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倾城之恋》解读张爱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倾城之恋》解读张爱玲

文法学院10级文秘三班李孟娟20104426

【摘要】张爱玲在二十世纪横空出世,以她的小说给辗转在战火中的人们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旧式大家族中的传奇,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一支奇葩。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度来看,张爱玲早年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心理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她那孤独、敏感的内省个性,对人对事的否定性情绪,使其习惯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注视着周围的世界。所以有人说,她的创作中无不透露着较为浓厚的苍凉意蕴。

【关键词】苍凉悲悯意象爱情主题理性形象

【正文】

张爱玲的小说,看不见像冰心那样歌颂“爱的哲学”,更找不出如冯沅君、苏青那样追求婚恋自主、个性解放的创作宗旨,她像一位洞悟人生而又难以接近的“巫女”,以冷峭、阴郁甚至有些刻薄恶毒的眼光注视着社会与人生,揭示了人性阴暗的一角。《倾城之恋》为张爱玲小说中唯一一篇结局完满的小说, 但在这看似圆满结局的背后, 却充满着苍凉的色彩,传达着作者本人内心底处的那份对现实的人性的“吟唱”。

传奇而苍凉的身世和坎坷多难的经历使张爱玲用其特有的方式把男女之间的爱变得透彻起来,平凡男女曲折、跌宕的悲欢离合成了构成了生命底蕴。亲情、爱情的失落,成为她的小说表现的主要内容。她于轻描淡写中,勾勒出人性的本质,透露出作品中较为浓厚的苍凉意蕴。苍凉的意蕴表现在人的生存境况的尴尬,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以及人性的虚伪丑恶,集中体现在爱情与亲情的消解上。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对《倾城之恋》进行分析从而解读张爱玲。

第一,书中的悲壮的情调和意象

张爱玲曾这样说过:“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是它像葱绿配红桃,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张爱玲在小说的主题表现上,较多写的是家庭、婚姻中千疮百孔的感情。在对亲情、爱情描写的同时,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探寻人物内心世界,透过剖析他们的行为,演绎了一幕幕人性遭受摧残的悲剧。因而她的小说中,始终笼罩这这样的基调:苍凉。而且她往往以繁华的都市和大家族为背景,透过这些传奇的繁华的背景,我们总能感受到她心中隐隐的悲哀和作品中挥之不去的苍凉。可以这么说她的小说世界更多的是近似于《红楼梦》繁华衬托下的荒凉,是再现日常生活细节后,对失去繁华的一声叹息。在她眼中“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的,引入入胜,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的观察却指向虚无。”张爱玲始终远离激烈的政治斗争,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她的笔去回忆过往的繁华,生活也在她对细节的琐屑描绘中显示出巨大的感动力。因而,她的作品也就在繁华的衬托下显示出人生的悲哀和苍凉。

张爱玲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一些颇具悲剧意蕴的典型意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是象征女性沉浮的月亮,她把旧小说的情调与现代趣味相统一,善于捕捉各种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官现象,使意象常新,努力发掘月亮这一象征符号所积淀的文化内涵。张爱玲从月亮的阴晴圆缺对女性的命运、性格及多重本质,予以重新体认,感悟与思索。月亮是女人命运的镜子,她描写了一个又一个月光下的悲剧。月亮在与女性叠印的同时,与爱情婚姻发生密切的关联。月亮为烘托小说的氛围、刻画人物的心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一个是镜子意象。镜子正是这个时代与悲剧的一个映衬物,镜子的冰冷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人际关系,流苏与白家人的那种因为金钱而牵扯的利益里的亲缘关系,冰冷但还是有些许余温。易碎象征着流苏与柳原那似有似无的爱情神话,在那个战争年代苟且的断断续续的维持着。镜子还具有相隔的特性,镜子的两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镜中人与镜外人始终

保持着距离,他们始终是相隔的,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体,镜里的它永远不是真正的彻底的自我,镜里镜外的两人既是那么真实,又是那么虚幻。镜中人与镜外人是相隔的,两人的心也未必不是相隔的。这就如流苏和柳原两人的感情,各怀不同心思的俩人就那么的亲近着。镜子还具有虚空的特性。镜之产生也许与水有关,水之特性及其形态之多变恰与镜照之虚空相通,故有“水月镜花”之说。镜本身虚空明亮,镜中之像似真为偶然的战争的外力所促成。所以,镜中的流苏似乎从范柳原那里得到了真实的爱,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镜子是虚空的,流苏的心更是虚空的:“柳原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正因为镜子的这种变形、冰冷、易碎、相隔、虚空的特性所以使得它成了表达男女之间苍凉情感的很好道具。

第二,书中的情殇易逝的爱情主题

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英雄的人物和悲壮的主题,有的只是些不彻底的人物的生存琐事——爱情,婚姻以及家庭生活。他们没有脱俗的思想,没有过人的理性,没有超人的毅力,没有超凡的美德。他们只不过按照世俗的要求,按照自己的常识处世行事,好与坏都被性格的平庸限制着,干不出惊人的事情,只配领略平淡无奇的生活。唯其普通,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人性在张爱玲看来才带有普遍的意味,在他们这些普通人身上才可以咀嚼出浓稠的人生况味,窥探人生的苍凉本相。和五四以来许多表现恋爱婚姻的作家相比,张爱玲独树一帜的地方就是她一走上文坛,就带着她对爱情幻象不屑的冷嘲。张爱玲曾借小说中人物之口说出“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现实比起虚幻的理想要残酷得多,“生在这世上,没有哪种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爱情也不例外。于是在她的笔下,没有一桩爱情是完美的。男女间无真情,他们都在玩着“爱情”的游戏,进行着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可以说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曾说过:“如果我最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她的作品处处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营造了一个个荒凉的世界,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余;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似乎整个创作渗透着悲凉的阴气。

《倾城之恋》其中透露着张爱玲的世俗爱情观。它表现的是爱与残温的主题:乱世中“爱”的残存。胡兰成在回忆录《今生今世》中曾说道,张爱玲“破坏佳话,所以写得好小说”。但似乎《倾城之恋》是个例外。这部小说描绘的是一对男女有血有肉的、充满现实情感的爱情故事。是一个绝世的“传奇”,然而这场“传奇”却有着“一场倾城的战与恋”的过程,“兵荒马乱”贯穿着一个名叫“白流苏”的女人,所遭遇的像一场冗长的战争,惊心动魄;所遭遇的亦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情、婚姻与人生经历着各种嬗变。可是无论如何,加上“倾城”二字方休。

从诉说苍凉的胡琴开始,道出白流苏,一个离婚女儿,寄人篱下,受尽兄嫂冷嘲热讽。备受煎熬的白流苏饱尝着辛酸,在家中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她,包括母亲,她的人生苍凉的继续着,看不到今后的路。在这一战场之上,她要与太多的人搏斗,个中滋味说不出言说。回想张爱玲的童年,家庭生活的冷落和凄凉曾给予敏感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痕,过早积累对世界的敌意与恐怖,小说白流苏的遭遇也依稀透露着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也许不经意间就擦肩而过,但是为了逃离娘家的嫌弃,寻觅一位有钱的支持下半生的男人,白流苏抓住了机会。徐太太的出现,一次见面,远赴香港,再归上海,又返香港。来来回回,范柳原一个世故而狡猾的男人开始若即若离的暧昧不清在流苏身边。矛盾的恋情等待着一场倾城的战争来解构这个无解。“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是啊,范柳原在思想上没有传统的背景,只是容身于浪荡浮华的空彀里。对于他的描写,作者没有大量铺陈,几乎全是侧面描写,于是乎,他便成了看不清的人,究竟如何难以一言蔽之,这便是小说人物塑造的高超。“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经济上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