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高效作业知能提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达标]

1.(2020·安徽安庆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稳定

B.引入外来物种会增加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呈“S”型或“J”型增长

D.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记名计算法

解析:选A。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捕食关系有助于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A正确;引入的外来物种如果没有天敌,则会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反而有可能会降低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B错误;在理想状态下,种群数量可呈“J”型增长,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C错误;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记名计算法是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D错误。

2.(2020·广东深圳一模)在光裸的岩地长成森林的过程中,下列有关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

B.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土壤微生物增加

C.草本阶段在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增加

D.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通气性逐渐下降

解析:选D。光裸岩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可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数增多,A正确;苔藓植物进一步加速岩石分解,这给许多微生物生存提供了空间和营养来源,土壤微生物增加,B正确;草本阶段在多种生物共同作用下,埋入地下的枯草和某些动物尸体使土壤有机物总量增加,C正确;演替过程中有机物逐渐增加,土壤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通气性会逐渐上升,D错误。

3.(2020·湘赣十四校一模)一块弃耕田经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杂草地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B.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研究该草地群落,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D.人类的活动不能改变其演替的方向

解析:选C。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杂草是否能演替成为森林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A错误;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B错误;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正确;人类的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错误。

4.(2020·山东省高三等级考模拟)某山区的一些退耕地,随着退耕年限的增长,优势物种由喜阳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逐渐向耐阴的多年生草本转变,有的地段可出现灌木林,甚至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退耕地逐渐转变为森林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喜阳植物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

C.该山区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选C。由退耕地转变为森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类型发生变化,属于群落演替,A正确;喜阳植物生长后,下方形成的遮阴环境有利于耐阴植物生长,B正确;题中描述的属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群落,一个群落内部,随高度不同分布的物种不同才是垂直结构,C错误;森林形成后水土流失减少,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即生态功能,D正确。

5.(2020·安徽舒城晓天中学月考)下图1表示的是生物间的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①~④表示的生物间关系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斗争、捕食和竞争

B.图1的③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

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

D.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

解析:选B。据题图1中几种生物关系的模式图可判断,①③④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②表示的是生物A的不同个体间的种内斗争,A正确;题图1的③中A与B是捕食关系,当A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不能一直增加,B错误;题图2中的甲、乙和丙分别表示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对应图1中的①③④,C正确;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可能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6.(2020·湖北恩施一模)某同学欲在弃耕一年的自家菜地中开展两个活动: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两活动的取样点应相同,且要随机取样

B.对土壤中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C.只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样土中的各种存活动物逐个计数

D.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

解析:选D。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两个目的不同的调查实验,蒲公英需在地面调查,要随机取样,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A、B错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需对样方中的蒲公英进行逐个计数,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中常用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计数小动物种类数,C错误;调查结果均是弃耕后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而没有弃耕前的调查结果作为对照,不能说明弃耕对蒲公英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影响,D正确。

7.(2020·山西平遥中学一模)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阳光

C.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是因为草本植物低等、寿命短

解析:选B。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可能演替成树林,A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灌木由于个体相对于草本植物较为高大,在与草本植物竞争阳光时有较大的优势,最终取代草本植物,B正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从而成为优势物种,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