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规划宏观分析讲义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
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
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
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杭州城市规划宏观分析
嘉兴
南
扬
通
州
第三圈层——原材料基地
第三圈层
第二圈层
第一圈层
核心层
原材料基地,以 廉价的人力、物 力、丰富的自然 资源为核心竞争 力。
依靠廉价的人力 资源,对原材料 进行低附加值的 粗加工,以集群 优势、低成本、 低利润取胜。
依靠人才、信息、 依靠便捷的交通枢
技术、成本优势, 纽、优良的社会环
完成产品的深加 境、高级人才的聚
——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市场的演变
中国初期的城市,是政治领域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经一部扩大,城市从 商周时期单一的“堡垒功能”,开始转向具备 多种功能,堡垒功能与 市场功能结合。
三国时期,将城市中的“市”从高墙深宫之中, 一到了民间的闾巷,开始了“市场”与民间相 结合
封建社会具备了城市的基本特征:即城与市相 结合,两者的结合便形成了集军事、经济乃至 宗教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城市。 ——摘自《城市经济学》
新一轮的竞争,不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 竞争而是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杭州市规划的背景
环渤海京津翼地区 长江三角州地区 珠江三角州地区
环渤海城市群特征:中心化城市强化阶 段,即极化阶段。北京、天津成为一个 磁石核心,强烈地吸引着周边城市的产 业功能。
珠江三角城市群特征:中心城市的轴向 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 形成,即扩散阶段。以香港为核心,深 圳为代言人,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分工, 并向特色性方向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特征:信息化与产业高技 术化高速发展,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发 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 —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 达的城市化区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信息核 心——对外窗口源自湖泰镇江 州
《杭州市城市报告》PPT课件
专业店、老字号商店高度集聚的时尚
购物区。
湖滨商圈最独特的一点是,它既具有
商业氛围,又有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注:主要调查目标:解百新世纪、湖
滨国际名品街为主。
精选课件ppt
14
湖滨商圈:
商圈租金竞争力分析:【暂缺】
业态特征:武林商圈内的包容性非常强, 涉及的业态也非常广。高档购物中心、百 货商场、专业市场、专卖店、便利店都有 分布;商圈内还有很多品牌专卖店、特色 餐饮连锁店、咖啡店以及各类饰品店、服 装店。
主要项目:主力商家:杭州大夏、杭州百 货大楼、银泰百货、国大百货、白鹿鞋城 等; 次主力商家:杭州剧院、浙江大酒店、各 银行营业厅等; 商业街:武林时尚女装街; 公共场所: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浙 江展览馆等。
主要项目:主力商家:解放百货、西湖时 代广场、利星购物广场、新元华等; 主力商业街:湖滨国际名品街; 商业地产项目:锦绣天地、西湖国贸中心 等。
现状分析:自西湖南线开通,还有湖 滨路商贸旅游特色街和南山路艺术休 闲特色街的规划建立,湖滨的商业气 氛正悄然改变,走向再度的繁华。 元华购物中心、解百新世纪、银泰•利 星等高档购物场所纷纷建立,环境优 越,又有必胜客、蔡家食谱、肯德基 等店的入驻,购物休闲两相宜。
2011 年 上 半 年 杭 州 实 现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2990.5亿元。
精选课件ppt
6
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至2010年末,杭州市市区职工 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失业保险金月 最低标准为880元。分别比上年提高140元 和112元。
劳动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3.52 万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15.56万人,分 别比上年增长17%和23.6%。年末城镇登记 失业率由上年的3.02%下降为2.99%。
杭州区位分析ppt课件
三、经济--第三产业
金融 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达到 31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28家, 分别比上年增长6.2%和7.7%,全市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148.77 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贷款余 额18090.9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9.2%,其中当年新增贷款1512.42 亿元,比上年减少158.02亿元。个 人消费贷款余额2600.56亿元,比上 年末增长4.1%。
15
三、经济
1、简述 2、第一产业 3、第二产业 4、第三产业
16
三、经济--简述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83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42亿 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61.98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4416.12亿元,分别 增长1.5%、7.4%和9.0%。人均生 产总值94566元,增长7.4%。三次 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45.8∶50.9 调整为2013年的3.2∶43.9∶52.9。
7
一、地理环境--资源
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
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
”之美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
种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种260多
个,杭州蚕桑、西湖龙井茶闻名全
国。[10] 全市森林面积1635.27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64.77%。
国家一级陆生野生动物有10种
17
三、经济--第一产业
201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 总产值384.34亿元,比上年增长 7.6%。其中,农业产值207.72亿元 ,林业产值38.18亿元,牧业产值 86.85亿元,渔业产值42.00亿元, 分别增长8.9%、9.5%、3.8%和 7.7%。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杭州市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素有“人间天堂”之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市也面临着新时期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推动杭州市的城市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杭州市应该注重实现宜居城市的建设。
宜居城市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杭州市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的生态氛围。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和建设公园绿地,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空气质量和水质监管,确保市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要注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也是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杭州市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杭州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注重推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城市信息化网络。
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效率,为市民提供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再次,要注重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
未来杭州市应该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最后,要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杭州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底蕴。
未来杭州市应该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发展创意文化和时尚产业。
加强文化场馆和设施的建设,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应该注重宜居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文化软实力提升。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ppt 15页)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古往今 来凡到过的人们都对这座美丽城市发出由衷的赞美。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 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 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 东南部交通枢纽。
城市十大新城
53
1
6 7
4
2
9
8
未来十座新城: 1.江东新城 2.临江新城 3.下沙新城 4.空港新城 5.城东新城 6.钱江新城 7.钱江世纪新城 8.滨江新城 9.之江新城 10.临浦新城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扩张方向:城市东扩,北部推进,旅游西
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
杭州正在经历“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
代”的巨变。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90、危机不仅带来麻烦,也蕴藏着无 限商机 ——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总裁格雷格?布 伦尼曼
91、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92、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 特 93、21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 机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 第十四章 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P223 管理者必须在工作与奖励之间建立恰 当的联 系。想 要什么 就应该 奖励什 么,奖 励什么 ,你就 会得到 什么, 有效的 奖励可 以引导 员工努 力工作 。
84、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 重要的 是战略 的执行 ——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
85、战略越精炼,就越容易被彻底地 执行 ——花旗银行董事长约翰?里德
86、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 远比一 流的点 子加三 流的执 行力更 好。 ——日本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培训课件(ppt 53页)
通道东移——一个可能被逾越的角落
区域网络化交通的建设使 杭州已经不再是区域要素 流动的必经节点,杭州很 可能成为一个被逾越的区域 发展角落。
2、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
The industrialization road
with Less Obvious Advantage 工业化——杭州走了多远
根据产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判断, 杭州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 产业的高度化阶段。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Background—the Macro-environment of
Hangzhou 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 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 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 的转变 ,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 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 发展的成败。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
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Regional Central Status with Challenges
杭州区域地位的下降是由杭州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08-11-3一、本次总体规划获批复对杭州市城市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答:城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保护和管理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对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指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次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确定了杭州市“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格局,明确了杭州市由“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的发展方向,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西湖风景名胜区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为杭州市到2020年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本次总体规划对杭州市城市性质是怎么定位的?答:科学的城市定位对城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城市性质的确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证和研究,确定的城市性质既体现了杭州在国家、区域、全省所处的地位,又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
国务院批复的杭州市城市性质表述为:“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为此,批复中还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杭州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这不仅明确了杭州市城市性质,而且还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站在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实现这一性质的具体要求,明确了杭州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三、能否介绍一下这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答: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78年7月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杭州城市规划
杭州市域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篇1. 规划范围与期限(1)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含上城、下城、江干、西湖、拱墅、滨江、萧山、余杭八区和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五县(市),面积16596平方千米,有关问题的研究与协调范围扩大到周边海宁、桐乡、德清、安吉、绍兴、诸暨等县(市)。
(2)规划期限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2. 发展目标与定位(1)城市发展目标城乡统筹,新型城市化的先导区;协同发展,都市网络化的示范区;诗意栖居,高品质生活的典范区;和谐创业,新经济发展的引领区。
(2)城市发展定位一城七中心“一城”即建设一个极具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七中心”即把杭州建设成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长三角创新创业中心、长三角综合交通物流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浙江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3. 发展容量与规模(1)人口规模至2010年,杭州市域常住人口达到870万人;至2020年,杭州市域总人口达到1030万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按1270万人口规模进行预留。
(2)用地规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城镇建设用地为696平方千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为906平方千米。
农村建设用地规模:至2010年,农村建设用地为329平方千米;2020年,农村建设用地为231平方千米。
生态保育用地规模:至2020年,生态保育用地规模达到13000平方千米以上,占土地总面积的80%左右。
经济发展规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900亿元(2005年价格),人均生产总值接近60000元(按常住人口),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2020年达到10579亿元(2005年价格),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13750元(按常住人口),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0%。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一、杭州都市区功能的脉络演变1、从鼎盛到衰落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杭州,在她悠久绵长的发展过程中,既有经历了从地方性的城市演变为全国性的中心城市的辉煌的时期,也有经历了城市逐渐衰落、影响力渐减的曲折过程。
而今正面临重新崛起,迈向成长为未来区域中心城市的新机遇。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杭州就已进入与黄河流域等同的发展阶段。
秦时已成为钱塘江南北两岸商贩活动的中枢。
此后的唐、宋、元时代,杭州作为全国水、陆驿站交通的枢纽,大运河、钱塘江、浙东运河、海道航线以及驿道的交汇点,以及通往中亚、东欧各地的东西陆上交通线的起讫点,一直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地位,也是全国的工商业活动和贸易活动中心。
南宋时到达鼎盛时期,杭州城“辇彀驻跸,衣冠纷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一跃而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综合中心,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大都会。
元朝时期政治地位虽然有所下降,经济上仍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都市。
马可波罗在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把杭州称为“天堂之城”、“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从元末开始,杭州地位趋于衰落。
一方面城市受到动荡时期战争的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通商口岸的地位受到威胁:明朝海上贸易的禁断,使得杭州失去了原有交通枢纽的地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南京、扬州等城市;后来清代根据《马关条约》,杭州又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但上海的开埠使得“东南第一大通商口岸”的机会就再也不复回到杭州了,相比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兴起的同时,杭州渐趋衰退。
以GDP 来看杭州在1990年代后全国所处的地位: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杭州排名处于中游,落后于南京和广州,与济南相近;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位于10名左右,除了落后于四个直辖市以及南京、广州两个沿海城市外,还落后于武汉、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
表 历年来杭州市区GDP 的排名情况浙江省内排名 在沿海省会城市中排名 在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中排名 1990 1 4 12 1995 1 3 9 1999 1 4 11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1、1996、200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注:沿海省会城市包括石家庄、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南宁共7个城市;全国直辖市及省会城市不包括拉萨共30个城市 2、从消费型城市到生产型城市不管是作为全国经济中心还是区域中心城市,工业革命以前的杭州都是消费型城市。
杭州城市规划浙大授课
三3、-钱3、江世奥纪体城中-奥心体与博博览览城中规划心规划
奥体博览城功能定位:融合两区沿江开发,推进城市跨江发展,以体 育竞技、博览会展为主导功能、集商务办公、商业购物、生态居住、 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展示城市新中心区形象的城市复合型功能区。
杭州城市规划浙大授课
27
奥体博览城鸟瞰效果
3-3、奥体中心与博览中心规划
杭州城市规划浙大授课
10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远期规划图
1、明确了“保老城建新城” 的建设思路,和“城市东扩、 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 江发展”的战略。 2、通过加强近郊中心镇 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逐步形成外围城市组团, 达到扩散、疏解中心城区 功能并吸引近郊农村人口 集聚的目的。 3、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 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绩效:通过综合保护,保护修缮、恢复重建了1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恢
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拆除违法及有碍观瞻的建筑58.5万平方米,外迁
单位265家、住家2791户,西湖水质大大改善,水深从1.65米提高到2.5米,
水体透明度从50厘米提高到73厘米,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得到修复,
公交
出租车
水上巴士
地铁、BRT
五杭位州一城市体规划的浙公大授交课体系
公共自行车
2-9、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小汽车的限 制(进入和停车 收费、共交换乘) 2、交通组织与 道路改善 3、土地利用与 相关政策(混合 用地) 4、城市形态
杭州城市规划浙大授课
17
良渚 瓶窑
临平城
主城
下沙城
未来科技城
江南城
古代杭州城墙界线 杭州城市清规朝划杭浙州大授地课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网络形成
临安城旧“市坊制”解体,为遍布全城的新型
商业网所代替. 传统的集中市制改变成以全城 为市场领域,行业街市为骨干,联系分布各居民 坊巷的商业网点所组成的商业网. 新兴的城市 服务行业,如瓦子、茶楼、酒肆等也纳入商业网 内.商业布局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市场的演变
中国初期的城市,是政治领域的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经一部扩大,城市从
商周时期单一的“堡垒功能”,开始转向具备 多种功能,堡垒功能与 市场功能结合。 三国时期,将城市中的“市”从高墙深宫之中, 一到了民间的闾巷,开始了“市场”与民间相 结合 封建社会具备了城市的基本特征:即城与市相 结合,两者的结合便形成了集军事、经济乃至 宗教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城 市。 ——摘自《城市经济学》
临 安 成 城 址 变 迁 图
(三) 主要分区 规划
1.宫廷区
南宋建都以原州治作行宫, 宫室简陋,宫城规划亦未 超越州治子城。绍兴十二 年(1142年)与金人达成和 议,偏安局势逐渐确定, 于是开始大兴土木,经营 宫室。至绍兴二十八年 (1158年)更扩展宫城,周 回达九里。南起钱塘江边, 北抵今凤山门,东至候潮 门,西迄万松岭,即为宫 廷区。
长三角城市群特征:信息化与产业高技 术化高速发展,区域生产力向均衡化发 展,空间结构网络化,形成点——轴— —网络系统,整个区域成为一个高度发 达的城市化区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信息
核
心——对外窗口
泰 州
苏州
镇江 无锡
湖 州
第一圈层——次级辐射中心
上海 宁波
杭州 嘉兴 常州
台 州
绍兴 南京
舟 山
第二圈层——专业产业基地、专业市场
(2)新型商业网规划
自唐代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旧有的“市
坊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至南宋 临安城,这种“市坊制”已完全被更具活力的 “坊巷制”所代替. 将以往因袭井田制邑概念 的传统聚居方式,改进为按街巷分地段的办法来 组织城市聚居生活.
南 宋 临 安 城 商 业 网 点 分 布 图
封建社会具备了 城市的基本特征: 即城与市相结合, 两者的结合便形 成了集军事、经 济乃至宗教等多 种功能相结合的 城市。
经济布局 经称区域经济布局,是指生产要 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优化组合,是经 济建设中具有长圆形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关 系到城市的长期发展。
隋朝的立国时间虽然短暂,但对杭州正式成为一
个城市却起了奠基作用. 隋开皇十一年(591 年) ,大臣杨素调发民工在凤 凰山下的柳浦即今钱塘江沿岸的江干一带筑城, 建立了杭州州治“, 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为我 国东 南部最大的城市之一. 功能分区 杨素所建杭州城,州治设在城南的凤凰山麓,而城 北则为居民与市场,奠定了“南宫北城”的城市格 局.
2006年杭州在全国“生活质量”城市排行榜上 位居第三。 2011年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第八。 2011年全国城市GDP排名第八。
6个城市的 年GDP超过 了4000亿元
(数据来源:杭州 市统计局)
资料来源:杭州统计年鉴;
长三角城市群立体交通航空交通示意图
长三角经济圈陆、海、空立 体交通带来的经济、生活圈
南宋皇城图
宫城即位于凤凰山麓,这带地形起伏多变,故宫廷区的各种建筑设施势必 随地形作出安排。临安宫廷区的总体布局基本上还是遵循前朝后寝之制的传统 形制来安排的。在规划结构中,朝区便成了全局的重心,臵于最重要的方位上。 其他各区则按各自功能,根据传统规划格局,结合地形,配臵在这个重心的周 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由于地形复杂,各区内部布臵,则多因地制宜, 富于变化。
2 .商业网组织及新型商业网规划
(1)商业网组织
就经营性质论可分为两大类,一为负责商品流通的商 业,一为满足城市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专供商贾用 的货栈。“行”是商业分工的标志,也是它的组织基 础。临安商业组织,分工颇为细致。大类又有官营与 私营之别。在私营各类中,按经营范围的不同,划分 为各种不同专业的“行”(或“团”) 。
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杭州绝不能单打独斗,必
须加快构筑都市经济圈,与环杭州湾乃至长江 三角洲的城市有机的“捆绑”在一起,共同参 与国内地区之间甚至世界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共同实现新一轮的发展——王国平《城市论》
从规划看
杭州城市空间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 过程. 春秋战国初期,今天的杭州地区尚属吴、越 两 国的边境拉锯地区.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 发展,至秦代,这个地理单元终于在行政上与全国实 现了统一. 史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 年) 灭楚降 越后,于吴、越故地设臵会稽郡,辖20 多个县,并在 地域近中心设臵钱塘县,钱塘县即是今杭州市的前 身,从此拉开了杭州作为城市的历史新篇章. 刘宋 泰 始年间(465 - 471 年) 之前,钱塘县治所在的城市聚 落已经沿江干水运路线自柳浦向北拓展到今吴山东 麓的鼓楼一带,并设臵“新城戌”兵营. 六朝时期 钱塘 县治治所及其城市聚落的建设与拓展,为隋代及其 以 后历代杭州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一轮的竞争,不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 竞争而是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杭州市规划的背景
环渤海京津翼地区
环渤海城市群特征:中心化城市强化阶 段,即极化阶段。北京、天津成为一个 磁石核心,强烈地吸引着周边城市的产 业功能。
长江三角州地区
珠江三角州地区
珠江三角城市群特征:中心城市的轴向 扩散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点——轴系统 形成,即扩散阶段。以香港为核心,深 圳为代言人,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分工, 并向特色性方向发展。
扬 州
第三圈层
南 通
第二圈层
第三圈层——原材料基地
第一圈层
核心层
原材料基地,以 廉价的人力、物 力、丰富的自然 资源为核心竞争 力。
依靠廉价的人力 资源,对原材料 进行低附加值的 粗加工,以集群 优势、低成本、 低利润取胜。
依靠人才、信息、 依靠便捷的交通枢 技术、成本优势, 纽、优良的社会环 完成产品的深加 境、高级人才的聚 工,提高产品附 集、与国际接轨的 大平台建设,提高 加值。 凝聚与展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