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07T11:23:35.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作者:阮杰坚[导读] 喉镜和胃镜同时发现病变对诊断的帮助较大。

阮杰坚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珠海 519060)

【摘要】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4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32例患者症状消失,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仍咳嗽。结论:详细的临床问诊、内镜检查及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帮助,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病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咽喉反流咽喉炎质子泵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65-0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酸性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咽喉部,侵蚀咽喉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反流性咽喉炎,是引起咽喉部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炎鉴别,常常导致部分患者被误诊漏诊,症状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科综合症状、喉镜胃镜检查对诊断为反流性咽喉炎的4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实验性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0.10-2011.7月门诊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8-70岁,平均41岁,病史1月-2年。咽异物感28例,咽部痰多、咳嗽10例,声嘶12例,咽喉疼痛8例,其中伴有反酸烧心10例。

1.2 诊断咽喉部常规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接喉镜及喉内镜检查见: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8例,杓间区黏膜水肿28例,声带红斑4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10例,食管炎4例。

1.3 治疗给以泮托拉唑20mgBID,伴有反酸烧心者联合口服莫沙比利5mgTID,疗程2个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

2.结果

40例患者经治疗2个月后,32例患者症状消失,喉部检查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仍咳嗽。

3.讨论

反流性咽喉炎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异物感、慢性咳嗽、反复清桑痰多、声嘶,伴或不伴有反酸及烧心等消化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患者常常难以第一时间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咽喉反流有关机制有2种:一是反流物对咽喉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反流理论),现有研究证明反流物中胃酸和胃蛋白酶起主要的咽喉损伤作用,且咽喉黏膜对酸刺激更敏感。另一种是食管远端酸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反射理论),由于咽喉和食管存在共同的反射中枢和通路,远端食管在胃酸刺激下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导致咳嗽和反复的清桑动作[1]。

咽喉反流症状可出现在食管炎症状之前,多数患者以咽喉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而典型的上腹部烧灼感和反酸症状并不常见,常常被笼统地诊断为慢性咽喉炎,久治不愈。临床上对于慢性难治性咽喉炎,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考虑反流性咽喉炎的可能。目前诊断反流性咽喉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三种:①实验性用药能使患者症状缓解②内镜下常见的体征和临床症状③双探头24小时PH监测[2]。虽然双探头24小时PH监测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受到诸多因数的的影响和限制,临床很难开展。内镜下喉部常见的体征有声带后部软骨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3]。而Belafsky[4]等对纤维喉镜所示也设立了反流征象分数,其中包括8项征象来评估临床分度(0-26分):即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红斑或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头水肿、后联合肥大、肉芽肿、喉内水肿,认为总分≥7时,95%的患者都能确诊为反流性咽喉炎。胃镜检查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但对食管显示正常者及对食管黏膜尚未发生糜烂、溃疡等病变的患者,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咽喉反流的诊断意义不大。喉镜和胃镜同时发现病变对诊断的帮助较大。

咽喉黏膜对酸刺激更敏感,少量的酸性反流就可引起明显的症状,使得有些患者症状体征不成正比,这部分患者即使喉镜未发现异常,也不能排除反流的可能。我们认为临床上,出现咽部痰多、持续清桑,声嘶、异物感或慢性咳嗽>3个月,门诊正规治疗连续3次无效,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反流性咽喉炎可能,可给以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总之,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应综合病史、咽喉部体征、喉镜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必要时行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帮助。质子泵抑制剂为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有效药物,但目前仍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及疗程,如何选择合适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的剂量及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汪安江.陈旻湖.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和进展.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4):213-217.

[2]张立红.李娜.郑宏伟.咽喉反流的初步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05-108.

[3]李进让.咽喉反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72-17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