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和中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6年秋季起,我校高一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为健康有序地推进我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思想政治》、《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等文件精神,依据学校课程实施总体部署,结合本学科实际,特制订本学科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坚持并切实贯彻思想政治课程的新理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并与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二、课程与教材
1.教材选择
必修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①-④》人民教育出版社。
选修教材:选修3《国家与国际组织》。
校本课程:自编
2.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课程教学,使我校学生达到思想政治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略)
3.课程安排
(1)安排思路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共10个模块,其中4个必修,6个选修。各课程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分别设
置3个模块,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它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的模块。这4个模块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共8个学分。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选修模块①-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模块②-经济学常识;选修模块③-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④-科学思维常识;选修模块⑤-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模块⑥-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以上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每个模块可获2个学分。
(2)必修模块开设
思想政治课共有4个必修模块,每个学期学习1个必修模块,每周2课时,开设时间为高一、高二两个学年。每个模块2个学分,共8个学分。
(3)选修模块开设
思想政治课共有六个选修模块。依据我校学生特点,只开设选修③-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4.校本课程(略)
三、教学与课堂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内容,特别是要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开展新课程下思想政治学科的校级课题的研究。坚持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改革教学方式,优化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的教学模式。
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基础,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2.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要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如基于案例教学的方法,基于问题教学的方法,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等。
3.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
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和社会认知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加强活动环节。
4.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特别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掌握科学方法、孕育创新精神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的问题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配合学校进行教学班的管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的行政班由班主任管理,教学班由任课教师管理。任课老师除了配合学校指导学生的课程选择外,还要负责选课学生的教学班管理,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四、作业与评价
实施学习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要贯彻上级课改基本精神,对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监控,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1、评价原则
(1)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学科指导思想的要求,新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更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2)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如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效果,都可提供相应的自我评价的机会和要求。
(3)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差异,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他人沟通合作能力、收集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析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等能力)都要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予以指导。通过评价给学生以激励,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使评价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4)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学业的完成,需要经历必要的过程;思想政治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