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制鞋行业的回顾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制鞋行业的回忆与展望

制鞋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那个行业的产能总是向着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迁移。从历史上来看,世界制鞋业的重心从意大利、西班牙转移到日本、台湾、韩国,再转移到中国大陆。目前,中国差不多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中心,鞋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展,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鞋业有向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转移的趋势。如何在产业迁移之后仍然保持自身的某些优势?在这方面,意大利做的最好,它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以及品牌建立。现在,在制鞋的数量上尽管意大利差不多不占优势,但意大利的制鞋技术和意大利的鞋品牌仍然是最高档鞋的代名词;韩国的例子恰恰相反,在上个世纪80年代,韩国也是世界制鞋中心之一,然而一直满足于OEM加工。等到产业优势丧失时,韩国还没有创立任何在国际上叫得响的品牌。目前,韩国在世界制鞋行业中差不多毫无重量。居安思危,如何在中国的产业优势丧失之前树立几个国际化的品牌,是历史给予HQT等中国鞋业首领品牌的重任。

一、全球视野下的制鞋行业回忆

1、全球产销概况

目前世界上每年大约消费120亿双鞋,平均每人每年消耗2双鞋。2002年中国鞋总产量达62亿双,占了当年全球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总产量达35亿双,中国鞋类出口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全世界

平均每两人就有一人穿中国鞋。

尽管目前世界平均每人消费两双鞋,但因为贫富的差异,鞋的消费数量相差也专门大。尽管欧洲、美国等地区的人口在世界所占比例不高,然而购买力却对鞋类消费发挥关键性作用。在人口超过10亿的印度,每年每人的鞋耗量仅为0.7双,但在人口3亿的美国,每年每人的鞋耗量却是6双。

2、产业迁移:制鞋行业的主旋律

世界制鞋中心的转移实际有规律的,早期制鞋中心在意大利、西班牙;80年代转移到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的日本、台湾、韩国等地;90年代又转移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广东、温州等地。从1996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鞋类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鞋工业因鞋类生产占用劳动力多、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利润逐渐减少等缘故,难以在国内生存下去,转而向海外开拓新的生产加工基地。他们要选择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建立鞋的生产基地。由于这种缘故,世界鞋业的重心从欧洲和北美转向远东。由于这种产业转移,使得中国制鞋工业进展迅速,中国大陆成为世界鞋业转移的集中地。

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亚洲从单纯的农村经济进展成为强大的工业经济,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在过去,假如鞋的质量是一个困扰亚洲鞋业的难题,现在,即使是最挑剔的顾客所要求的国际质量标准亚洲也能做到。

亚洲地区所生产的鞋产量占世界些产量的70%,每年约80亿双,权威人士预测,这一份额还有可能进一步增长。

目前全球鞋业的出口,仅中国大陆及越南两地维持正向成长。其它地区差不多上衰退的局面,其中从中国大陆出口的鞋产品数量,约占全球总出口量的53%,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鞋的“制造基地”。

二、中国制鞋行业分析

1、中国鞋业进展概况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制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据统计,1985年中国共生产16亿双,到1995年达到57亿双。1985年至1995年这10年间中国制鞋工业出现了“三级跳”式的快速进展,即:1985年至1989年是助跑时期,1990年年产量增至26.8双,为第一级跳;1994年年产量增至38.9亿双,为第二级跳;1995年产量达到57.3亿双,完成了第三级跳。1997年产量进一步增至62.9亿双,平均一年可为全世界每人生产一双鞋。中国制鞋工业的跳跃式进展,带动了中国鞋类出口的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994年至1998年,中国鞋类出口分不为57亿美元、62.8亿美元、71亿美元、85亿美元和84亿美元。

2、中国鞋业现状

通过近10年的快速进展,中国皮鞋业平均每年23%的增长率,大大高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60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60%,是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中国又是世界第二大鞋类消费市场,占全球消费总量的22%,仅次于美国。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鞋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目前中国的制鞋产业中大约有20000家中国皮革企业和160万国内从业人员。国内鞋类总量的85%为中低档品,而大多数中高档鞋品均从国外进口。

中国鞋类市场可细分为四大部分:皮鞋、胶鞋、布鞋及塑料鞋。除各细分市场对鞋的款式和用料日趋转变外,各类鞋的消费结构也有变化。皮鞋的销售比重由早期9%已上升至目前的35%。消费群也由原来的都市扩展至农村地区,产品也开始由低级次向中高级次进展。

据调查,消费者普遍同意每双100-300元人民币的皮鞋,其中,在大陆沿海都市,200元左右人民币的大陆本土皮鞋则最受欢迎。生活在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和东南沿海都市的人群对鞋类产品的购买力最强。进口皮鞋尽管在用料、做工方面比本土产品优胜,但由于价格昂贵、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因此本土皮鞋仍是中国市场主导。站在世界鞋类市场,中国生产鞋类以中低档为主。皮鞋年产量约24亿双,占全球皮鞋总产量的40%,中低档次皮鞋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

3、四大产业集群

目前的中国鞋业差不多呈现产业集群式进展状态。总的来讲,有四大产业集群。一是以广州、东菀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要紧生产中高档鞋;二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要紧是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