剔除是最好的方向.合并: 将二种以上的动作尝试结合在一起是为合并.吾人应寻求合并的可能性,二个操作一起做可以省掉搬运、检验、存放等动作.如果二个操作不易合并时,应尽可能将搬运合并在操作中.变更/重组: 应改变次序、地点及人员的可能性,这些改变可能引出删除和合并的灵感.简化: 在删除、合并及变更操作等检讨后,研究「如何」来做以达到简化的目的.5W1H 法原则表:IE七大手法之五—人机法1.手法名称:人机配合法(Man-Machine Chart);简称为“人机法”.2.目的:学习如何记录人与机器配合工作时之过程.1>. 发掘空闲与等待时间2>. 使工作平衡3>. 减少周程时间4>. 获得最大的机器利用率5>. 合适的指派人员与机器6>. 决定最合适的方法3.意义:以图表的方式,记录操作人员与一部机器或多部机器之操作关系,并藉此记录来做进一步之分析与改善.4.应用范围:1>. 1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2>. 数人操作1部机器或多部机器.3>. 数人操作一共同之工作.5.功用:1>. 了解在现况下,操作人之时间或机器之时间是否妥善应用.2>. 依上述之记录加以质疑,寻求改善之地方3>. 用以比较改善前及改善后之差异情形.IE七大手法之六—双手法3>. :代表:”移动”,表示手由一地点移动到另一地点4>. :代表”把持”,一手握住一个物体,另一手正在工作,此时握住东西之手,是为”把持”之状态.5>. :代表”等待”,一手正在等待下一个动作.6>. :代表”作业”或”操作”,手正从事有生产性的动作,皆是.EXL:将物体结合在一起,分开、弯曲、转动、对准、拿起、放下、抓取等等.7>.正常工作范围:以在坐姿状态双手之正常活动可及之范围,是为正常工作范围,约在37~40公分之范围内.8>. 图表介绍IE七大手法之七—工作抽查法1.定义工作抽查法系指应用统计学上的抽样原理来研究工作中人员与机器设备之活动情形,它是一个了解事实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可在最短的时间和最低的成本之下获得有关人与设备之间的有用信息.2.常用的三种主要用途:1>. 人与机器活动状况抽样: EXL:决定操作员每天工作占百分之几,空间占百分之几.2>. 绩效抽样: EXL:成型机待机之比率,操作员之工作绩效等.3>. 工作衡量: EXL:建立操作的标准工时,尤其适用于文书性质的作业.3.工作抽查之好处:1>. 观测时间短,并可同时观测数部机器或操作人员之状况.2>. 调查时间较长,可去除因每日不同之各别所造成之差异现象,因此共结果较为客观可靠.3>. 所被观测的对象所产生的干扰次数及时间较短.总之,工作抽查不需使用马表的技巧,不需费大批专门人员连续时间的观测.更不需对个人的努力或成绩作主观的评判,而能比任何其它测试方法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成本、较佳的客观情形之下,获得有关人员或机器的工作实在状况,作为管理上采取行动的根据.4.实施『工作抽查』的步骤:1>.宣传与训练 2>.究订抽查的目的 3>.详加观察,收集有关资料4>.决定抽查的工作项目 5>.设计记录用表格 6>.决定观测次数7>.决定观测时间 8>.现场观测 9>.观察结果的整理与检讨10>.决定时间标准 11>.决定工作绩效IE手法—时间研究1.定义为一种应用技术,指在决定一合格人员在一定的标准下完成某一定工作所需的时间.其必须先建立标准方法,再建立标准时间.实施「方法改善」,机构方面增加生产降低成本,实施「时间研究」,工作者始可增加收益.2.作用1>. 决定工作时间标准,并用以控制人工成本.2>. 拟订标准时间作为奖金制度的依据.3>. 冯以决定工作日程及工作计划.4>. 决定标准成本,并作为准备预算的依据.5>. 在制造前先计算其成本.此种数据决定制造成本以及售价都很有价值.6>. 决定机器的使用效率,并用以帮助解决生产线的平衡.7>. 决定操作人员操作的安排,一个能操作若干台机器?或需若干人组成一组来操作机器.8>. 除可用以决定直接人工的工资外,并亦可用以间接人工的工资.3.时间研究的目的1>. 作业改善: 透过时间的研究,运用工程分析、作业简化、动作研究、动作经济原则上列几种技法将隐藏现代方法内的无效时间予以清出以便设法去除.所谓无效时间包括:等待时间、间接时间、装卸时间.4.时间研究的准备1>. 工厂布置方法 2>. 产品的制程分割状况 3>. 各工序的作业方法4>. 材料、零件的供应质量是否稳定 5>. 人员流动状况对以上5项先做了解,尤其管理制度不佳的工厂应针对问题进行改善,加上后面的工作准备,时间研究才易奏效.6>. 时间研究方法及用具的决定 7>. 时间研究的观测方法 8>. 作业要素的分清9>. 观测中的记录方法 10>. 记录之整理 11>. 改善项目提出之方法12>. 制订标准时间的方法5.实施「时间研究」的基本程序1>. 选择: 选择需要测时的工作,注意选择适合测时的工作及对象.2>. 记录: 记录所有与工作环境、工作单元和方法及工作人员等有关的资料.3>. 测时: 用测时的方法测计工作中每一单元的时间,至于所需测计的「周程」次数,须足以保证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实况为准.4>. 检查: 严格检查已记录的各种数据及各单元的时间,确保非生产性单元或偶发性单元均已自生产性单元内分开.5>. 评比: 评比所记录各单元的时间,并决定每个单元的代表时间.6>. 宽放: 决定操作最合适的宽放时间,其中常包括私事、疲劳、程序、临时等宽放.7>. 标准时间: 应明白的公开宣布,有关操作中的各项动作的时间均已订定并规定此等时间为操作的标准时间.6.测时的方法一般做作业测定大致分成直接法与间接法:直接法有: 马表法、摄像机法等.间接法有: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redetermined Motion Time Standard Approach-PTS) 、作业要素法(Work factor-W.F) 、方法时间度量法(Methods-Time Measurement-MTM)等等.最常用之测时法为马表测时法(stop watch time study):即使用马表到现场实地测工作时间,据以订定标准工时的方法.马表测时法常分为四种: 连续记录时法、飞回记时法、累积记时法、周程记时法.7.标准时间的构成标准时间 = 实测时间 + 宽裕时间1>.宽裕时间分为作业宽裕、需要宽裕、疲劳宽裕.1. 作业宽裕主要是材料、零件、机器或工具等关系在连续作业过程中偶然可能产生非正规的作业要素时间. EXL:零件掉落地上要捡起、工作台偶尔要清理等.2. 需要宽裕指连续性的工作中,会因生理上的需要可能之中断时间. EXL:如上洗手间、喝水等.3. 疲劳宽裕指在作业中产生的工作疲劳,会降低工作速度,此疲劳宽裕为弥补其时间. IE手法—工作简化法1.概念工作简化为科学管理之工具.其目的即在利用科学的方法寻求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以求工作效率的增加,且使工作都轻松愉快,工作简化主要是消除浪费;而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动作的浪费.改善动作,即可改善工作.所以欲求效率,必须养成「动作观念」(Motion Minded), 即注意动作、分析动作、改善动作,这也就是「工作简化」中从开始就必须建立起来的观念.2.工作简化之优点节省动作减少工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工资3.工作简化之基本原则将现行工作内隐藏的无效工作量与无效时间,设法予以取消,或尽可能予以减小,以合使整个工作时间得以缩短,而提高效率,完成改善工作所希求的目标.4.工作简化的方法1>. 择出生产上或业务上或工作上拟改善的项目:*在生产上或业务上或工作上拟改善的项目. *占大量的时间或人工的工作*反复性的工作*消耗大量材料的工作*布置不当或搬运不可理的工作2.现状分析及检讨使用IE的分析手法如:*工程流程图*制品工程分析*作业者工程分析*工厂布置与搬运*动作分析3.动用5W2H法来发问* WHY? 为何如此做,有否必要?*WHAT? 目的是什么,这个工作(动作)可否考虑?*WHERE? 有无比这里做更好?*WHEN? 时间的安排好不好?有无更好的安排方法?* WHO? 谁来做?几个人做?有否更适当的.*HOW TO DO? 这样做法有没有更好的?*HOW MUCH? 这样做的成本?变更后的成本又如何?IE改善步骤1.解决问题的步骤(QC事项)在推行全公司质量改善的活动里,QC事项(QC Story)是必定要求遵循的方法. 即:四大阶段:※ 计划(Plan) ※ 执行(Do) ※ 检查(Check) ※ 行动(Action) 八大步骤:1>.选择主题(找出工作场所的问题,缩小范围,主题的决定).2>.选择理由(整理选定的主题,目标的明确化,活动计划).3>.现状掌握(正确的掌握现状,提出让人不满意的问题目标设定).4>.分析 (臆设的提出,臆设的检查及证明,不良之处的再度出现.5>.对策 (对策的提出及实施).6>.效果(有形、无形效果之掌握).7>.固定(标准化、彻底的了解、实施、完全的确认).8>.反省(活动的反省、今后的计划、将缺失检讨应用于下次活动).2.改善后的检查表发现任务的检查表※ 五大任务之检查要素:1.品质(Quality)2.成本(Cost)3.生产量(Output)4.士气(Morale)5.安全(Safety)1.品质(Quality)问题点: 维持与提高质量活动的重点: 1>.减少不良的工作减少离散度 2>.减少因疏忽而引起的不良品3>.减少初期的不良产品 4>.减少质量的异常5>.减少赔价请求. 6>.提高质量 7>.提高质量能力活动的结果: 1>.使工程处于安定状态 2>.防止抱怨的再度发生3>.确实的遵守作业指导书 4>.使管理点明确5>.依照管理图进行管理工程 6>.标准化 7>.提高信赖性 8>.使管理制度化2.成本(Cost)问题点: 降低成本活动的重点: 1>.削减经费 2>.节约材料及零件支出 3>.降低单价4>.缩短作业时间 5>.活用时间活动的结果: 1>.减少工数 2>.减少修正的次数 3>.裁减人员4>.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5>.提高设备的转动率.3.生产量(Output)问题点: 量的确保,遵守交货期限活动的重点: 1>.增加生产量 2>.遵守交货期 3>.减少库存 4>.加强存货管理5>.改善配置 6>.提高效率活动的结果: 1>.提高生产力 2>.缩短作业时间 3>.加强管理 4>.改善工具5>.提高设备的运转率4.士气(Morale)问题点: 提高工作场所的气氛活动的重点: 1>.美化环境 2>.提高上班率 3>.配置请求适当 4>.在快乐的气氛下进行QC 5>.领域的活动 6>.提高每一个人的能力 7>.强化质量意识活动的结果: 1>.使改善提案具有弹性2>.创造快乐的工作环境3>.使小组工作圆满成功5.安全(Safety)问题点: 确保安全活动的重点: 1>.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2>.确保自己本身的安全 3>.减少意外事故活动的结果: 1>.整理及整顿 2>.整理环境 3>.加强安全管理※ 问题主要原因的四M要素:1.机械(Machine)2.材料(Material)3.作业人员(Man)4.作业方法(Method)1.机械(Machine)活动的重点(细部的主要原因):1>.机械的哪一部份会影响到所谓的特性呢?(如:品质、运转率等).2>.开始作业时和日常处理(检查、上油).3>.发现毛闰病以及处理(保全).4>.机械应改善的事项(故障率).5>.开始作业时的整理、整顿(环境).2.材料(Material)活动的重点(细部的主要原因):1>.材料的哪一部份会影响到特性(原料质量的不良,性能不足等).2>.被搬入的材料质量有差错(不小心而造成的错误、交货期).3>.作业中有异常材料混入(不小心而造成的错误、环境).4>.材料的处理(质量不良、异常品各种的混入).3.作业人员(Man)活动的重点(细部的主要原因):1>.作业人员中哪一因素影响到特性(经验、技术、教育).2>.作业是否与作业人员的特性一致(重新配置工作与教育训练).3>.作业人员的健康状态(休养、饮食、睡眠).4>.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士气、教育).◎ 作业人员是否按照指示图作业◎ 作业人员是否在熟读指导书以后才开始作业.◎ 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时,仍然会产生不良产品(必须修改作业指导书,变更作业方法).5>.作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协调性、积极性、士气).4.作业方法(Method)活动的重点(细部的主要原因):1>.作业方法的哪一点会影响到特性(工程质量能力、作业准备).2>.作业的顺序保持现状好呢?或者按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顺序、进行方法).3>.是否在没有使用作业指导书之下进行作业.4>.对于变更作业指导书的处置(作业的进行方法).5>.作业指示图是否应,改善以及是否有不适当之处.6>.作业人员的安全之确保(安全纲).7>.作业场所的配置有否缺陷?※5W2H之要素:1>.谁(WHO) 2>.什么(WHAT) 3>.在哪里(WHERE) 4>.何时(WHEN) 5>.为什么(WHY> 6>.如何做(HOW TO DO) 7>.做多少(HOW MUCH)3. 产生改善构想的方法3.1 集益思广 3.2 缺点列举法 3.3 奥斯本式自问法 3.4 KJ法3.5 关联图法 3.6 系统图法 3.7 其它生产线平稳法1.概念指工程流动间或工序流动间负荷之差距最小,流动顺畅,减少因时间所造成的之等待或滞留现象.广义上也包括课与课之间的平衡.2.目的1>.物流快速,减少生产周期. 2>.减少或消除物料或半成品周转场所.3>.消除工程瓶颈,提高作业效率. 4>.稳定产品质量. 5>.提升工作士气,改善作业顺序.3.生产线平衡表示法一般使用生产流动平衡表来表示,纵轴表示时间,横向则依工程顺序表示,并划出其标准时间,划法可使用曲线图或柱状图4.工作简化的方法1>. 予订定各工程顺序(作业单位),填入生产流动平衡表内.2>. 测算各工序实质作业时间以DM(Decimal Minute)为单位记入平衡表内.注:1DM=0.01分=0.6秒3>. 清点各工序作业人数,度记入人员栏内.4>. 一人实质作业时间/人数=分配时间,记入时间栏.5>. 此分配时间划出柱状图或曲线图.6>. 在分配的实质时间最高的这一工序顶点横向划一条点线.7>. 计算不平衡损失=(最高的DM*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8>. 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实质时间(1人)合计/最高的DM*合计人数).9>.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10>. 如使用输送带之动力传送,则应计算输送带的流动速度(M/时间单位)称为节拍时间,符号为TC.通常TC=实际工作时间+生产量.5. 研究与改善改善依三个方向来进行:1>.不平衡的检讨与改善:*作业分割*利用或改良工具、机器*提高机械效率*提高作业者的技能*增加作业者2>.从作业方法改善动用改善四要法(工作简化法)进行作业方法改善.3>.与生产计划的节拍时间检讨改善改善技巧的注意:1.当生产线出现不平衡状态时,习惯用人员增补不弥补,不足为取,也可以对材料、零件包括设计方法来检讨,有否缩短工时的方法.2.生产线补进的新手,因对工作的熟悉和练程度不足,尤其是注意其工作配置.。

IE讲义标准时间和宽放制定

IE讲义标准时间和宽放制定

十、活用IE改善的七大手法的要點
UNION POWER
b. 成果指標
●效率(EFFICIENCY) : 時間(TIME) 距離 (DISTANCE) 產量(QUANTITY)
●品質(QUALITY) ●安全(SAFETY) ●士氣(MORALE)
2021/3/1
Page24
UNION POWER
2021/3/1
Page2
講師簡介 : 何信貴
UNION POWER
經 曆:
●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特聘顧問師 ●中國生産力中心(CPC)特聘顧問師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特聘顧問師 ●臺灣松下電器工程科技社特聘顧問師
1983年日本松下電器公司體質改革(RIAL)研修 1995年馬來西亞松下電器公司時間衡量(MOST)技法研修 授課及輔導廠商: 中國臺灣: 臺灣松下電器、友訊電子公司、臺灣山葉企業公司、百稼企業、 百塑企業、九德松益電機、天立電機、上光公司、台松工業等
(下對策時)
What Why How Who
When
做何事、為何做、如何做、誰去做、 何時做、
Where How Much 何地做、代價多大
◎ 5W2H
就是 「仔细」地追問的開始 +成本觀念 就是 「周詳」地計畫的開始 +成本觀念
2021/3/1
Page30
UNION POWER
二、 何謂 5Why ?
2. 要永續經營必須持續的進行管理與改善。 ◎ 以顧客為導向的經營活動。
2021/3/1
Page6
UNION POWER
前 言
三、經營體質的強化
◎ 經營力 = 開發力 ×製造力 ×營業力 ◎ 製造力 = 品質力 ×成本力 ×對應力

IE常用手法

IE常用手法

IE 手法介绍与应用技能一.IE 手法介绍(一) 工时法:定义:教人如何利用时间,时间分析,改善不良的工时方法。

(二) 5*5法定义:又称质疑创意法。

借着质问的技巧来发掘出改善的构想。

(三) 搬运法:定义:对象“取,放,方向变更,地点变化,安装”移动的方法。

(四) 布置法:定义:即日常所谈的layout ,将人,机,物有系统的安排或规划。

(五) 改善IE 基本ECCS 法:定义:Eliminate 排除combine 结合 Change 更换 Simplify 精简 (六) 动改法:定义:改善人体动作方式,减少动作的疲皮,不变干。

(七) 双手法:定义:研究人体双手在工作时的过程,探讨使用身体部份动作距离,重量阻力,困难缺失的分析调整。

(八) 人机法:定义:研究操作人员与机器工作的过程,探讨人等机或机等人的互动情形,作分析改善。

(九) 流程法:定义:探讨不同的工作站或整条Line 流程之“人,机物”,动线顺畅之探讨。

(十) 抽查法:定义:借着抽样观察的方法,了解作业缺乏的真象,以寻求改善空间。

(十一) 防错法:定义:如何防止作业错误,养成一次做好的习惯。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

二:IE 与改善手法的应用内容范围分析1.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2. 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最快的只有一条。

IE 人员必备的条件一. 身为IE 您是经营者的化身,公司的原动力。

二. 身为IE 者必须有强烈数据理念。

三. 身为IE 者必须了解物料特色,产口结构,产品的流程,产品查核的重点。

四. 身为IE 者必须了解设备的操作,模治具的作业,识图的能力,了解基本电路。

五. 身为IE 者必须具备改善能力,QC 技能,现场改善技能,创意手法。

六. 身为IE 者必须具备管理能力管理的四大笔循环,管理的五大机能。

七. 身为IE 者必须具备行政能力资源整合,数据分析,勾通协调,人际关系,会议运作,档案管理。

八. 身为IE 者必须了解公司基本机能制度,SIP ,SOP ,表现制度,流程制度。

IE宽放标准

IE宽放标准

一:宽放分类说明1.定义:宽放时间指工人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构成⑴.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⑵.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⑶.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他宽放3.宽放种类3.1个人私事宽放(生理宽放)私事宽放并非影响正常操作时间之因素,而是要维护员工工作舒适所需要的时间。

包括解决私事,满足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生理要求的时间等。

若工厂的作业环境良好,人的生理需求基本一致,对个人或作业不单独设定,全厂统一安排。

若上下午工厂有统一规定的休息时间,则标准时间中不再考虑。

在不良的环境下如高温、吵杂、粉尘、恶臭的环境下,其所需的宽放时间率就要高点。

3.2疲劳宽放它跟私事宽放有密切关系,为宽放时间中最复杂、最重要也是最受争议的一种。

而在疲劳宽放中,主要有生理、心理疲劳两类。

生理疲劳由改进操作方法或者设备途径来改善,如自动化设备;而心理疲劳的衡量及减少则比较困难,它是由作业环境、精神疲劳引起。

带来疲劳因素如下:A)作业环境:温度、照明、废气、噪音、空气、湿度;B)作业条件:作业强度、作业场所、作业的体能要求、作业的精密度3.3、迟延宽放它是对于工作中不规则要素发生时的补偿时间。

可分为三类:A)操作宽放时间比如工序问题,下工序必须在上工序完成才能加工,如有迟延就必须等待;B)偶发宽放时间指会发生但不一定在任何时间所发生所需之宽放的时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现场偶发宽放时间,如打扫卫生、设备清洁等;第二类为管理宽放时间,是因为管理制度或因管理所需引起的款方时间,如帮助同事、接受上级安排、作业指导等;C)机器干扰或人工干扰机器干扰指的是一个人操作多台设备时,机器等待员工加料的时间,人工干扰则指工人等待机器加工的空闲时间。

宽放率

宽放率

工业工程学英文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也称工业工程,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IE手册内容:1.管理:PDCA即发现、防范、解决问题。

2.改善就是从低PDCA到高PDCA,改善四要:ECRS.改善的现象表现为浪费。

3.流程分析法:用流程图或记号法表示,分解工作、工程或作业过程为一层次要素,用於现场、工程、管理。

流程分析法要点:1.基本调查项目。

2.分解工程。

3.依原有顺序绘图。

4.详细调查工程的诸项内容。

5.研究分析,问题发觉。

6.提出改进事项,收集整理,求证原因。

7.提出对策案、代替案。

8.先期评价对策案。

9有无改善後流程图。

10.注意:程序解析、对照分析流程分析:1.制品流程分析。

2.作业者流程分析3.联合作业分析(人机、人人)。

4.制品工程分析的目的:A.发觉工程或作业的配置、顺序分割组合是否适当(工程能力、作业站工时、单位工时、单位产能)B.发觉是否有不必要的廷迟(廷迟工时)C.发现搬运的线、方法、次数或负荷是否适当(路径、长度、密度、次数、负荷、活性系数、工具)D.发现搬运距离是否可以缩短E.发现是否有等待时间,是否可以缩短F.发现是否同时加工或检查G.发现产制效率H.发现制品变异情形I.发现试验检查及品质情形J.发现报废与重加工K.发现变动品质成本L.发现现场抱怨5.人机分析优先分析顺序:A.瓶颈产生的机台或工程B.效率低落的机台或工程C.时常等待的机台或工程D.时常干扰的机台或E.时常停机的机台F.操控者负荷非常大的机台或6.作业者工程分析的目的:A.发现是否有不必要的廷迟B.发现动作路线、方法、次数或负荷是否适当C.发现动作距离是否可以缩短D.发现是否有等待时间,是否可以缩短E.发现可否同时加工或检查F.发觉动作或相关的配置、顺序、组合是否适当G.发觉动作对品质或效率的影响,与可能改善点7.联合工程分析的目的:最大问题是等待坏蛋干扰A.提高效率B.人机负荷平衡C.降低人力负荷而提高人的操控机台数D.使作业者间工作均衡、总操作的人数降低、E.机台效率提高等8.何为动作研究:人体与眼睛的动能9.动作经济的原则:A.作业电动机讲究效率B.使必要的基本动作次数尽量减少C.每个动作间的距离尽量缩短D.使动作尽量保持轻松自然的节奏。

IE理论

IE理论

2.1 IE基础理论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即IE)思想最早是由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的,它是以人,物料,设备或设施,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知识,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同时为科学管理提高决策依据[5]。

它是将人,机,料,法及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的综上所述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新时期的IE是一个以制造为中心,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综合技术。

它是利用人因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行为学,组织学和伦理学的观念以及高度发达的通讯与效能技术和方法交互渗透去实现基目标。

其特征是实践性,工程性,社会性,创新性。

以工业工程为主的生产线平衡技术分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两类,该技术的优点是使企业在不增加投资或减少投入的情况下,对生产过程的作业程序,作业方法,物料配置,空间布局及作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达到平衡生产线并进而提高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1.1 方法研究分类程序分析:整体性制造过程各作业运用剔除,合并,重排与简化使之合理化。

操作分析:是对某部分的作业分析操作者的作业方法,或与机器的关系达到改善作业方法,降低工时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

动作分析:对操作者细微身体动作进行分析,删除其无效动作,提高生产效率。

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分别按从宏观到微观、从粗略到具体的步骤介绍生产线平衡的实施要点和实务,可为生产线的改进提供指导。

2.1.2 程序分析的四大原则:ECRS,即:删减(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组(Rearrange)、简化(Simplify),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

使用较少的人数和较短的时间,谋求作业负荷均和作业人员的舒适性,如表2-1所示。

IE工时测定及宽放系数应用培训

IE工时测定及宽放系数应用培训

IE工时测定及宽放系数应用培训1. 引言在制造业领域,工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

工时测定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所消耗的时间进行测量和记录,从而确定产品的生产工时。

而宽放系数则是在工时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善,寻求提高生产效率的系数。

本文将介绍IE工时测定及宽放系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通过培训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2. IE工时测定的基本概念IE工时测定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所消耗的时间进行测量和记录,从而确定产品的生产工时。

工时测定是制定生产计划、制定工资标准、评价工艺效率和计算产品成本的重要依据。

IE工时测定包括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两个方面,直接工时是指直接与产品制造直接相关的工时,间接工时是指与产品制造间接相关的工时。

IE工时测定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测时对象、确认测时方法、制定测时表、进行测时工作、整理和统计测时数据、计算工时总数和平均工时等。

3. IE宽放系数的基本概念宽放系数是在工时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改善,寻求提高生产效率的系数。

它是评价工艺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宽放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宽放系数 = 标准工时 / 实际工时宽放系数大于1表示工艺水平较高,生产效率较高;宽放系数小于1表示工艺水平较低,生产效率较低。

4. IE工时测定及宽放系数培训内容本次IE工时测定及宽放系数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1 IE工时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介绍•工时测定的重要性及应用场景•工时测定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工时测定的流程和步骤4.2 IE宽放系数的计算及应用•宽放系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宽放系数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宽放系数的应用案例分析4.3 工时测定和宽放系数的实际操作演练•实际操作演练的目的和要求•工时测定和宽放系数实际操作演练的步骤和方法•实际操作演练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5. 培训效果评估与总结培训结束后,将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提升情况和满意度调查等。

IE宽放率的制定

IE宽放率的制定

IE宽放率的制定,有些厂一般是取15%这个人性化的宽放,还有些厂是采取多层定义宽放,如以前我们公司的宽放制定是个人宽放分别为.
一,5%(男),7%女
二,基本宽放男,女各为4%
三,小组宽放分别为0%(小于6人的拉线),9%(多于6人的拉线)
标准时间
1.以已定的作业方法,条件
2.熟练合适的工人
3.以标准的作业速度
完成一单位工作量所必须的时间
以标准作业的速度修正观测时间
以实际的作业观之间(评价法)
标准速度作业所须的时间(实际时间)
实际时间=观测时间X评价值
实际时间+宽放时间=实际时间=实际时间X宽放率=实际时间(1+宽放率)=标准时间
瓶颈时间是一个半制当中人均分担时间的最多的那一个工序的时间
平衡率=工序的总和/瓶颈时间X作业人数
现场改善的基本原则
1.排除
2.合并
3.简化
4.重组
在IE改善的同时坚持使用PDCA原则
1.P(PLAN)计划
2.D(DO)执行
3.C(CHECK)检查
4.A(ACTION)行动
生产中的7大浪费
1.库存
2.搬运
3.等待
4.动作
5.不良纠正
6.生产过剩
7.过度加工
提高生产效率着时有效的办法的
1.零库存生产-----拉动式生产
2.TPS,TPM,FMEA的实施。

[工业工程.IE].评比系数与宽放系数明细

[工业工程.IE].评比系数与宽放系数明细

对应宽放率(%) 0 1.0 1.5 1.75 0 0.3 1.0 1.5 0 0.2 0.6 0.75 0 0.3 0.4 0.7 0 0.3 0.4 0.7 0 0.3 0.4 0.7 0 0.3 0.4 0.7 0 0.3 0.4 0.7 0 0.2 0.25 0.4 0 0.2 0.25 0.4 0 0.2 0.25 0.4 0 0.2 0.25 0.4 0 0.2 0.25 0.4
非常弱的光线并且明暗变化剧烈严重影响人的情绪0020250413地面1
评价项目 1、努力程度
评价基准 1.较轻松坐式作业 2.拿轻物上下 3.重劳动、拿重物、移动、偶尔休息 4.超重劳动无休息 1.稳定的坐式作业 2.普通步行并携带物品 3.注意力集中的做做停停,姿势不自然 4.急速停止、起动,无法休息
2、姿势
1.无特别处 3、特殊的工作 2.口罩、长筒、草靴、手套等劳用品有时用 3.基本需佩带上述用品,但偶尔可以拿下 服与工具 4.不间断使用 1.需要细致作业 4、细致程度与 2.偶尔需谨慎细致 3.需要小心细致 眼部疲劳 4.经常需高度小心细致
劳 动 宽 放 评 价 项 目 基 准 与 宽 放 率
9、环境
10、噪音
11、温度
12、光照度
13、地面
1.几乎很少有重复 5、重复动作与 2.偶尔忙碌的需重复动作 3.繁忙且无变化的反复动作 紧张度 4.强烈反复枯燥重复 1.有一定兴趣并非反复动作 2.一定程度的反复动作 3.很单调但偶尔休息一下 4.不停地、连续单调不能休息的状态
6、单调性
1.不需要 7、创造性与注 2.需要一点 3.必须具有 意力 4.高度必要 1.不需要 8、对责任与危 2.对他人的安全及责任需普通程度的留意 3.对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责任需特别注意 险注意度 4.超级危险作业,需特别注意自己及他人安全 1.环境清洁 2.有少许烟尘和臭味的污染 3.烟、污物、臭气、灰尘很多 4.上述污染很严重 1.没有噪音 2.少许噪音 3.有噪音,但有间歇 4.持续不断的强噪音 1.有空调,温度正常 2.普通的温度变化 3.有温度变化较大 4.温度变化极大,对人体不利 1.光照度在标准之间 2.正常的一般照明水平 3.光线弱或过强,影响人的情绪 4.非常弱的光线并且明暗变化剧烈,严重影响人的情绪 1.地面光洁 2.普通状态地面 3.潮湿不干净 4.潮湿容易滑倒的地面

IE中的宽放与评比(参考)

IE中的宽放与评比(参考)

1: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1+宽放率)
1.1评比又称西屋法(Westing House System),是美国屋电器公司首创,主要从熟练度/努力度/作业
条件和作业一致性四个方进行评比.
温/湿/气/光作业条件
辅具/工装/工具贮存容品与搬动方式身体条件与其它作业作人际关系上司
业努力度
其它部门人员速经济状态
公司保障度
精神支持
升职的机会在职培训
上司与同事的评价技术水平
企业文化的认同熟练度
设备和操作性
身体与心脑的适应性
1.2 宽放分一般宽放与特殊宽放;特殊宽放是指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布局等许可宽放。

IE评比系数与宽放系数定义指导文件

IE评比系数与宽放系数定义指导文件

1
0.00
4.上述污染很严重
0.4
1.没有噪音
0
10、噪音
2.少许噪音 3.有噪音,但有间歇
0.2
2
0.25
0.25
4.持续不断的强噪音
0.4
1.有空调,温度正常
0
11、温度
2.普通的温度变化 3.有温度变化较大
0.2
2
0.20
0.25
4.温度变化极大,对人体不利
0.4
1.光照度在标准之间
0
12、光照度
工作有节奏性 很少浪费时间 对工作有兴趣且负责
与 熟练 几乎不需要接受指导
努力 很乐意接受建议

完全不犹豫地做
以相当稳定的速度工作

动作相当迅速
工作地布置井然有序 使用适当的工具

对工作具有信心
显得有些保守

工作速度迟缓
普通 对工作熟悉

能够得心应手
普通
虽接受建议但不实施 工作上有良好的安排 自己拟订工作计划
这种工作速度不能持续一整天
能高度的适应所担任的工作
动作很快
能正确地工作而不需要检查、核对
工作方法很有系统
比较熟练 工作顺序相当正确
十分有效地使用机器设备

动作很快且正确
比较努力 各个动作都很熟悉 对改进工作很有热心

动作节奏快

能够担任高精度的工作
可以指导他人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非常熟悉(工作内容及步骤)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修改版次
生效日期
发行人
评价等级系数
熟练的评价
努力的评价
熟练系数

IE计算公式

IE计算公式

时间序列模型 以时间为独立变量,利用过去需求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来预测未来的需求
预测监控
通过预测监控来检验过去起作用的预测模型是否仍然有效
因果关系模型
利用变量(包括时间,如广告投入vs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一种变量的变化来预测另一种变量的未来 变化
CYCLE 每单位工序中1个循环的作业所需的时间
TIME(C/T)
標準時間與工時 定額的關係
標準時間是制定工作定額的依據、工時定額是標準時間的結果
時間研究
時間研究是一種作業測定技術,旨在決定一位合格、適當、訓練有素的操作者,在標準狀態下,對一特定的 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要的時間
時間研究的研究 方法
時間研究是用抽樣調查技術來對操作者的作業進行觀測,以決定作業的時間標準
时间观测法 用秒表观测分析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间或设备运转的方法
FOOL PROOF 作业人员或设备上装上无需小心作业也绝不出错的防止出错装置
生产率
一般用产量对投入的比
OUT PUT /IN PUT
工时
人或机器能做的或已做的量用时间来表示
标准时间
熟练程度和技能都达到平均水平的作业人员用正常速度按规定的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生产出规定质量的产品一个单位时所需要的时间。
总损失=稼动损失+平衡损失+操作损失
快速切换
通过各种手段,尽可能的缩短作业切换时间,以减少时间浪费,达成提高综合效益之目的
作业切换时间 是指前一品种加工结束到下一品种加工出良品的这段时间
外部切换时间 不必停机也能进行的切换作业时间
平衡率=单件标准时间/(瓶颈时间*人数)*100%
操作损失=(设定产能-实际产量)?单件标准时间-额 外产出工时=不良品损失+计划外停线(机)工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4 +0.03 +0.01 +0.00 -0.02 -0.04
D对工作有信心,对工作熟练 D保守虽接受建议但 得心应手,成果好但速度迟缓 不执行,有工作安排 E1对机械的用法相当熟练,有 E1勉强接受建议,工 大致的工作安排,但不具有 作时注意力不大集 充分的信心. 中.
E2偶尔发生失败,浪费时间, E2受生活不正常的 但能自纠,不犹豫 影响,须摸索工作
F1对工作未能熟悉,不能得心 F1有多作的动作,需 应手,显得笨手笨脚适性差 摸索,工具使用不当 F2工作犹豫,没有信心,常常 F2浪费时间较多,工 失败,不具有工作的适应性 作迟缓懒散,工作 比较丧气与心灰 地布置紊乱
3:车间屯料对作业影响,如料架/托板不够用,空间释放等 4:贮存容器不适,叉车/板材料架的寻找与搬运路线浪费等
一 1:因找叉车/贮存容器或车间断料对作业连惯性的影响 致 性 2:因工作台面或料架高度不适,工作中需托举导致手臂发酸
1.2 宽放分一般宽放与特殊宽放;特殊宽放是指因作业的特殊性,如作业构成/管理方法/布局等许可宽放
一般宽放15-30% 生理宽放
4-5%
4-9%
私事宽放
作业条件
疲劳宽放
一般宽放 宽 放
熟练度评价基准表 努力度评价基准表 A1 动作犹如机械作业 A1很卖力地工作,甚 A1 +0.13 A2 动作极为迅速,衔接圆滑 至忽视健康. A2 +0.12 A2有高度的技术,熟练程度高 B1工作方法很有系统 B2 +0.08 查/核对;有高度的适应性 ,动作快而有节奏 C1 +0.04 良 B2十分有效的使用机械设备 B2动作熟练,并对改 C2 +0.02 动作节奏快,工序正确 进工作很有热心 平均 D +0.00 C1可以指导他人提高熟练程 C1工作地布置进然 E1 -0.04 可 度;完全不犹豫,可担任高 有序且有节奏作业, E2 -0.08 精度的工作,动作相当迅速 并能适当使用工具 F1 -0.12 欠佳 C2相当稳定的速度工作,几 C2对工作负责并很 F2 -0.17 乐意接受建议 D一致性系数Consisteny 乎不需接受工作指导
作业宽放--由材料/零件工具 设备及作业外因造成2-3%
作 业 速 度
努力度
特殊宽放
技/管宽放 2-4% 小批量宽放 3-4% 奖励宽放 1% 机/模干扰的宽放 2% 不同作业人群的宽放 2%
熟练度
温/湿/气/光 辅具/工装/工具 贮存容品与搬动方式 身体条件 与其它作业 人际关系 上司 其它部门人员 公司保障 经济状态 升职的机会 精神支持 上司与同事的评价 在职培训 企业文化的认同 技术水平 设备和操作性 身体与心脑的适应性
1:标准时间=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1+评比系数)*(1+宽放率)
1.1评比又称西屋法(Westing House System),是美国屋电器公司首创,主要从熟练度/努力度/作业 条件和作业一致性四个方进行评比. (A)熟练系数(SKILL) A1 +0.15 A2 0.13 B1 +0.11 优 B2 +0.08 C1 +0.06 良 C2 +0.03 平均 D +0.00 E1 -0.05 可 E2 -0.10 F1 -0.16 欠佳 F2 -0.22 (C)操作环境Surroundings 超佳 (B)努力系数(EFFORT) 超佳
西 屋 法 评 比 系 数 总 表
操 作 环 境
理想 A +0.06 理想 A 优 B +0.04 优 B 良 C +0.02 良 C 平均 D +0.00 平均 D 可 E -0.03 可 E 欠佳 F -0.07 欠佳 F 1:温/湿/气/光对操作的影响; 2:车间片刻断料与模具重调对操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