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湘西凤凰苗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湘西凤凰苗文化

摘要

湘西凤凰苗族文化是中华的瑰宝苗锦、苗绣、苗服、蜡染都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灿烂有机组成部分。花鼓舞和绝技上刀山下火海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有着其浓浓的民族气息和历史文化。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是苗民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凤凰的文化也会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以她特殊的方式谱写出属于湘西苗文化的灿烂篇章。

关键词:吊脚楼文化织锦刺绣蜡染花鼓舞

引言

2010年4月17号这天,我们开始了为期10日的考察之旅。考察目的地是湖南省的千年古城——凤凰古城。考察的项目为湘西凤凰的一些特色苗文化。此论文中介绍了特色建筑吊脚楼;民族手工艺苗织和苗绣;民族技艺花鼓舞等。

正文

凤凰,位于湖南西部边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多民族县。古城内有古街30条,古巷弄10多条。这些相互交织的红石板街巷,穿插在各处建筑群落之中,错落有致。巍峨的城楼城墙,各式的庙宇祠堂,风火墙体和木板店铺,砖木结构的大小院落,沿河临水的吊脚楼,无不流光溢彩。质朴且富有“原始”神性的设计风格,使凤凰古城与大自然的契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近百年来,以楚巫文化为底蕴的“凤凰文化”熏陶造就了无数政治名人、文化名人、艺术大师。这里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慈善家、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的故乡;是“世界乡土文学之父”、文学巨匠、历史学家沈从文的故乡;是国际著

名画家、中国画坛“鬼才”黄永玉的故乡;是与柳亚子并称“南田北柳”、“南社”爱国诗人田星六的故乡;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钢铁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萧继美的故乡。这里居住着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6位艺术大师,还被誉为中国的“画乡”,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来此参观学习、学术考察和休闲旅游。

苗族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

吊脚楼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然的原因。据建筑学家说,苗族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在山地条件下富有特色的创造,属于歇山式穿斗挑梁木架干栏式楼房。从历史来看,苗族的建筑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肇始于环太湖地区苗族祖先蚩尤所在的九黎部落集团,他们参与了环太湖地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创造。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苗族先民的民居就是干栏式建筑。

这些充满了苗族艺术意象的吊脚木楼,给苗族人民艰辛的生活提供了永恒的生命激情。

苗锦

苗锦是中华织锦灿烂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苗族中很盛行。其方法,是把固定好的经纱轴搁在织机上,再用一块光滑的竹片按照花纹需要,向经纱的一根或数根挑通,而后引进一根纬线。我还亲自体验了机织的过程,果然是智慧的结晶。苗绣

苗绣是独具特色的一种中华刺绣艺术;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是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是苗族人民美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工艺;是人们一种爱美的体现。苗族刺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没有文字的苗族,天才地运用了苗绣这种挑绣的绘画功能来描绘原始图腾,记述历史神,再现风情民俗,寄寓精神向往。苗绣以前多用于礼品馈赠,而现在,用苗绣装饰家庭的人越来越多了。

苗绣画幅上以优美的水波纹、起伏的山脉纹、太阳星芒纹、蝴蝶纹、花蒂鸟兽等来表达民族迁徙、生命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意蕴,再现卓越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很多喜爱民族文化的人用此装饰家居的同时,还能了解历史神话传说。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苗绣最讲究对称的美、充实的美和艳丽的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没有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蜡染

蜡染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湘西苗族的蜡染,是以薄木板镂空为花纹,压在白布上,灌蜡汁入花纹内。后来改用石灰、胶汁调浆,

刷在楼板花纹内。于后将布放入染缸渍染,捞出洗去蜡绘或石灰即成。清末到民国年间,花纹主要是花、鸟、虫、蝶和几何图形,一般作床单、被面、枕巾、等用帐檐

湘西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最初是苗族祖先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纺织裁缝而成的土布衣,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的土布衣再也看不见啦,而是在袖口,裤管口锈上花边,腰带也是用不同颜色的线编制而成的,在不同的部位配上银饰,纯白色的银饰和颜色各异的花纹搭配得当,花纹都是带有民族特色的。一套配被齐全的苗族服饰卖价千元以上,苗族服饰越来越受到世界不同肤色的人所接受。他们有的处于好奇心,有的是借苗族服饰来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

在凤凰可以看到身着苗族盛装的游客。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

湘西花鼓舞

据史料载,很久以前,有一妖魔常常到苗寨中吃人,被勇敢的后啊贵、啊兴擒杀,剥下魔皮蒙成鼓,砍下手当鼓椎,并击鼓庆贺胜利,鼓声响切云宵其他妖魔听后胆战心惊,再也不敢来苗寨吃人作乱。从此击鼓成了苗寨人驱赶妖魔,欢庆胜利的特有习俗!

丰富的花鼓舞的表现形式令人目不暇接。有男女单人鼓舞,男女多人鼓(有二人鼓舞、四人鼓舞、八人鼓舞)等。现在的花鼓是用上乘的杉木或楠木精制而成的鼓框,上面刷上一层红漆,两头蒙上一层黄牛皮,敲起来“咚咚”作响,震奋人心鼓横放在鼓架上。表演者配合鼓声而舞,扭腰、脚移、肩动、头晃配合得天衣无缝,另人叹为观止!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花鼓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现在具有情美意浓,富有乡土气息的传统艺术更是另人陶醉。现在每逢年过节,立房婚嫁都会常看到花鼓表演的,游客们受到花鼓队表演的迎接的话,那就是最具有民族热情的最高礼遇。

花鼓舞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苗族独有的,至少现在不是的,但是苗族现在的花鼓舞依然是一支独秀!傲然立于民族花鼓艺术的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