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课程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多个要素 构成的综合体
一、课程定义
吴文侃《比较教学论》:课程包括以下要素——课程 是对人类文化进行恰当的䌷绎;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 标的手段;课程是关于教学内容及其进度的规划;课程 是进行教育教学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定义
课程是一个使用最普遍的教育 术语,也是一个定义最差的术语。
——Scotter, R.D.V., et al.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Social Perspective. Random House. Inc., 1979,P.272.
第一讲 课程的基本理论
本讲主要内容
•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课程的历史发展 •课程论的历史考察 •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你认为课程论和教学论 是怎样的关系?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观点:相互独立的教育学
课 程 论
教 学 论
程序: 1.清楚明确地界定教育的行为目标;
2.找出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昭示的行为的情境;
3.检查现成的评价手段,以便了解这些评价手段能达到预期评价目标的 程度;
4.根据检查结果修改或自行编制评价手段;
5.使用评价手段,以获得概括的或评价的结果等,并根据评价结果来修 改和完善课程与教学计划所要遵循的程序等。
课程视为经验,只有个体亲身的经历才称得上学习。
课程概念强调和突出学习者作为主体的角色,以及课
程中的体验,课程不是外在于或凌驾于学习者之上,学
习者本人就是课程的组织者。
教学 计划
课程的技术路线。
一、课程定义
教学计划包括:组成课程体系的知识内容,课程内容 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的安排,以及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 和技术设计。
观点:教学内容=“课程” 代表:夸美纽斯、赫尔 巴特、凯洛夫、我国学 者(李秉德、王本陆)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观点:两者密不可分,不 能孤立存在,必须把他们 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 两者无主次之分,具有同 等的重要性,是一个问题 的两个侧面,不能分割的。 代表:泰勒、坦纳夫妇等
课 程 论
教 学 论
课程成为流行问题:
课程论的发展 三、课程论的发展
课程专家及课程著作:博比特 《课程》 1918;《怎样编制 课程》1924;查特斯《课程编 制》1923;全美教育协会《课 程编制:过去与现在》《课程 编制的基础》
学科化 研究的
形成
自觉的课程改革与课程研究实验(八年研究) 课程专业组织的建立与课程理论在师范院校的传播
层次
课程定义
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家) 正式的课程(“三本书”) 理解的课程(教师) 运作的课程(课堂实施) 经验的课程(学生)
——(美)古德莱德
本质与特征
课程
一、课程定义
本质:课程就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环境获得的 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靳玉乐
特征:经验性、统整性、目的性、综合性、系 统性

பைடு நூலகம்

3.促进人格的完善
儿童发展为中心; 过程、体验; 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
外在功能:
1.社会控制
2.保持和传递主流文化
3.促进学生社会化
• • • •
世界上最早的“课程”是——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导教材是—— 西方古代学校课程是—— 中世纪,西方学校的主导教材是——
古代学校课程 特征有哪些?
三、课程
各美其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定义
词源:(最原始状态把握课程本质)P30
——我国
教学科目(学科)&科目的教学顺序和时间
——英语世界
Currere-curriculum:学习的进程
课程,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什么内容?怎样安排?
一、课程定义
学科和 教材 由多个要素 构成的综合体 学习活动 总体规划 教学内容 及进程
泰勒原理
(二)选择学习经验:五条原则
1.为了达成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 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 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 的范围之内的; 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 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强调学习经
一、课程定义
文化再生产
课程是再生产社会文化的手段和工具。 英国学者:以学校为基础编制公共课程,传播公共文化,注重 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来说明课程与文化的关系,课程是生产社会文 化的手段和工具。 巴西弗莱来《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课程的使命不是使 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刺激和发展他们的批判意识,要 让学生参与课程规划和实施,克服对课程的依赖心态,摆脱外部 束缚,成为积极主动和自由完满之人。
科,是不同学科的总称;从性质上看,课程不仅包括学
科,还包括学科的安排和进程的含义。
学习活动
总体规划
一、课程定义
李秉德《教学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及
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
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在范围上,课程扩展到课 堂教学、课外学习和自学活动,还把课程看成一个静态 和动态结合的过程。
的 历史发展
现代课程主要 特征有哪些?
历史上,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主要冲突的观点有哪些? 儿童中心课程论与教材中心课程论对立的观点有哪些?
杜威实用主义课程论有哪些特点?
三、课程论的发展
学科化 研究的
学科化 研究的
学科化 研究的
学科化 研究的
准备
形成
完善
繁荣
三、课程论的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广博的课程内容; 《泛智学校》泛智主义、三种课程类型; 《世界图解》知识系统。 学科化 研究的 赫尔巴特:《教育学讲授纲要》《普通教育学》 准备 六种兴趣-课程内容体系;哲学、心理学 斯宾塞:《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 人类 1917年 生活的五种主要活动——课程体系 ——学科组织方式 之前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
小组讨论:你的定义是什么?
一、 课程定义 角度之一
“目的与手段”
目的:“预期的学习结 手段:“为学习者提供的有
果”。内容指向具体行为
计划的经验”或“获得预期
目标,如“能够做某事”、 学习结果所必须的知识”。 “知道或掌握某种知识或 能力”。 认知的、情感的、信念的、 习惯的等一些方面。
“具有某种能力或潜力”、 这些经验和知识包括文化的、
教学内容 及其进程
一、课程定义
王策三《教学论稿》——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
和,其中包括教学大纲和教材。教学计划:课程的总规 划。教学大纲:具体学科的规划。教科书:说具体知识 材料的叙述。 刘克兰《现代教学论》:课程是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 养目标而规定的全部教学科目,以及这些科目在教学计 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称。范围上看,课程包括学
预期的学习结果 或目标
一、课程定义
约翰逊为区分课程和教学,认为:课程构成教学的指 南,即课程必须看作是被期待式的结果。 课程重点由手段变成目的。课程设计时,事先制定一 套有结构、有序列的教学目标或学习结果,所有教学活 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强调预测、控制和效率,把目标看成是课程当中的核 心要素,强调目标和效率的重要性。
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 书 ,教材是课 程 标 准的具
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 书 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
分册,划分 单 元或章节 。它主要由目录 、 课 文、 习
题、 实验、 图 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其中 课
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二、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内在价值:
1.训练感官,发展心智
2.传承知识,发展能力
一、课程定义 角度之二
“存在性与个人性”
存在性:指课本教材以 个人性:指学生个体的
及它们的内容,如概念、
理论和事实等。这种定 义使得人们关注学生所 处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客 观因素及其特点。
学习历程和经验,这种
定义强调学习情境对学
生的实际意义。
取向
一、课程定义
强调文化知识的学术性取向 强调过程效能的技术性取向 强调个体经验的个人化取向 强调适应和改造的社会化取向
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Text2
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
Text1
Text3
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 Text4
Text6 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编写课程标准 Text5
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
教材
• 教材又称 课 本,它是依据 课 程 标 准 编 制的、系 统
课程论的发展 三、课程论的发展
1970-1979课程领域十年巨变: 1.人本主义课程范式 2.实践课程范式
3.概念重建课程范式
当代课程话语:多元的课程文本
学科化 研究的
繁荣
“政治文本”、”种族文本“、“性别文本”、”现象 学文本、“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文本”、 自传或传纪文本“、“美学文本”、”神学文本“、” 制度文本”、”国际文本“
科,都是教育学的下位分 支学科,各有其特定的研
究对象和特点,需要分别
进行深入研究。
独立观
代表:布鲁纳、麦克唐纳、 塞勒、比彻姆等
一、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 程 论
包含观
教 学 论
课 程 论
教 学 论
“大课程论”
观点:“课程实施”=“教 学” 代表:塔巴、布劳迪、蔡 斯等 我国学者(钟启泉、张华、
“大教学论”
课程论的发展 三、课程论的发展
泰勒课程原理: “课程研究的 范式”
学科化 研究的 泰勒原理的补 充与发展:
布鲁姆:教育目 标分类学 塔巴:课程编制 七个阶段 教育评价学出现
完善
施瓦布、比彻姆、 古德莱德等
泰勒原理
(一)确定教育目标:三个来源+两把筛子
• 三个来源:学习者+当代校外生活+学科专 家建议 • 两把筛子:教育和社会的哲学+学习心理学
——派纳《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
四、几种主要 课程理论
知识中心 学习者中心 社会中心 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 课程理论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关注的是学科知识本身,重点探讨学校教育 应选择什么知识、如何组织知识等问题。 •代表理论: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 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一、永恒主义(古典主义、古典人文主义)课程理论
握知识的需要的。
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教学
中,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也
是必不可少的。
缺陷:
偏重人文学科、古典名著,忽视自然科学、现代 文化科学知识; 视古典文科课程为训练学生例子能力最主要的途 径,而职业技能方面的知识则与理性训练无关, 这些都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验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获得信息、形成社会态度和培养兴趣等。)
(三)组织学习经验:三个原则+四种课程组 织结构 三个原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
四种课程组织结构:具体的学科、广域课程、核
心课程、完全未经分化的结构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四)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方法+五步程序
方法:笔试法;问卷;观察;交谈;样品搜集等
经验
教学 计划
学者
预期的学习 结果或目标
文化 再生产
学科 教材
一、课程定义
如“六艺”“七 艺”。
强调受教育者掌握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学校课程分科开设,整个课程体系以相应学科的
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组织。
一、课程定义
经验
经验:有机体与所处环境的交互作用。教育要提供经 验,下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环境时,经验可以成为一种有 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
整合观
辩证地认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 课程论与教学论在学科化发展中既相互 融合,而又非简单重叠。 • 课程论与教学论在学科化发展中既相互 区别,而又非界限分明。
一体两面的关系
辩证地认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 理论架构:两者能自成一体,相互渗透,
开放发展; • 研究地位:两者能并行研究,平等发展; • 实践需要:两者能相辅相成、美其所美、
代表人物:(美)赫钦斯,阿德勒,(英)利文斯通, (法)阿兰等。
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理性的发展; 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的内容;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
评价
合理因素:
重视课程内容的永恒价值,把文化遗产放在很重
要的位置,力图以古典名著的力量来促进学生理
性的发展,这是符合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掌
课程的表现形式
文本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其他教学材料
实践形式:古德莱德五个层次的课程
指导性文件 内容:
教案 (学案)
教科书
(课本)
课程方案
(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政策性文件 课程的总体规划 内容:
教学规范用书。 构成:
文本形式的课程“三本书”P37
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也叫教学计划,是教育机 构或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制订的有关课 程设置的政策性文件。内容包括:课程设 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 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