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柱色谱及凝胶色谱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活性:
吸附剂按其含水量的多少各分为五个等级, I级含水量最少,活性最 高;V级含水量最多,活性最低;但并不是活性越高分离效果越好, 选用哪种活性级别的吸附剂,要用实验的方法来确定。
氧化铝的活化化I~V五级,I级的吸附作用太强,V级的吸附作用太弱。 所以一般常采用II,III级。
表1 吸附剂活性和含水量的关系
以上看出,色谱定性困难(缺乏标样下),而
质谱 (MS )
测未知物分子量
核磁 (NMR) 测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IR) 测分子中的官能团
色谱、质谱、光谱、联用,取长补短,发展迅速、发挥更大 的作用。
1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 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固-液吸附色谱,它兼 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 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 加大,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 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此外,薄层色谱 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
薄层色谱、柱色谱及凝胶色谱法
金敬杰
色谱法概述
1 发展历史
俄国生物学家茨维特(T s w e t t)首先提出来的。 1903年, T s w e t t柏林会议上宣读了他的研究成果。 1906年,正式发表。
样品: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 柱: CaCO3(固定相) 洗脱剂: 纯石油醚(流动相)。 结果: 有色谱带出现。 实验方法:如图 (1-1) 所示:
GSC LLC TCL
LSC
PC
健 合 离子交 相色谱 换色谱 BPLC IC
凝胶 色谱 GPC
1.3 几种分析方法比较
分离能力 定性 定量 分析速度 分析范围
色谱
强 弱 强 快 常量、微量
分析对象 有机(无机)
特效性
一般
光谱
电化学



一般
中弱


较快
微量
常量、微量
发射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有机M无、e机物 无机物大部分
活性等级
I
II
III
IV
V
氧化铝加水量
0
/%
硅胶加水量/%
0
3
6
10
15
5
15
25
38
(5)酸碱性: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中性、碱性,其蒸馏水洗出液的pH值分别为4、 7.5、9—10;其中以中性氧化铝应用最广,可用来分离各种化合物, 特别是那些对酸、碱敏感的化合物。大体分类如下: 碱性氧化铝适用于碳氢化合物、生物碱以及其它碱性化合物的分离。 中性氧化铝应用最广,适用于醛、酮、醌以及酯类化合物的分离。 酸性氧化铝适用于有机酸类的分离。
③以分离机制分 类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 色 谱(凝胶色谱)、亲和色谱
流动相 固定相
表1-1 色谱法的分类
气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液 体
固体
吸附剂
健合固 离子交换 凝胶 定相 树脂
固定相
外型

柱 柱 平面 平面 柱



气液
名称 GL色C谱
气固 液液 薄层 色谱 液固
色谱 色谱 纸 色谱 色谱
1.3.2吸附剂: (1)种类:
常用:氧化铝(强极性)、硅胶(中强极性) 不常用:硅藻土、纤维素、糖类、活性碳 (2)符号:H——无任何添加剂;
G——加有锻石膏(Gypsum,CaSO4·1/2 H2O)粘合剂; F——加有荧光素(Fluorescein) CMC——加有羧甲基纤维素钠(3)粒度:颗粒的大小,表示方 法有两种: 目:1cm2内的筛孔数,数目越大,颗粒越小。薄层所用吸附剂颗粒较细, 氧化铝 为200目, 硅胶为100~150目。
2 基本原理:
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即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 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 系数、渗透性等),当两相作相对 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二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物质得 到完全 的分离。
3 分类:
①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物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②固定相的操作 方式及形状分类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1.1层析原理:
利用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等)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异从而达 到分离目的的方法。
1.2 薄层层析的作用
(1)分离(0.5g以下) (2)柱层析的先导 (3)其他分离手段的效果检测 (4)监控反应
(5)确定组分数 (6)定性鉴定 (7)粗略比较含量
1.3 薄层层析的器材选择
1Baidu Nhomakorabea3.1 基板:玻璃、塑料、金属箔
1956 V a n . D e c e m t e r 提出了填充柱速率理论: H=A + B/u + Cu S t a h l 发明并完善了薄层色谱。 F l o d i n发明了凝胶色谱。
1958 G o l a y 发明了毛细管色谱;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1969 K i r k l a n d 提出了表面孔度担体的新型填料。 H e r m u n 研制成第一条高效液相色谱仪。
石油醚
::
… .…. …..
玻璃管
……....….. …… ……..
CaCO3(粉末)
图1 色谱
1919 T s w e t t逝世,当时他的方法并未引起注意。 1931 R . k u h n(库恩)用该法成功分离了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938 R . k u h n Obtain Noble P rise. 1943 R . k u h n 发明了离子交换色谱。 1944 英国的M a r t i n . J . P和S y n g e .R . L发明了纸色谱。 1948 T i s e l I u s(瑞士)发明了电泳和 吸收分析 。 1952 英国的M a r t I n . J . P和S y n g e .R . L又发明了液相色谱。
Me、无机物 少部分有机物
化学法
一般 强 一般 慢 常量
无机 (有机)

一般

结论:
色谱法的分离效能是红外光谱、核磁和质谱所不及的,而且一般来说 色谱法的灵敏度要比红外光谱高。
色谱法有一个非常大的弱点,就是在缺乏标准样品的,情况下定性比 较困难。而质谱法可以测定未知物的分子量,核磁可以测定分子 结构,红外光谱法可以测定分子中的官能团,这是色谱法所不及 的。
1975 H . S m a l l 离子交换柱
1979 D . T. G j e r d e and J .S .F r i t z非抑柱的单柱离子色谱.
总之:1956 Van. D e e m t e r :柱速率理论。F l o d i n :凝胶色谱理论。 Stahl:薄层色谱。再加上1943年发明的离子交换色谱,使色谱学这 门科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