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素朴 平和清逸——当代著名工笔画家宋忠元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宋陵:“85新潮”成就者

宋陵:“85新潮”成就者

宋陵:“85新潮”成就者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10期宋陵是杭州人,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当年,因为超现实主义及波普艺术的创作,他在“85新潮”时期一举成名。

此外,宋陵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身份——著名工笔画家宋忠元先生与杜曼华女士的爱子。

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有不少“半途消失”的艺术家,一俟去国便下落不明,宋陵便是其中之一。

1988年,“85新潮美术运动”结束后宋陵移居澳大利亚,自此,他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25年。

直到2013年,宋陵自澳洲回归中国并在杭州建立工作室,这位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才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85时期”的艺术先锋1979年,星星美展之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深刻影响中国的艺术家。

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经历过文革,又受过专业的学院教育,对一切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都充满渴望。

年轻艺术家讨厌那些沿袭苏联模式的艺术风格,转而从西方现代主义的风格中寻求出路。

这些吸取了西方现代主义精华的年轻艺术家逐渐对当时流行的陈旧写实主义路线感到不满,同时也对官僚的美展机制提出了挑战。

伴随着保守的社会风气松动,一场先锋的美术运动在不断酝酿中。

宋陵,1961年生于杭州,1980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就读国画系。

他跟张培力是同学,虽然不是—个系,但是宋陵说那个时候整个年级只有60多个人,所以大家都非常熟悉,大家—起吃饭,宿舍也都是上下楼,就像同学一样。

1984年毕业时,宋陵分配到浙江画院,那时浙江画院还没有成立,所以他到浙江美协帮忙。

张培力分配到另外—个学校,美协也把他借调过来,当时美协成立了—个叫青年艺术家创作社,鼓励年轻人的创作。

宋陵回忆道:“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当时美协秘书长、副秘书长都比较年轻,他们还是比较活跃的,—方面在做体制内的展览,同时让我和张培力两个人牵头组织了浙江省青年艺术创作社的展览,就是“85新空间”的展览-1985年12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办的“85新空间”展览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

100幅国宝级宋画,真过瘾!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绣栊晓镜图》宋王诜团扇绢本设色纵24.2厘米横25厘米山水卷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

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轴》北宋巨然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

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北宋李成绢本水墨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

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溪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绢本设色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春山瑞松图》宋米芾轴纸本设色纵35厘米横4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

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水墨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

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

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

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万壑松风图》宋李唐绢本双拼188.7cm×139.8cm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名画欣赏曹雪芹像宋忠元

名画欣赏曹雪芹像宋忠元

名画欣赏曹雪芹像宋忠元
曹雪芹像/宋忠元
曹雪芹像/宋忠元
1997年纸本设色80crax62cm自藏
宋忠元,1932年生,上海市奉贤县人,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
学院,后留校任教。

曾任该院副院长、教授,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此图为肖像画创作、总的表现手法严谨、简洁、清逸、朴实。

曹雪芹脸部的五官部位勾勒精细,渲染到位.略带动感的衣纹描写得疏密得当,准确有力。

而前景的冷石瘦草与后景的枯枝远亭烘托出主人公的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的坎坷人生。

南飞的群雁和着淡云轻岚,喻示着一代才子的幽幽思绪,最突出的是曹雪芹炯炯有神的双目及深深沉思的情态,表明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思想的睿智。

整幅画中恰到好处地刻画了这位倾一生,心血写红楼奇梦之文学巨人的才情神韵,从一个特有的角度引发了观者的敬重之情。

李清逸作品欣赏

李清逸作品欣赏

李清逸作品欣赏
佚名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李清逸(李挺毅),生于1956年11月,原籍陕西凰翔县。

现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员,中国美协、书协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炎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工商联(商会)副会长。

1971年开始,在李世南、高民生等先生指导下,学习国画和素描。

1982年,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研究院、煤炭工业部在京举办的国画创作研修班,得到黄胃、周思聪、白雪石、娄师白、范曾、姚有多、徐北汀、陶一清等先生亲授。

【总页数】2页(P4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22
【相关文献】
1.李清逸作品欣赏 [J],
2.艺坛多面手儒官李清逸 [J], 任学启
3.简约素朴平和清逸——当代著名工笔画家宋忠元作品欣赏 [J],
4.得意忘象峻爽清逸——吴定川艺术作品欣赏 [J], 吴定川
5.气韵清逸写春秋--夏京洲书法作品欣赏 [J], 杨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艺坛佳偶——小记工笔画家宋忠元和杜曼华

艺坛佳偶——小记工笔画家宋忠元和杜曼华
教 i退 休 现 由 中目姜 术学 阮擞握
鲁舟
中闰 毒术术
七花
舯 江前花 鸟 京 奇副 i席 舯
自 术 套主 席 全目 代 工£ 自 旨 事 杭、 理 I 】
斯 派 四 研宅院 副 睫长 杭 州 J 书 目 副 长
浙 江 破 *诗* 目之 皂 曹被 开 由 圆仇 寿最
维普资讯
徂使 就授 ~ 辩1 教 学 上 r 丁 Ⅲ于 数 T 1 勤 亡々 1 r ^ ^丁 们 #的椭 I 、 例 怍 的剀 J 址得 骖帚
年 性 世 参 加 丁全【 第 届丰 膦 、 地n 风格 L 1邪 J 是
蔗感 0之 , 癣 k 于}对 p fd r [l -J  ̄ :问

芹 而} 学 』 币刑
个升 】 导 f指 r
建 痞 佯 性 巷
】 计趾
求。| 丌
币茁 彝 与备1诚置舒敬 、
般 展 刺 学 生结 』 f 嘛 可 圳

苣 差迥打下: ̄M鞋率功 岛觚 t蕈写半 封干 t L
目0业圮甚 此 此 可生州是杜营帅教学 1 十廿
n : 她 辞 背 学半¨山击写隹 绪池j 不讴 0 讣 ^ 】 T l 健学土州 遗掣能 督 q B 进f 山In l 0 n f 刨 十平刹 翊 【 十 曝目已日能I } 达到最好嫂 【 戢 1 L J I j 母# 提 写生H 地 魁她 芷再一号智后《 F 『 { 柬∞ 扦 法击 而心爱 的 化 1 岢 的 时』就 这样 逝 T 莉. Ⅵ
u和 霉 1 岂 1 凡 带上 丧 水 壶 草帽 J 耕
车 k
点日 ≈ - 髓 j再畔 蕺 白 丐 早山 魄 弓 芷时 弋 地 _ 、 岽 器 代 好 监霞 连肌对 毁 心 写生 佝 学生情 一也下

动辄上亿的宋画究竟美在何处?70图欣赏宋画拍卖前十绝品

动辄上亿的宋画究竟美在何处?70图欣赏宋画拍卖前十绝品

动辄上亿的宋画究竟美在何处?70图欣赏宋画拍卖前十绝品宋代不仅是单色釉瓷器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古典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

宋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于山水、花鸟、竹石等皆有深厚造诣。

徽宗时设立画学,建立系统的绘画教学体系,提高画家的地位和待遇,命文臣编《宣和书谱》、《宣和画谱》,令中国宫廷画大为兴盛。

《千里江山图》作者王希孟就是徽宗时的宫廷画家。

故宫博物院以及其他海内外知名文博机构收藏的画作,都能让我们一窥宋画当年的辉煌成就。

近年来,宋画在拍卖场上的亮相也惊艳了世人,它们创下怎样的记录,都是哪些风格的作品?※本文约6000字,70图,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NO.1 《木石图》水墨纸本手卷成交时间:2018年11月26日成交价:463,600,000 港币折合人民币约4.1亿元作者:北宋苏轼(1037—1101)画作:26.3 x 50 cm;画连题跋:26.3 x 185.5 cm;全卷连裱:27.2 x 543 cm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鉴藏印共四十一枚拍卖机构:香港佳士得拍卖场次: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晚间拍卖)来源:日本私人收藏;阿部房次郎爽籁馆旧藏横屏欣赏《木石图》全貌↓↓↓《木石图》是存世中国古代绘画中最重要的画作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史上最珍贵的发现之一。

苏轼用简淡干练、掌握良好的笔法,传达出创作者在精神上与自然的对话与要求,开启了文人画的先锋。

▲米芾题跋画作之后,有着历代鉴赏家和收藏家所书之题跋。

其中,书法成就可位列宋四家的米芾是苏轼挚友,他的题跋似乎在回顾苏轼的一生。

苏米合璧,不仅突显了这幅画历史上的地位,也标志了世界文化中的光荣一刻。

NO.2《六龙图》水墨纸本手卷成交时间:2017年3月15日成交价:48,967,500 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4亿元作者:南宋陈容(约1200—1266)画作:34.3 x440.4 cm;书法:35.1 x82.8 cm画上有陈容自题诗及“所翁”钤印;南宋理宗皇帝和诸大臣题跋及钤印;乾隆御题行书及钤印等拍卖机构:纽约佳士得拍卖场次: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来源:日本藤田美术馆藏左右滑动浏览《九龙图》全貌《六龙图》局部欣赏↓↓↓陈容(约1200年-1266年),字公储,号所翁,南宋著名画家、书法家,福建人,或有说江西人。

人教版(2019)高中美术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美术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课件(共23张PPT)

第一段:听乐。描绘的是韩熙载与到访的宾客们正聚精会神的倾听演 奏琵琶的场景。可以看出演奏之前,屋内经过一场动荡,画家着重表 现地则是弹奏已经开始,全场空气凝注的一瞬间。
此段出现的人物繁多,场景复杂,红袍青年是新科状元郎粲,端坐在状元左侧之人 便是主人公韩熙载,琵琶女是教坊副使李嘉明的妹妹,李嘉明则在她左边并扭头望 着她,听得入神且一直关心她的弹奏手法。长案的两端坐着韩的朋友太常博士陈致 雍和门生朱铣,另有宠妓弱兰和王屋山等。
谢 谢 观 看
探究四: 韩熙载的精神面貌如 何?是如何表现的?
从倚栏倾听,到回收击鼓,最后曲终人散,各个不同场合始终眉峰双 锁,若有所思,心不在焉。他的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欢乐的热闹场面 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主人公在当时形势下身置华宴歌舞中的苦闷 空虚、无可奈何的复杂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
课后研究拓展
探究一: 画中的主人公是谁? 他有什么特点?
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更加突出了全图他是中心,古人喜 欢以主大从小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人物。长髯,戴高巾也突 出了他的个人特点。
探究二: 画中具体描绘了宴会里 什么样的场面?
听乐

观舞
宴暂歇清吹散宴探究三: 画面如何构图? 通过什么组合各段画面?
1.连环长卷形式,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 2.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密有致,场景衔接自然连贯。 3.全卷分五段,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此次他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
探子





· ·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 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 唐末代君主。李煜精书法、工绘 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 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国画名家宋唐精品山水画赏析

国画名家宋唐精品山水画赏析

国画名家宋唐精品山水画赏析宋唐是当代知名的国画山水画家,幼时苦练绘画技巧,后来拜访多位名师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临摹古人的书画作品,后来遍访名山大川写生,将自己的所学融会贯通并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国画山水之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果叹气宋唐最擅长描绘的山水画构图,那么无疑是黄山奇峰云海迎客松的构图了,他曾经多次上黄山写生,被黄山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山水之美所打动,细致观摩描绘,能够经典的刻画出不同季节的黄山风景之美!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宋唐笔下的黄山又有哪些写不同的特点。

宋唐黄山图欣赏一:宋唐最新力作黄山国画《迎客松》(作品来源:易从网)宋唐老师这幅六尺横幅的写意山水画《迎客松》用俯视的角度描绘了黄山奇秀的云海奇峰之美,整幅画描绘的场景宏大,多山峰云雾,近处还有松树植被,富有生机意境优美,非常的经典。

在这幅画中山峰用解索皴描绘,山顶用焦墨涂抹展示,突出山的厚重之感,同事有河流和云雾环绕,展现了山水环绕的朦胧美感,而画中间的云海渲染的富有层次感,以后动态的感觉,十分大气。

左侧的迎客松描绘更加写实,千年迎客松挺拔笔直,树干上多鳞片,是用鳞皴进行描绘,而松针茂密,用淡淡的青色涂抹,真实而富有生机,十分传神。

宋唐黄山图欣赏二:宋唐最新力作六尺横幅国画山水画作品《迎客松》(作品来源:易从网)同样是描绘黄山迎客松的山水画,这幅《迎客松》色彩更浓厚,松树、山峰顶部多用湛蓝色涂抹展现,同时又有橘黄色的植被点缀,两相辉映非常秀丽,而远处的山峰云雾又笼罩了一层红色,十分迷人,色彩绚丽意境悠远。

这幅《迎客松》更重视意境,迎客松画的也很细致,蓝色大片涂抹,同时又用其他色彩点缀衬托,构思精巧。

山峰多用长披麻皴描绘,且色彩渲染较重,显得更加的厚重,同时云海浩瀚,渲染的非常有层次感,让人心醉,而远方的山峰云彩被渲染为红色,色彩艳丽意境优美,十分传神。

这幅《迎客松》展现了黄山云海秀丽的自然风光,艺术价值高。

宋唐黄山图欣赏三:宋唐最新力作八尺横幅山水画新品《黄山云海腾景图》(作品来源:易从网)宋唐老师的这幅八尺《黄山云海腾景图》并不是仍然以迎客松为主要的描绘对象,而是将云海和山峰作为主体进行描绘,展现了黄山云海的浩瀚洁白和山峰的险、秀,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黄山的美丽。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倪瓒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元代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

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

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水竹居图》、《渔庄秋霁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丛篁枯木图轴》、《六君子图》、《杨竹西小像》、《雨后空林图》、《琪树秋风图》、《竹枝图卷》、《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秋林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修竹图》、《紫芝山房图》、《梧竹秀石图》、《虞山林壑图》、《秋亭嘉树图》、《霜林湍石图》、《枫落吴江图》、《江亭山色图》、《竹石图》等元朝时期倪瓒《水竹居图》赏析倪瓒《水竹居图轴》纸本设色纵53.5厘米横28.2厘米。

元四家王蒙绘画作品赏析

元四家王蒙绘画作品赏析

元四家王蒙绘画作品赏析王蒙(1301-1385)一作(1298-1385)元朝画家。

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外祖父赵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赵雍、表弟赵彦徵都是元代著名画家。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的直接影响,后来进而师法王维、董源、巨然等人,综合出新风格。

王蒙能诗文,工书法。

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

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

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后人将其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对明清及近代山水画影响甚大。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

他的独特风格,表现在“元气磅礴”、用笔熟练、“纵横离奇,莫辨端倪”。

传世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春山读书图》,上海博物馆藏;《葛稚川移居图》《夏日山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代表作品还有《湘江烟雨图》《深林叠嶂图》等。

诗文、史学亦精。

今存诗集《草堂雅集》。

层峦萧寺立轴纸本水墨(132万元,2005年12月上海嘉泰)款识:层峦萧寺。

黄鹤山中樵者王蒙画。

钤印:王蒙印(白文)、黄鹤樵者(朱文)御题:峦叠枯荷叶,寺栖老衲寮。

烟霞为世界,松竹伴昏朝。

户迹绝双足,钟声披七条。

林关客且止,未许易相招。

辛卯(1771年)夏日,御题。

钤印:乾隆(连珠朱文)鉴藏玺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乾隆鉴赏(白文)、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宜子孙(白文)、石渠宝笈(朱文)、苕东耕隐(朱文)、贞元(明王世贞藏章)(朱文半印)、臣诰恭藏(朱文)、富春董氏考藏书画记(朱文)、贻砚庐珍藏经籍书画金石记(朱文)《层峦萧寺图》为清宫旧藏。

王蒙在此轴中用“高远”结合“深远”法。

图写层峦茂树,溪流幽谷的江南山景,在组织结构上将其画面茂林山寺处理在中景状态,把松林作近景布置,布局屈伸变换,穿插映带,蜿蜒曲折,虽繁复而见单纯,予人以深邃意境的郁茂气势,可谓匠心独运。

一代宗师当代著名画家钱松喦六十一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一代宗师当代著名画家钱松喦六十一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一代宗师当代著名画家钱松喦六十一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一代宗师当代著名画家钱松喦六十一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值此五一国家劳动节来临之际,本人精心为广大朋友挑选钱松喦经典绘画作品。

对于今天的欣赏者来说,新中国主题绘画创作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提炼出视觉化的时代精神,触动人们的思想,引导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而新中国主题绘画就像是时代的乐谱,通过严谨的创作、精湛的艺术表达和饱满的创作热情,使时代精神成为经典作品,让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在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题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由于处于半封闭的状态,所以这一个时期的中国画创作是在一种相对狭小的空间中进行的。

处于美术的正统地位的是由延安革命美术传统、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中国模式的现实主义形式。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色,主要是由这一历史主线规定的。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时代和革命的要求与艺术自身规律间的矛盾,启蒙需求与救亡主题的相互制约等,都围绕上述主线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现代历史文化和包括革命斗争、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社会运动的种种曲折、变异,都可以在现代美术的山谷中听到回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许多已有成就的老画家的艺术更加臻于成熟,一批新人也开始登上画坛。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代宗师著名画家钱松翮的经典绘画作品。

钱松喦(1899~1985),1899年9月11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杨巷镇湖墅村,1985年9月4日卒于江苏省南京市。

又名松岩、松喦,40年代曾用名喦庐主人。

是当代中国美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品被认为是重要的江南文化符号。

曾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艺术顾问、江苏美协名誉主席,1977年任江苏国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

超越两宋的写实艺术——谈元代工笔画

超越两宋的写实艺术——谈元代工笔画

超越两宋的写实艺术——谈元代工笔画
余辉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

”这是明代张泰阶对唐宋元三代画史的概括性名句。

今人谈及“元人尚意”,又常引“元四家”之一倪瓒之语:“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聊以自娱耳。

”元代大量出现的文人墨戏和写意画风,极大地吸引了当今画界对这些富有创意之作的兴趣,而忽略了元代画坛另一路已走向极致的绘画语言——写实艺术。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余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9.2
【相关文献】
1.艺术写实的重新定义--谈印象派画家超越色彩的贡献 [J], 崔军;马文斌
2.超越两宋的写实艺术(续) [J], 余辉;;
3.谈两宋园林的艺术特色 [J], 许大为;张雨泽
4.五代及两宋工笔画作品中墨笔语言的解析与研究 [J], 张静
5.新写实:企盼超越的小说艺术——关于新写实小说及其评论的反思 [J], 王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著名书画家宋志远书画欣赏

著名书画家宋志远书画欣赏

著名书画家宋志远书画欣赏宋成贵 2020-04-09 10:58:22
宋志远
【个人简介】
宋志远,1971年出生,祖籍陕西乾县,幼承家学,痴迷丹青的宋志远,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叫古乾州的山村,山村历史深厚,风水好,民风淳,埋过女皇武则天及先皇重臣,宋志远则是位纯粹意义的中国人物画的实践者、艺术家。

现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省分会会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长安画派高研班班主任
全国美术与理论研究中心画家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客座教授
文化部文化艺术大厦中心签约画家
西安财经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兼职教授
陕西省名家艺术展播中心:宋志远艺术工作室导师
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全国中青年提名展”、法国巴黎卢浮展获铜奖,“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名人书画展”获铜奖。

作品被编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集》、《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作品集》、《精神——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作品集》等。

2012年7月中央电视台科创频道《水墨丹青、诗意人生——宋志远国画艺术》专题片;《陕西日报》新闻观察专访《宋志远的丹青进化史》。

2013年签约上海红上财富投资集团。

2018年1月作为青年艺术家代表参加‖红旗红黄土黄‖陕西名家艺术邀请展,宋志远的作品《期盼》《壮丽河山》列入展览。

意趣田园写意花鸟——徐召忠作品欣赏

意趣田园写意花鸟——徐召忠作品欣赏

意趣田园写意花鸟——徐召忠作品欣赏徐召忠作品欣赏成功书画家网7月7日讯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大野书画研究院工笔画家徐召忠与成功美术馆有过多次合作,他曾参加由成功书画家网、兰州成功美术馆主办的“敦煌朝圣?当代书画家丝绸之路采风行”笔会活动,并在现场创作精美佳作,其作品格调高,用色雅,清新自然。

徐召忠作品欣赏徐召忠多年来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研究,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作品格调高、气质佳的特点。

画家以满腔的热情讴歌自然和生命,以淋漓酣畅、清秀飘逸的笔墨语言,描写一花一木的形神意趣。

在他的画面中,不以形似为目的,旨在表达画家的情感与精神。

借物抒情,状物言志,是徐召忠花鸟画最显著的特色。

徐召忠作品欣赏徐召忠 1971年生,山东省巨野县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签约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7年入山东省曹州书画院学习绘画。

师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王天胜先生,与黄恩涛先生。

2010年10月进修于中国工笔画学会。

( 记者/苏娜 )文 - 汉语汉字编辑词条文,wen,从玄从爻。

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

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古今通论》(1) 象形。

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

"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本义:花纹;纹理。

(2) 同本义 [figure;veins]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

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

国画名家:他画美女,宛若无尘!

国画名家:他画美女,宛若无尘!

国画名家:他画美女,宛若无尘!踏花归这位老教授画的美女,简约、素朴、平和、清逸!采花图宋忠元(1932-2013),现代浙江人物画代表人物之一,上海奉贤人。

历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美术协会副主席。

镜妆宋忠元早期,以傣家青年男女和村姑为对象,颇具抒情意味的工笔肖像画;八十年代后期转向描绘青年学生、江浙蚕农、姑苏少女以及历史人物肖像,画风由工而工意兼糅,造型简括而形韵绰约,用色单纯清丽。

黎族少女他的中晚期的作品风格具有典型的江南特点,素朴清淡中透着平和雍容,造型婉约,敷色典雅。

人物神态安详温文,宛若置身于世外无尘世界。

守望宋忠元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勾勒匀实流畅,墨色浓淡相间,线条疏密节奏有致。

其施粉着彩艳而不媚,用色薄而透。

作品洋溢着南方温润的氤氲之气,又带有一种似朦胧非朦胧的空气间距感。

小憩白族姑娘宋忠元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他不同时期艺术创作的审美观念和形式风格。

从其早期的以傣家青年男女和村姑为对象,颇具抒情意味的工笔肖像画,到为杭州岳王庙绘制大型壁画《郾城大捷》,吸收了山西元代永乐宫道教壁画的重彩装饰风格,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转向描绘青年学生、江浙蚕农、姑苏少女以及一组历史人物肖像,特别是以《全家福》一类兼具年画喜庆风格的作品,忠元先生的画风由工而工意兼糅,造型简括而形韵绰约,用色单纯清丽。

他能够以相当洗练的线条造型来结构画面,删繁就简,对待来自生活中的人物原型特征弃取自如,或强化减弱、或综合再造、或移植挪接,均以画面的需要为主旨。

从忠元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显示他在把握人物对象内心活动、精神气质、性格特点方面所具有的扎实基本功和寓丰以简的艺术表现力。

母爱花丛中淡装闲庭消夏宋忠元中晚期的作品风格具有典型的江南特点,素朴清淡中透着平和雍容,造型婉约,敷色典雅。

人物神态安详温文,宛若置身于世外无尘世界。

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勾勒匀实流畅,墨色浓淡相间,线条疏密节奏有致;画面渲染基本保持平面,略有凹凸,带有些许装饰趣味;其施粉着彩艳而不媚,用色薄而透;色块对比整体,细部道具不厌其繁,精致不苟,且能与墨色形成和谐映衬,使通幅画面洋溢着南方温润的氤氲之气,又带有一种似朦胧非朦胧的空气间距感。

鉴赏李晓明临宋代工笔小品50图,功力深厚啊(一)

鉴赏李晓明临宋代工笔小品50图,功力深厚啊(一)

鉴赏李晓明临宋代工笔小品50图,功力深厚啊(一)简述:宋人院体画风是我国传统工笔画尤其是古典工笔花鸟画的巅峰,这一点是业内公认的,毋需置疑。

学工笔花鸟,不入宋元;就如学书法,不从晋唐走一遭一般;是难以取得大成就的。

多年来,无论是在自己的绘画创作或者是工笔教学中,我都一直反复的强调院体传统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绘制技巧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时候,是崇尚于宋元院体中所传达出的一种心境。

“格物致知”、“尽精微”、“静”、“润”、“文气”是我学习宋画的心得。

从2007年以来,我临习过的宋人范本大约有60来幅,有些作品甚至反复的临摹过四五次。

可以说,院体花鸟中的经典之作,我基本上都临摹过。

天津杨柳青画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也陆续的将我临古的作品出版了教学专著,接近20余本。

工笔画,逼真、好看。

但是,易匠,易俗。

若能沉下心来真正的去研习宋元数载,能淬其精华一二。

哪怕是画重彩,也不那么容易落俗。

打好传统根基,在前期来说,可能没有“创作”那么的博人眼球,但是,对画家后期的发展来说,就有着非常巨大的好处。

“厚积薄发”,是我个人所喜欢的发展方式。

对传统院体工笔的推广,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故而,我从多年来的临宋作品中,精心挑选了40张临本,每张作品还在原作的扫描电子图中截取了4张高清局部图,并对原作做简单概述,整理成文,供广大的院体工笔画爱好者赏析。

——李晓明李晓明《临宋竹虫图轴》宋代,赵昌(传),《竹虫图轴》,绢本设色,立轴,纵:54.2厘米,横:99.4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赵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家,以墨骨法著称于世。

工书法、绘画,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

初师滕昌祐,后来发展出自身画风,没骨花鸟自成一派,有徐熙、黄荃遗风。

在北宋时期与宋徽宗赵佶齐名,是宋代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赵昌目前没有可靠的作品传世。

《竹虫图轴》在一定程度上有赵昌的风格,但年代似乎已经在南宋中期。

《竹虫图轴》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

暖玉阁藏清至民国《清供图》赏析

暖玉阁藏清至民国《清供图》赏析

◆王彦芬(郑州)藏清至民国《清供图》赏析“清供”者,《辞海》有词条:“清雅的供品。

旧俗于节序或祭祀时,以清香、鲜花、素食等为供品。

如新岁每以松、竹、梅于几案,称岁朝清供;乡居素食淡茶谓之山家清供。

宋人林洪有食谱《山家清供》之作。

虽然是讲饮食,却意在突出山居幽士的清雅韵致。

”关于《清供图》,《美术辞林》也有词条:“清供,一般多画岁旦(岁朝)时案头常见、象征吉祥或某些寓意之事物,如佛手、瓶梅、石榴、柑橘,以至水仙、天竹松枝之类,画家信手拈来,用以遣兴,或象征一年之吉利。

”上述可谓,蕴含了中国人生活中最雅致、最精微的文化内涵。

“清供”一词,在宋代开始流行,宋人常于案头放置供观赏的陈设品,为书斋、厅堂添情趣。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等;二是指古器、盆景等供玩赏的物品。

旧时清供分类很细,大致有文房清供、案头清供等,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

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博古清供、端阳清供、中秋清供等。

复杂的岁朝清供图有十多种物象,简单的仅一花一瓶。

一些花草植物、瓜果蔬菜、杯盏花瓶……看似寻常的物象,背后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曰:“岁朝,岁旦。

”《岁朝清供》是清供中很重要的题材,专为过年而设,以此来表达人们对岁朝图 国画 民国·徐绪如徐绪如,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侄女、徐世章之女,善山水人物,出手不凡,有才女之称。

26新年增福增寿的美好祈愿。

历代诸多画家创作此类作品,如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将其推向高峰,使之成为生活美学的典范。

笔者多年来收藏清供题材书画三十余件,特择其佳者与有缘人共赏。

王墨林,名维翰,江苏兴化人,同治十三年(1874)三甲189名进士,著名画家,兼擅书法。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民国续修兴化县志》等有载其工画能书。

卒于乡,年84岁。

王墨林的《岁朝清供图》便是很典型的、具代表性的。

画面左上方有署款:“岁朝图,光绪戊寅嘉平月,墨林王维翰。

名家视线

名家视线

名家视线
任道斌(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津朱仕女,婀娜娇巧,外媚内秀,平淡天真,纯洁无瑕,既得唐人之腴而去其肥,又获宋人之桥而去其瘦;人景互溶、线色互动,云烟漫漫,朦胧温馨,令人在柔和光影之中,享受如梦如幻之景。

美不胜收,乐而忘返。

宋忠元(著名中国画家、中国美院原副院长)
在这丰富多彩的工笔画界中津朱具有早期奠定的
良好基础和刻意拓宽的气度,凭着他活跃开朗的个性和自强不息女性特有的灵气,借着长期沉浸在江南山青水秀、云雾飘缈的胜景之中,她独辟蹊径,在画面上淡化线的明确性,又不依赖偶然妙得的肌理特技手法,而是大量吸收水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透,水色交融的效果……使画面上人与景、线与色似被滋润流动的云气所融化,造成朦胧、柔和、宁静的清韵意境,这就是津朱工笔画独有的语言,在她的作品中具有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还具有一种孤芳自赏的从容。

冯春术(中国美院史论系、硕士研究生)
读女画家刘津朱的作品,凄清、淡淡的愁绪。

朦胧唯美的画面,如梦如幻。

我们能感觉到她的绘画语言是那么纯粹,是题材和情思的完美结合。

她作画不
过多地追求笔墨技法,而是着意于平淡、从容、静谧、清丽、朦胧的画面意境的传达。

一切从画面需要出发、尽情地去挥洒。

所以刘津朱的画是对理想美好的一种追求,是对纯真的一种渴望,流淌于她的笔端,呈现于她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评委等。现为中国美 术学院教授 、浙派 中国书 画研 究 院名誉院长兼艺术顾 问,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 。其作品 曾多次参加 国内外重大美展并获奖 ,其 中 《 簪花图》由
中国美术馆收藏 , 《 新泉 》由北 京中国画研 究院收藏 , 《 游春图》由柏林画家博物馆东方艺术馆收藏 , 《 邓白 教授》 、 《 自画像》获全 国美展优秀奖 ,并 曾为南京 雨花 台、杭州岳庙等处绘 制大型壁 画。出版有 《 宋忠 元工 笔人物画》 、 《 工笔人物画写生重点 》等 ,为学 习工笔 画的范本 。著述 《 院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历程 》、 《 我 学 院的当代使 命》、 《 在稳 定中求发展 》具 有极 高的史料价值 。宋忠元不仅是现代浙江人物画开创者之一 ,也是 中国当代 著名 的工 笔人物 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和 中国画教学体系建设做 出了重
有致 ;画面 渲染基本保持平面 ,略有 凹凸,带有些许 装饰趣味 ;其施粉着彩艳而不媚 ,用色薄而透 ;色块对 比 整体 ,细部道具不厌其繁 ,精致 不苟 ,且能与墨色形成和谐 映衬,使通幅画面洋溢着南方温润的氤氲之气 ,又 带有一种似朦胧非朦胧 的空气 间距感 。审美情趣 与格 调若实语虚言,显景隐现 ,工 中寓意 ,意中求工 ,油然而 生一种别样 的风格特色 。这种 以淡为宗 、以虚 为简 的绘 画手法在当今技术高强、画作满密、好手如林且风格各
莓 肇
栏题 目字
麦 种 平 和 清 渔
当代著名工笔画家宋忠元作品欣赏
【 个人简介 】
宋忠元,13 年生于上海 ,15 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 92 93 学院华东分院 (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 )绘画系,并 留校任 教 。曾长期担任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 理事 、中国画艺委会委 员,并 曾任 第六 、七届 全国美展 评委 、第一、二 届全国体 育美展评委 、首届 中国人物 画
自如,均 以画面 的需要 为主 旨,这体现出他在把握人物对象 内心活动 、精神气质、 基本功和寓丰以简的艺术表现力 。

栏 日编辑 :马燕
投稿邮箱 :z e a g n j y h oc r . h j n j gi'a o . n c i i  ̄ @ o n
●宋忠元中晚期 的作 品风格 具有典型的江南特点,素朴清淡 中透着平和雍容 ,造型婉约 ,敷色典雅 。人物 神 态安详温 文,宛 若置身 于世 外无尘世界。画中人物的衣褶线条勾勒匀实流畅 ,墨色浓淡相 间,线条疏密节奏

重彩和 笔墨特性 ,描绘丰 富多彩 的现实生活 ,创作 了一批为时人称誉的新人物画。
・ 霉 勺 品大 可 .个 段, 别 了 不同 期 创 审 观 和 风 从 宋忠 白 作 致 分为 阶 分 代表 他 时 艺术 作的 美 念 形式 格。 其早 三
捷 , 收 t 元 乐 道 壁 酌 旆 格 再 2 纪0代 期 向 绘 年 生 江 蚕 、 》 吸 l 永 宫 教 重 囊 风 , 到0 8 后 转 描 青 学 、 浙 农 J 西 世 年
姑 苏 少
期以家年 女 村为 象颇嗍 的傣 青男和 姑对 具
的 笔 像 , 为 州 王 绘 的 型 画《 城 工 肖画到杭 岳 庙制大 壁 郾大
及一组历史人物 肖像 ,特别是以 《 全家福 》一类兼具年 画喜庆风格 的作 品,他单纯清丽 。他能够 以相 当洗炼 的线造型来结构 画面 ,删繁就简 ,对待来 自
要贡献 。
代 开创的浙派人物画的奠基者之一 ,宋忠元从革除传统人物画 中概念化 、程序化的造型
和 陈 式 科 默 写

改变创作题材 内容、形式风格和笔墨语言 ,拓展新路 ,重辟蹊径 。例如 ,积极采纳西
有选择地吸收传统 中国书 画的精湛技 艺和表 现手法 ,运 用结构素描 ,线描快 、慢写,
异的工笔画领域中显得独 树一帜、另出新杼 。
【 作品欣赏 】
高 士 隐 逸 图
闲庭 消 夏
花 丛 中
清照觅句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