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阿司匹林与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关系探讨

合集下载

阿司匹林相关胃肠黏膜损伤72例分析

阿司匹林相关胃肠黏膜损伤72例分析

7 2例中男性 5 例 , l 女性 2 例 , 龄3 1 年 5~7 8岁 , 均 6 . 平 26
岁, 大于 6 O岁者 5 7例 , 9 2 。 占7 . % 患者 服 药时 间为 1个 月 ~7 年 , r6 %的患者仅服用 了低剂 量阿 司 林 (0~7 g 。2 其  ̄0 5 5m ) 7
2 结果
感等消化道症状 , 但它与内镜表现为溃疡 及严重并发症之间无 f { 月 确关系。在内镜有异常发现的患者中, 仅有极少一部分患者 脱 消化不 良症状 , 而已有溃疡的患者中不 足3 %的出现消化小 良症 0 状, 而内镜下 胃肠黏膜损伤 已出现糜烂溃疡甚 至} 血的患者 , H 相 当一部分 无 相 应 临床 表 现 , 组 溃 疡 患 者 中尤 症 状 者 岛达 本
或者经常饮酒者 ) , .% ; 2例 占7 7 9例溃疡并 出血患 者中 , 以 5例
黑便 为 首发症 状 , 1例为呕血 , 其余 3例则 无任 何症状 , 内镜 但
检 查 发 现 活 动 性 出 血病 灶 。
以黑便为首发症状 , 1例呕血 , 其余 3例无症状但 内镜 - F可 活
况 。 结 果 : 组 病 例 中 ,0 岁 以 上 者 占7 . % 。 症 状 者 占5 . % , 本 6 92 无 77 胃溃 疡 占 6 . % , 疡 并 出 血 占7 . % , 血 性 胃 炎 占6 . % 结 54 渍 78 出 52 论 : 司 匹林 相 关 的 胃黏 膜损 伤 , 年 人 居 多 , 上 消化 道 损 伤 、 疡及 出血 的危 险性 较 高 , 引起 重视 。 阿 老 且 溃 应
约有 1%左 右 的 服用 阿司 匹林 患 者 可 出现 恶 心 、 吐 、 气 、 胀 0 区 嗳 饱

【推荐下载】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

【推荐下载】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文献综述【关键词】阿司匹林;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Reye综合征; 水杨酸反应 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

小剂量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减少血栓素Az ( TXAz)的生成,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短暂性缺血发作,如脑梗死、冠心病、心肌梗死、偏头痛,人工心脏瓣膜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

故其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

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1 常见不良反应 1.1 胃肠道反应及黏膜损伤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大剂量长期服用可引起胃炎、隐性出血、加重溃疡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因为阿司匹林在胃内分解成乙酰水杨酸,对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1]。

发病机制为阿司匹林抑制环氧化酶1(COX?1),减少粘膜前列腺素(PG)的生成,刺激胃肠道粘膜,穿透胃粘膜上皮细胞膜,主要影响了黏膜的防御因子,影响黏膜细胞分泌粘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同时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减弱了上皮修复和更新[2]。

因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合成,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诱发出血。

异常增多的白三烯及自由基对粘膜有毒性作用,减少肝脏凝血酶原的合成[3]。

 张锡迎等[4]用内镜观察长期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胃肠粘膜的影响,随机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老年人82例,治疗组44例因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50?100mg/d,服药时间为0.5?6年。

怎样服用阿司匹林制剂是合理的吴英

怎样服用阿司匹林制剂是合理的吴英
怎样服用阿司匹林制剂是合理的吴英
吴英(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四川阿坝州611830)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生活与工作压力增大,并且在此基础上饮食较为丰富,极易出现一些身体疾病,其中阿司匹林制剂对一些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缓解一些症状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合理使用,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制剂的药性与计量等进行深入探究,以此确保阿司匹林使用过程中的合理性,从而达到较快治愈的目的。一、阿司匹林的药理活性阿司匹林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使一些物质合成,以此达到镇痛的目的,并且能够对炎症组织进行合成,在此过程中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者炎性反应物质实现抗炎效果。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作用下视丘温调节中枢,使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从而实现达到解热目的,具有镇痛抗炎效果。花生四烯酸在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下转变为血栓烷,在此过程中阿司匹林能够能够使COX-1乙烯化,以此可抑制活性,降低前列腺素生成。由此可以看出,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抗风湿、解热以及抗血小板凝固等效果。二、阿司匹林剂量选择1、解热镇痛阿司匹林适用范围为流行性感冒、月经痛等方面,其使用剂量一般为中等计量。6到12岁儿童,一次0.15 g,成人0.3-0.6 g,若使用后症状无法得到缓解,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剂量,但24小时不得超过4次。若在使用的过程中,阿司匹林无法对一些症状进行缓解,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1]。2、抗炎抗风湿阿司匹林对关节炎、风湿热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需要增加服用剂量,成人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体重进行服用,50-100 Mg/kg,每日服用3-6 g,在此过程中血药浓度7 d能够达到稳定状态,2-3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果在此过程中两周效果不明显,可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对药量进行有效的调整。3、抗血栓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动静脉瘘、心房颤抖等疾病,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抑制血小板形成。4、胆道蛔虫病治疗对于该类患者需要在饭后口服阿司匹林,每日3次,1次1 g,三天后有效果明显。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治疗。在治疗开始的过程中,应根据儿童体重分次进行口服,三天后分四次服用,连续服用60天。三、阿司匹林常用剂型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服用方法治疗效果以及计量等均与不良反应相关。由于适应症不同,使用药物剂型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阿司匹林一般情况下有三种剂型,有普通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泡腾片以及肠溶阿司匹林,其中普通阿司匹林片与阿司匹林泡腾片属于非溶制剂,服用后会对胃黏膜产生一定刺激,主要治疗效果为抗炎镇痛。阿司匹林泡腾片一般情况下针对疼痛、发热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除此之外,在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研发了肠溶制剂,在阿司匹林外有抗酸保护层,在胃内酸性环境中不溶解,而在肠道环境中有较好的溶解效果,在此过程中可降低对胃肠道不良刺激,对患者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长期服用患者最佳的剂型。四、阿司匹林在何时服用最佳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应当选择最佳服用时间,主要是为了避免对胃以及十二指肠的损伤,由于阿司匹林会对前列腺素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胃黏膜受到损伤,同时亦受到一些因素的侵害,致使胃粘膜溃疡,甚至穿孔,产生不同并发症,为此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应当选择饭后服用,能够使胃中浓度降低,以此减少对胃粘膜损伤。此外,肠溶阿司匹林需要空腹服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胃肠道达到较好的吸收效果。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对胃黏膜依然存在一定的损伤。由此可以看出,不是所有阿司匹林均能空腹服用。由于肠溶性肠溶剂型阿司匹林在胃内酸性环境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溶解。为此,我国药典规定,应当对肠溶片进行浓度测定,并且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一般情况下在对胃黏膜环境进行模拟的过程中,溶解度不能大于10%,此外一些肠溶阿司匹林在胃内的溶解度接近10%,表明少量溶解,但是也会对胃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鉴于阿司匹林制剂生产工艺与质量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建议患者在饭后顿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夜间患者血压偏低,血流缓慢,并且在此基础上水分补充量较少,容易形成血栓;清晨交感神经兴奋,血压短期快速上升,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时段为凌晨至上午10点,所以有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应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对肠溶阿司匹林服用最佳时间为晚餐后30-60 min,不但能够减少胃肠道刺激,并且还可起到较好的协同降压功效,一般情况下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需要在晚饭后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才具有一定的降压效果,若在上午服用降压效果不明显,同时可抑制新生血小板产生。患者在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应当整片吞服,不能碾碎或者溶解服用。参考文献[1]郭之东.合理使用阿司匹林[J].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9):62-63. [2]张国栋,程振国,孙来广.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输血的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8):118-119.

1例心梗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分析

1例心梗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分析

1例心梗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出血分析摘要通过1例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提醒临床医生或药师警惕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消化道出血风险,特别应注意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安全性,尽量避免因药物治疗导致相关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心肌梗死;双联抗血小板;消化道出血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益处得到临床的一致认可,小剂量阿司匹林单独或联合氯吡格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抗血小板治疗致消化道损伤甚至出血风险增加也成为临床治疗中困扰,如何避免已成为临床医生急需解决的难题。

通过对本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抗血小板治疗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相关风险,提醒临床警惕此类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可结合药物本身特点及具体病情,提醒医生合理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病例患者男,76岁,无诱因反复出现胸痛,呈闷痛、压痛,活动加重,休息减轻,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

时有胸闷、咳嗽,咳少许白色黏痰,无发热、心悸,无黑蒙、晕厥,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咳粉红色泡沫痰,于2015年5月15日入心内科治疗。

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糖尿病10余年,均自服药物控制,10年前行心脏搭桥术,安装冠状动脉支架1年;入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Ⅲ级、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q.d.、氯吡格雷片75 mg,q.d.,p.o.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钠4250 IU i.h.,b.i.d.、阿托伐他汀钙20 mg,q.n.,p.o.抗凝治疗,美托洛尔琥珀酸盐95 mg,q.d.、贝那普利10 mg,q.d.、曲美他嗪20 mg,t.i.d.降压、抗心绞痛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15 mg, b.i.d.抑酸。

于5月20日突发呕鲜血及胃内容物,约300 ml,面色苍白、呼之不应,血压下降至79/44 mm Hg(1 mm Hg= 0.133 kPa),立即予抑酸、升压等处理后再次呕血,量约340 ml,血压下降至65/41 mm Hg,发生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会用才治病

阿司匹林会用才治病

阿司匹林会用才治病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9年第7期文/ 杨宇芬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明星药物”。

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它的正确用法和某些新用途,因而影响效果。

因人而异目前认为,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和有吸烟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适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但对于没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健康人,阿司匹林反而会增加出血危险,因此,不可把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保健药。

注意禁忌症以下几类人不宜服用阿司匹林: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者应禁用;曾患过脑溢血或近期内做过眼科、内脏、颅内手术者禁用;平时牙龈或皮肤经常出血者、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有哮喘病史者应慎用。

合理搭配有些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与维生素B1 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易致出血;与降糖药D860 同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

注意副作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即使是小剂量,亦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并可导致溃疡,进而导致出血或穿孔,尤其是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可能导致明显的出血。

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应定期复查血小板;有消化系统症状时,应做大便潜血试验。

服用剂量从5 毫克起阿司匹林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至100 毫克时血小板全面被抑制,超过325 毫克或500毫克时出血危险加大。

服用以小剂量为宜,每日1 次,每次不超过25 毫克,且在餐后服用,不可空腹服用。

为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服用剂型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最佳,或用水溶片剂。

可作“急救”药心脑血管病猝发时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缺血性中风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在心梗发生后早期服用150 毫克以上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死亡率23%;而在脑梗塞发生后48 小时内,口服150~325毫克阿司匹林,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以降低致残率。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

[ ] 李 巨 . 科 理 论 与 手术 [ ] 2 产 M .沈 阳 : 宁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9 8 辽 19 :
8 5 0
[ ] 靳多香 , 宁梅.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 除 10例 临床 分析 3 徐 0
[] J .宁夏 医 学 院 学 报 ,0 6 2 ( )4 4 4 2 0 ,8 5 :4 —45
[ ] C rnd 6 oo aoGD, rhlL ,c w r M .C mpi t n r — masa M sh at S l s o lai si pe c o n g
n n y lb r a d d l ey a c , a o , n ei r wih u e i e li my ma : a p p lto v t trn eo o s o u a in
bsdsuy J .O s r n cl2 0 ,5 5 :6 ae td [] bt Gy eo,0 0 9 ( ) 74 e
血管的方法 , 步将肌瘤剥出 , 逐 以减 少 创 面 出血 。④ 对 于 靠 近
[ 稿 日期 ] 2 0 —1 收 0 6 2—1 7
小 剂 量肠 溶 阿 司 匹林对 胃十二 指 肠黏 膜 的损 害
宫 产 , 黏 膜 下 肌 瘤 经 官 腔 切 除 外 , 均 应 先 缝 合 剖 宫 产 切 除 余
口, 然后 再 剔 除 肌 瘤 。② 采 用 催 产 素 或 麦 角 新 碱 在 将 剔 除 的 肌 瘤 四 周 及 基底 部 封 闭 注 射 , 后 再 行 肌 瘤 剔 除 术 。③ 在 找 然 到 肌 瘤 与 宫 壁 的界 限后 予 以分 离 , 采 用 边 分 离 边 结 扎 包 膜 可
人 胃肠 黏 膜 有 一定 损 伤 , 药 时 间越 长 , 伤 程度 越 大 , p l i 染 阳性 较 阴性 者 胃肠 黏 膜 损 害 重 。 用 损 H. y r 感 o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规范使用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规范使用

L…
~ … 一
Jun l fC iaPecit nDrg21. ()『 o ra hn rsr i u 02 02 o po 1
益 ,规范合 理使用 小剂量 阿司 匹林非常 关键 。 现 将 阿 司 匹 林 在 临床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中 的 规 范 应
用分析如下。
上 ;② 具 有 靶 器 官 损 害 , 包 括 血 浆 肌 酐 中度 增
高 ;③ 糖 尿病 。 () 有 2 糖 尿 病 , 0 a 2患 型 4 以上 , 同 时有 心 血 管
栓作 用。
主 要 时段 , 因此 睡前 服 用 阿 司 匹林 疗 效最 佳 。此 外 ,对 于 高质 量 的肠 溶 剂 型 阿 司 匹林 ,空腹 服 用 也 有利 于 提 高药 物 的 生物 利用 度 。
4 注意选择 “ 理想”的剂 型
阿 司 匹林 有 普 通 片和 肠 溶 片2 剂 型 。普 通 种 片在 胃 内 即溶解 ,而 肠 溶 片只 在 碱 性肠 液 中缓慢 释放 并吸 收 。因此 选 择 高质 量 的肠 溶剂 型可 确保 药 物 在 胃 内 完 全 不 溶 解 , 在 肠 内 精 确 、 缓 慢 释 放 ,提 高 耐 受性 ,从 而保 护 胃黏 膜 ,最 大 限度 降
刊 上 的 这 项 研 究 称 , 该 研 究 结 果 是 通 过 1 年 0
的 重 要 I 床 试 验 , 以 及 对 1 个 国 家 的 2 3 名 l 盘 1 5 O 病 患进 行 跟 踪 研 究 后 得 出的 。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 服 用 华 法 林 的 患 者 每 年 死亡 、卒 中和 脑 内 出血 的综 合 风 险 为 7 4 % . , 7 而服 用 阿 司 匹林 的 患者 则 为 7 9 % . ,这 两 个数 3

警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警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警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在正常人群中,过敏率约为1%,哮喘患者则为2%~40%。

过敏者可出现各种类型过敏反应,如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

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

胃黏膜损伤:由于阿司匹林抑制机体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黏膜保护的作用。

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亦可导致。

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质蛋白膜层,破坏其保护作用,胃酸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而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出血。

前列腺素对保护胃黏膜有一定的作用,但阿司匹林却阻断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导致或加重溃疡,使黏液减少。

临床发现多数人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可见大便隐血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发生率高,如解放军总医院曾报道21例60岁以上老年人,常年服用阿司匹林25~50mg/日,发现其中7例出现胃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出现十二指肠溃疡,4例发现出血性休克。

因此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在饭后或与抗酸药同服,以75~100mg/日最佳,45~65岁患者以100mg/日为宜,65岁以上以75mg/日为宜,与牛奶同服不会影响阿司匹林的疗效,故溃疡病患者慎用或不用。

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不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因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有出血倾向或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

孕妇服用阿司匹林,早产儿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故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就停用本药。

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曾见1例服用阿司匹林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药4小时后全身发痒,7小时后鼻衄,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

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

肝臟损害:有报道,小儿用药15天后,肝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停药后诸症消退,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既往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史;
有消化不良或有胃食管反流症状;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合用抗凝药的患者; 合用 NSAIDs 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HP 感染、吸烟、饮酒等。
3.合理联合应用抗血栓药物:
对于消化道损伤的高危人群应该避免联合抗血栓治疗,如需进行 PCI 应尽量选择裸金 属支架,以减少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 长期联合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及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将药物剂量调整至最低有效 剂量,即阿司匹林为 75 ~ 100mg/d ,氯吡格雷为 75 mg/d ,华法林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比 值 (INR) 目标值定在 2.0 ~ 2.5 。
5.应用H2受体拮抗剂(H2RA)预防消化道损伤:
H2RA 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但比 PPI 差;
优点是费用较低,对不能使用 PPI 的患者可考虑应用;
法莫替丁与氯吡格雷之间无药物相互作用,且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应避免使用西咪替丁,因其为 CYP2C19 强效抑制剂,可影响氯吡格雷 的活化。
抗血小板药物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使消化道损伤危险增加 2 ~ 4 倍;
14 项安慰剂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阿司匹林导致严重消化道出血 的绝对危险为每年 0.12% ,并与剂量相关;
一级预防荟萃分析提示,阿司匹林使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增加 1.37 倍; 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提示,氯吡格雷 (75mg/d) 与阿司匹林 (100m/d) 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相似,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2.7 和 2.8 ; 几项临床研究均证实,当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时,消化道出血 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用 1 种抗血小板药物,其风险增加 2 ~ 3 倍; 新型 ADP 受体拮抗剂,如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比较的大规 模研究提示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出血风险增加。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

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
组别 观察组 < 3 个月组 > 3 个月组 对照组 n 92 45 47 80 胃底 0. 46 0. 41 0. 56 0. 38 0. 43 0. 32 0. 47 0. 33 2. 24 1. 67 2. 61 0. 86 胃体 0. 63 0. 47 0. 53 0. 47 2. 46 1. 89 2. 82 1. 12
2
疾病而正在服用小剂量 (
往无消化性溃 疡或消化道 出血史 ;
其他 N SA ID、 各类抑酸 剂、 抗生 素、 铋剂 等药 物 ; 男 55 例 , 女 37 例 ; 年龄 60~ 80( 67. 3
幽门螺杆菌 ( H . pylori) 根除治 疗。符合上 述条 件者 共 92 例 , 7. 2) 岁。对照 组为自 5. 0) 愿体检者 80 例 , 男 55 例 , 女 25 例 ; 年龄 60~ 78( 65. 5
[ 6] [ 4] [ 3] [ 2] [ 1] 1824
2219
子宫动静脉、 输尿管、 输 卵管间 质部的 大肌瘤 应谨慎 对待 , 以 免造成大血管破裂及输 卵管、 输尿管损伤。 [ 参 考 文 献 ]
曹泽毅 . 中华妇产科学 [ M ]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822-
李巨 . 产科理论与手术 [ M ] . 沈阳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8: 805 靳 多香 , 徐宁梅 . 剖宫产 术中行子宫肌瘤 剔除 100 例临床 分析 [ J] . 宁夏医学院学报 , 2006, 28( 5) : 444- 445 杨臻 , 陈婵玉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47 例分析 [ J] . 实 用临床医学 , 2006, 7( 4) : 90- 91
不吸烟。 统计学分析 检验

埃索美拉唑镁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埃索美拉唑镁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埃索美拉唑镁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史立信;霍春青;臧颖卓;张文超;王传海【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16(0)10【摘要】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磷酸铝凝胶、法莫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120例需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加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Ⅰ组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照Ⅱ组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磷酸铝凝胶,对照Ⅲ组加用抑酸剂法莫替丁片。

分别在服药3个月后,对4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加以对比。

结果治疗组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服用阿司匹林指征,用药前Hp 感染者必须行Hp根除治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有显著疗效。

【总页数】3页(P7-9)【作者】史立信;霍春青;臧颖卓;张文超;王传海【作者单位】河北省清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北省清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相关文献】1.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防治冠心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所致胃黏膜损害的临床研究2.兰索拉唑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3.艾普拉唑肠溶片在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胃粘膜损伤中的临床应用4.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5.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临床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使用阿司匹林的分析

临床使用阿司匹林的分析
阿司匹林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合用,会使消化道溃疡 的发生率增加,特别是对于有胃肠道病史的人群。
相互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与NSAIDs竞争胃肠道黏膜的COX-1受体,减少内源 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增加胃肠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的风险 。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
增强抗凝作用
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会增强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
帕金森病预防
阿司匹林可降低帕金森病 风险,可能与抑制炎症反 应和氧化应激有关。
04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风险
胃肠道反应
消化不良
阿司匹林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适、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
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溃疡,严重时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 。
出血风险
皮肤出血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瘀点、紫癜等出血表现。

联合用药研究
探索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联合 应用的可能性,提高治疗效果
并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安全性评估
对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安全性 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THANKS
02
阿司匹林的药理学作用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减少血栓烷素A2的生成,从而抑 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粘附和聚集,降 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介质
相互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与其他心血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药效学相互作用、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这 些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密切关注。

阿司匹林应用(讲课)

阿司匹林应用(讲课)

4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5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稳定
急性期
多种危险因素人群 阿司匹林 所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CAD
阿司匹林禁忌时氯吡格雷替代
阿司匹林+缓释潘 生丁、氯吡格雷 ACS/PCI PCI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唯一推荐的一级 预防抗血小板药物
卒中/TIA
AHA/ACC/ASA和ESC 等各国指南
13
阿司匹林剂型和服药时间
肠溶片:阿司匹林具有抗酸包衣,目的是阻止阿司匹林在胃内释放, 使其只在碱性环境的小肠内释放,避免了乙酸水杨酸与胃上皮细胞 直接接触造成的损伤。不同生产厂家的肠溶片,在胃中药物可能仍 有不同程度的释放量。药典要求,胃酸中药物平均释放量不大于
10%即符合标准。因此,对于普通厂家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如果说
20
服用阿司匹林对血压影响
前瞻性研究显示: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具有轻度的降
压作用,收缩压/舒张压下降6.8/4.6毫米汞柱。
哪些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有高血压并且血压控制满意(<150/90毫米汞柱),同时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年龄在50岁以上;具有靶器官损害, 包括血肌酐水平中度增高;糖尿病,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75—100毫克/天,进行一级预防。
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临床证据
在无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的患者中,阿司匹 林治疗能使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下降15%, 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总体下降23%, 其中有糖尿病史的降低27%,有高血压病史 的降低24%,总胆固醇大于5.0mmol/L的降 低45%
8
二、药动学
阿司匹林服用后30~40分钟达血浆峰值,1h

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所致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所致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瑞巴派特对阿司匹林所致人结肠癌细胞株Caco-2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袁芳岑;张振玉;段兆涛;姜宗丹【摘要】Backgroun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apsule endoscopy,small intestinal injury induced by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 NSAIDs)has become an issue of growing concern. Although there are a variety of drugs used for NSAIDs-induced gastric mucosalinjury,small intestinal injury caused by NSAIDs is lack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Aims: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and possible mechanism of rebamipide o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Caco-2 injury induced by aspirin. Methods:In aspirin group,Caco-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10 mmol/L;in rebamipide group,Caco-2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rebamipide(0. 1, 0. 5,1. 0 mmol/L),and a negative control group was established.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was measured by MTT assay. Cell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Permeability of cells was assessed by Transwell assay. Expressions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occludin and zonula occluden-1(ZO-1),as well as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ignaling pathway-associated proteins including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1/2,phosphorylated ERK1/2(p-ERK1/2),p38,p-p38,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and p-JNK,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Results: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rate,apoptosis rate andpermeability of Caco-2 cells in rebamipide 0. 1,0. 5,1. 0 mmol/L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aspirin group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P<0. 05). Injuries of Caco-2 cells were seen in aspirin group by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and rebamipide could reduce these injuries. Expressions of occludin,ZO-1 and p-JNK were&nbsp;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expressions of p-p38 and p-ERK1/2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ebamipide 0. 1,0. 5,1. 0 mmol/L groups than those in aspirin group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P<0. 05). Conclusions:Rebamipide have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aspirin-induced Caco-2 cell injury,probably through regulating MAPK signaling pathway( inhibiting p38 and ERK1/2 phosphorylation,stimulating JNK phosphorylation),and subsequentl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s of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nd de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cells.%随着胶囊内镜的问世,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引起的小肠损伤日益受到重视。

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防治体会

小剂量阿司匹林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防治体会
室 受 压消 失 , 中线 结 构 向 右 移位 , 断 颅 内 多 发 出 血 灶 , 诊 家人 放 弃治疗。
3 讨 论
阿司匹林为非类 固醇类抗炎药 , 有抗 炎 、 具 解热 、 镇痛等功
效 , 以抗 凝 血 功 能 得 到 越 来 越 广 泛 的 关 注 和应 用 。 老年 人 小 尤
社 .0 2 4 5 2 0 .8
为反应低下 、 哺乳差者 8例 , 嗜睡 5例 , 厥 4例 , 惊 发绀 、 震颤 、
眼 球不 正常 转 动 各 2例 , 内 出血 、 吸 暂停 各 1 , 颅 呼 例 同时 有 高
1 胡亚美 ,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 7 . : M . 版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 第 2 徐琦新 . 生儿低 血糖危险 因素 与防治 f. 新 J 实用儿 科临床杂 志 , 1
2 结果
3 例 中顺利出院 3 , 3 0例 死亡 1 , 例 放弃治疗 2 。放弃治 例
疗 巾 1 系 足 月 儿 , 生情 况 不 详 ( 人 诊 所 出 生 )生 后 拒 乳 例 出 私 ,
2 0 h入院。入 院时已出现低血糖脑病 , 昏迷 、 有 惊厥 . 院后 反 入 复出现低血糖 , 血糖在 0 ~ .mm l 间, 院第 3 . 1 oL之 9 4 / 入 天又 出现 心律 失常 , 家人放弃治疗 。 1 系双 胞胎 , 3 周剖宫产 分 例 孕 4
糖注射液 以 5 1 /g mn的速 度维持 ( — 0mg ・ i k 用输 液泵 控制输液 速度 )并 动态监测 血糖变化 , , 随时调整输糖 速度 , 维持血糖在
22mmo/ . l L以 上 。
3 丁国芳 . 早产儿低血糖性脑 损伤 f. J 中华儿科杂 志 , 0 .4 1 ) 1 2 64 (1: 0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标签:阿司匹林;不良反应;防治措施为防治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许多中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A)。

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d)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随着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常见。

如何防治这些不良反应,笔者总结了服用该药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将该药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1 主要不良反应1.1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对胃黏膜的损害,其损害机制可分为局部作用和系统作用两种情况。

1.1.1局部作用口服阿司匹林后,药物直接接触胃黏膜,不仅可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层完整性丧失还能分解粘液层,因此破坏了胃黏膜屏障。

这一方面为胃酸、胃蛋白酶对胃本身的侵蚀打开了通道,另一方面促进H+逆扩散,很快使胃黏膜出现瘀斑、浅表糜烂。

这些病灶可发生隐性出血,一般不会出现显性大出血。

1.1.2系统作用阿司匹林进入体循环后,由于其对环氧化酶(COX),特别是环氧化酶-1(COX-1)的抑制,减少了胃黏膜对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黏膜保护因素的损失;同时阿司匹林还能增加脂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加了具有收缩作用的白三烯,其中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均影响对胃黏膜的血流。

以上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不良作用使细胞修复能力受损,溃疡边缘的细胞再生受阻,延迟了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因此患者易发生胃出血、穿孔等溃疡病的发生。

1.2低剂量阿司匹林长期应用也可导致食管、小肠、结直肠的损伤,发生溃疡、出血、肠腔狭窄和穿孔。

发生率较小,报道很少。

2防治措施2.1服用适宜的剂量每天服用小剂量(75~3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此法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

每天服用中等剂量(500~30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

常用此法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牙痛等病症。

每天服用大剂量(超过4000 mg)的阿司匹林具有消炎及抗风湿的作用。

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损伤ICAM-1表达的临床研究

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损伤ICAM-1表达的临床研究
p e so M eho s r sin. t d :Ap lc t n o p iai fi o mmu o itc e sr C n hso h mityI AM 一1tsig i h a tma h mu o ac l x r se . - e tn n te rtso c c s el e p e s d Re s
药结束 后 取大 鼠 胃黏 膜样 本进 行 试验 检 测 。 取 大 鼠 胃黏膜 ① 组织 , 冲洗 干净 , 用显 微 镜 f 海 光学 仪 器 厂 提供 1J x 0 应 上 9C l )
C N MODE N ME CI HI A R DI NE 中 国 当代 医药



20 6第7第8 0年 月 1 1 1 卷 期
用 药 后取 大 鼠胃黏膜 组 织并 观 察其 电镜 下 表 现 , 照 组 对
液 2m / l 只灌 胃。实验 组 给予 阿 司匹林 50 1mg g灌 胃。给 .2 / k
黏 膜无 损 伤 , 体完 整 , 腺 黏膜 色泽 及 细胞 形 态均 无 异 常表现 ;
实 验 组 胃黏 膜 表 面 上 皮 细 胞 变 性 , 的脱 落 , 见 糜 烂 、 有 可 渗 出, 黏膜 内有充 血及 水 肿 , 体受 损 。见 图 1 腺 。
2 结 果
11一 般6S 4 D裸 鼠 , 平均体重 为(2  ̄ 5 g 202 ), 随机 将其分 为 两组 , 照组 7 对 0只 , 验组 7 实 0只 。两 组分 为 用
两组 大 鼠在 用药 前 均无 胃黏膜 损 伤情 况 。 验组 用药 后 实
大 n2 研 究 显 示 , 溃 疡 出 血 史 的 高 危 患 者 , 司 匹 林 与 胃 黏 _。 l 有 阿

不同剂型阿司匹林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

不同剂型阿司匹林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

不同剂型阿司匹林制剂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已被超过20万人参与的200多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所证实,是拥有最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最广的适应证和最佳成本效益比的抗血小板药物。

欧洲心脏协会(ESC)和美国心脏学会(AHA)以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等指南均将阿司匹林列为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用药。

然而,全球进行的调查却显示,仍有一部分可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未能坚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顾虑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其中胃黏膜损害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

肠溶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剂型,与普通剂型的阿司匹林制剂相比,有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国内外临床研究一项为期3个月的研究比较了不同剂型(普通、缓释和肠溶剂型)阿司匹林与安慰剂对胃黏膜的影响。

84例受试者每天服用325 mg单一剂型阿司匹林或安慰剂,在胃镜下观察胃黏膜的损伤程度。

结果显示,普通剂型阿司匹林更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缓释剂型略佳,但与普通剂型间无显著性差异,肠溶剂型对胃黏膜的影响基本与安慰剂相似,显著优于普通和缓释剂型。

故临床上应尽量选用肠溶剂型,避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直接损害。

拜阿司匹林是拜尔公司生产的肠溶阿司匹林片剂,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拜阿司匹林临床用于心肌梗死的一级预防[1]。

拜阿司匹林(100 mg)上市后进行了一项临床监测,所有受试者(n=2 739)均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患者因其他阿司匹林不耐受转而接受拜阿司匹林治疗。

结果显示,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胃炎0.99%(27例)和胃痛0.58%(16例)。

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2年后的依从性高达84.3%。

惠州中心医院将3年期间服用普通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及分析,比较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病变 : 包括浅表性 、 糜烂 性和出血性 胃炎 , 胃镜下 表现为红斑 ( 、 点 片或条状 )黏膜 粗糙不平 , , 出血 点或斑 ; ③萎缩性 胃炎 , 内
减少致命或非致 命的冠脉事 件 、 卒 中及心 血管死亡 , 脑 对无 心 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 , 长期服 用阿司匹林 可 以降低冠心病发 病危险 。 以这一类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是必需 的。阿司 所
司匹林不仅预 防血栓形成 , 有效 的抗血小板治疗还 可明显抑 制 动脉粥样硬化 的进展 , 稳定斑块 , 而减少心血管病 的发生率 。 从 在 有冠 心病或脑 血管 病病 史的患者 中, 长期应用 阿司匹林 可 以
脑血管病发病情况 , 且未因其他原 因应用激素类或 其他 可损伤 胃十二指肠黏膜 的药物。胃镜下 胃十二指肠黏膜情况可分为 以 下 几种 : ①正常或仅有 局部黏膜 的轻度充血 发红 ; ②浅 表黏膜
向下 扩张宫颈 _ 引 。用 1号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 , 不 缝子 宫返折腹膜 , 检查无 出血 ,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 , 清理腹 腔
积血 , 用止血弯钳对合腹膜片刻不缝腹膜 。从术者侧 开始用 1 号可 吸收线连续缝 合前鞘 , 膜上缘 内侧进针 , 筋 外侧 出针 , 从
下缘外侧进针 , 内侧出针 , 将线结打在筋膜下 l 用 3— 引 。 0可吸收 线 间断缝合皮下脂 肪 5针 ,用 3 0可 吸收线连续皮 内缝合皮 - 肤, 不用拆线 4d 5d即可 出院。  ̄
从应用改 良式剖宫产术 以来,我 院 2 0 年 6月一 06
20 0 9年 6月 , 3年来共住 院分娩人 数 30 5例 ,其 中剖宫产 术 2
98 , 3 例 初产妇 6 8 , 2 例 经产妇 10例( 8 二次剖 宫产 2 例 ) 对上 1 。 述 临床资料进行 了回顾 性总结分析 。 结果 患者剖 宫产手 术时 间短 , 中出血 量少, 术 术后排 气时间缩短 , 痛轻 , 疼 术后 病率低 ,
表 1 1 8例患者服药前后上消化道症状 出现率 比较 6
及 十 二 指 肠 黏 膜 的 损 伤 ( 表 性 胃 炎 、 烂 或 出血 、 缩 性 胃 浅 糜 萎 炎 、 胃十 二 指 肠 溃 疡 、 十 二 指 肠 球 炎 )发 生 率 增 加 了 3 . 2% 3
( < .1 。 论 长期应 用小剂量肠溶阿 司匹林 易增加 胃及 十 P 0【 ) 结 )
成 胃黏膜损伤【 小剂 量肠溶 阿司匹林 是否可 引起 胃肠道黏 膜 】 】 ,
比较见 表 2 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 3P 00 ) , X= 33 , < .1 。其 9 中消化性溃疡 和萎缩性 胃炎的变化不明显 ,而浅表性 胃炎 、 糜
烂 或出血性 胃炎 以及十二指肠球炎的发生率显 著升 高。
窘迫 , 羊水过少 , 前次剖宫产史等 。 1 方法 - 3 切 口选 择 : 于耻骨联 合上二横 指, 下腹皮 沿着 肤横纹弧 形切开皮肤 、 皮下 长约 1 m 1 m, c 5c 横行切 开皮下 2 脂肪及筋膜 3 m, 钝性向两侧撕 开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 1 c 6m c 用纱 布压 迫止 血… 不用钳夹 出血点 , , 用止血钳于下正 中分离腹
作者 简介 : 陈仙萍 , ,B岁 , 女 3 大专 学历 , 毕业于大 同 医专 , 主治 t N
师。E malyx l @1 3c m — i c zy : y 6. o
的阿司匹林能直接抑制血管壁 中 P G合成酶 ,减少 P I G。 合成 ,
基层医学论坛 2 1 年第 1 卷 8 中旬刊 01 5 月
用 小 剂 量肠 溶 阿 司 匹林 ( 5mgd 2个 月后 胃镜 复 查 , 察 胃及 7 / ) 观
十 二指 肠黏 膜 变化 。结 果 长 期服 用 小 剂 量 肠 溶 阿 司 匹林 后 胃
2 结 果
21 上 消化道症状 .
1 8例患者服 药前后上 消化道 症状 6
出现率 比较有 显著差异 , 见表 1 .
l4 7 . 7 —1 5
因此 ,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等患者 , 在长 期 (2个月 ) > 应用 小剂量 阿司匹林 时 , 应定期做便 隐血或 胃镜检查 , 必要 时可 同 时应用抑制 胃酸的药物和 胃黏膜保护剂 。 一般认为质子泵抑制
[ 杨宝峰. 3 ] 药理学[ 】 6 M . 版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0 :8 . 第 E 人 2 4 18 0
使血栓形成 的一种重要物质。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 主要是
通 过不可 逆地抑 制血小 板 内环 氧化酶 一 ( O 一 ) 1 C X 1 的活性 , 减
少 T A 的形成 , X 抑制血小板聚集 , 从而发挥抗血小板作 用嘲 。 阿司匹林 的胃肠道反应 与直接刺激 局部 胃黏 膜细胞 和抑
制 胃壁组织环氧化酶生成前列腺素如 P E 有关 。 胃壁 前列 腺 G :
1 统计学方法 . 3
意 义。
采用 检 验 ,< . P 00 5为差异 有统计 学
素对 胃黏膜 细胞有保护作用 , 服用 阿司 匹林 后 , 的胃酸分泌 总 不受影响 , 但基础 胃液量减少 , 因而基础 胃酸浓度增高。 高浓度

种血小板 聚集 剂 , 也是一种很强 的血 管收缩 因子 ,X T A 是促
镜下表现 为活动期 : 溃疡基底 部蒙有 白色或黄 白色厚苔 , 周边
黏膜充血水肿 。或周边黏膜充血水肿开始 消退 , 四周再 生上 皮 所形成的红晕向溃疡围拢 , 黏膜皱襞 向溃疡集 中。 瘢痕期 : 溃疡
基底部的 白苔消失 , 呈现红色瘢痕 , 最后转变 为白色瘢痕 。
2 结 果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从 20 0 6年 6 月一2 0 0 9年 6月 , 3年来共
住 院分娩人数 30 5例 , 中剖宫产术 9 8 , 2 其 3 例 初产妇 6 8例 , 2
经产妇 10例 ( 次剖宫产 2 例 ) 8 二 l 。 1 手术适 应证 . 2 骨盆狭 窄 , 妊娠高 血压疾病 , 胎儿宫 内
■ 嘧回国赛凰
小剂量 阿司 匹林 与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 的关 系探讨
陈仙 萍 刘宽 荣
( 阳城县第二人 民医院, 山西 阳城 0 8 o ) 4 1o
【 摘要 】目的 观察长期 应用小剂量肠 溶阿司 匹林患者的
胃及 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情 况。方法 对缺血性 心脑血管病 患
者用药前进行 胃镜检 查 , 了解 胃及 十二 指肠黏膜情况。连续服
观察改良式腹壁横切 口剖宫产的临床效 直肌 。 术者和助手各 用双手食 中指重叠后 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
肌, 用盐水纱 布分离腹膜前脂肪 , 出薄而透明的腹膜 , 找 撕开一
小 口用手上下左右扩大腹膜直到 可娩 出胎儿 , 暴露子宫下段找 到子 宫返 折腹膜 在夹不 起浆 膜之 下 2 c m处缓 慢切 开 4 e m 横切 口, 一次性切 开子宫浆膜层和肌层至羊膜【 。打开羊膜吸 1 , 尽羊 水 , 弧形钝撕子 宫切 口 1 m左右 ( 0c 按胎 头大小而定 )要 ,
辛、 甲硝 唑等用药史 。 1 方法 . 2 在 应用小剂量肠 溶阿司 匹林前接 受电子 胃镜 检查 , 个 月的观察期间无心 肌梗死 、 血栓 、 2 脑 脑出血等 急性 心
3 讨 论
随着医学发展和 医学模式 的转 变 , 更多的循证 医学证据表
明抗血小板聚集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 的一项 主要治疗方法 。 阿
切 口愈合好 , 院时间短。 住 结论 改 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 , 具有
手术 时间短、 损伤 小、 出血 少、 术后病 率低 、 疼痛轻 、 恢复快 以及 切 口愈合好、 院时间短、 术方法简单 易学等优点。 住 手
在子宫松弛期 间,术者伸手 4指至胎头之下与手掌手臂呈直
角, 缓慢地 向上移 动胎 头至子宫切 口水平 , 助手协助按压 宫底 , 术者用手撬起 胎头 , 可顺利 娩出。用组织钳钳夹切 口两侧角及
证实。
参考 文献
的影响较小 , 但长期应用仍能导致 胃黏膜 的损伤 。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 , 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增加 了浅
表性 胃炎 、 糜烂或 出血性 胃炎 、 十二指肠球炎的发生率。 特别应 指 出, 在本组观察 的资料中 , 虽然 内镜 下浅表性 胃炎尤其 是糜 烂 或出血性 胃炎 的发 生率 增加 , 但是有相 当一部分 患者 自觉消 化 道症状却不 明显 ,临床上可 能有 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 , 却
【 关键词 】剖 宫产 横切 口 改 良式 子 宫下段
剖宫产的术式 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进 , 从原来 的古典式 纵切 口改 为子宫下段横切 口剖宫产术 。我院从 2 0 0 0年采用改
良式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0 6年在此 基础上又进行 了改进 , 20 简 化 了手术步骤 , 提高 了技 巧 , 得 了良好 的手术效 果 。现报告 取
易被漏诊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
[ 张伟 , 本俨 , 1 ] 吴 王孟薇 _、 / 剂量 阿司匹林 胃黏膜损 伤与 T F 的 j N. .
表 达分析 . 北京医学 ,0 4,5 3 : 8— 8 . 2 0 2 ( )16 1 8 [] 高润霖 , 2 胡大一. 心血管病学[ . M] 武汉 : 中科技大学 出版社 ,0 6 华 20 :
表 2 1 8 患者服药前后 胃镜检查 结果 比较 6例
的损伤 , 临床报道不多 。本文对 1 8 患者在使 用小剂量肠溶 6例
阿司匹林前后 胃镜检查 的情况 进行 了总结分析 , 以探讨 二者之
间 的关 系 。 1 资料 与 方 法
I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8例 , 14 , 5 例 , . 6 男 1 例 女 4 年龄 3 岁 ~ 8岁 , 5 6 平均年龄 4 . 岁 。均 为缺 血性心脑血管 病患者 , 61 无 口服 阿司匹林禁忌证 , 既往 无食管 、 胃或 十二指肠 的疾病史 或手术 史 ,无 口服其他 可引起 胃肠黏膜损 伤的药 物如吲哚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