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论文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55c9755767f5acfa1c7cd63.png)
通过这学期的《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学习,让我收获巨大。
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一些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等。
了解到地壳及其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成分地质年代的发展。
还有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和褶皱,节理断层的一些基本概念,要素等。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类型,补给,径流与排泄。
风化作用,河流的侵蚀、搬运与沉积作用,岩溶作用,斜坡与边坡地质作用等。
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工程地质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和被实践证明了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数量也越来越大。
而作为一个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因此,通过学习工程地质,更加体会到在采矿设计施工中的应用中,泥石流造成工程地质条件对影响较大。
特别是露天煤矿或者位于山区煤矿、矸石山治理,地表破坏容易造成泥石流,人工边坡加大了坡的陡度和高度,破坏了自然边坡的原有应力状态,可能使边坡发生失稳。
通过对工程地质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应该时刻报以对工程严谨的态度。
下面我那就工程地质学中地质灾害中有关泥石流成因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一、概述泥石流是一种特殊气候及相关条件产生的地质灾害,是洪水将含有砂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他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比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的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
典型的泥石流是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和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时期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更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种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地质工程论文
![地质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8acd125fbfc77da369b13c.png)
地质工程论文摘要: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以及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具体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各阶段勘察内容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期指导相关人员正确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报告建筑是建在地面以上的,地面以下土层的分布,土质的疏松、强度,地下水的深度等都会影响到在建建筑的安危。
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及其地基设计的准确性,就必须有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作为科学依据。
只有对建筑场地的地质资料有个全面的了解、准确把握才能更好的对建筑及其地基进行设计。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运用坑深、触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和方法,对在建工程的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二、决定勘察任务的因素一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根据建筑场地的地形情况将场地复杂程度分为三个级别:简单场地,对建筑地基影响不大;中等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复杂场地,对建筑的地基存在很大的影响。
二工程所在场地地质条件的研究机当地建筑工程经验比如,在某一陌生区域,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缺少研究,则勘查工作量就有加大;相反,如果在此地有工程施工经验,则花费时间及工作量都会减少。
三、建设规模及建筑物等级依据所建工程类类型,建筑地基负荷大小、建筑地基损坏后造成建筑整体后果的程度等,可将建筑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建筑物,主要指的是关键性或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破坏后果很严重。
二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地基负荷较大的建筑物,破坏后果严重。
三级建筑,主要指的是建筑地基负荷不大,破坏后果不严重。
勘察工作的准备。
1接受工程地质勘查任务书,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勘查工作计划;2建筑规模较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当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实地观察场地地质情况;3设置勘查点和勘查线,采用各种地质勘查手段或方法探明场地地质情况,并取得地质试样;4对取得地质试样进行物理力性测试和水质分析测试。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1021da0f7ec4afe05a1dfb6.png)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与成就任课教师:王莎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水文11-2班学号:3110205211姓名:杨秀辉一、摘要及关键字 (1)二、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1)三、我国工程地质学取得的成就 (5)四、总结 (7)【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关键字】工程地质学发展成就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本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方针,工程地质工作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同时培养了人材,壮大了工程地质科学队伍。
我国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给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由于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不仅使许多建设中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基本上满足了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同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研究成果亦逐日增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1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由传统工程地质学到现代工程地质学的过渡阶段和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
㈠、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大体上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具体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数据。
其目的是为具体工程寻找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地址。
地质工程施工类论文(3篇)
![地质工程施工类论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c6677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5.png)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程施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地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地质工程;施工技术;问题;解决措施一、引言地质工程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和进度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对确保工程安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1. 提高工程质量: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合理运用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工程质量问题。
2. 保障工程安全:地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 缩短工期:合理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从而缩短工程工期。
4. 降低工程成本: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三、地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 施工技术不成熟:部分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尚不成熟,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
2.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3. 施工环境复杂:地质条件、气候等因素对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4. 施工设备老化:部分施工设备老化,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解决措施1. 加强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
2.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优化施工组织:根据工程特点,合理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4. 选用先进设备:引进和研发新型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5. 严格施工管理: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结论地质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人员素质提高、施工组织优化、设备更新和严格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地质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5739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6.png)
关于工程地质的小论文工程地质论文工程地质论文摘要: 工程地质是近年来不太景气的一门学科,尤其在我国迅速城市化的沿海地区,环境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尽量协调环境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更为可悲的是在大学生泛滥的今天,真正的人才很难找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一般来说,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而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平衡,以及自然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质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及其预测、评价和防治措施;研究解决各类工程建筑中的地基稳定性,如边坡、路基、坝基、桥墩、硐室,以及黄土的湿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坏等,制定一套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为各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建筑场区地下水运动规律及其对工程建筑的影响,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护方案;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预报人类工程活动对其影响而产生的变化,作出区域稳定性评价,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和编图。
随着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发展,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除了岩土学和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和区域工程地质学外,一些新的分支学科正在逐渐形成,如矿山工程地质学、海洋工程地质学、城市工程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学、工程地震学。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与环境存在冲突,而且现在大学生虽多,但真正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处理工程地质环境人才机遇之间的关系,总之工程地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科学。
20世纪初,为了适应兴建各种工厂、水坝、铁路、运河等工程建设的需要,地质学家开始介入解决工程建设中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工程实践和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并出版了《工程地质学》专著,工程地质学开始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地质学论文 (1)
![工程地质学论文 (1)](https://img.taocdn.com/s3/m/593602f54693daef5ef73da6.png)
烟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地质浅谈工程地质学专业土木工程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2 年 6 月20 日工程地质学是制定控制地质作用与合理利用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在道桥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学为工程建设服务: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来实现的,通过勘察和分析研究,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并解决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以至使用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
它的主要任务是: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做出确切的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可见,工程地质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
工程地质工程师务必要与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师密切协作,以完成上述各项任务。
研究内容工程地质学的任务决定了它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地球上任何类型的建筑物均离不开岩土体,无论是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或是评价工程地质问题,首先要对岩土的工程性质进行研究。
研究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其形成变化规律,各项参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岩土体的类型和分布规律,以及对其不良性质进行改善等内容。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由工程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工程岩土学来进行的。
(2)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地壳表层由于受到各种自然营力包括地球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还有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正常使用。
这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作用,即为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习惯上将由于自然营力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叫做物理地质现象,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质现象叫做工程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学论文
![工程地质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9c67bf833d4b14e8524687c.png)
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科目:工程地质学概论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简述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频繁,不良地质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工程建设带来越来越多的灾害,本文在此浅谈一些我国不良地质及其工程地质问题。
『关键词』地质不良地质工程地质我国的特殊地质及不良地质地区的地质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山区(地)常见的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他还有岩溶、风砂等。
一、崩塌的概念;崩塌是指陡峻斜坡的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河流、河谷的陡峻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边坡上。
它来势迅猛,对道路交通可造成直接危害。
在设计中应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切。
在施工中应清除坡面危石或采取坡面加固、调整水流等措施。
二、滑坡的概念;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一定的软弱面或华东带整体下滑的现象。
西南地区(云、贵、川、藏)是我国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其他地区的山区、丘陵区、包括黄土高原,亦有不同类型的滑坡分布。
1滑坡的发育过程;(1)、蠕动变形阶段;历时长,是滑坡预测和预防的重要阶段。
(2)、滑动破坏阶段;速度大、来势猛、破坏力大。
(3)、渐趋稳定阶段。
2、影响滑坡的因素(1),边坡形态;坡高,坡角。
(2)、岩土性质;强度,含水量,完整性。
(3);构造面的产状。
(4),水;静水,动水(5)、振动荷载;地震。
三、泥石流的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迅速融化形成的一种突然爆发性的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急骤水流,并且携带堆积在缓坡或山谷中的大量堆积物成为泥石洪流冲向山前地带的现象,称泥石流泥。
石流是主要发生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或山前区,与水文气象、人类活动有关,是突然爆发性的,由泥砂石块组成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防治可考虑水土保持、跨越、排导和滞流拦截等措施。
工程地质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c0df82cc22bcd126ff0c32.png)
目录一、引言 (2)二、实习目的 (2)三、实习内容 (3)四、实习地点 (3)五、实习时间 (3)六、实习内容 (3)七、实习总结 (7)摘要: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我们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字:岩石地质罗盘Abstract:the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geology is the important practice in engineering geology teaching, make us on the basis of curriculum theory knowledge learning, through the field of basic geology investigation and field practice, obtain perceptual knowledge, and to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curriculum theor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for the application after graduation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geological data to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Key words: rock geological compass一、引言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分相关的理论知识。
而这次的野外实习使我们初步的学习了野外工作方法,为以后的专业课打下一个基础。
二、实习目的《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工程地质》课程学习期间,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目的是能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知识,通过地质实践,进一步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实际地质环境中学习,学习野外地貌观察方法,提高野外视野,掌握地质勘探的基本技能,增加专业素质,为今后学好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三、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浅谈工程地质论文范文
![浅谈工程地质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80243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c.png)
浅谈工程地质论文范文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论文范文一:矿井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摘要】随着矿井事业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地质工程研究对矿井工作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08年以后,矿井地质研究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行业。
人们发现如果能够学会这套理论,在工作中正确运用,地质工程工作将减少失误,避免一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让工作更好走下去。
本文首先论述了什么叫矿井地质工作,从它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帮助作用,简要的介绍了对矿井地质工作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地质工程;地质控制论;地质研究矿井地质是一项技术性的科学,主要体现在实际的操作中。
他主要是为煤田地质勘查服务的,参与到一开始的矿井建设和后期的生产中。
主要的任务就是勘察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矿床的勘探,通过分析矿区的储量和开采条件,最终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
还要在开采中进行技术指导,防止地质开采不当造成的倒塌等问题。
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看出,矿井地质工作能够保证煤矿生产建设更安全地发展。
如何预防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问题,都是需要大量的地质资料为判断依据的。
因此,进行矿井地质研究为未来的开矿事业做准备是很有意义的。
1.了解矿井地质工作的必要性1.1什么叫矿井地质工作可以说,矿井地质工作先是勘探矿井建设的生产环境,看这里适不适合进行生产,在生产中会有哪些潜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什么样的建设来预防;在生产过程中,还要不断了解地质变化,估计开采矿藏中会造成那些地质影响,是直接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
也就是矿井工程的每一阶段都必须站在一定的地质工作上才能开始进行,要根据考察的地质资料为工作基础。
1.2工作的必要性因为矿井地质工作的地质条件是十分复杂的,人们还不是很了解这里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事情;又因为在工作中还会对附近的地质地貌造成影响和破坏,稍微的地质改变就会造成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所以地质研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6114e819e8b8f67c1cb9ee.png)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姓名:杨刚班级:土木104 学号:201011003437摘要: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等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
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各种工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
经过半学期的课堂学习,学校根据教学安排,为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安排了《土木工程地质学》的地质实习。
主要是对各种岩石、地质构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进一步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关键词:地质,实习,野外,重力式挡土墙,地质构造,柱状节理工程地质的主要任务是:勘察和评价工程建筑场地的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预测工程建设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选择最佳的场地位置;提出克服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措施;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因此,工程地质学是每一个土木工程人员所应掌握的课程。
在工程地质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学习了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两部分内容。
基础地质包括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基本类型及特征、地史及地质图的基本知识;水的基本类型和特征等。
基础地质是解决好工程地质问题必不可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工程地质包括常见的各种地质灾害;地下洞室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工程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地基工程常见的工程质问题等。
这些知识要彻底掌握,所以必须作好野外实习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得到的知识,如果不能运用于实践,这无疑于纸上谈兵。
而要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野外地质实习。
在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很多是概念化的,或者说是标准化的东西。
比如断层,在课本上是理想化的模型,断层面是一个平面,上下盘的移动方向在图上有标识,岩性差别也很明显,因此在课本上很容易识别。
然而在野外,断层规模相差很大。
小的断层在手标本上可以识别,而大的断层延伸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
断层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70203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66.png)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工程地质是一门认知工程-地质相互作用规律和过程的科学,它的使命是保障人类工程活动的安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实习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实习论文范文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探讨一、工程钻探与山地勘探1.金刚石钻进技术我国的勘探工作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在70年代才初步发展,到80年代的时候才逐渐得以推广。
通过利用这项技术大大改变了我国钢粒钻进与硬质合金钻进的落后局面,使我国的钻探效率大大提高,岩心的采取率达到了90%。
金刚石钻进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相关的设备、仪器的发展,使我国的勘探事业更好地发展。
2.砂卵石层钻进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钻探工作中,砂卵石钻进技术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由于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我国也逐步加强了对其认识程度,在“六五”技术攻关中,对砂卵石钻进以及取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很好地攻克了这一难题。
在此次攻关中研制成功的SM植物胶以及MY-1A植物胶,在对砂卵石层钻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3.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相对于其他的技术来说,这项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其主要的技术原理就是在勘测的时候做到了在不提钻的情况下采取岩芯。
80年代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深孔中,但是在浅孔应用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优势。
4.软弱夹层钻进技术由于一般的金刚石钻进技术不能很好的处理软弱夹层的问题,成功率在50%左右,这样很难保证生产的需要,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诸如在原来的技术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悬挂装置、岩芯堵塞报警装置、扶正装置等新技术。
这项技术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响,证明了其技术方法的很好的应用型,目前该项技术已经被编入了行业的规范里面。
二、遥感技术应用1.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遥感技术由于具有辽阔的视野,所以其能够提供宏观线形的结构指征,这样就能够让研究者更好地对当地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地貌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ebf5631eb91a37f1115cbc.png)
工程地质学结课作业工程地质学是我来到土木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相比其他理论课的枯燥无味,工程地质学上关于基础建设的内容使我第一次觉得我会了一点关于“盖楼”的理论知识。
记忆犹新的是老师讲土直径大小时关于地铁基础的修建方法。
相比后期比较枯燥的知识,我更喜欢前期绪论的部分。
在工程地质学中我了解了有关地震液化,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及其预防,更有关于上海地基特点,角撑使用,抗滑桩等有关基坑和隧道的知识,平心而论,这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会形成很多壮丽的天然景观。
景观方面地表变现为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石林等自然景观。
课堂上主要展现了地下溶洞部分的景观。
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的地下洞穴,规模大小不一,大的可以容纳千人以上;形态千奇百怪,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小的连一个人都难以通过。
溶洞是水的溶蚀作用、流水侵蚀以及重力作用的长期结果。
充满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甚为壮丽。
喀斯特地貌对于工程地质的影响方面。
由于喀斯特地貌地下部分溶洞洞窟比较多,所以尽量做一些深基础。
另外,由于溶洞外部有流水侵蚀,在修建需要很久存在时间的建筑时要注意勘察地下暗河。
在勘察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串珠状溶洞,否则深基础也是没有用的。
另外根据资料,岩溶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当地基评价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施工现场遇到泥隙、泥槽、溶洞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穿越式,即下挖穿越,采用桩基础;二是跨越式,即加强梁的钢筋或增大梁的宽度。
对地基稳定有影响的岩溶泥隙、泥槽、溶洞,应根据其位置、大小、埋深、围岩稳定性和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的采取处理措施。
工程地质结课论文差结论
![工程地质结课论文差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6f5d15b52acfc789ebc9bb.png)
《工程地质学》结课论文岩体工程地质分析摘要:岩体和岩石土体的区别,岩体的物理性质和水理性质,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中的结构面与人体结构类型,岩体地基的稳定性关键词:岩体结构特征,概念,岩体性质1、前言:本论文详细的介绍了岩体工程地质的特征,岩体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关于岩石工程地质基本概念,影响岩体天然应力状态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岩体及相关概念等,可详细的了解岩体工程地质构造,及影响岩体的各种因素。
2、岩体工程地质的特征1.1坚硬.半截硬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坚硬岩石的特征不连续性不均一性,各向异性,具有很高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很强,岩石的强度,压缩性,均一性,不仅尤其程殷延性和产状决定,而且受裂缝隙发育程度,风化特征及岩溶作用影响。
半坚硬岩石的特点由于半坚硬岩石是由坚硬岩石经过地质作用变化而来的,所以坚硬岩石的特征,在半坚硬岩石中,同样具有,只是力学强度降低,具有流变性。
1.2、岩体于土体、岩石的区别土体由软土组成,对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较差易于变形,高度分散性随物理化学性质改变,而迅速改变岩体坚硬岩石组成,力学强度,抗水性能,整体性较好,分散性弱,不随物理化学性质改变而改变、1.3、岩体和岩石的关系岩体等于岩石块体加结构面岩体的完整性均一性都比岩石差,岩体的力学强度主要的不是取决于组成它的岩石,而是决定于其中的结构面,当然岩石的强度,对岩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岩体力学强度比岩石低2.2:岩石的物理性质2.1、岩石的比重和容重岩石的比重是岩石的固相重量与固相体积之比岩石的容重是指岩石的单位体积重量2.2岩石的孔隙性岩石的孔隙性是用孔隙率指标来衡量的,孔隙率是指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全体积之比2.3岩石的水理性质岩石在常压下的吸水能力其数值为吸收水的重量与岩石的干重之比(1)饱水率岩石在一定高压条件下或在真空条件下吸收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之比(2)饱水系数吸水率与饱水率的比值,成为岩石的饱水系数(3)岩石的软化型岩石浸水后,其力学性能显著降低的性能称为岩石的软化性岩石的软化性一般用软化系数来表示,软化系数就是浸水后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浸水前的抗压强度之比(4)岩石的抗冻性岩石抵抗冰冻破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抗冻性岩石冰冻性直接指标:抗冻系数、重量损失率(5)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在水溶液中被溶解的性能叫可溶性可溶岩石被溶解的方式,可分为直接溶解和扩散溶解岩石的可溶性一般用溶解度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压力,水溶液中的盐分而变化。
工程地质学论文
![工程地质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6fef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6.png)
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态包括成因演化论、结构控制论和相互作用论,这些理论有着相通的思想方法,就是成因决定结构,结构控制行为,工程地质过程是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程地质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地质学论文范文一:工程地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价值一、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及其特点1.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基础工作,工程设计之前,地质人员要详细查明拟定建筑区工程地质条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按照一定比例尺将其如实地反映在地形底图上,作为工程地质预测的基础,提供给设计部门使用。
1.2工程地质勘探对任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从地表到地下的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都离不开勘探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包括:物探、钻探、坑探等。
1.3工程地质野外试验野外试验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一项经常进行的重要的勘察方法,是获得工程地质问题定量评价和工程设计及施工所需要参数的主要手段。
水利水电工程野外试验包括:钻孔压水试验、灌浆试验、荷载试验触探试验等。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野外试验水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试验仪器和设备的发展。
1.43S技术应用3S技术是指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三大技术系统的集成与总称。
遥感技术是3S技术的基础,它提供主要的遥感信息源。
GPS技术用于遥感信息的精确定位,GIS技术则为遥感信息的获取提供辅助信息和专家思维,并对所提取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且具有制图功能。
近年来,国内开始在一些特大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采用3S技术,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采用了3S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1.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有:非凡性与复杂性、实践性与经验性、工程地质问题的长期性与隐伏性。
二、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和条件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建设对原有的地质环境的改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斜坡滑动、斜坡崩塌、洞室围岩坍塌、溶洞、地质缺陷等。
工程地质学论文
![工程地质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3686436bec0975f565e24e.png)
道桥专业学习工程地质学的意义――浅析工程地质对公路桥梁的作用摘要:工程地质是道路、桥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其他各项设计工作的基础。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工程地质有许多分支,主要解决的是施工区域地质对施工的影响,使用范围十分广泛。
具体应用于道路、桥梁设计领域,主要针对道桥修筑地的地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总结,并给出解决办法,因此在许多土木工程中这门应用科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工程地质;桥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区域稳定性;引言:工程地质学作为道路桥梁的专业课程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它不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地质学的大门,同时也为之后土力学的学习奠定了一些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对于公路桥梁设计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当我查阅相关论文、学术期刊后更是明白将来如果在道桥方面继续深造必须深谙地质学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选线、工程地质信息以及区域稳定性四个角度来阐述其对公路桥梁设计、施工的巨大作用。
(一)工程地质勘察与桥梁设计桥梁是公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线路跨越河流、沟谷或道路时需要架设桥梁,这就决定了桥梁必定是是线路通过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主要工程。
在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如果对桥址周围的工程地质特征了解不足,在桥梁施工、运营时会遇到不少问题,如:有的将墩、台设在滑坡上,基坑开挖时引起滑坡复活,而使已建成的墩、台错位;有的墩、台建在岩溶洞穴上,致使墩、台倾斜,无法使用。
查明建筑物场址周围的工程地质条件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正常使用,这对于桥梁也不例外。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桥位选择、桥梁基坑稳定性和正确选定桥基承载力,是确保桥梁安全的三个重要方面。
对于桥梁位置的选择来说,应该综合考虑线路方向、选线设计技术要求、城乡建设、交通水利设施的要求、地形、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中、小桥位置由线路条件决定,特大桥或大桥则往往先选好桥位,然后再统一考虑线路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与成就
任课教师:***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水文11-2班
学号:**********
姓名:***
一、摘要及关键字 (1)
二、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1)
三、我国工程地质学取得的成就 (5)
四、总结 (7)
【摘要】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
它
的研究对象是地质环境与工程建筑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地质问题,包括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对地质环境有影响的环境地质问题。
它的任务是为各类工程
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地质依据,以便从地质上保证工程建
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运行顺利。
【关键字】工程地质学发展成就
我国工程地质学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
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本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的方针,工程地质工作已有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同
时培养了人材,壮大了工程地质科学队伍。
我国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给我国工程地质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建设祖国的光荣任务。
由于我们
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不仅使许多建设中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一定
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基本上满足了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同时结合我
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研究成果亦逐日增多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之
甚少到内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成
为一门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套技术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工程
建设与环境地质实际问题的应用科学。
1 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传统工
程地质学阶段,由传统工程地质学到现代工程地质学的过渡阶段和
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
㈠、传统工程地质学阶段
大体上从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是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形成和
初步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具体工程的
工程地质条件,为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数据。
其目的是为具体工程寻找工程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地址。
因此,可以把这个阶段说成是“找址工程地质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国工程地质学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50年代,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形成主要是引进苏联的理论、
方法和技术,受苏联工程地质学术观点的影响很深。
从60年代到
70年代中期,才逐步走上自力更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学的
道路。
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区域工
程地质学和各种专门性工程地质学发展较快;创立了中国自己的工
程地质力学及其核心地质结构控制论等基础理论;完成了一些大型
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但是,
在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工程地质学还有很大的差距。
2、在这个阶段,作为地质学与工程学交叉学科的中国工程地质学,是二者之间不平衡交叉和渗透的产物。
它的地质色彩太浓,而
工程色彩太淡。
3、中国工程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
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生了不少灾害性工程事故,出现了不少病害
工程。
中国工程地质学走着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
㈡、由传统工程地质学到现代工程地质学的过渡阶段
大体上从70年代后期到80 年代初期,是中国工程地质学开
始顺利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对以岩(土)体稳定性为主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工程地质灾害进行研究评价
和监测预测。
其目的主要是防治工程地质灾害,以确保工程的经济
合理、安全可靠和正常运用。
因此,可以把这个阶段说成是“防灾
工程地质学”阶段或“保安工程地质学”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
工程地质学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不断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方
法和技术,受西方现代工程地质学术观点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工
程地质学逐步从具体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的狭小天地里解放出来。
除了专门性工程地质研究以外,不仅重视区域性和整体性的工程地
质研究,而且越来越重视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学科本身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与世界工程地质学的
差距逐步缩小。
2、为了防治工程地质灾害,中国工程地质学面临从工程结构
观点出发,以地质体改造为核心的地质工程研究任务,使工程地质
学进一步向工程学交叉和渗透。
3、现代环境科学的迅速发展,给工程地质学注入了强大的生
命力。
中国工程地质学面临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
互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合理、有效、经济地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地质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
益三统一的重大任务。
工程地质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孕育着中国环境工程地质学。
所以,这个阶段具有从传统工程地质
学阶段向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过渡的性质。
它为中国工程地质学进
入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准备了条件。
㈢、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
大体上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工程地质学进入了现代工程
地质学阶段。
这个阶段的背景是: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地球科
学向着国际化和统一化方向迅速发展;全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环
境三大课题;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环境
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使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环境成为迫
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重大课题,从而促进了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迅
速形成和发展。
工程地质学与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课题的研究
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就为工程地质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
这个阶段,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引进和创新,加强基
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武装自己,逐步实现学科现代化。
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标志是中国环境工程地质
学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可以把这个阶段说成是“环境工程地质学”阶段。
开始进入现代工程地质学阶段的中国工程地质学,面临国内外
的一系列严峻挑战:
1、世界工程地质学迅速发展,中国工程地质学必须赶上其发
展步伐。
2、中国工程地质学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但特
别严重,而且将长期存在。
3、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工程建设将具有领域多、规模大、
速度快、质量和安全要求高、难度大等特点。
这将使中国工程地质
学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这些问题仅用目前中国工
程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难以解决的。
可见,中国工程地质
学面临的任务是多方面的、繁重的,其研究课题是众多的、高难度的。
20世纪60年代,工程地质的实践,积累了大量资料和一定的
实际经验,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各建设部门制定自己的勘察规范,以山区工程建设为主,对工程地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岩土测试
技术提高,定量评价有所发展。
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的年代,各方面的建设蓬勃发展,工程地质在已往在基础上取得了
重大发展。
勘察质量提高,新的勘察规范制定,向着工程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