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确定现象》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确定现象》。
下面我会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不确定现象》的第一课时。
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认识、总结。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本班情况,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进一步在活动中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过程与方法
1.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能在具体情景中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不确定现象进行描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领悟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难点】
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
四、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
所以需须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
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式教学法、动手操作等。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学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规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不确定现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亲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判断,自己总结出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六、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1.设疑导入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会以____创设一个问题______方式进行导入。
向学生提问:_师可故意神秘地说:“现在班上决定选一部分同学参加演讲,将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演讲顺序,大家猜一猜谁会抽到第一个呢?会是男生还是女生?”通过学生的猜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需要。
这时老师再做适当的归纳,得出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结果无法确定,所以人们常用“可能”这个词来描述。
生答:可能是···,也可能是···
再问:一定会抽到男生或者一定会抽到女生吗?有几种可能?
生答:不一定,有两种可能
小结:像这样,结果不止一种,并且是不确定的,我们称之为“不确定现象”。
板书:可能。
也可能。
不确定现象。
这样设计的原因是:这样导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课堂上来。
2、 .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学习的过程
(3)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抛硬币,一人连续抛十次硬币,一人记录,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填好统计表。
(4)小组展示自己的结果,硬币反面朝上,正面朝上的次数。
再次引出主题。
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说过程,可能。
也可能,有几种结果。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抛硬币的情况来看,每次落地后要么是正面朝上,要么是反面朝上,所以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能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参与程度。
同时在自学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他们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生猜测、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判断能力。
3、分组讨论例3,自主探究
(1)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有一些彩球分别装在两个盒子里,小虎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红球,小猫面前的盒子里全是白球,现在他俩分别要从面前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
他们分别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结果确定吗?(2)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结论。
让学生自己来说过程。
(3)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当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时,表明结果是确定的、一定会发生的,叫做“确定现象“,通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4、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例4。
(1)小组合作完成,并用语言描述。
(2)小组推举代表,集体汇报。
师总结:两根同样的绳子不一定能结成一条绳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完成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全面分析不确定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98页说一说(请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动手完成98页试一试的连线(请学生回答结果)。
学生答完后,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并加以提示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
(四)说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1.明白了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不确定现象。
2.明白了确定现象的结果只有一种,而不确定现象的结果不止一种。
3.学会了判断和推理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结果。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七、说教学板书
不确定现象
1.不确定现象: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 通常用”可能···也可能···“来描述。
2.确定现象:当出现的结果只有一种时,表明结果是确定的、一定会发生的,叫做“确定现象“。
* 通常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设计思路: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所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