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意图
2024《将相和》说课稿范文
2024《将相和》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将相和》,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将相和》是2024年音乐课程中的一首民乐曲目。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音乐知识并具备一定演奏技巧的基础上教授的,是音乐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重要内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音乐知识和乐器演奏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将相和》这首曲目的音乐特点,掌握曲目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演奏《将相和》的乐器技能,加强协同合作能力;③情感目标:在乐曲演奏中,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好和合作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将相和》的音乐特点,掌握曲目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难点是:正确演奏乐曲,并通过合作协调完成整体效果。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我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示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学法:积极参与法,反思总结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乐谱、乐器和演示音频等教学素材,以便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课堂伊始,我会播放《将相和》的录音,让学生先感受一下乐曲的整体效果。
然后,我会进行简短的谈话引导,询问学生对这首曲目的第一印象,并和他们一起探讨曲目的名称的含义。
环节二、分析乐曲结构和技巧我会通过课件和乐谱展示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并进行详细解释。
同时,我会示范演奏一部分乐曲,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要点和技巧。
环节三、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在乐器上进行合作演奏。
我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演奏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提高整体效果。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
《将相和》教案(精选14篇)《将相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认写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简要复述__的三个小故事。
3、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复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们都说:“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说明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和长久发展需文臣武将齐心协力,但在战国时,曾发生一件将相有不和到和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一)提出自读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懂。
2、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1、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生字的读音。
2、提出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小组内探讨。
三、反馈交流1、指名朗读课文。
2、把握词语的词义。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理直气壮:理由正确、充分,说话气势壮盛。
完璧归赵: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
负荆请罪:光着上身,背负荆条,向人请罪。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文题中“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齐心协力,共保赵国。
)2、 __主要写了哪几个小故事?请简要复述故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秦王想占为己有,假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蔺相如与秦王巧妙周旋,最终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
渑池之会: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让人记录下来,蔺相如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被逼无奈,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让人记录下来。
秦王没占到半点便宜。
负荆请罪:蔺相如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下不来台。
蔺相如一针见血的话语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深知自己大错,背负荆条,上门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学生能说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即可。
《将相和》精品教案
《将相和》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互助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宽容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人物描写方法资料。
4. PPT或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3)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并进行练习。
4. 人物描写方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等。
(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9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秀9篇】《将相和》教学设计篇一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本着简简单单教学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于如下考虑:1、理解词语: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的意思。
在学习中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必�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二个故事。
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主人公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
3、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最有较手段和途径。
对于本文的人物表现,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真正体会其机智勇敢、爱国思想。
4、课文由三个故事组成,这样课文就显得长,要在一个课内完成对三个故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由于这三个故事中,前两个是第三个故事的因,这两个故事有一定的统一性,所以这节课安排学习《完璧归赵》《渑池会》。
5、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中学习中学读学写。
本文是写人文章,展现人物的品质突出,是学生学习写人的好例子,所以学习目标中设置了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方法。
以完成阅读教学的使命。
关于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教学从读入手,以读解文,学习本文也不能例外。
文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有利内容,所以本课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的内容,体会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思想为教学重点。
2、难点:秦王叫赵王鼓瑟并记录下来,这是对赵王本人的也是对整个赵国的侮辱,关于这一点,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学生一下子可能不能明白。
关于教学策略1、本课文长容量大,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具到,这节课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通过讲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环境,以及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
1.2 教学目标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起因;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内容1.4.1 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1.4.2 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起因分析第二章: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激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矛盾激化的过程,理解双方的立场和情绪。
2.2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2.3.1 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激化过程讲述2.3.2 分析双方立场和情绪变化第三章:赵王调解3.1 教学目标了解赵王如何调解廉颇与蔺相如的矛盾,以及调解结果。
3.2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3.3.1 赵王的调解过程讲述3.3.2 分析调解结果及其影响第四章:廉颇蔺相如和解4.1 教学目标了解廉颇蔺相如如何实现和解,以及和解的意义。
4.2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4.3.1 廉颇蔺相如和解的过程讲述4.3.2 分析和解的意义及其影响5.1 教学目标5.2 教学方法通过讲述、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5.3.2 提炼故事中的启示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将相和》故事中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6.3 教学内容6.3.1 选取《将相和》故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6.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心得第七章:团队协作7.1 教学目标通过团队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7.2 教学方法采用团队游戏、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7.3 教学内容7.3.1 设计团队协作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7.3.2 小组讨论,分享团队协作的心得体会第八章:沟通技巧8.1 教学目标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沟通技巧。
《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
《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将相和》教学设计7篇将相和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欢迎参阅。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的文学名著、历史名著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吗?(《史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相和》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板书课题:将相和)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②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第7自然段的内容。
③全班表演,奖励优秀者。
④师生共同总结人物特点。(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随机应变、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爱国的人。)
可从描写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条进行分析概括。
(4)小组内合作学习第8自然段,体会蔺相如的智慧。
(2)通过组词区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
(3)强调易错字音:“臣、辱、擅”是翘舌音,“罪、辞”是平舌音;“怯”读qiè;“诺”读nuò。
3.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要求:
(1)独立朗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小组内交流并理解“和氏璧、召集、商议、强逼、抵御、推辞、无价之宝、完璧归赵、同心协力”等词语,扫清字词句的障碍。
(1)指名读课前导读。这段话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阅读建议?
(2)小结:这一课给我们的阅读建议是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3)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快速读文,并记录一下所用的时间。
(4)这篇文章内容比较长,同学们都用了多长时间?举例说说你们是怎样阅读的。(生交流:3分钟、5分钟、6分钟等,时间长短不一。)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这是阅读和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将相和”巧妙地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连成了一个整体,揭示了文章的思路,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将相和”读开去,体现了篇章的整体性,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尤其与文路相合,相机再交流“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这一学习方案,旨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实现对“将”、“相”的深度认识。
【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过程。
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
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侧面描写秦王蛮横与无奈等手段,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品质。
本文的结构很独特,三个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结果,都可独立成篇,而三个故事之间又有因果循环、紧密相连,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
而这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几个极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一个大故事,构思非常巧妙。
读懂课题“将相和”的含义,体会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本文结构清晰,引导学生理清脉络不难;虽然学生已具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不容易;本文事件历史久远,课前搜集一定的背景资料来帮助读懂文本相当重要;评价人物是本课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虽然六年级学生阅读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但是实现立足每个小故事基础上的立足篇章整体来评价人物有一定的难度。
语文教案设计《将相和》
语文教案设计《将相和》《将相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历史故事。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1. 教学重点- 1.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例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面对秦王的欺诈,机智勇敢地应对,成功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
学生需要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他的智慧和勇敢,如“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这里蔺相如以巧妙的借口拿回和氏璧,表现出他的随机应变。
- 1.2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三个故事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
“完璧归赵”是起因,蔺相如在这个事件中崭露头角,被赵王封为上大夫;“渑池之会”是发展,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再次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负荆请罪”是结果,廉颇因为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而心生不满,但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使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 教学难点- 2.1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并通过朗读来体现有一定难度。
例如廉颇,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性格直爽且有些鲁莽,但同时又能知错就改。
学生需要从文中的描写中理解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如“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从这里可以看出廉颇的自傲和对蔺相如的不服气。
在朗读时,要读出廉颇的这种情绪。
- 2.2理解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品质。
这种思想品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理解。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懂得团结合作、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将相和》。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将相和》的背景及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将相和》。
2. 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写在日记中。
3. 搜集有关《将相和》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朗读背诵等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尊重他人。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生字词、角色性格特点等的掌握程度。
《将相和》精品教案
《将相和》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1.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3.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板块一速读了解背景,聚焦指导方法1.比赛激趣。
比一比谁一眼看到的内容多。
(1)课件出示作者简介,闪现5秒钟。
课件出示: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称号: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史记》,是中国最早的通史。
(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多少内容?比较《搭石》中学习的速读方法,这次你是怎么做到看这么多内容的?预设:我看到了司马迁写的代表作《史记》等信息。
我的方法是一眼看到更多内容,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
(3)课件出示故事背景,闪现10秒钟。
课件出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当时,秦、楚、齐、赵、燕、魏、韩七个国家比较强,称为“战国七雄”。
其中,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
部编版小学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2、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人物顾全大局、讲团结的优秀品质。
二、重难点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四、课时安排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老师讲述课文背景导入。
2、学生齐读课题。
3、回顾已学内容,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4、老师谈话过渡。
(二)概括人物形象1、出示自读要求: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试着用四字词语给廉颇和蔺相如一个公正的评价。
(每人不少于两个,写在课题旁边)2、学生发言、交流。
3、请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两个词来形容蔺相如和廉颇,老师相机指导。
(三)品读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1、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把蔺相如说的话用“—”划记,廉颇说的话用“﹏”划记,再从中选择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句子,设身处地,反复练读,让听者如临其境。
2、分析廉颇的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3、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廉颇语言中的“不服气”和“!”,体会廉颇的心情。
4、解析蔺相如的语言,从语言中体会蔺相如的智勇无双。
(1)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5、老师谈话过渡。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1、过渡: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智勇双全,但是廉颇的形象不是通过品味语言得出来的,我们是通过事件负荆请罪得出来的,那么廉颇来到蔺府,他到底说了什么?2、小练笔,学生写一写廉颇对蔺相如说的话。
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将相和》,使学生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理解“将相和”的含义。
2.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教育学生学会宽容,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廉颇与蔺相如的品质,体会“将相和”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心理变化,理解他们的宽容精神。
2.将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宽容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简要介绍廉颇与蔺相如的背景。
b.提问:你们认为“将相和”是什么意思?请用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2.学习课文a.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3.分析故事情节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心理变化。
b.学生举例说明廉颇与蔺相如的宽容精神。
4.案例分析a.教师提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否具备宽容精神。
b.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情景模拟a.学生分组,模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情节。
b.学生表演,体验角色心理。
c.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宽容与合作的重要性。
b.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c.教师强调宽容与合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b.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作业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宽容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故事情节,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将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对话示例:教师提问:“请大家谈谈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回答:“我觉得廉颇很勇猛,而蔺相如很聪明,他们能和好是因为蔺相如的宽容。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将相和》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将相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
(2)学会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将相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将相和》的优美意境。
(2)介绍《将相和》的作者王勃及其创作背景,使学生对《将相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将相和》的内容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将相和》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将相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人物、表达思想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内涵。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团结协作、宽容谦让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将相和》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后来两人化解误会、和好如初的故事。
本文语言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古代历史故事感兴趣,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分析。
理解故事中所体现的团结协作、宽容谦让的道理。
3.2 教学难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如成语、典故的运用。
从中领悟到历史教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4.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4.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思想内涵。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4.3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主旨。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采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标记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思想内涵。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4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团结协作、宽容谦让的道理。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和氏璧”“蔺相如”“廉颇”等。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爱国品质。
体会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培养学生知错能改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将相和”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战国时期两位著名人物的故事——《将相和》。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和氏璧”“蔺相如”“廉颇”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学习“完璧归赵”指名朗读“完璧归赵”的部分,思考:蔺相如为什么要答应带着和氏璧去秦国?他是怎样与秦王斗智斗勇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他的机智勇敢。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学习“渑池之会”自由朗读“渑池之会”的部分,思考: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维护赵国的尊严的?学生同桌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
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学习“负荆请罪”默读“负荆请罪”的部分,思考: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将相和》的课程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将相和》的课程教学设计篇8【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美好品质。
2、分清每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3、把三个小故事任选一个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
2、了解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3、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学生讨论交流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媒体设计】录相带、投影片及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思路〗通过第一课时和课下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联系全文评价故事中的人物,适当加入自己的褒贬态度;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通过教师梳理,理出那些围绕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弄清“将相和”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的联系;最后总结全文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过程〗一、通过上节初读课文,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都知道了哪些问题?1、引导学生围绕从题目、主要内容、对人物(廉颇、蔺相如、秦王、赵王)个性的褒贬态度等方面回答,要紧紧抓住课文的叙述、描写来说,同时加入自己的看法。
2、鼓励学生说出谁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帮助他。
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走进“将相和”的故事里,去深入了解和认识这些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呢?二、看录相(完璧归赵)师:你从录相里能够看懂哪些内容?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交流,质疑问难,发表见解,鼓励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生:这段录象讲述了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的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的和秦王斗争,作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生;我知道了蔺相如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不畏强权。
我从文中“……”看出来。
生:我从“当满朝文武……挺身而出”看出廉颇很勇敢。
问:蔺相如真的要连头和璧一起撞碎吗?可围绕这几方面回答:1、不是的,因为蔺相如答应赵王,如果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把璧送回来。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分析课文中的三个故事,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的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故事的主要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将”和“相”的关系,分析课文中的三个故事。
难点: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将军廉颇的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知识储备,并互相交流。
教师再介绍“将”和“相”的概念和蔺相如、廉颇等历史人物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意义。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交流讨论:课文中的“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深入研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中的三个故事。
学生分小组朗读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事件经过和结果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观和大将军廉颇的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同时,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4.总结全文:回顾全文内容,总结作者通过讲述三个故事来展现蔺相如和廉颇的优秀品质和关系。
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
同时,让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以司马迁的《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将相和》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和价值。
3.学习司马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将相和》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体会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将相和》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品质和价值。
3.分析法:分析司马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述故事背景,引入《将相和》的主题。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将相和》的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3.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品质。
4.写作技巧:讲解司马迁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阐述对《将相和》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
1.《将相和》的文本材料。
2.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将相和》整体教案设计及评析
《将相和》整体教案设计及评析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情感;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友谊,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理解;(2)人物形象分析;(3)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3. 教学难点(1)课文情感的把握;(2)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3)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 欣赏教学法: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 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注释;4.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魅力;(2)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疏通字词;(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难点。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2)讲解人物形象,分析课文情感;(3)拓展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价值观;(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3. 拓展阅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朗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教学设计意图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阅读和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将相和”巧妙地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连成了一个整体,揭示了文章的思路,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将相和”读开去,体现了篇章的整体性,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尤其与文路相合,相机再交流“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这一学习方案,旨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实现对“将”、“相”的深度认识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侧面描写秦王蛮横与无奈等手段,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品质本文的结构很独特,三个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结果,都可独立成篇,而三个故事之间又有因果循环、紧密相连,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而这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几个极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一个大故事,构思非常巧妙读懂课题“将相和”的含义,体会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情况分析:本文结构清晰,引导学生理清脉络不难;虽然学生已具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不容易;本文事件历史久远,课前搜集一定的背景资料来帮助读懂文本相当重要;评价人物是本课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虽然六年级学生阅读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但是实现立足每个小故事基础上的立足篇章整体来评价人物有一定的难度课前预习作业:1.自学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3.查找与文章相关的资料;4.思考课后习题,在课前预习本上做好自学记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理清文章脉络,为每一个部分拟合适的小标题4.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依据质疑和课后练习明确学习的目标,拟定学习课文的思路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课题《将相和》,你想到了什么?2.课文出处:《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检查预习:1.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同学根据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2.检查字词预习(1)看生字表汇报自学情况音:用多音字“答”的另一读音组词;注意读准“削弱”.形:“璧”与同音形近字的区分,完成检测题1题;适时了解“和氏璧”相关资料:“和氏璧”传说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曾先后将璞玉献给楚厉王和武王,均被宫中玉工说是石头,卞和被分别斩下左右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并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注意“防御”的“御”义:对于字词的意思,有什么值得与大家交流的?估计学生会交流“瑟”、“缶”、“防御”,可能会谈到“诸位”、“削弱”,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提问①:“防御”的“御”?“诸位”的“诸”?点拨:有些词语结合语境理解了,还要问个究竟,进一步了解词素的内涵提问②:和氏璧、上大夫、上卿?随机出示:上卿:“卿”是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封了上卿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点拨:读课文的时候遇到生僻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工具书或者相关的资料提问③:注意到本文中有不少四字词语吗?在书上画一画,自己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检查“完璧归赵”、“攻无不克”听写字词,完成检测2题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的几个小故事?按不同的故事给课文分段 2.试着说说每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学生对归纳第一个小故事的内容最困难,可以让孩子结合理解“完璧归赵“的意思,再来说一说,就简单了答案参考:第一部分:秦王仗势要骗取赵国的宝玉,赵王派蔺相如带着璧去和秦王换城,秦殿上蔺相如见秦王没有诚意,就设法把宝玉送回,赵王封他做上大夫第二部分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并让人记下来,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就强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也让人记下来,秦王没占到便宜,蔺相如又立了功第三部分廉颇看到蔺相如的官职比自己高很是不服,想要给他难堪,但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称病不上朝,遇到廉颇也远远避开,廉颇知道后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好,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用简单的语句给课文加小标题结合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简介自己搜查的资料背景介绍感知、质疑1.再读课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围绕“将相和”你读懂了什么?估计学生难于说到因为??将相不和,又因为??将相和好,学生感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点明课题“将相和”的句子相机出示:“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非得给他难堪不可!”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到:①“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真的会撞吗?②课文为什么以“将相和”为题?……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上段话质疑:廉颇为什么说蔺相如靠的就是一张嘴?“难堪”是什么意思?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拟定学案:1.从课题出发:廉颇说的这段话紧紧地联系着三个小故事,若是结合上下文读懂了这段话,29将相和教学设计:杨梅艳顺义区赵各庄学校评析:孔凡艳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叶老说“预习”是“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教材”就是让学生“试去揣摩”“试去理解”的,学生也能“粗略读懂”本设计以“预习单”引领独立预习,“汇报单”帮助小组合作交流,由“课题”引领初读感知,最后以学生为主体生成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方案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本文结构独特,构思新颖:三个小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故事与故事之间又紧密相联,通过简洁而又巧妙的过渡,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与本单元及以前写人文章不同的是,本文是围绕着“将相和”这个题目,通过三个彼此关联的故事塑造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2.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独立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初读感知,学生基本能够读懂故事的意思;借助课后习题,理清文章结构不难,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容易;课文事件历史久远,真正读懂还需要(转载于:海达范文网:将相和教学设计意图)搜集一些必要的资料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本节课以“预习单”为凭借组织小组交流检查预习,以“课题”的初读释题、再次读懂引导整体感知,通过学生参与确定深入探究的内容和目标,并在整合文本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生成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方案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预习和小组交流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理清文章脉络,为每一个部分拟合适的小标题4.整合学习需求,拟定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方案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结构,给每个故事拟合适的小标题;整合学习需求,形成学习方案教学难点:立足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学习方案四、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图2.教学活动过程一、揭题导入板书并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说说你对课题有了哪些了解?相机出示:《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检查预习预习交流1.小组交流后集体共议以“预习单”为凭借,填写“小组汇报单”;一个小组主要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音:①容易注意到“削弱”的“削”和多音字“答”,用多音字的另一读音组.词②可能谈到课文中易读错的字,如“上大夫”、“侮辱”等..形:可能谈到一些易错字,如:“蔺”、“御”等,“璧”和“渑”可能会有同音字、形近字的联想,相机完成练习:bì()绿躲墙和氏“lián”也可以进行同音字联想,课下完成填空:lián接花价春可门义:估计学生会交流“瑟”、“缶”、“渑池”、“完璧归赵”等根据文本能基本理解“和氏璧”、“抵御”、“诸位”等,容易忽略对它们的深入理解,引导关注:①“和氏璧”中“氏”与“璧”都是本课的生字,文中写道“有一回,赵王得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王也说“愿意拿15座城换这块宝玉”,我们应该对“和氏璧”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汇报搜集到的相关资料:②“抵御”、“诸位”,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理解后,追问:“御”?“诸”?积累:预计学生能主动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若没有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自己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2.听写字词,完成检测2题鼓瑟、抵御、推荐、廉颇、和氏璧、蔺相如根据意思写成语:统一认识,共同努力3.你还做了哪些预习,与同学交流如:思考课后习题、提出不懂的问题、查找相关资料等检查读书分小组朗读课文:根据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注意做到正确、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的几个小故事?三、初读感知理清结构:1.浏览课文,按不同的故事给课文分段对于第1、第15等自然段的归属可能会有争议,可以读一读上下文,共议交流简单说说分段的依据点拨:第15自然段首先是对“渑池之会”的总结,也呼应了“完璧归赵”的结果,又2.试着说说每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预计学生归纳第一个故事的内容最困难,可以让学生再浏览课文,结合理解“完璧归赵“的意思,再来说一说当学生不能做到语言简练时,出示提示——课下完成检测题第3题3.用简单的语句给课文加小标题学生如果摘记文中出现的词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来概括当然可以,若学生用其他语言来概括,只要基本符合故事内容,也应该肯定感知、质疑1.再读课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说说围绕“将相和”你读懂了什么?预计学生会谈到将相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可能会说到因为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导致了将相不和,又由于廉颇“负荆请罪”所以将相和好学生感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点明课题“将相和”的句子相机出示: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预计学生会问到:①课文为什么以“将相和”为题?②有很多种认错的方式,廉将军为什么要“负荆”请罪???也可能结合上段话质疑:蔺相如靠的是什么职位比廉颇高?四、拟定学案1.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探究什么?学生可能会答道:理解课题“将相和”的含义;体会廉颇和蔺相如各是一个怎样的人等2.请你选择一个方面,拟定一个继续探究的学习方案3.交流完善学生展示自己拟定的学习方案,师生共同修改、完善可能出现的学习方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