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_意义及其路径_宋言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4-20

作者简介:宋言奇(1972-),男,辽宁大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

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4期

双月刊2008年7月出版

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并且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引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相关的研究与论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翻阅了大量的绿色经典文献(如《增长的极限》、《绿色生态史》)的基础上,尝试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解读生态文明建设,对相关问题试加以缕析。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出现,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词汇,因此人们对其的理解还处于一种起步阶段,目前学术界以及相关媒体对生态文明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一是“大文明论”。“

大文明论”认为生态文明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前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涵盖了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沿着这种逻辑,人类社会沿着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路径演进。二是“小文明论”。“小文明论”不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社会发展形态,而是一种社会形态内部的某个重要领域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而言的。三是“折中论”。“折中论”认为生态文明在广义上讲是“大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在狭义上讲是“小文明”,是一个社会内部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并列的社会某个重要领域的文明。

笔者从社会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基本观点与“小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宋言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100732)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基

本态度、理念、认识,并付诸开发与利用自然的实践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伦理层面、操作层面以及保障层面等三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丰富与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和谐社会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有改革社会经济评价体系、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以及丰富环境管理手段等等。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意义;路径中图分类号:D602;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59(2008)04-0103-04

文明论”较为相似。我们认为,生态文明是一个社会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以及实践的总和,反映了人类对待自然的一种境界与成熟程度。对应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基本态度、理念、认识,并付诸开发与利用自然的实践的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伦理层面、操作层面以及保障层面。(见图1)

伦理层面是基础层面。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应当怎样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果没有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当然也就缺乏对待自然的合理行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这是指导人们对自然实践的基础。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伦理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自然不成为伦理的主体,充其量只是成为人际伦理的中介。生态文明建设呼唤我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取而代之为“大地伦理”(莱奥波尔德提出,是一种生态系统伦理,判断是非主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以及“荒野伦理”(罗尔斯顿提出,强调自然本身固有内在价值,不以人的利益作为评价标准),从“征服文化”上升到“顺应文化”。

操作层面解决的问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人们如何合理地利用自然”,这其中分为三个领域。一是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人类应当践行合理的生产方式,即通过清洁生产以及循环经济等,实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都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进步。传统经济模式是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就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而循环经济则是把末端废弃物循环利用。二是生活领域。在生活领域,人类应当践行合理的生活方式,追求“绿色”消费,追求合理消费,追求健康消费,改变“消费社会”不合理的现状。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变化,必然反馈给生产环节,从而带动生产向节约型发展。三是规划建设领域。在规划建设领域,人类应通过循环经济空间布局(卡伦堡效应)以及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等,达到节约能源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保障层面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人们合理地利用自然”,其中分为三个领域。一是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缺乏公平的社会中,富人占有过多的资源,很多资源都是占而不用,资源的闲置意味着巨大的浪费,浪费是最大的不节约。穷人由于缺乏资源,只好向未来透支,这样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保障。另外,在缺乏公平的社会中,人们缺乏向心力与合作精神,这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相悖。二是环境制度设计、环境法律、政策以及管理等。资源与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使用中存在着“囚徒困境”,另外还充斥着大量的“搭便车”行为,改变这种状况,人类需要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制订相应的制度、法律、政策,并加强管理,以克服“囚徒困境”与“搭便车”行为。三是环境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人,一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环境意识,他的环境行为就不会合理,他的环境策略就不会正确。而没有众多国民合理的环境行为与正确的环境策略的支撑,一个国家与社会是难以获得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而良好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都离不开合理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宣传、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1]234。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思路的一次大转折,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作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在当前有着极为重要的理念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意义

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理

图1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层面宋言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