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2019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市2019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实施方案

为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的目标任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通过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稻田秸秆还田和豆科绿肥秸秆还田,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化肥施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二、目标任务

(一)推广有机肥

2019年全市计划推广有机肥90万亩,其中XX县34.5万亩(含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0.4万亩、辐射带动2.2万亩)、XX区11万亩、XX区10万亩、XX区14.5万亩、XX区17.3万亩、北岸2.7万亩。

1、充分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大力推广有机肥,各地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和农民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开展堆、沤肥,使

我市畜禽粪污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从而推动有机肥

产业发展。

2、充分就近利用当地有机肥源,大力推广有机肥。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有机肥资源,将菜饼、豆粕、食用菌下脚料、人尿粪

等有机肥源还田利用,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转化,增加保

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3、充分利用商品有机肥项目辐射带动,大力推广有机肥。2019年继续在XX县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0.4万亩,辐射带动2.2万亩,建立1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示范片3片,宣传报道3次以上,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土壤肥力提升、有机肥资源利用提高、减少化肥施用量5%以上。商品有机肥补贴对象为示范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商品有机肥要优先扶持适度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的经营主体。

通过项目实施,促进有机肥资源的综合利用,科学合理施用有机肥,改善耕地及园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二)稻田秸秆还田

2019年继续在XX县实施稻田秸秆还田7万亩,土肥要与农技、农机等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户采取粉碎、堆沤、覆盖等形式,及时将秸秆还田利用,补充土壤钾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三)豆科绿肥秸秆还田

2019年,全市结合种植大豆、杂豆(绿豆、红豆等)、花生、菜用豆类(蚕豆、毛豆等)、紫云英等豆科绿肥,开展茎秆和残体等翻压还田21.24万亩,其中XX县6万亩、XX区3万亩、XX 区0.24万亩、XX区2万亩、XX区10万亩。通过实施豆科绿肥

还田,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

(四)稻田秸秆还田和豆科绿肥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项目县区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择适合当地的稻田秸秆和豆科绿肥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推广应用。稻田秸秆和豆科绿肥秸秆还田主要技术模式:

1、机械粉碎还田模式。通过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收割机收获水稻,将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在耕地作业时,利用机械将粉碎后的秸秆翻压还田。

2、秸秆直接还田模式。一是将秸秆覆盖在后季作物种植上,起到减少蒸发、提高温度等作用,并在下季作物收获后,将覆盖秸秆翻埋地里;二是将秸秆集中进行简易堆沤,将堆沤的产物还田。

3、豆科绿肥秸秆还田模式。通过种植大豆、杂豆(绿豆、红豆等)、花生、菜用豆类(蚕豆、毛豆等)等豆科绿肥,在完成果实采摘的基础上,将茎秆和残体翻压还田。

(五)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

2019年我市继续在原有的11个市级以上耕地质量监测点基础上,新增建设省级监测点2个、市级监测点1个。10个原有监测点为:1、XX市XX县赖店镇溪埔村灰黄泥田D94(国家级350720甘薯),2、XX县大济镇文殊村灰泥田D95(水稻),3、XX县大济镇坑北村灰泥田D197(葡萄),4、XX区新度镇阳城村灰埭田D143(水稻),5、XX区常太镇照车村黄泥砂田D146(水稻),6、XX区

XX县镇XX县村黄泥田D142(水稻),7、XX区月塘乡西园村赤砂土D38(甘薯-花生),8、XX区埭头镇湖东村黄泥砂田D82(甘薯-花生),9、XX区平海镇赤坡村赤砂土PT01(市级甘薯-花生),10、北岸管委会东埔镇东埔村赤砂土P001(市级甘薯-花生),11、XX区梧塘镇松东村赤土P002(市级茶叶)。2019年各县区也要按粮食安全考核的要求新增监测点,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发布相关报告。

(六)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

按照《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2号)和《耕地质量等级》的要求,以县区为单位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加快汇总整理各类耕地质量数据资料,完善县区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市耕地质量数据平台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强化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制,抓紧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上报进度,保障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强化宣传,大力宣传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农户通过使用有机肥、稻田秸秆和豆科绿肥秸秆还田,达到培肥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

(三)加快项目实施。各地要按照“省抓管理,市抓督导,

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构建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按照省市下达的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化具体的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促进项目加快实施。

(四)加强项目管理。各地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监管,规范使用行为,确保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超范围支出,始终牢固树立项目资金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管好项目、用好资金当作最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

(五)加快资金支出。各地要加大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力度,优化资金拨付流程,缩短资金拨付环节时间,在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和使用效益的前提下,可采取按实施进度拨付资金,加快项目资金支出进度。要对近年来的土肥项目进行逐项梳理,认真分析资金支出缓慢、结转结余较多的原因,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提高资金支出进度,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实处。

(六)做好项目总结。项目完成后,项目县区要及时开展项目总结工作,对项目实施情况、实施效果与资金使用情况等形成总结报告,加盖农业农村局公章,于12月10日前上报市农业农村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