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光光度计基线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分光光度计基线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对于双光束分光光度计而言在使用前必须要做基线校正(也称为基线记忆), 对于此项工作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许多使用者的认识不尽相同;为此谈谈我的认 识。
(一)为何要做基线校正?
众所周知、光度计的光学系统基本是由光源(氘灯、钨灯)—单色器(光栅、狭 缝)—检测器(光敏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三部分组成的。在我们使用的波长 区域中(一般紫外可见仪器均在 190nm~1100nm范围里,)上述部件在不同的 波长下的响应值(光源的发射强度、单色器的色散强度、检测器的放大倍数)均 不相同;通俗地说、即使没有样品,仪器如果不做基线校正,那么在 190nm至 1100nm的范围中, 吸光值或透过率不会是一条直线, 这是一种客观的物理现象, 如下图;
尽管上图反映的是单光束的能量图,但在基线未校正状态下,即使改用双光束测 量方式来扫描一个样品,其所得到的图谱或吸光值也是不可信的。
(二)被校正的基线种类和用途
(1)系统基线:
所谓系统基线就是仪器固有的波长范围的总基线; 例如一台仪器出厂设计的波长 全程范围是 190nm 至 1100nm,那么它的系统基线就是这个范围。一般来讲, 作为分析人员对一台仪器做全程扫描测试是比较少见的; 之所以要做系统基线的 目的一般是将仪器的光学系统的响应值校正到基本一致; 这就类似马拉松赛跑一 样,只要大家在同一起跑处(注意:不是起跑线)比赛,前后差几米出发无所谓。 (2)用户基线:
所谓用户基线就是分析者自己设定的测量波长区域的一段基线; 由于这是分析所 需要的区域,为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故用户基线的校正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这就类似百米赛跑一样,运动员要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赛而不能抢跑,否则无法 准确计算成绩。
(三)基线校正的方法
(1)系统基线:
系统基线的校正较为简单, 一般情况下样品室内不放样品, 仅做光学系统的校正; 如果一定要使用全波段的测量那另当别论。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基线无需经 常校正,一般半个月或一个月校正校正一次即可。对有的仪器来说,系统基线校 正过于频繁反而会造成基线漂移严重。
(2)用户基线校正:
正确的校正方法是:两只比色杯盛有空白溶液分别放置在样品及参比光路中,校 正波长范围要大于分析波长范围;例如、分析设定范围为 220nm~500nm,那 么校正波长就要设定为 210nm~510nm;等待校正结束后再将波长设定回到原 来的220nm~500nm范围。这种校正方法的优点是:如果校正波长与分析波长 完全吻合一致,有可能在校正后的基线两端出现大的噪声;如果校正范围大于实 际分析范围并掐头去尾后可以提高分析精度。我将这种校正方法起名为“豆芽菜 原理”,目的是便于记牢;(因为我们吃豆芽菜时均要掐头去根,仅吃中间部分, 故以前的饭馆将炒豆芽这道菜称为“炒掐菜”;对不起、跑题了)。关于这种校正 方法,许多使用者往往不知晓或忽略掉了,在此顺便介绍给版友。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仪器操作者在做基线校正时,参比一侧不放参比溶液,也就 是用空气来做参比对照。这种方法在可见区对有的样品也许有时影响不大,但在 紫外区影响就会很明显了。严格的说,用空气做参比所测得的结果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校正光谱。
(四)基线校正的注意事项
(1)基线校正时要保证仪器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2)每更换一种参比溶液后均要重新做基线校正
(3)如果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大于样品的吸光度值时测试结果会出现负值,此时 要考虑使用何种溶液做基线校正了。
(4)做基线校正时要考虑试剂的使用波长范围问题,因为有的试剂在某个波长 以下的吸光度值会无限大,这时去做校正会超出仪器的有效量程范围,无法得到 真正的结果。关于试剂的使用波长范围,目前一般在试剂瓶的标签上会有标注。 我有个简单资料表供大家参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