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解剖及常见病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
茎突周
动 脉
围肌肉
颈外动脉
二腹肌
颈外动脉 二腹肌 下颌后静 脉
颈内动脉
12 头长肌 13 头前直肌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咽旁间隙是位于舌 骨上颈深筋膜深层 与颊咽筋膜之间的 潜在性漏斗状间隙
咽旁间隙解剖
咽旁间隙为位于这几层颈深筋膜筋膜之间的为脂肪组织所 充填的一个潜在间隙 , 上自颅底 , 下达舌骨 , 略呈倒置的 锥形 。 咽旁间隙以茎突及其肌群为界分为两部分 , 狭义的 咽旁间隙限指茎突前部分 , 主要内容为脂肪,小涎腺, 腮 腺残余, 三叉神经下颌支, 上颌动脉, 腭帆张 、提肌等 , 很少发生 肿瘤,由于咽旁间 隙处于周 围间 隙包 围中 , 故 后者病 变常 侵占 前者 。 而咽旁间隙后壁的筋膜尤其薄 弱 , 来自腮腺深叶和 颈动脉鞘的肿瘤极易向咽旁间隙扩展 。
腮腺深叶来源的多形性腺瘤体积较大时,其最大径面多 不位于腮腺内,常向同侧咽旁间隙内生长。
多形性腺瘤
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MRI 平扫T1WI 呈等信号, T2WI 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多轻度强化且伴延迟 性强化。
左侧茎突前间隙多形性腺瘤 CT平扫(1A)肿块边界清楚,密度略 不均匀,增强扫描(1B)肿块不均匀轻度强化;左侧茎突受压向后 外移位,颈部血管向内后方移位
咽旁间隙解剖及 常见病变
李进叶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翼状筋膜 椎前筋膜
封套筋膜 气管前筋膜 椎前筋膜
咽 周 间 隙
红箭头所指是咽隐 窝,其前方的咽基 底筋膜存在天然缺 损莫加尼窦 (Morgagin窦), 从颅底到咽粘膜间 隙,有咽鼓管和腭 帆提肌通过,所以 早期鼻咽癌患者咽 隐窝变浅并且侵犯 腭帆张肌和腭帆提 肌,并通过咽鼓管 侵犯咽旁间隙
腭帆张肌呈扁平状 , 紧贴着咽鼓管的前外侧壁 , 其内侧起 自翼突内侧板的外侧 , 前方是翼内肌 、 翼外肌等结构 。
腭帆提肌的横断面呈圆柱形 , 位于咽鼓管后壁的后方 , 颈 内动 脉的前方 。
内
A T 咽鼓管 t v 腭帆张肌 lv 腭帆提肌 t t 咽鼓管圆枕
冠状面,腭帆张肌起自蝶棘 、 舟状窝 、翼内板外侧及咽 鼓管软骨钩突的后份 , 位于咽鼓管的前外侧 , 垂直下降 , 绕翼钩向内止于腭腱膜 。 腭帆张肌的外侧为翼静脉丛 、 翼内肌 、 翼外肌 。
腭帆提肌起自颞骨及咽鼓管软骨内侧板的下缘 , 在咽鼓管 软骨部的下方走行 , 向内止于腭腱膜。
内
A T 咽鼓管 t v 腭帆张肌 lv 腭帆提肌
O 咽鼓管咽口
F O 卵圆孔
R 咽隐窝
在 M R 横断图像上 , 咽鼓管圆枕位于咽鼓管咽口的后方 , 咽隐窝在圆枕 、 提肌隆突的后方 。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
病变位于二腹肌后腹深面
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茎突内移位
茎突移位征
腮腺深部涎腺肿瘤可能性大
茎突外移位
咽旁间隙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颈动脉鞘移位征
颈动脉鞘不动
腮腺深部涎腺肿瘤可能性大
颈动脉鞘前移
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颈动脉鞘后外移 能性大
咽后外侧淋巴结或第二腮裂囊肿可
颈内外动脉分叉撑宽
颈动脉体瘤可能性大
横断面
下颌下腺
舌骨大角 咽旁间隙 胸锁乳突肌
舌骨体 颈阔肌
颈长肌 颈动脉鞘
舌骨大角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胸锁乳突肌
下颌下腺 咽旁间隙
咬肌 翼内肌 椎前肌 胸锁乳突肌
咽旁间隙
咽缩肌 颈动脉鞘
咬肌
茎突咽肌 椎前肌 颈内动静脉 胸锁乳突肌
翼内肌 腮腺 二腹肌
咬肌 咽旁间隙
腮腺 胸锁乳突肌
茎突前间隙脂肪垫移位征
PPS内脂肪及筋膜间隙
PPS中肿瘤压迫脂肪 A:咽粘膜间隙(PMS) B:咬肌间隙(MS) C:腮腺间隙(PS), D:动脉间隙(CS)
茎突前间隙常见病变
涎腺良恶性肿瘤 炎症 第二腮裂囊肿 邻近间隙恶性肿瘤扩散
多形性腺瘤
茎突前间隙良性肿瘤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从腮腺深叶扩 展或者来自咽旁间隙内的唾液腺;影像学上 , 咽旁间隙涎 腺源性肿瘤较小的多呈卵圆形或扁块状 , 较大者常呈分叶 状或结节分叶状 。肿块可自咽侧壁向腔内隆起 , 大多数咽 部黏膜完整 。 非源于腮腺的肿块与腮腺深叶间可保留有 清楚的脂肪间隙 , 但如肿块 > 4 c m 则可致肿块与腮腺深 面界线不清 , 较难判断与腮腺之关系 。
腭帆提肌levator velipalatini
在腭帆张肌的后内侧,起于咽鼓管软骨部下面及邻近 的颞骨岩部下面,纤维向下并斜向前内方,止于腭腱膜, 作用为上提腭帆。
咽 鼓 管 通 气 取 决 于 咽 鼓 管 后 内壁 软 骨 板 的上 抬, 这 种 活动 方 式 解 除 了 软 骨 对 管 腔 的抑 制 使 咽 鼓 管 通 气.腭帆 提肌位 于咽鼓管的后下 方,是上 抬 咽鼓管 软 骨 的唯一 肌.
为中等信号强度的条带状影像 , 分别位于咽鼓管的前外侧 和后下方 。
在 M R 冠状图像上 , 咽鼓管圆枕位于咽鼓管咽口的下方 , 咽隐窝在咽口的上方 。咽穹的淋巴组织呈较高信号强度 , 咽鼓管的内侧软骨因含脂肪组织也呈较高信号强度 腭帆张
肌和腭帆提肌为中等信号强度 , 腭帆张肌位于咽鼓管的外 侧垂直下行 , 腭帆提肌位于咽鼓管的下方 , 向内下方走行 。 咽鼓管及其肌肉 、 筋膜将鼻咽与咽旁间隙隔开 , 可防止肿 瘤 向外扩散 。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下颌下腺
上颌动脉
蝶鳞缝 腭帆提肌 腭扁桃体
茎突咽肌
茎突周围 肌肉
腭帆张、提肌
茎突周围肌 肉 下颌后静脉
颈内动脉
下颌后静脉
冠状位 CT
腭帆提肌 腭扁桃体
腭扁桃体
上颌动脉 二腹肌
椎前 肌
腭帆提肌 二腹肌
茎突 周围 肌肉 二腹肌
颈
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
在咽隐窝层面 可见鼻咽部居断面中央 , 向后外侧延伸形成 咽隐窝 , 咽隐窝外侧为疏松结缔组织环境即咽旁间隙 , 咽 旁间隙内由后向前有腭帆提肌 、 腭帆张肌 , 咽旁间隙前外 侧依次为翼内肌 、 翼外肌和咬肌 , 翼外肌前外侧和外侧分 别可见颊神经和上颌动脉 , 后内侧咽旁间隙内有舌神经和 下牙槽神经 .靠近两侧缘耳廓附近有形状不规则的腮腺 , 腮 腺后端的内侧咽旁间隙内有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 , 前内侧 的动脉断面较小呈圆形.
咽旁间隙的感染或炎症几乎均由周围间隙蔓延而来, 常见 是牙源性感染、扁桃体炎及下颌下腺感染。
先天性病变:咽旁间隙先天性病变可见第二鳃裂囊肿、囊性 淋巴管瘤,主要为第二鳃裂囊肿。
移位征象提示 病变来源
二腹肌后腹移位征
二腹肌后腹内移位
病变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
腮腺深部涎腺肿瘤可能性大
二腹肌后腹外移位
咽旁间隙的境界及毗邻
咽旁间隙位于咽外侧上颈部深面 , 底向颅底并紧靠颈静脉 孔 , 尖朝向舌骨大角 , 外侧壁为翼内肌及腮腺深部 , 内侧 壁为咽侧壁 , 后壁为椎前筋膜。
咽旁间隙的境界及毗邻
( 1) 咽旁前间隙较小 , 前界为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颊咽 筋膜 , 后界借脂肪组织与咽旁后间隙相续 ,内侧界隔咽肌与 腭扁桃体相邻 , 外侧界为翼内肌和腮腺 , 上界为蝶骨大翼 , 借卵圆孔与颅中窝相通 , 下界为下颌下腺 ; ( 2) 咽旁后间 隙较大 , 前界借脂肪组织与咽旁前间隙延续 , 后界为头前 直肌和头长肌 , 内侧界为枕骨和颈椎的外侧缘 , 外侧界为 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咽肌 、 茎突舌肌 、 茎突舌骨肌组成 的茎突隔 , 上界为颈静脉孔及其附近骨质 , 向下借颈动脉 鞘与上纵隔相通 。
咽旁间隙的断层解剖
后外侧的静脉断面较大呈椭圆形 , 颈内静脉的内侧有细小 的舌咽神经 、 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 颈内静脉的前内侧可见 舌下神经 , 前外侧靠近腮腺后内侧端处可见面神经 。 枕骨 基底部的前内侧为头长肌 , 后外侧为头前直肌 , 面神经的 前内侧有茎突 , 后外侧有乳突 。
1 . 椎前肌 2 . 腭帆 提肌 3 . 腭帆张肌 4 . 翼 内肌 5 . 翼外肌 6 . 咽旁间隙 7 . 颈内动脉 8 . 颈内静脉
咽旁间隙内结构及排列
咽旁间隙是个蜂窝组织间隙 。( 1 ) 咽旁前间隙内有腭帆张 肌 、 腭帆提肌 、 下颌神经及其分支 、 上颌动脉的分支 及淋巴结等 ; ( 2) 咽旁后间隙内有颈内静脉 、 颈内动脉 、 舌咽神经 、 迷走神经 、 副神经 、 舌下神经 、 咽升动 脉 、 腭升动脉及颈深淋巴结等 。 颈内静脉位于后外 ,颈 内动脉居前内 , 迷走神经在颈内动 、 静脉之间的偏后深 面 , 副神经在颈内静脉的外后方 , 舌咽神经 、 舌下神经在 颈内动脉的前外侧 。
翼突 翼外肌
髁突
咽旁间隙
颈内动静脉 舌下神经管脉
咽旁间隙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咽旁间隙 舌下神经管脉
腭帆提肌
翼外肌 翼内肌
腭帆提肌
翼内肌
腭扁桃体
下颌后静脉
悬雍垂
颈静脉球窝
翼突外侧板
颈静脉球窝
颞肌
腭帆提肌
翼颌间隙
翼内肌 腭扁桃体 颈动脉鞘
二腹肌 颈动脉鞘
下颌后静脉
冠状位 MRI
A 咽粘膜间隙 B 茎突前间隙 C 咬肌间隙 D 腮腺间隙 E 下颌下间隙
咽旁间隙病变
咽旁间隙常见病变
部位
内容
常见病
茎突前间隙
脂肪
第二腮裂囊肿 Ⅲ型
小涎腺
炎症
翼静脉丛
涎腺良恶性肿瘤
三叉神经分支 邻近间隙恶性肿瘤扩
小动脉
散
茎突后间隙,颈内动脉
即颈动脉鞘
颈内静脉 第IX-XII颅神
经 交感链
淋巴结
腭扁桃体
椎前肌 二腹肌
咬肌
咽旁间隙 下颌后静脉
腭扁桃体 颈内动静脉
咽旁间隙
茎突 二腹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二腹肌
咽旁间隙 颈内动静脉
冠突 髁突 乳突
咽旁间隙 茎突
二腹肌
颈外动脉
腭帆张肌、提肌 咽旁间隙 环椎侧块
咽旁间隙
腭帆张肌 颈内动静脉
咽旁间隙 翼外肌 颈外动脉 枕髁
茎突 咽旁间隙
颈静脉球窝
腭帆提肌位于咽鼓管内侧软骨板后份的下方及前份的外下 方 , 认为腭帆提肌收缩时可旋转内侧软骨板使咽鼓管软骨 部前份开大。
横断面, 咽鼓管软骨部的管腔呈裂隙状 , 咽隐窝在咽鼓管 的后方 , 也呈裂隙状 , 显著向后外侧伸展 。 在咽鼓管下部 层面 , 咽鼓管的内侧软骨在咽鼓管咽口后方 、 咽隐窝前内 向鼻咽腔形成突起 , 称为咽鼓管圆枕 。
血管性病变 副神经节瘤 神经鞘瘤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淋巴瘤
咽旁间隙常见病变
咽旁间隙的肿瘤良性约占80%, 恶性约占20%。良性肿瘤 主要有涎腺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他一些少见肿瘤 (如炎性假瘤、淋巴组织增生、脂肪瘤等)。
咽旁间隙的恶性肿瘤可见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肉瘤、腺 样囊性癌、腺泡细胞癌等, 以鳞癌及恶性淋巴瘤居多,其次 为涎腺源性肿瘤。
右侧多形性腺瘤,MRI平扫 T1WI肿块呈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 杂信号,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其内可见不规则斑片状不强化坏死 囊变区。肿块与腮腺关系密切,病变与腮腺之间无脂肪间隙,咽旁间隙高信 号脂肪向内前方移位
咽旁间隙内结构的相互关系
在咽旁间隙底部颈静脉孔处 , 颈内静脉和舌咽神经 、 迷走 神经 、 副神经分别从颈静脉孔的外侧部和内侧部出颅 , 此 三对脑神经出颅时介于颈内动 、 静脉之间 。在下行过程 中( 图3 ) 颈内静脉位于后外 , 颈内动脉居前内 , 迷走神经 在颈内动 、 静脉之间的偏后深面 , 副神经在颈内动 、 静 脉的内后方 , 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在颈内动脉的前外侧 ,颈 深淋巴结位于颈内动脉的浅面 、 颈内静脉的前面与外侧 面或后面 。 此后舌咽神经在颈内动 、 静脉之间 , 贴邻颈 动脉鞘前内侧向前下斜行 , 舌下神经位于舌咽神经下方 , 与舌咽神经舌支几乎平行走行 , 迷走神经下行于颈内动 、 静脉之间的后方 , 副神经越过颈内静脉浅面向下后走行 。
舌咽神经
舌
茎突
骨 上
颈内静脉
舌 骨 下
交感干 舌下神经 颈内动脉 迷走神经 副神经 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
迷走神经
问题一:咽旁间隙向后的范围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腭帆张肌tensor velipalatini
为一薄三角肌片,起自蝶骨角棘、翼突根部、翼突窝、 咽鼓管软骨部和膜部,纤维向下集聚成小腱,绕翼突钩略 呈直角,折向正中线编入腭腱膜,此肌收缩使腭帆紧张, 牵引咽鼓管向外下方,从而扩大咽鼓管。(已经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