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颐和园的景观构成要素--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此可见,颐和园的亭之美不仅在于其结构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其空间美和创作意境的美.
3 结语
亭分布在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其灵活多变的形象、因环境而异的体量、蕴意深刻的点景题名,使 其与周边环境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和景观欣赏点.他们在表达颐和园创作思想和丰 富景观构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重的3层八角重檐攒尖顶的画中游,典雅秀丽的四角攒尖顶的
知春亭,都堪称亭之精华.
颐和园的亭在点景建筑群中常以非常规尺度展现在游人
面前.如佛香阁东、西两侧的敷华、撷秀,小巧精致,衬托出佛香
2_淼复厶的,裸的角度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 阁之雄伟壮观;丽位于十七孔桥东端,为求构图均衡的廓如亭,
建筑面积达204 m2.究其因,是环境决定体量,体量烘托环境. 亭的空间功能是复合的,考察的角度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
颐和园是古代造园家留给人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双重文化遗产,园中建筑类型丰富,几乎涵盖了 中国传统建筑的全部类型.本文仅对其中的亭进行了探讨,笔者期待人们对赜和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和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进一步挖掘发现.
参考文献:
[1]张家骥.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2]苏轼.东坡全集(卷七):涵虚亭[M/OL].四库全书网络版.[2006一05—27].http://211.81.31.51/scripts/
5)桥上.亭与桥相结合称之为桥亭.桥上建亭本是为路人遮风挡雨,防止木构糟朽过快,称之为
风雨桥.在园林中的桥亭除这些作用以外,最重要的是让游人能驻足凭栏观景,丰富桥的造型. 位于西堤之上的柳桥、练桥、豳风桥、镜桥4座桥亭,形态各异,丰富了景区界限,并与景明楼、玉
带桥一起将西堤分成7段,每段300 m左右,与人的愉快步行距离一致.[5m这样就缩短了西堤的心理
长度,游人漫步于长堤之上驻足休息观景的同时,亦可减轻疲劳感. 2.2亭的体量和形式
亭的造型丰富,灵活多变,计成《园冶》说:“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
①对鸥舫、鱼藻轩虽然各有一个舫和轩的类名,但其空问功能和形式都与本文定义的亭相吻合,故将其划人亭的范畴
万方数据
第2期
张 龙等:析颐和园的景观构成要素——亭
PaVilion,the l andscape constitution el ement of Summer Pal ace ZHANG Long,WU Chen,WANG Qi—heng。
(Coll of Civn,Tian扣n Univ,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form,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avilions,this paper defines all the constructions that belong to pavilion in Summer Palace(Qingyi Garden),and studies the pavilions in Summer Palace(Qingyi Garden)and Yang Shi Lei blueprint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space position, dimensions,spatial function and name. It also points out the vital r01e and value of pavilions in the land— scape constitution of Summer Palace. Keywords:Summer Palace;Yang Shi Lei;paVilion;landscape constitution
关键词:颐和园;样式雷图;亭;景观构成
中图分类号:TU 98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4X(2006)02一0057一04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 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十四年(1888年)更名为颐和园.现在的颐和园基本上保持了 光绪朝的格局.(清漪园)颐和园历经两次破坏和重修,国家图书馆存有大量重修时期的样式雷图.为 揭示亭在颐和园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以供园林设计者参考,本文研究了颐和园不同时期及 相关样式雷图中出现的亭.
《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休憩游行也.司空图有‘休休亭’,本此义.,,[1]227计 成从假借之意出发,强调了亭最初为人驻足停留、提供休息之所,这一功能一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传 承、发展,并引申为空间转换的节点.“可望”是亭另一空间功能,人置身其中,可以观景.它能集四周景 物之胜,使人从有限空间进入无限空间.正如“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成天全”[2]. 1.3亭的空间意义
d。。ign。d
by Yang shiILei during。
repairing summer Palace
的“名”,不是建筑的“类名”①,而是涵盖了建筑精神意象,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的“题名”[7],如“知春亭”
①亭、台、楼、阁、殿、堂等分类名称
万方数据
60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9卷
中“亭”是类名,“知春”是题名.题名是点染主体、强化意境的重要艺术手段.《红楼梦》中也有言:“偌大 景致,若干亭树,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水,也不能生色.”强调了题名对园林意境创造 的重要性.
59
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识也.”[1]227可见亭并无定
式,因环境而异. 亭虽体量相对较小,但却“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3]30,
不仅平面形式多样丰富,组合方式和屋顶形式更是不断推陈出
新,造就了一座座赏心悦目的形体.颐和园的亭在这一点上更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轻盈奇巧的双六角攒尖顶的荟亭,雄伟庄
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立 基无凭.”[1]208看似亭随处可 立,细看花间、水际、竹里、
山巅等处无不经过精心推 敲,既便于游赏,有景可观,
又能整合环境,丰富景
观.[3]142纵观园中亭子的位 置经营,大致有以下5种.
1)山巅.立亭于山巅, 视野开阔,宜极目远眺,同 时构成优美的天际线,以资
它处借景之需.如位于前山 西部山脊的湖山真意亭,揽
1 亭的界定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模糊,要分析颐和园中的亭,首先应对亭做一个界定,找出颐和园中的亭.本文 拟从以下三方面对亭进行界定,并以此为依据选定研究对象. 1.1亭的空间形式
在先秦时代的古陶文和古钵文中“亭”被写作“系”、“系”,其中“T”就像矗立的亭柱,上面部分如 同重檐攒尖的屋顶,整体就是“亭”建筑形象的简化.清代李斗《工段营造录·工事释名》:“亭,重屋无 梯,纵览四植.”这是对亭空间形式的简洁描述,但不尽然,“重屋无梯”只是亭的一种形式;“纵览四 植”则是作为亭的一种共性而存在. 1.2亭的空间功能
证.
1)独自成景.作为景区的趣味中心、视线的焦点而存 在,位置突出,能充分利用借景、对景的园林设计手法,揽周
围美景于视线范围之内.为借玉泉山玉峰塔入园而在昆明
湖东部设岛并建知春亭(图2),亭突出湖面,成为东部景观 的视觉焦点;置身亭中,玉泉山、昆明湖、万寿山、西堤、南湖 岛尽收眼底.画中游、湖山真意皆属此类.
第9卷第2期 2006年5月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叫rnaI of Yangzhou University(NaturaI Science Edition)
V01.9 No.2 May 2006
析颐和园的景观构成要素——亭
张 龙,吴 琛,王其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通过对亭的空同形式、空问功能和空间意义的分析,界定了(清漪园)颐和园中属于“亭”这一范 畴的建筑,并从亭的空间位置、体量、空间功能和题名等四方面分析了(清漪园)颐和园及其相关样式雷 图中的亭,揭示了亭在颐和园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位于西堤之上的豳风桥,因桥西有耕织图、织染局、水村居而被取名“豳风”.“豳风”为《诗经·国 风》中的一章,豳为古代地名,即今陕西省彬县、甸邑县一带,是周代祖先定居并赖以兴旺发达的农业 基地.《豳风·七月》记载了古人农耕蚕桑、丝织及狩猎等情况.身临豳风桥上极目西望,展现于你眼前 的画面是一幅幅男耕女织、采莲插秧的劳动画面,同时也表达了统治者对广大劳动人民安守本分各司 其职和平生活的向往.[4]134
收稿日期:2005—1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778005,59978027) *联系人,E—mail:history@tju.edu。com
万方数据
58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9卷
灵活多变的姿态与周围的山石、水体、花草、树木、建筑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匠心独到的位置
鱼;倘支沧浪中,非歌濯足”,就是通过亭和水来表达闲适自得,不为世俗所累的意境.
谐趣园内的知春亭,则有观鱼戏而知春之意,借于《王勃诗》“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H儿”位于
长廊东西两侧的对鸥舫、鱼藻轩①亦临水而立,题名点睛,意随名生.
4)廊间.廊间置亭,可打破线性空间的单调或突出转折,提示空间序列的开始和结束,增加组群 的起伏变化,丰富景观.这类亭在园中的比例最大,占半数以上,如长廊四亭等.
分别立于东西一高一低两个山丘之上,二者体量差别悬殊,形 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构虚轩的体量同时也完善了组群的构图. 另外,写秋轩两侧的寻云、观生意亦属此类· 2.4 亭的题名
魏晋以来,园林建筑往往拥有一个精雅富瞻的名字.这里
叫“.”
t,。。。。,,.
图4样式雷重修颐和园时
Th冀兰箭毒曩烹n Fig。.4
3)空间的过渡.位于墙、廊或建筑之间,作为建筑空间序 列的停顿,不同性质空间的转换、过渡.园中这类亭子很多,云
松巢和邵窝之间的绿畦亭是两组建筑的交点,二者空间在此转
换.长廊西端的石丈亭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4)陪衬.以其自身的形体衬托主体建筑,增强对比,突出
主体建筑,完善组群构图,丰富组群景观.构虚轩与其西侧小亭
skinet.dll?onlo西nPage. [3]高珍明,覃力.中国古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钧成,成刚.颐和园楹联镌刻浅析[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超星),1985. [5]芦原义信.城市外部空间[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样式雷图档,图档编号344一0173,332一0058一02[z]. [7]赵向东.参差纵目琳琅宇,山亭水榭那徘徊——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审美[D].天津:天津大学,2000.
亭的空间意义是“虚空”.虽然它可以作为某一场所的主体,但它不是一个实体,四面空Biblioteka Baidu,更多地 强调其虚空部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其外在形象与环境融为一体,以追求整体空间环境的 和谐统一.
2 颐和园亭的景观构成
根据对亭的界定,颐和园中属于亭这一范畴的建筑共50余座,分布在全园各个角落见(图1),其
使其成为最佳观赏点;富有诗意和深刻文化内涵的题名突显了主题,强化了创作意境.本文着重从空
间位置、形式体量、功能和题名4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2.1亭的空间位置
计成《园冶》说:“花间
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
得志者.惟榭只隐花间,亭
胡据水际,通泉竹里,按景
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
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
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
图一占善知知喜蚤銎鑫嚣藤蓰’釜委量盍。i及’
论.如谐趣园中位于连廊转折处的饮绿,承担着空间过渡的作Fig·o2verLlaoonkdscyaupqe岫onfzmhoiuc吡hu钔n 州paVriolmion1‘ 用.但从全园整体角度考虑,它位于t-I。”型湖面的内凸角,纵览and
全园之胜,是全园的视觉焦点,俨然以主亭自居.故本文仅以介绍颐和园亭的空间功能为主,以实例佐
2)点景、补白.为增加景观层次,在景观相对单调的地
图菱霎霖譬葛蠹嚣置
Fig.3 Location of Qiqingxuan Bafang pavnlon粕dits t'ilIer fu眦tion
方置亭,借以活跃空间气氛和改善环境.如霁清轩东侧的八方亭(图3),由于组群西、南两侧建筑较
多,在此设亭以取得整体构图的均衡,也打破了后面弧廊的单一构图.在颐和园相关样式雷图中有大 量点景亭的设计图纸,有草亭、片石亭(图4)[6],这些结构简单、造型奇特的亭有点景、补白之用.万寿 山东麓农乐轩南侧还有一片石亭,其材料和形式渲染该区表现村落景象的主题.
昆明湖、西山美景于窗前,
故题名“湖山真意”. 2)路边.设亭于道路
Fig.1
图1颐和园亭子分布图 The distribution of pavilion in Summer Palace
交叉口、转折之处或行进方向上有景观突变之处,为行人提供休息之处,可多面观景,不仅提示转折,
且能提高游人兴致,丰富景观.园中此类亭数目众多,重翠亭、含新亭、餐秀亭、廓如亭、荟亭皆属此类. 3)水际.水际安亭,借助水的特性创造环境气氛,表达园主的某种匠心,如“借濠濮之上,入想观
3 结语
亭分布在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其灵活多变的形象、因环境而异的体量、蕴意深刻的点景题名,使 其与周边环境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和景观欣赏点.他们在表达颐和园创作思想和丰 富景观构成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重的3层八角重檐攒尖顶的画中游,典雅秀丽的四角攒尖顶的
知春亭,都堪称亭之精华.
颐和园的亭在点景建筑群中常以非常规尺度展现在游人
面前.如佛香阁东、西两侧的敷华、撷秀,小巧精致,衬托出佛香
2_淼复厶的,裸的角度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 阁之雄伟壮观;丽位于十七孔桥东端,为求构图均衡的廓如亭,
建筑面积达204 m2.究其因,是环境决定体量,体量烘托环境. 亭的空间功能是复合的,考察的角度差异会产生不同的结
颐和园是古代造园家留给人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双重文化遗产,园中建筑类型丰富,几乎涵盖了 中国传统建筑的全部类型.本文仅对其中的亭进行了探讨,笔者期待人们对赜和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和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进一步挖掘发现.
参考文献:
[1]张家骥.园冶全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2]苏轼.东坡全集(卷七):涵虚亭[M/OL].四库全书网络版.[2006一05—27].http://211.81.31.51/scripts/
5)桥上.亭与桥相结合称之为桥亭.桥上建亭本是为路人遮风挡雨,防止木构糟朽过快,称之为
风雨桥.在园林中的桥亭除这些作用以外,最重要的是让游人能驻足凭栏观景,丰富桥的造型. 位于西堤之上的柳桥、练桥、豳风桥、镜桥4座桥亭,形态各异,丰富了景区界限,并与景明楼、玉
带桥一起将西堤分成7段,每段300 m左右,与人的愉快步行距离一致.[5m这样就缩短了西堤的心理
长度,游人漫步于长堤之上驻足休息观景的同时,亦可减轻疲劳感. 2.2亭的体量和形式
亭的造型丰富,灵活多变,计成《园冶》说:“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
①对鸥舫、鱼藻轩虽然各有一个舫和轩的类名,但其空问功能和形式都与本文定义的亭相吻合,故将其划人亭的范畴
万方数据
第2期
张 龙等:析颐和园的景观构成要素——亭
PaVilion,the l andscape constitution el ement of Summer Pal ace ZHANG Long,WU Chen,WANG Qi—heng。
(Coll of Civn,Tian扣n Univ,Tianjin 300072,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patial form,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avilions,this paper defines all the constructions that belong to pavilion in Summer Palace(Qingyi Garden),and studies the pavilions in Summer Palace(Qingyi Garden)and Yang Shi Lei blueprint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space position, dimensions,spatial function and name. It also points out the vital r01e and value of pavilions in the land— scape constitution of Summer Palace. Keywords:Summer Palace;Yang Shi Lei;paVilion;landscape constitution
关键词:颐和园;样式雷图;亭;景观构成
中图分类号:TU 98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4X(2006)02一0057一04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 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十四年(1888年)更名为颐和园.现在的颐和园基本上保持了 光绪朝的格局.(清漪园)颐和园历经两次破坏和重修,国家图书馆存有大量重修时期的样式雷图.为 揭示亭在颐和园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以供园林设计者参考,本文研究了颐和园不同时期及 相关样式雷图中出现的亭.
《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休憩游行也.司空图有‘休休亭’,本此义.,,[1]227计 成从假借之意出发,强调了亭最初为人驻足停留、提供休息之所,这一功能一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传 承、发展,并引申为空间转换的节点.“可望”是亭另一空间功能,人置身其中,可以观景.它能集四周景 物之胜,使人从有限空间进入无限空间.正如“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成天全”[2]. 1.3亭的空间意义
d。。ign。d
by Yang shiILei during。
repairing summer Palace
的“名”,不是建筑的“类名”①,而是涵盖了建筑精神意象,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的“题名”[7],如“知春亭”
①亭、台、楼、阁、殿、堂等分类名称
万方数据
60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9卷
中“亭”是类名,“知春”是题名.题名是点染主体、强化意境的重要艺术手段.《红楼梦》中也有言:“偌大 景致,若干亭树,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水,也不能生色.”强调了题名对园林意境创造 的重要性.
59
至十字,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识也.”[1]227可见亭并无定
式,因环境而异. 亭虽体量相对较小,但却“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3]30,
不仅平面形式多样丰富,组合方式和屋顶形式更是不断推陈出
新,造就了一座座赏心悦目的形体.颐和园的亭在这一点上更
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轻盈奇巧的双六角攒尖顶的荟亭,雄伟庄
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立 基无凭.”[1]208看似亭随处可 立,细看花间、水际、竹里、
山巅等处无不经过精心推 敲,既便于游赏,有景可观,
又能整合环境,丰富景
观.[3]142纵观园中亭子的位 置经营,大致有以下5种.
1)山巅.立亭于山巅, 视野开阔,宜极目远眺,同 时构成优美的天际线,以资
它处借景之需.如位于前山 西部山脊的湖山真意亭,揽
1 亭的界定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模糊,要分析颐和园中的亭,首先应对亭做一个界定,找出颐和园中的亭.本文 拟从以下三方面对亭进行界定,并以此为依据选定研究对象. 1.1亭的空间形式
在先秦时代的古陶文和古钵文中“亭”被写作“系”、“系”,其中“T”就像矗立的亭柱,上面部分如 同重檐攒尖的屋顶,整体就是“亭”建筑形象的简化.清代李斗《工段营造录·工事释名》:“亭,重屋无 梯,纵览四植.”这是对亭空间形式的简洁描述,但不尽然,“重屋无梯”只是亭的一种形式;“纵览四 植”则是作为亭的一种共性而存在. 1.2亭的空间功能
证.
1)独自成景.作为景区的趣味中心、视线的焦点而存 在,位置突出,能充分利用借景、对景的园林设计手法,揽周
围美景于视线范围之内.为借玉泉山玉峰塔入园而在昆明
湖东部设岛并建知春亭(图2),亭突出湖面,成为东部景观 的视觉焦点;置身亭中,玉泉山、昆明湖、万寿山、西堤、南湖 岛尽收眼底.画中游、湖山真意皆属此类.
第9卷第2期 2006年5月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叫rnaI of Yangzhou University(NaturaI Science Edition)
V01.9 No.2 May 2006
析颐和园的景观构成要素——亭
张 龙,吴 琛,王其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
摘 要:通过对亭的空同形式、空问功能和空间意义的分析,界定了(清漪园)颐和园中属于“亭”这一范 畴的建筑,并从亭的空间位置、体量、空间功能和题名等四方面分析了(清漪园)颐和园及其相关样式雷 图中的亭,揭示了亭在颐和园景观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位于西堤之上的豳风桥,因桥西有耕织图、织染局、水村居而被取名“豳风”.“豳风”为《诗经·国 风》中的一章,豳为古代地名,即今陕西省彬县、甸邑县一带,是周代祖先定居并赖以兴旺发达的农业 基地.《豳风·七月》记载了古人农耕蚕桑、丝织及狩猎等情况.身临豳风桥上极目西望,展现于你眼前 的画面是一幅幅男耕女织、采莲插秧的劳动画面,同时也表达了统治者对广大劳动人民安守本分各司 其职和平生活的向往.[4]134
收稿日期:2005—12—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778005,59978027) *联系人,E—mail:history@tju.edu。com
万方数据
58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9卷
灵活多变的姿态与周围的山石、水体、花草、树木、建筑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匠心独到的位置
鱼;倘支沧浪中,非歌濯足”,就是通过亭和水来表达闲适自得,不为世俗所累的意境.
谐趣园内的知春亭,则有观鱼戏而知春之意,借于《王勃诗》“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H儿”位于
长廊东西两侧的对鸥舫、鱼藻轩①亦临水而立,题名点睛,意随名生.
4)廊间.廊间置亭,可打破线性空间的单调或突出转折,提示空间序列的开始和结束,增加组群 的起伏变化,丰富景观.这类亭在园中的比例最大,占半数以上,如长廊四亭等.
分别立于东西一高一低两个山丘之上,二者体量差别悬殊,形 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构虚轩的体量同时也完善了组群的构图. 另外,写秋轩两侧的寻云、观生意亦属此类· 2.4 亭的题名
魏晋以来,园林建筑往往拥有一个精雅富瞻的名字.这里
叫“.”
t,。。。。,,.
图4样式雷重修颐和园时
Th冀兰箭毒曩烹n Fig。.4
3)空间的过渡.位于墙、廊或建筑之间,作为建筑空间序 列的停顿,不同性质空间的转换、过渡.园中这类亭子很多,云
松巢和邵窝之间的绿畦亭是两组建筑的交点,二者空间在此转
换.长廊西端的石丈亭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4)陪衬.以其自身的形体衬托主体建筑,增强对比,突出
主体建筑,完善组群构图,丰富组群景观.构虚轩与其西侧小亭
skinet.dll?onlo西nPage. [3]高珍明,覃力.中国古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钧成,成刚.颐和园楹联镌刻浅析[M].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超星),1985. [5]芦原义信.城市外部空间[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样式雷图档,图档编号344一0173,332一0058一02[z]. [7]赵向东.参差纵目琳琅宇,山亭水榭那徘徊——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类型与审美[D].天津:天津大学,2000.
亭的空间意义是“虚空”.虽然它可以作为某一场所的主体,但它不是一个实体,四面空Biblioteka Baidu,更多地 强调其虚空部分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其外在形象与环境融为一体,以追求整体空间环境的 和谐统一.
2 颐和园亭的景观构成
根据对亭的界定,颐和园中属于亭这一范畴的建筑共50余座,分布在全园各个角落见(图1),其
使其成为最佳观赏点;富有诗意和深刻文化内涵的题名突显了主题,强化了创作意境.本文着重从空
间位置、形式体量、功能和题名4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2.1亭的空间位置
计成《园冶》说:“花间
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
得志者.惟榭只隐花间,亭
胡据水际,通泉竹里,按景
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
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
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
图一占善知知喜蚤銎鑫嚣藤蓰’釜委量盍。i及’
论.如谐趣园中位于连廊转折处的饮绿,承担着空间过渡的作Fig·o2verLlaoonkdscyaupqe岫onfzmhoiuc吡hu钔n 州paVriolmion1‘ 用.但从全园整体角度考虑,它位于t-I。”型湖面的内凸角,纵览and
全园之胜,是全园的视觉焦点,俨然以主亭自居.故本文仅以介绍颐和园亭的空间功能为主,以实例佐
2)点景、补白.为增加景观层次,在景观相对单调的地
图菱霎霖譬葛蠹嚣置
Fig.3 Location of Qiqingxuan Bafang pavnlon粕dits t'ilIer fu眦tion
方置亭,借以活跃空间气氛和改善环境.如霁清轩东侧的八方亭(图3),由于组群西、南两侧建筑较
多,在此设亭以取得整体构图的均衡,也打破了后面弧廊的单一构图.在颐和园相关样式雷图中有大 量点景亭的设计图纸,有草亭、片石亭(图4)[6],这些结构简单、造型奇特的亭有点景、补白之用.万寿 山东麓农乐轩南侧还有一片石亭,其材料和形式渲染该区表现村落景象的主题.
昆明湖、西山美景于窗前,
故题名“湖山真意”. 2)路边.设亭于道路
Fig.1
图1颐和园亭子分布图 The distribution of pavilion in Summer Palace
交叉口、转折之处或行进方向上有景观突变之处,为行人提供休息之处,可多面观景,不仅提示转折,
且能提高游人兴致,丰富景观.园中此类亭数目众多,重翠亭、含新亭、餐秀亭、廓如亭、荟亭皆属此类. 3)水际.水际安亭,借助水的特性创造环境气氛,表达园主的某种匠心,如“借濠濮之上,入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