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诊断学(望诊-望排出物、小儿指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呕吐清水痰涎,胃脘有振水声──痰饮停胃,胃失和降 ▪ 吐血鲜红或紫暗有块,挟有食物残渣──胃有积热──胃络
损伤,络破血溢,或肝火犯胃,或胃府血瘀
望大便
▪ 大便的形成主要与脾、胃肠的功能密切相关,亦 与肝的疏泄和命火的温煦有关。
▪ 观察大便的异常改变主要以可以诊察脾、胃、肠 的病变和肝胃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
中医诊断学(望诊-望排出物、 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
▪ 望小儿指纹是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 络脉的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 ▪ 小儿正常指纹的表现是:浅红微黄,隐现
于风关之内,既不明显浮露,也不超出风 关。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
望痰
▪ 观察痰的色、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肺、脾)的变化 和病邪的性质。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及咯血等。
▪ 小便短黄,尿时灼热涩痛──属实热证──热盛伤 津所致,或汗、吐、下、利伤津
▪ 尿中带血──尿血、血淋──热伤血络,或脾肾不 固,或湿热蕴结膀胱
▪ 尿有砂石──石淋──湿热内蕴,煎熬尿中杂质 ▪ 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尿浊、膏淋
──脾胃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气化不利, 不能制约脂液下流
望大便
▪ 痢疾──大便如粘冻,挟有脓血──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 失司
血多脓少──Biblioteka 于热在血分 脓多血少──偏于湿在气分 ▪ 便秘:大便干燥难解,排便时间延长 热盛伤津──大肠液亏,传化不行 胃火偏亢 食道与胃阻隔不通,水津不能下注,大肠液亏,传化不能 ▪ 便血:大便带血或便血相混或排出全为血液 血色鲜红,附在大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滴出──近血──肠风──
能摄津,或胃热、虫积 ▪ 口流清涎量多,睡则更甚──脾虚气弱,气不摄津
望涕
▪ 鼻流清涕不止——风寒束于肺卫 ▪ 鼻流浊涕——外感风热 ▪ 鼻渊——湿热蕴阻
望唾
▪ 唾多——肾阳不足,或胃有实邪
望呕吐物
▪ 呕吐──胃气上逆所致,外感内伤皆可引起。 ▪ 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胃
气上逆的原因和病性的寒热虚实。
望呕吐物
▪ 寒呕──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胃阳不足,腐熟无力──水 饮内停,寒邪犯胃,损伤胃阳,胃失和降
▪ 热呕──呕吐物秽浊酸臭──邪热犯胃,蒸腐胃中饮食,胃 失和降
▪ 伤食呕──呕吐不消化食物,酸馊──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食积内停,胃失和降
▪ 呕吐黄绿苦水──肝胆郁热──胆汁上溢,胃失和降,或肝 胆湿热
风热灼伤肠络──痔疮、肛裂 血色暗红或紫黑,与大便混合均匀──远血──劳倦内伤,肝
胃瘀滞
望小便
▪ 观察小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肾、 膀胱、肺、脾、三焦的病变,并可了解津 液的盈亏和病性的寒热虚实。望诊时应注 意其色、质、量的变化。
望小便
▪ 小便清长──属虚寒证──寒则汗液不泄,无热则 津液不伤,水津下趋膀胱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0
▪ 望大便应注意大便的形、色、质、量的异常改变, 主要有泄泻、便秘、便血、痢疾等。
望大便
▪ 泄泻:大便质稀不成形,排便次数增多 寒湿泄泻──大便清稀如水样──外感寒湿──脾失健运,清浊 不分,或过食生冷 湿热泄泻──大便黄褐如糜热臭──湿热内蕴──伤及胃肠,或 暑湿内犯,大肠传导失司 伤食泄泻──大便臭秽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食积内停 脾虚泄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肾虚泄泻──五更泄泻──火不暖土,清浊不分 肝郁泄泻──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肝气郁滞,脾失健运
▪ 风痰(痰白清稀而多泡沫) ▪ 寒痰(痰白清稀量多)——寒邪伤阳,津凝不化聚而成痰,
脾阳不足,湿聚为痰上犯于肺 ▪ 热痰(痰黄稠有块)──热邪犯肺,煎津为痰,肺失清肃 ▪ 燥痰(痰少而粘,难于咯出)——燥邪犯肺,耗伤肺津,肺
阴虚津亏,清肃失职 ▪ 湿痰(痰白滑,量多,易咯)──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
聚为痰,上犯于肺 ▪ 咯血(痰中带血,色鲜红或暗红)——肺阴亏虚,虚火灼肺,
肺络损伤,或肝火犯肺,火热灼肺 ▪ 肺痈(咯吐脓血痰,气腥臭)──热毒蕴肺,肉腐成脓
望涎
▪ 涎为脾之液,由口腔分泌,具有濡润口腔,协助进 食和消化的作用。
▪ 望涎可以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 “滞颐”──小儿口角流涎,涎渍颐下──脾气虚不
损伤,络破血溢,或肝火犯胃,或胃府血瘀
望大便
▪ 大便的形成主要与脾、胃肠的功能密切相关,亦 与肝的疏泄和命火的温煦有关。
▪ 观察大便的异常改变主要以可以诊察脾、胃、肠 的病变和肝胃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
中医诊断学(望诊-望排出物、 小儿指纹)
望小儿指纹
▪ 望小儿指纹是观察小儿食指掌侧前缘浅表 络脉的形色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 适用于3岁以内的小儿。 ▪ 小儿正常指纹的表现是:浅红微黄,隐现
于风关之内,既不明显浮露,也不超出风 关。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
望痰
▪ 观察痰的色、质、量的变化可以判断脏腑(肺、脾)的变化 和病邪的性质。主要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及咯血等。
▪ 小便短黄,尿时灼热涩痛──属实热证──热盛伤 津所致,或汗、吐、下、利伤津
▪ 尿中带血──尿血、血淋──热伤血络,或脾肾不 固,或湿热蕴结膀胱
▪ 尿有砂石──石淋──湿热内蕴,煎熬尿中杂质 ▪ 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尿浊、膏淋
──脾胃亏虚,清浊不分,或湿热下注,气化不利, 不能制约脂液下流
望大便
▪ 痢疾──大便如粘冻,挟有脓血──湿热蕴结大肠,大肠传导 失司
血多脓少──Biblioteka 于热在血分 脓多血少──偏于湿在气分 ▪ 便秘:大便干燥难解,排便时间延长 热盛伤津──大肠液亏,传化不行 胃火偏亢 食道与胃阻隔不通,水津不能下注,大肠液亏,传化不能 ▪ 便血:大便带血或便血相混或排出全为血液 血色鲜红,附在大便表面或排便前后滴出──近血──肠风──
能摄津,或胃热、虫积 ▪ 口流清涎量多,睡则更甚──脾虚气弱,气不摄津
望涕
▪ 鼻流清涕不止——风寒束于肺卫 ▪ 鼻流浊涕——外感风热 ▪ 鼻渊——湿热蕴阻
望唾
▪ 唾多——肾阳不足,或胃有实邪
望呕吐物
▪ 呕吐──胃气上逆所致,外感内伤皆可引起。 ▪ 观察呕吐物的色、质、量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胃
气上逆的原因和病性的寒热虚实。
望呕吐物
▪ 寒呕──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胃阳不足,腐熟无力──水 饮内停,寒邪犯胃,损伤胃阳,胃失和降
▪ 热呕──呕吐物秽浊酸臭──邪热犯胃,蒸腐胃中饮食,胃 失和降
▪ 伤食呕──呕吐不消化食物,酸馊──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食积内停,胃失和降
▪ 呕吐黄绿苦水──肝胆郁热──胆汁上溢,胃失和降,或肝 胆湿热
风热灼伤肠络──痔疮、肛裂 血色暗红或紫黑,与大便混合均匀──远血──劳倦内伤,肝
胃瘀滞
望小便
▪ 观察小便的异常改变,主要可以诊察肾、 膀胱、肺、脾、三焦的病变,并可了解津 液的盈亏和病性的寒热虚实。望诊时应注 意其色、质、量的变化。
望小便
▪ 小便清长──属虚寒证──寒则汗液不泄,无热则 津液不伤,水津下趋膀胱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0
▪ 望大便应注意大便的形、色、质、量的异常改变, 主要有泄泻、便秘、便血、痢疾等。
望大便
▪ 泄泻:大便质稀不成形,排便次数增多 寒湿泄泻──大便清稀如水样──外感寒湿──脾失健运,清浊 不分,或过食生冷 湿热泄泻──大便黄褐如糜热臭──湿热内蕴──伤及胃肠,或 暑湿内犯,大肠传导失司 伤食泄泻──大便臭秽如败卵,夹有不消化食物──食积内停 脾虚泄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肾虚泄泻──五更泄泻──火不暖土,清浊不分 肝郁泄泻──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肝气郁滞,脾失健运
▪ 风痰(痰白清稀而多泡沫) ▪ 寒痰(痰白清稀量多)——寒邪伤阳,津凝不化聚而成痰,
脾阳不足,湿聚为痰上犯于肺 ▪ 热痰(痰黄稠有块)──热邪犯肺,煎津为痰,肺失清肃 ▪ 燥痰(痰少而粘,难于咯出)——燥邪犯肺,耗伤肺津,肺
阴虚津亏,清肃失职 ▪ 湿痰(痰白滑,量多,易咯)──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
聚为痰,上犯于肺 ▪ 咯血(痰中带血,色鲜红或暗红)——肺阴亏虚,虚火灼肺,
肺络损伤,或肝火犯肺,火热灼肺 ▪ 肺痈(咯吐脓血痰,气腥臭)──热毒蕴肺,肉腐成脓
望涎
▪ 涎为脾之液,由口腔分泌,具有濡润口腔,协助进 食和消化的作用。
▪ 望涎可以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 “滞颐”──小儿口角流涎,涎渍颐下──脾气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