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聂耳对我国音乐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聂耳对我国音乐的贡献

摘要:聂耳的一生非常短暂,但他留给我们许多不朽的艺术遗产,尤其是他留给我们众多有名的歌曲和器乐曲。聂耳的创作都深刻地反映现实,他对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和要求,有着比较深刻的体验和了解,而且在他的作品里,我们丝毫看不到个人的感伤、颓丧、忧郁和绝望,只有充满着对敌人的愤怒和对人民的挚爱。聂耳以音乐为手段,积极投入到我国的民主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关键词:聂耳;音乐;贡献

聂耳(1912——1935),原名守信,字子义(后有时改为紫艺),乳名嘉祥。聂耳是中国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艺术的开拓者。

聂耳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14日出生于昆明。1916年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因病去世,母亲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虽然当时家里很穷,但母亲还是顶着困难满足了儿子念书的心愿,把聂耳送进了昆明师范附属小学。聂耳从小热爱读书,喜爱音乐,学习努力,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此外,他还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对许多传统乐器、乐曲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2年,聂耳进入昆明私立求实小学学习,成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一员,在此读书学习期间,他受到“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风潮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还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1]。这一时期聂耳开始学着创作,《省师附小校歌》就是他的处女作。1927年秋,聂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中部“外国语组”,主修英语。1928年聂耳在云南第一师范学习,他开始学着接触外国乐器和了解音乐理论,这时小提琴是他的最爱。1930年夏,聂耳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因为聂耳曾在昆明参加过许多的学生爱国运动,为了躲避当时的迫害,他到了上海。次年,聂耳以优异的成绩和卓越的表演才能,考入了黎锦辉主办的“明月歌舞剧团”,担任小提琴师,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2]。因为聂耳刻苦练习,不久他就成了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此后,他又学习作曲、研究和声、收集了解民族音乐,开始了他早期的音乐创作。随后,他又到了北平,在那里他用心感受贫苦人的思想感情,参加了许多的文艺活动。1933年初,聂耳经田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新的政治艺术生涯[3]。1935年抗日仍在继续,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抗日救亡”已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呼声;3月他开始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1935年,聂耳因躲避国民党的迫害而转移日本,不幸的是,1935年的7月17日这天,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的一生非常短暂,可他却留给后人众多优秀的作品。这些都是充满战斗激情和富于劳动人民感情的作品,而且大部分是在他去世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的,他的作品

取裁广泛,有写工人、农民、青年、妇女和儿童的。聂耳生活在家难、民难、国难聚集的时代,他为民而喊、为时代而呼、为人民而歌[4]。他为中国革命和我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聂耳对我国声乐作品的贡献

(一)时代的呼声

20世纪30年代中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国际上,日本帝国主义有预谋的大举武装侵略我国;国内,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一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当时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是被捕入狱就是被屠杀。在这样的境况下,聂耳不但加入中国共产党,还通过一些较为隐晦的词句,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心声。当时的主要代表作有《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自卫歌》、《告别南洋》、《春日谣》等。这些歌曲大都反映的是民族灾难深重时期,唤醒人民奋起抗争的真实历史。

《毕业歌》是聂耳于1934年夏为电影《桃李劫》所创作的主题歌,词作者田汉(署名陈瑜)。歌曲描写的是当时即将离开母校的学生怀着满腔热诚,决心做社会栋梁,担负起天下兴亡重任的宏愿,以表现新时代青年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性格。

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义勇军进行曲》,此歌写于1935年,是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曲,词作者田汉。无论从歌词或是旋律上看,它无不在庄严地号召全国人民齐心抗敌。这首歌传遍大江南北,享誉全世界,奏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最强音。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劳动者的呐喊

反映受压迫劳动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始终是聂耳歌曲创作的中心内容,其中创作受压迫工人阶级的作品是他最主要的目标,歌曲大都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生活情况和内心的感情愿望。好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聂耳的作品也是如此。他在谱写劳动者歌曲之前,都要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了解和体验人民生活的疾苦,他经常到码头观察与体验工人的生活,他与工人们一起谈心,一起劳动。反映当时劳动者心声的代表作有《开矿歌》、《码头工人》、《打砖歌》、《打桩歌》、《苦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打长江》、《采菱歌》等。

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聂耳为电影所写的主题歌或插曲,如《开矿歌》是电影《母性之光》的插曲;《码头工人》是电影《扬子江暴风雨》的主题歌;《大路歌》是电影《大路》的主题歌;《打长江》和《采菱歌》是故事片《凯歌》的主题歌和插曲。

歌曲反映的都是劳动群众在被压迫下的呻吟和呐喊,有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生活情况和内心的感情愿望的,如《码头工人》描写的是在扬子江边的码头,工人们一边唱着号子一边搬运沉重货物的前景;《打砖歌》和《打桩歌》描写的是建筑工人劳动的场面;

《打长江》却是对劳动者发扬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的描写。从创作上看,歌曲大都运用了劳动号子,《开矿歌》运用了民间劳动号子的节奏和一领众合的形式;《打砖歌》以不同节奏的号子音调来表现建筑工人劳动的场面;《打砖歌》采用的是具有劳动号子性格的、富于集体主义精神和群众自主命运的歌曲音调[5]。

(三)被压迫妇女的呼声

在中外文艺作品中,塑造妇女形象和反映妇女生活的作品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在聂耳的歌曲创作中这类题材的作品也很多,如《饥寒交迫之歌》、《走出摄影场》、《飞花歌》、《牧羊女》《新女性》、《梅娘曲》、《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等十一首,几乎占他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其中所涉及的对象包括纺织女工、女学生、从事种花、卖花、采菱、采茶、牧羊、推磨等各种劳动的妇女,以及从事演艺(如女演员、歌女、舞女等)的各种被压迫的妇女。

众多以妇女为题材所写的歌曲中,最具特色,影响最突出的一首要数《铁蹄下的歌女》,它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在这首歌曲的创作上,突出了歌曲主题,音乐的大幅度起伏进行和节奏变化的对比特点,使得整个音乐的性格带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愤和不平的戏剧性效果[6]。聂耳之所以能那样生动、准确地刻画出这样一位歌女的形象,并不是偶然的,他从1931年起先后在“明月歌舞剧社”和“联华影业公司”等单位工作过,他对许多从事歌舞、电影事业的女性有实际的解除和真切的了解。此外,《饥寒交迫之歌》和《新女性》是这一题材中较为独特的两首,前者是一首摇篮曲,但它与其它的摇篮曲不一样,唱这首摇篮曲是为了忘记饥饿;后者是一首组歌,它由六个短歌前后相接而成,是电影《新女性》的主题歌,这首组歌反映了纱厂女工的紧张劳动生活,更主要的是正面表述了这些正在觉醒中的女工对摆脱压迫,立志新生的强烈愿望,这首组歌由《回声歌》、《天天歌》、《一天十二点钟》、《四不歌》、《奴隶的起来》、《新的女性》组成[7]。

(四)在苦难中成长的祖国新一代

在聂耳看来小孩是最纯洁天真的,所以他不仅喜欢小孩,还经常和小孩在一起。最有代表性的《卖报歌》就是他创作的第一首儿童歌曲。除此之外,他创作的儿童歌曲还有《小野猫》、《雪花飞》、《小工人》、《牧羊女》、《卖报之声》,这些歌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节奏活泼欢快,旋律优美,音域适中,篇幅短小,音乐朴实自然、亲切动人,大部分写的都是聂耳的所见、所闻、所感,音乐语言非常通俗直白。

(五)新时代革命青年之歌

在聂耳所写的歌曲中,有一部分是写广大青年群众丰富内心感情的,如《告别南洋》、《慰劳歌》、《茶山情歌》、《白雪歌》和《无题》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1935年初他为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所写的插曲《告别南洋》和《慰劳歌》,聂耳将歌曲《告别南洋》的主题大胆的建立在一个中等速度、宽广节奏的三拍子大调式音阶基础上,这样的艺术处理在当时中国歌曲的创作中是罕见的[8];而《慰劳歌》描述的是维汉和梅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