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2608296edb6f1aff001f4a.png)
幼儿期(1至3岁):自主感与羞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 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如果受到支持及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 能力的感觉,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若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及嘲笑,尤其是在 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他很容易会产生害 羞及惭愧的感觉。
• 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 下的个性/特征: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作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害怕有新的经验,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婴儿期(0至1岁):信任感与不信任感
•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
肚饿——被喂食物; 受惊——被拥抱; 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的需要他。
• 若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长大后,他会是一个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
• 若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不安全的地方。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下问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读《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82)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 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在 每个发展阶段中,自我都会面临一个危机,如果 能积极地解决危机,个体将形成良好的自我品质, 如果不能顺利应对,则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或是留 下问题。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 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e5d28322f705cc17552709e5.png)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他按照时间顺序,将人一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这是婴儿期。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是人对周围现实的基本态度,是健康人格的根基。
它在第一年就开始形成,而后逐渐发展。
新生婴儿必须依靠别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能从父母及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对现实、对人生产生信任感。
如果,没人理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不信任感。
如果这种不信任感扩展下去,就会形成缺乏安全感、猜疑、不信任、不友好等人格品质。
2、自主对羞怯(2~3岁)第二阶段是幼儿前期。
该阶段开始行走和学习语言,孩子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许多事情都想自己动手,不愿别人干预,如想自己穿衣、吃饭、行走、大小便等。
如果父母或成人允许并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表扬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将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养成自主、自立的人格特征。
相反,如果对孩子过分溺爱和限制,什么事都由成人代做,孩子将体验不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能独立、没用,产生羞怯、疑惑等。
3、主动性对内疚(4~5岁)第三阶段是幼儿后期。
这时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知觉动作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
因而,儿童特别好奇,好问,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善于提出各种设想和建议。
如果成人能耐心对待并细心回答他们的问题,适当评价鼓励他们的活动和建议,就可发展他们的判断能力,形成大胆地创造精神。
反之,成人急躁、粗暴,不耐心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或设想,甚至过分限制、讥笑,就会形成胆怯、懊悔、内疚等人格特征。
4、勤奋对自卑(6~11岁)第四阶段是学龄期。
进入小学,儿童追求自己学习上获得成功和得到赞许。
若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了成功与赞许,他们就会继续勤奋努力,乐观进取,养成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的品质。
如果屡遭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和进取心,形成冷漠、自卑的人格特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l~18岁)第五阶段是青年初期,形成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24页PPT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2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4d2e2610740be1e640e9a32.png)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பைடு நூலகம்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53533ec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5.png)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Erikson)(1902~?)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最知名人物。
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被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八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一个阶段的良好发展,会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任务。
如果外在环境有利于个体顺利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人格就会健康发展。
反之,如果外在环境妨碍了个体实现这一发展任务,则个体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形成不良人格,并妨碍后来各时期人格的健康发展。
1.婴儿期(0-18个月左右):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前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有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儿童早期(18个月到3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
这时,父母要允许儿童自由地探索,给予适当的关怀和保护。
如果父母对儿童一味的严厉要求和限制,会使得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一时期儿童逐步形成“意志”品质。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本阶段的危机在于儿童即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被禁止的活动。
成年人应该是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9.22)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9.22)](https://img.taocdn.com/s3/m/92aac21d79563c1ec5da712d.png)
(3)语言特点:反复使用“我”、“我的” “不”来 反抗外界控制等;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 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家长 常说的“犟
4、家庭教育的重点:培养规则意识和自主 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满足自住要求。给予一定自由,允许独立干 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获得自主感 (2)按社会要求,适当限制行为,养成守规则好 习惯 (3)成功是成功之母,及时表扬,体验成功喜悦, 增加自信 (4)引导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动 脑筋、想办法、不放弃,培养意志力。
1、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 2、需要别人照顾; 3、敏感,多疑,不能信任他人; 4、竭力维持不良的感情关系;
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不好: 哈罗心理学实验:幼小猴子对母猴的依恋
• 在哈罗的早期研究中,幼猴在实验室接受精心的人工抚养,研究者用瓶 子小心地喂养它们,精心挑选食物以让它们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受疾病 威胁。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幼猴比由母猴照顾的幼猴更健康。但是,哈 罗注意到,这些幼猴非常依恋盖在笼子地步的棉花垫子。当研究者把垫 子拿去清洗时,它们变得非常生气和焦虑;这种依恋在出生后的几个月 中会变得越发强烈。如果幼猴生活在一个没有软垫覆盖的笼子里,即使 拥有非常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它也无法茁壮成长。把垫子放进去以后, 幼猴会变得更加健康,看起来也更加满足、快活。因此,哈罗认为,幼 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触摸柔软物质的需求。 •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哈罗和他的合作者们制作了用于实验的不同类型的 母猴模型,作为幼猴的代理妈妈。 • 大家可以猜一猜,在以下四个猴妈妈中,小猴更喜欢哪一个? • 铁丝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 • 铁丝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 • 木头和绒布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 • 木头和绒布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 • 哈罗的心理学实验证明:除了饿了需要吃奶的时间,小猴子都选择在绒 布妈妈身边待着,受到惊吓的时候,小猴子会跑向绒布妈妈的身边,而 不管是谁喂养了它。可见,温暖的触感比提供食物更重要,“有奶便是 娘”的说法并不可靠。
一生必经过的8个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一生必经过的8个阶段(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f2b12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7.png)
⼀⽣必经过的8个阶段(埃⾥克森⼋阶段理论)社会⼼理学家埃⾥克森就帮你做了这件事。
他把⼈的⼀⽣分为8个阶段,就像玩游戏每个阶段你将扮演⼀个⾓⾊,完成某个任务(危机)从⽽获取某种品质,没能完成就得到相反品质,完成⼀半得到不完整品质,完成过头⼜会得到过分品质。
童年阶段1、婴⼉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是⼀个不懂事的⼩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这就⼤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开始认识⼈了,当孩⼦哭或饿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格中形成了'希望'这⼀品质,它起着增强⾃我的⼒量。
具有信任感的⼉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的需要得不到满⾜。
埃⾥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暗势⼒、标志⽣命诞⽣的怒吼。
'2、⼉童期(1.5~3岁):⾃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时期,⼉童掌握了⼤量的技能,如,爬、⾛、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母与⼦⼥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个反抗期的出现,⼀⽅⾯⽗母必须承担起控制⼉童⾏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童⼤⼩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等;另⼀⽅⾯⼉童开始了⾃主感,他们坚持⾃⼰的进⾷、排泄⽅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会反复应⽤'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流,这将不利于⼉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会伤害⼉童⾃主感和⾃我控制能⼒。
如果⽗母对⼉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童就会产⽣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童⼈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主要内容(一)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主要内容(一)](https://img.taocdn.com/s3/m/8355930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c.png)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主要内容(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概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是由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个人身份的核心。
第一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婴儿期(出生至1岁)是个体发展中的开始阶段。
•婴儿需要依赖母亲和主要抚养者的照料和关爱。
•若婴儿得到满足的照料,他们会形成对人类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如果婴儿经历缺乏关爱和满足的环境,他们可能会形成对人类的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自主与怀疑(幼儿期)•幼儿期(1岁至3岁)是个体掌握自主能力和独立意识的阶段。
•幼儿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主动做出选择。
•如果幼儿得到充分的鼓励和认可,他们会培养出自主和自信的态度。
•若幼儿受到批评和限制,他们可能形成自我怀疑的态度。
第三阶段:目标导向与内疚感(学龄前期)•学龄前期(3岁至6岁)是个体学习与发展社交技能的阶段。
•孩子开始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与同龄人建立友谊。
•成功实现目标会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
•若孩子受到过多的约束和惩罚,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自责。
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感(儿童期)•儿童期(6岁至12岁)是培养持久的努力和学业成就的阶段。
•孩子开始面对学校和同伴的挑战。
•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取得成功的孩子会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若孩子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
第五阶段:认同与角色困惑(青少年期)•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是个体形成身份认同的关键阶段。
•青少年开始探索自我,并努力寻找自我身份。
•若青少年得到愿望的支持和接受,他们会培养出稳定的自我认同感。
•如果青少年无法找到适合的角色,他们可能会陷入身份困惑。
第六阶段:亲密关系与孤独感(早期成年期)•早期成年期(18岁至40岁)是培养稳定的感情关系和家庭生活的阶段。
•个体开始建立亲密的关系,并投入到家庭、职业和社会活动中。
•成功建立亲密关系的个体会感受到归属和爱的满足感。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004d8b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b.png)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婴儿期(0~1岁)此阶段的矛盾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他对初次降临的这个世界是否安全、能否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问题有着本能的敏感,婴儿如果能够得到成人的精心照料和保护,便会逐步形成对周围人及世界的信任感(即安全感。
否则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并将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对周围人及这个世界充满了内心的疑虑。
信任感是整个人格发展的基础。
/2、儿童早期(1-3岁)此阶段的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此阶段儿童的活动能力快速发展,特别好动,凡事都想亲自尝试,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藐视外部的控制。
这时候儿童想通过靠自己吃饭、穿衣、如厕等等而习得能力感。
“让我来”、“我不”成为这时孩子的口头禅。
如果父母在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自由,鼓励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能使孩子获得自主感。
反之,如果父母对儿童限制过多、指责或惩罚过多,便会使儿童产生对自身能力的怀疑与羞怯感。
3、学前期(3~6岁)此阶段的矛盾是主动对内;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此阶段儿童在自主性基础上,发展出更广泛地探索世界、扩充环境的愿望。
如果他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
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内疚。
4、学龄期(6~12岁)此阶段的矛盾是勤奋对自卑;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地进入了社会。
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
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与他人共处,儿童必须勤奋努力。
如果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af06cf1770bf78a652954db.png)
看一个妈妈如何对待孩子? —宝贝,好孩子都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吗? —能!可是孩子很难一次穿上,哭着说: —妈妈,我不能自己穿鞋,我不是好孩子;但 是,我能自己穿裤子,妈妈,我穿裤子给你 看好吗?
【孩子行为启示 】:
避重就轻,面对困难,知难而退,轻易放弃; 不愿意尝试新东西,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很熟 悉的东西;意志力薄弱,缺乏毅力。
3、发展特点——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1)生理特点:学会了爬、走、推、拉、说话等,开 始独立行走,支配自己身体,能控制大小便;是婴儿 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满足停留在狭窄空间之内。 (2)心理特点:感到有能力,渴望探索周围世界,表 现出强烈自主的意愿,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凡事想 亲历亲为,如自己穿衣、吃饭、尿尿、走路、拿玩具
6、危机解决与否的影响
(1)如果这一阶段自主性多于害羞与怀疑,危机得到 成功、积极解决,就会形成“意志”的品质,成年 后性格倾向于坚强、独立、自我克制、果断、自律、 有决心、遵纪守法、不怕困难; (2)如果不能成功解决危机,则形成自我怀疑的人格 特征。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意志薄弱、依附、敷衍、 半途而废、犹豫不决等 意义:儿童的这种自主性和自控性的形成,对于个人 今后处理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为社 会化及未来法制生活作好了准备。 三岁看老,七岁看小,就是这个意义
第三阶段:4—6岁主动对羞怯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出人:美国著名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家 埃里克森 2.时间:1940—1950年之间 3.主要内容:他认为,社会对个体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 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 平衡就会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和内心的冲突, 埃里克森把这种: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 起的紧张和冲突的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 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主要内容 是: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74cdd9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6.png)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中的八个阶段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个体发展的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在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不同心理和社会挑战。
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开展了个人发展所需的心理能力。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如下:1.幼儿期(0-2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或不信任感。
关键任务是建立亲情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并学会相信他人。
2.幼儿期(2-3岁):自主性与怀疑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认同。
关键任务是掌握自己的身体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学会独立思考。
3.幼儿期(3-5岁):创造性与内疚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想象力、解决问题,并学会承担责任。
4.学龄前期(6-12岁):勤奋与劣势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建立友谊关系,并发展良好的自尊心。
关键任务是学会控制自己、适应社会,并发展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5.青春期(13-19岁):身份与角色困惑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关键任务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建立独立意识,并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6.成年早期(20-39岁):爱与孤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并投入到事业或家庭生活中。
关键任务是建立爱的关系、发展职业或家庭,并体验亲密和冲突。
7.中年(40-64岁):生产力与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和生产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职业或家庭、培养下一代,并探索自我实现的机会。
8.晚年(65岁+):完整性与绝望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回顾自己的一生,并决定其意义和满足度。
关键任务是接受自己的生活、回顾一生,以及接受死亡。
每个阶段都涉及面临的心理、社会和情感挑战,而成功地解决这些挑战将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一个人没有解决一些阶段的任务,可能会在以后的发展中遇到困难或挫折。
总的来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和面临的挑战。
儿童发展8阶段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8阶段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66852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6.png)
儿童发展8阶段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生命周期中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类的成长可以被划分为八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心理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这八个阶段,并探讨每个阶段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婴儿期(出生至18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好奇并开始建立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此外,婴儿还开始学会依赖他人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如果父母能够提供安全和关爱的环境,婴儿会感到满足并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第二阶段:幼儿期(2至3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
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做决策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语言和运动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父母的支持和认可。
如果父母能够鼓励幼儿的自主性,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限制,幼儿会发展出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第三阶段:学龄前儿童(3至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积极地与同龄人互动,并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发展社交能力。
他们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如果孩子能够得到合适的社交经验和指导,他们将能够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学业能力和个人兴趣。
他们也开始掌握并应用道德规范。
此外,孩子在这个阶段还开始构建自己的身份,并与同龄人建立深层次的友谊。
如果孩子能够获得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他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学术压力和社会挑战。
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至18岁)青少年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在这个时期,个体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独立性。
青少年需要与父母和其他青少年建立紧密的关系,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他们还需要解决自我认同和角色认同的问题。
如果青少年能够获得支持和指导,他们将能够发展出良好的自我形象,并迈向成熟和独立。
第六阶段:早期成年期(18至29岁)早期成年期是一个自我探索和建立自己的生活的阶段。
年轻人在这个阶段面临着职业选择、个人关系和自我独立的挑战。
(完整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完整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ac6462f50e2524de4187ec8.png)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
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
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小编推荐-埃里克森的8个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运用
![小编推荐-埃里克森的8个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5432b376c66137ef061966.png)
埃里克森的8个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解和运用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f1f73d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f.png)
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引言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关于个体发展的理论框架。
这个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八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一阶段:幼儿期(0-2岁)在幼儿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平衡。
幼儿需要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来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同时也需要有机会探索和发展独立性。
•幼儿期的特点:1.对他人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母亲。
2.通过触摸、味觉等感官体验来探索世界。
3.需要建立安全的父母陪伴以形成安全感。
第二阶段:早儿童期(3-5岁)早儿童期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问题是自主性与羞耻感的平衡。
孩子开始独立地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也面临着外界的评价和期望。
成功地克服自主性的挑战,孩子将建立自尊和自信。
•早儿童期的特点:1.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2.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和鼓励,以增强自我价值感。
3.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学习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第三阶段:学龄前期(6-12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问题是勤奋与自卑感的平衡。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教育,认识并与同伴建立关系,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和社交的挑战。
成功地克服这些挑战,儿童将发展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信心。
•学龄前期的特点:1.开始进行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的发展。
2.学会与同伴合作和协调,形成友谊和归属感。
3.需要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赞扬,以培养自信与自尊。
第四阶段:青少年期(13-19岁)青少年期是个体身份形成的关键时期,核心问题是身份与困惑感的平衡。
青少年在面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时,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与他人的关系。
成功地克服身份形成的挑战,青少年将形成确定的角色认同和未来规划。
•青少年期的特点:1.对自我形象和自我认同有更强烈的关注。
2.需要在同伴群体中找到归属感和社会支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https://img.taocdn.com/s3/m/5ea0d48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a.png)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考情介绍】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属于常考考点,考查题型为单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现代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 求不相适应甚至失调所致。
1、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 2、需要别人照顾; 3、敏感,多疑,不能信任他人; 4、竭力维持不良的感情关系;
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不好: 哈罗心理学实验:幼小猴子对母猴的依恋
• 在哈罗的早期研究中,幼猴在实验室接受精心的人工抚养,研究者用瓶 子小心地喂养它们,精心挑选食物以让它们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受疾病 威胁。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幼猴比由母猴照顾的幼猴更健康。但是,哈 罗注意到,这些幼猴非常依恋盖在笼子地步的棉花垫子。当研究者把垫 子拿去清洗时,它们变得非常生气和焦虑;这种依恋在出生后的几个月 中会变得越发强烈。如果幼猴生活在一个没有软垫覆盖的笼子里,即使 拥有非常好的营养和医疗条件,它也无法茁壮成长。把垫子放进去以后, 幼猴会变得更加健康,看起来也更加满足、快活。因此,哈罗认为,幼 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触摸柔软物质的需求。 • 为了验证这个理论,哈罗和他的合作者们制作了用于实验的不同类型的 母猴模型,作为幼猴的代理妈妈。 • 大家可以猜一猜,在以下四个猴妈妈中,小猴更喜欢哪一个? • 铁丝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 • 铁丝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 • 木头和绒布做的没有奶瓶的猴妈妈 • 木头和绒布做的有奶瓶的猴妈妈 • 哈罗的心理学实验证明:除了饿了需要吃奶的时间,小猴子都选择在绒 布妈妈身边待着,受到惊吓的时候,小猴子会跑向绒布妈妈的身边,而 不管是谁喂养了它。可见,温暖的触感比提供食物更重要,“有奶便是 娘”的说法并不可靠。
一是保护过度,包办代替。孩子自觉性差、没有主 见、依耐性强,潜能抑制、能力弱化、特别粘人, 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虑、羞怯 二是放任自流,太过纵容。就没有规则,不讲卫生、 浪费等生活习惯,不利于社会化。 三是过分严厉,限制太严。稍有差错就斥责、打骂。 让孩子有太多的挫败感 ,会形成孩子的双面人格: 怀疑自己、谨小慎微、胆小、害羞;暴力待人。
启发
1、 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心理品质,培养意志 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这样的过程,磨练的是 意志与毅力, 2、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以培养孩子知难而 进、勇于拼搏的心态为主。 3、帮助孩子成功,通过事实让孩子相信:他 们比自己想象的更能干、更优秀; 4、挫折教育不是人为设置障碍,是不真实的
5、家长不合适的做法及其危害
4、与弗洛伊德的区别 第一、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认 为性本能是人格发展的驱动力。而埃里克森既承 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 社会因素的作用。因此,埃里克森把自己的人格 理论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以区别弗洛 伊德的心理—性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五个阶段:口 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器期 (3~5岁)、潜伏期(5~12岁左右)、生殖期 (11或13岁开始)。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包括人生的整个时期,八个阶段。
第二阶段:幼儿期(1.5~3岁)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肛欲期)
【自主性】:一个人能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
1、危机是儿童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会产生很激 烈的冲突, 2、本阶段发展任务: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获得自主和自我控制感,克服羞怯感和自我疑 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3、发展特点——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1)生理特点:学会了爬、走、推、拉、说话等,开 始独立行走,支配自己身体,能控制大小便;是婴儿 发展的围世界,表 现出强烈自主的意愿,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凡事想 亲历亲为,如自己穿衣、吃饭、尿尿、走路、拿玩具
二、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介绍
第一阶段:婴儿期(0—1.5岁,口欲期)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这一阶段信任大于不信任,危机成功解决,人格中便形成了 希望的品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开朗、信任、活跃、 安祥,充满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相信自己的希望能够实现, 富于理想,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 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不信任人、缺 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胆小懦弱等。有些人一生中对他 人都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他人,这是对外界不信任的 表现
(3)语言特点:反复使用“我”、“我的” “不”来 反抗外界控制等;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 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家长 常说的“犟
4、家庭教育的重点:培养规则意识和自主 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满足自住要求。给予一定自由,允许独立干 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获得自主感 (2)按社会要求,适当限制行为,养成守规则好 习惯 (3)成功是成功之母,及时表扬,体验成功喜悦, 增加自信 (4)引导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动 脑筋、想办法、不放弃,培养意志力。
看一个妈妈如何对待孩子? —宝贝,好孩子都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吗? —能!可是孩子很难一次穿上,哭着说: —妈妈,我不能自己穿鞋,我不是好孩子;但 是,我能自己穿裤子,妈妈,我穿裤子给你 看好吗?
【孩子行为启示 】:
避重就轻,面对困难,知难而退,轻易放弃; 不愿意尝试新东西,愿意向别人展示自己很熟 悉的东西;意志力薄弱,缺乏毅力。
—宝贝,你已经会自己穿裤子了,真是个好孩子,你愿意 试着自己穿鞋吗? —愿意! —但是,鞋子比裤子难穿,你还愿意吗? —愿意!但孩子一会儿就有点不耐烦了,因为穿鞋比穿裤 子困难得多。 —妈妈,我不想穿了,太难了。你帮我吧。孩子哭着说 —宝贝,虽然没有穿上,但是你刚才的表现很棒。照着妈 妈这样,慢一点,再认真试一试,好吗? —好吧! —妈妈,妈妈,我穿上了。我穿上了。 —你真棒!真是妈妈的好孩子!来,奖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