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道理。
2.学习道理论证和正反论证方法。
3.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资料链接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先后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及《前线》杂志总编辑和北京市文教书记等职。1962年3月,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二、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要诀( ) 停滞( ) 咬文嚼字( ) 滥加粗暴( )
2.结合注释,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要诀: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妙笔生花: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3.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认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对此,作者又是怎样看得呢?
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讲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个错误的观点(树靶子),然后加以论证,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确的观点,我们称这种文章叫什么文章?
三、探究赏析
1.作者是怎么驳斥那个“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错误观点的呢?也就是说,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2.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
3.什么是“不求甚解”?“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4.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
方法链接: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四、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方法链接: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五、布置作业从“见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竿充数”中任选一个词,仿照本文,写一篇小驳论文
《不求甚解》导学案
学习
内容了解驳论文的常识,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授课
时间课时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不求甚解、狂妄自大、豁然贯通”等重点字词,并简要了解作者。
2、了解驳论文的常识。
3、能说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并继续巩固论证方法。
4、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见上3
学习难点:见上述3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具准备:作者、字词积累卡。
学法指导自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导学过程
一、导学引疑:
教师大屏幕出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问:这句话出自何处?原意是什么?现代汉语如何解释?(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深究。今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那么,马南邨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不求甚解》。
二、自学质疑:
1.、走近作者及驳论文(详见大屏幕)
2、积累下列词语
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开卷有益豁然贯通
4、整体感知:
1、作者要批驳的靶子是什么?
2、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三、互学释疑:
(一)小组合作,列出每段的提纲。
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二)小组再次合作,根据每段的提纲,看看那些段落写的是一个内容,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论证;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并板书思路。见课件)
(三)作者的正面主张是什么?
明确: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四.巩固练习:
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用“别人都说……而我觉得……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学习运用驳论。可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五、归纳整理:
1、《不求甚解》是写的一篇,文中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据对
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了
的正面主张。
2、教师推荐读书的方法。
教师寄语: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