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现行立法对此规定得比较零散,而且还存在大量的缺陷,这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措施对该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物权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明确了它是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具有积极的意义。
宅基地使用权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农村的稳定,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但《物权法》对此的规定仅有四个条文(152条-155条)的内容,无法涵盖宅基地使用权的诸多内容。
况且,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极其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无法全面地保护农民的利益,甚至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现状沈宗灵先生说过:“法律概念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它对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适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权利和义务紧密关联,要构建现代国家的法律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设定一整套符合逻辑的、和谐而无矛盾的法律概念体系。
”因此必须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明确定义。
这一点《物权法》做到了。
《物权法》第152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依据法律解释学,从体系上、文义上对这一条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是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役权处于并列地位。
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仅为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是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而规定的。
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仅指集体所有的土地,国有土地是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
虽然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存在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变后的城镇居民仍然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因为此时的土地已从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国有土地不设立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概述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对其拥有的宅基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村居民的重要权益之一,关系到农村居民的住房安全和生活质量。
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了规定。
本文将详细阐述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法律规定。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原则1. 一户一宅原则:农村居民按照一户一宅的原则申请宅基地,一户多宅的,应当依法处理。
2. 公平原则:宅基地分配应当公平、公开、公正,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3. 依法保护原则: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4. 合理利用原则:宅基地使用权人应当合理利用宅基地,不得闲置、破坏。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1. 申请条件:具备以下条件的农村居民可以申请宅基地:(1)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2)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有合理住房需求;(4)未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
2. 申请程序: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应当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审核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3. 分配原则:宅基地分配应当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优先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
四、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1. 占有权: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其宅基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2. 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构筑物等,用于居住、生产、经营等活动。
3. 收益权: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通过出租、转让等方式获得收益。
4. 继承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
五、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1. 出租: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将宅基地出租给他人使用,但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2. 转让:宅基地使用权人可以依法转让宅基地使用权,但受让人应当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 互换:宅基地使用权人之间可以互换宅基地使用权。
4. 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宅基地使用权承包给农户。
《民法典》项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地上房屋所有权问题浅议

《民法典》项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及地上房屋所有权问题浅议摘要: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既为乡村振兴在法律层面上保驾护航,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份硕果。
其中,针对宅基地制度的改革以及发展宅基地的相关政策,《民法典》专章中的相关规定与实质内容过于原则性,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究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房屋制度的整体发展,并且,探讨《民法典》下农村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与地上房屋所有权等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的效力。
关键词: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房屋所有权;民法典一、引言《民法典》专章中,在规定宅基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内涵上,规范了对宅基地的所有权。
要知道,中国市场经济正在以强劲之势继续向前发展,而在有关规定下,合理的放活农村宅基地权利,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对于宅基地的所有权是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准,主要是针对的使用权的群体是具有本集体成员资格的农户,为的是给农村集体成员居住者有一定的保障。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因此不难看出,这一条法规中并未对宅基地权利主体的身份作以一个比较清楚的划分,而是仅仅根据资格宅基地权利前提的集体组成人资格,对宅基地的使用权或者占有权作了规范。
这一方面影响了其财产价值,一方面又限制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因此,即便集体成员资格是享受宅基地使用权最重要的前提,但是在农村居民居住需求进行保障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做为财产权利的流通性做了限制。
正因如此,本次出台的《民法典》为更加方便宅基地的使用和限制宅基地,在许多条款中将宅基地所有权的人身属性做出了相当限度的弱化。
二、农民宅基地房屋买卖协议的法律效力农民宅基地房屋买卖合同大量出现,这主要得益于当下都市中的住宅相对居高不下的售价,而价格相对低廉的农民宅基地住房也变成了更多人的首选。
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一)

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一)关键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物权内容提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是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
它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从属性及范围的严格限制性等特点。
其取得方式有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消灭形式有绝对消灭与相对消灭。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权利并负担义务。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亟待完善。
Abstract]Therighttousetheruralresidentialbasesisaspecialandindependentusufructinourcountry.Iti sarightthatruralresidentsmakebuildingsandancillaryfacilities,andpossess,useandrestrictedlydispos ethebasesthattheruralresidentslegallygetfromthecollec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Thecharacterist icsofitarerestrictedofidentitynature,usingforfree,usingforever,dependencyandrangebeingstrict,an dsoon.Thewaystogetitareoriginalformandsuccessiveform;thewaystoabolishitareabsoluteformandrelativeform.Therighterhasrightsandburdenobligations.Th esystemoftherighttousetheruralresidentialbasesinChinahasmanydeficiencies,whichneedsimprove d.Keywords]therighttousetheruralresidentialbases;usufruct;realright2005年6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6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通过的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三审稿”)设专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
用益物权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用益物权是源自于罗马法的,用益物权是大陆法系各国物权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现代社会,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物权法中的核心制度。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用益物权的种类不断发生变化,其权能也在逐步扩大。
《物权法》中用益物权可以分为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还有列举式地规定了采矿权,取水权等等。
本论文我们就对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行分析和探究。
什么时候宅基地使用权呢?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又要如何去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呢?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宅基地使用权呢?《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
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最为特别的,因为从实际意义上说,宅基地使用权针对的是农村地区,而城镇的宅基地使用权实际上已归入建设用地使用权里面。
宅基地也在一方面保证了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的住宿问题,解决了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那样,农民居住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的住所被非法或合法地侵占。
但同样,我国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一)法律规范少,规范不足,未能与时俱进从我国的立法层面来看,现阶段我国在规范宅基地的立法面比较狭小,,仅仅靠《民法通则》和《土地管理法》来调整力度明显不够,虽然《物权法》在一章中加以规定但却只有可怜的四条规定,而且也是沿用了过去的政策。
当今的农民不再单单靠宅基地来解决居住问题,恰恰相反,部分农民不仅拥有宅基地而且还在城镇购买了房子,人们对于宅基地的需求不再仅限于占有、使用,他们需要通过转让、抵押、出租、出借等形式来发挥财产的更大的价值,得到更大的收益。
论宅基地使用权

目录诚信承诺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论文............................................................................................................. 2-12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2)一、宅基地使用权概述 (3)(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 (3)(二)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重要特性 (4)(三)宅基地使用权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4)二、宅基地使用权存在问题 (5)(一)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虚化 (5)(二)宅基地使用权权能缺失 (5)(三)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登记制度不到位 (5)(四)宅基地使用权隐形流转问题严重 (6)(五)宅基地使用权退出机制缺失 (6)三、宅基地使用权的完善措施 (7)(一)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资格 (7)(二)保障宅基地使用权经济权能 (7)(三)落实宅基地取得统一登记制度 (8)(四)合理开放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9)(五)构建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系列机制 (10)参考文献 (11)论宅基地使用权[摘要]宅基地使用权对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和维护国家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的弊病日益突显。
现有规定不仅无法保障农民合理的财产权益,而且造成大量农村土地资源浪费。
通过对宅基地所有权主体、使用权的权能、取得登记、隐形流转、使用权退出五大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完善措施,从而合理规划农村土地,保障农民应有的财产利益。
[关键词]宅基地;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Abstract] The homestead right of use to protect the farmers' basic lif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nation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Bu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use right ill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existing provisions not only can not guarantee the farmers reasonable property rights, but also caused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nd through the homestead waste of resour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ownership, the right to use, the registration, the invisible circulation and the withdrawal of the right to use the homestead,puts forward relevant improvement measures, so as to rationally plan rural land and safeguard the property interests of farmers.[Key words] Homestead ; Homestead right of use; Usufructuary right自古以来,土地便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摘要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项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农民的安身之本。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权利,也是农民重要的财产权利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出的“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决定中多项内容涉及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本身设计所固有的一些缺陷被显现出来,同时,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领域中出现许多新问题。
而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方面立法落后、运行不畅,已经不能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论述:1、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概述2、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使用权,制度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概述 (2)2.1宅基地使用权的含义 (2)2.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特征 (2)2.2.1主体身份的特殊性 (2)2.2.2权利客体的特定性 (3)2.2.3权利类型为用益物权 (3)2.2.4权利取得的无偿性 (3)2.2.5使用期限的无限性 (3)2.2.6权利的限制性 (4)第3章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3.1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立法现状 (5)3.2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6)3.2.1管理体制不合理,行政干预过多 (6)3.2.2宅基地流转困难,使用目的单一 (7)3.2.3登记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7)3.2.4“一户多宅”现象严重 (7)第4章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的若干思考 (8)4.1加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8)4.2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管理体制,严格宅基地审批制度 (8)4.3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制度,确保权利的实现 (8)4.4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 (9)4.5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 (9)4.6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10)第5章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第1章前言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一项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是农民的安身之本。
浅论我国的宅基地使用权

浅论我国的宅基地使用权引言宅基地是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土地制度,是指农民住房和生活所占用的土地。
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使用、收益和处分宅基地的法律权益,对于农村地区的居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简要探讨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宅基地使用权的基本情况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农村居民住房问题,保障农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需要经过征地、补偿安置等程序,并由农村居民个人或家庭独享。
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一般为50年,根据地方政府具体规定也可能延长。
宅基地使用权存在的问题虽然宅基地使用权在基本制度上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使用权权益不明晰由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过程复杂,有时候权益的归属不够明确。
宅基地使用权的归属范围、使用方式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容易导致权益纠纷。
2. 宅基地流转困难宅基地使用权在目前阶段无法流转至他人,这限制了农民将宅基地变为经济收益的来源。
很多地方实际上形成了宅基地使用权灰色交易的现象,给农民的权益保护带来困扰。
3. 土地资源浪费宅基地的面积相对较大,但实际上只有部分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由于宅基地不能流转,农民无法将未被利用的土地交给其他用途,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4. 规划管理不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很多地方缺乏科学合理的宅基地规划,导致宅基地分散、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同时,对于宅基地使用权的管理和监督也不够到位,容易导致一些乱象的产生。
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权益通过法律法规的明确,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权益范围和归属,避免因权益不明晰而导致的纠纷。
2. 支持宅基地的流转允许宅基地的流转,可以满足农民对于宅基地的投资需求,同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探讨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探讨关于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探讨宅基地使用权是关系中国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特殊的用益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的完善对农村经济的开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保护耕地资源和增加宅基地的需求同时膨胀。
要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的总量平衡,必须优化宅基地资源配置、合理高效的利用宅基地。
然而,在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下,一方面,村民超标占用宅基地建造住房的行为非常普遍,导致耕地资源的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村民对宅基地使用权不享有完全的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受到诸多限制,从而导致宅基地使用权的资产价值无法显现。
因此,有必要借鉴城镇国有土地“有偿、有期限、可流动”的使用制度。
在明确宅基地使用权财产性质的前提下,立法者应当结合宅基地使用权特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功能,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这对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难以估量的重大价值。
本文在全面收集学术界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主要研究成果的根底上,结合笔者在农村长期生活的实践,对宅基地使用权进展了系统的标准研究和理论分析,尤其对《物权法》中宅基地使用权所释的新内容、做出的新变化和暴露的新问题进展了重点阐述。
全文构造及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是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根本问题。
该局部首先阐述了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明确地限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
其次,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与相关权利的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有属性。
最后,论述了宅基地使用权的历史演变,详细介绍了宅基地使用权从无到有的产生开展历程。
第二章是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分析。
该局部对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进展了全面的论述,并在此根底上指出了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缺陷。
该局部重点分析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所产生的物权效力和债权效力。
第三章是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该章先是指明了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完善的指导思想。
宅基地使用权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为了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管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详细阐述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
一、宅基地使用权概述1. 宅基地的定义宅基地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分配给其成员用于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农用地。
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宅基地使用权的性质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具有以下特点:(1)非独立性:宅基地使用权依附于宅基地,不能单独转让、抵押。
(2)非完全物权:宅基地使用权人只能依法行使宅基地使用权,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3)期限性:宅基地使用权有期限限制,一般为70年。
3.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资格宅基地使用权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2)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宅基地申请条件。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1. 申请程序(1)申请: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向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
(2)审核: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公示。
(3)批准: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4)登记: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后,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2. 分配原则宅基地的分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宅基地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歧视。
(2)公开原则:宅基地分配过程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3)节约原则:宅基地分配应当节约用地,避免浪费。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使1. 使用权人权利(1)使用权人有权依法使用宅基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2)使用权人有权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宅基地使用权。
(3)使用权人有权依法继承宅基地使用权。
2. 使用权人义务(1)使用权人应当合理使用宅基地,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2)使用权人应当保护宅基地的生态环境,不得破坏土地资源。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中关于继承权的问题[5篇范文]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中关于继承权的问题[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b4ce0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7.png)
浅谈宅基地使用权中关于继承权的问题[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宅基地使用权中关于继承权的问题浅谈宅基地使用权中关于继承权的问题陈玥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类型,指农村村民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保有住宅及附属设施的权利。
此权利,是对我国农村村民长期以来将集体所有的土地用来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情况的法律的确认。
这项权利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居住问题。
那么,宅基地使用权是否可以继承呢?在我看来,宅基地使用权是不能被继承的。
《物权法》第153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使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此表明,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变动更多的适用《物权法》以外的有关法律。
宅基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而用益物权一般都是可以继承的,但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它的特殊性表现在: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时无偿的,农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除交纳极少的税费外,无需交纳其他费用,原则上是无偿的。
如果允许继承,将使继承人无端受益,有违公平理念。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有很强的占有权。
《物权法》、《土地管理法》、《担保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密切相关,禁止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亦即宅基地使用权的买卖、赠与、投顾入资、抵押等均不允许。
这决定了它因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取得,不能作为继承得到。
三、农村宅基地是一种带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性质的权利,是农民的安身之本,允许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会使得宅基地的无限扩大。
宅基地的取得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仅限于集体所有的土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在集体所有土地的地表、空中和地中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实际情况中也有例外情形,是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继承以及宅基地使用权随宅基地上的房屋所有权的转让而转移,根据“地随房走”的原则,继承人对宅基地上所建造的房屋的继承将导致对宅基地使用权的继承。
但这种情况也必须有限制:一、受让人只能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二、由于“一户一宅”的原则,农村村民出卖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三、受让方的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
浅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 高洪斌
( 兰州大学法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摘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的重点, 作为农民安身立命所必须的
宅基地 , 就 至关 重要 。农 村 宅 基 地 使 用权 属 于 用益 物 权 的 一 种 , 是
2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限制性
《 物权法》 第1 5 2条规定 : “ 宅 基地 使用 权人依 法 对集体 所 有
的土地享 有 占有 和使 用的权利 , 有权 依法利用 该土地 建造住宅 及
我 国所特有的 , 它具 有用益 物权 的一 般特征 , 同时也有 自己的特 点 。《 物权 法》 对农村 宅基地使 用权 的规 范相 当不 完善 , 仅有 四个 条 文。农村宅基地使 用权制 度的完善 与否 , 关 系到 国家的发展 , 社
过程的始终。只要房屋存在 , 宅基地使用权 就存 在 , 即使是 房屋灭
失, 宅基地使用权人依然享有宅基地使 用权 。当宅基 地被征 收时 , 原权利人有权重新 申请宅基地 。但转让后重新 申请 的 , 不予批准 。 5 . 农 村宅 基地 使用权 的取得 无偿 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具有社 会福 利和社会 保 障性 质 , 农 民能够 无偿取得宅基地 , 获得生存 的基本保 障 , 我 国在 九十年代 曾有一段 时间 , 农村村 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权需要支付 一定 的费用 , 但 现在这 种现象 较少 , 收取的非有也 比较低 , 以保障农 民基本生活 条件 。这 也 是农 民比较城镇 居民所享有 的生活保障。
三、 农 村 宅 基 地 使 用 权 的 性 质
王利明教授 , 他在 《 物 权法 草案建议 稿说 明》 中提 出, 宅基 地是 公
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

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农村宅基地的定义农村宅基地是指集体经济组织或村集体所有的用于居住的土地。
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制,职工或农民建房安家的基地。
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承包或租赁宅基地的使用者有法定权利,但不得调换、转让或出租。
三、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1.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农民在农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使用权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宅基地自用权,即宅基地的使用者为自家盖房居住;二是宅基地租赁权,即宅基地使用者将宅基地出租给他人使用。
2. 宅基地使用权的管理宅基地使用权的管理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进行,并公示相关信息。
使用者在依法登记之后,有权利要求领取宅基地使用证。
3. 宅基地的规划和布局农村宅基地的规划设计和布局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违反国家土地利用政策。
宅基地的规划和布局应当合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如人口分布、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
同时,应该充分考虑环保、安全等因素,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宅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宅基地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家庭需求,选择自建房屋或购买商品房。
在建设宅基地房屋时,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法规,保证建筑安全和质量。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拆迁或迁移宅基地,需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听取相关村民的意见。
5. 宅基地的维护和管理宅基地使用者有责任保护和维护宅基地的环境和设施。
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合法使用土地资源,不得擅自破坏环境或资源。
如发生环境污染或者设施破损的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整治。
6. 宅基地的合法权益保障对于宅基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提供充分的保护和支持。
一旦出现权益受损的情况,使用者有权利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诉并要求解决。
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保障宅基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浅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浅谈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刘茵琪韦笑威(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一项特有独立的用益物权,合理规制宅基地使用权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农村的稳定,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鉴于我国现行立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现行宅基地流转制度的不合理,本文将尝试对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探讨。
【关键词】宅基地;用益物权;流转;抵押一、有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基本问题(1)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宅基地的申请遵循“一户一宅”原则,即只要申请人不拥有两处以上宅基地,面积符合省市自治区政府的规定标准,没有出售、出租住房,就可以申请宅基地并获批准。
农民的房屋所有权是建立在集体所有的宅基地基础之上的,集体成员为满足其居住需要购买或继承本集体成员的房屋,从而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符合宅基地使用权的设定目的,因而应当允许其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2)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
《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建设”,但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有明确禁止性规定。
随着民工潮的兴起,农村存在大量宅基地和房屋闲置的情况,宅基地的有偿转让有利于物尽其用,提高宅基地的交换价值,加快城市化进程;但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短期内会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一旦农民无法在城市立足,就会造成农民流离失所,因此我们在放开宅基地使用权的同时也应该加以限制。
(3)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收回。
宅基地收回是指对不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的宅基地使用权人使用的宅基地,经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集体收回的制度。
二、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现状在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体现在《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以及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仔细剖析,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立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现行立法保障农民的居住权利,却制约了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自身有限的财产资本,与城镇居民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共同发展的权利,不利于提高社会财富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
浅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浅论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
张文艳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C版》》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福利性、无偿性的权利,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无法覆盖广大农村的现实下,它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居住问题。
正是因为保障功能依然是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首要功能,因此关于其取得、行使、转让,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都要求必须尊重这一现实,以利于保护农民利益,构建和谐社会。
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现行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属性逐步彰显,在城市郊区和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逐渐盛行,已呈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总页数】1页(P40)
【作者】张文艳
【作者单位】双辽市国土资源局人秘科吉林双辽13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2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论略——现行立法的缺陷及其克服 [J], 付坚强;陈利根
2.浅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J], 曾洵;
3.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探析——对现行《物权法》第十三章规定的思考[J], 梁秋云
4.浅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推行双向转诊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李丽珊
5.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评价与改进创新 [J], 黎孔清;陈银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物权内容提要: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是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
它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从属性及范围的严格限制性等特点。
其取得方式有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消灭形式有绝对消灭与相对消灭。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权利并负担义务。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存在许多缺陷,亟待完善。
2005 年6 月26 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6 次会议第三次审议通过的物权法草案(以下简称“三审稿”)设专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
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城市还没有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国有土地上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以“三审稿”以及后来的“四审稿”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实际上就是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到目前,众所瞩目的物权法还没有出台,但草案中关于“宅基地使用权”部分的规定应该不会有多大变化。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所涵盖的内容很多,单靠寥寥无几的几个法条是无法全面概括的。
况且,我国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极其不完善,存在许多漏洞,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点(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等处于并列地位,它是中国法律特有的内容,对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沈宗灵先生说过:“法律概念在法律体系中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它对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适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权利和义务紧密关联,要构建现代国家的法律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设定一整套符合逻辑的、和谐而无矛盾的法律概念体系。
”[1]因此必须在物权法中明确定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三审稿”在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享有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自主利用该土地建造住房及其附属设施”。
这一规定并没有直接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下定义,只是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的规定影射出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
依据法律解释学,从体系上、文义上对这一条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仅为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是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主体而规定的;(2)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仅指集体所有的土地,国有土地是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客体。
虽然在城镇规划过程中,存在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转变后的城镇居民仍然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因为此时的土地已从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国有土地不设立宅基地使用权;(3)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有:依法取得、占有、使用土地,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和附属设施,受法律保护,在行使权利时不得妨碍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等。
但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还应当包括权利人可以有限制的处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因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权利人可以对它进行处分,考虑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特殊性,权利人的处分应当是有限制的,而这一点在“三审稿”第一百五十八条中却没有涵盖。
综上所述,应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如下定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居民在依法取得的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的权利。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特点从我国目前有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来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如下特点:1 、严格的身份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基于使用权人的特殊身份而取得的。
只有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成员或者由其他法规规定的身份的人才有资格向其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
非本集体内的成员除法律特别规定外,不得在本集体内申请宅基地。
这主要考虑了农村和城镇的规划,便于行政管理。
同时也是对集体成员权利的一种保障,避免本集体内的宅基地外流。
2 、无偿使用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是无偿的,是国家给农民的一种福利。
只要符合法定的申请条件,就可以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而且使用权人不需要支付使用费。
3 、永久使用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事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农村居民在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后可以世代使用,没有时间限制,并且这种使用是受法律保护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犯。
宅基地上的房屋消灭后,使用权人对宅基地的使用权仍然存在,可以重新建造房屋。
当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必须服从集体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当自己的宅基地被征收后,有权要求集体再批给其相应的宅基地。
4 、从属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依附于房屋所有权,不可单独流转,但房屋所有权转移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也随之转移。
法律禁止单独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出卖、出租、抵押、赠与等流转行为。
5 、范围的严格限制性。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对宅基地的使用范围是有严格限制的。
《土地管理法》第62 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国土资源部在2004 年11 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中强调,要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和消灭(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如同其他用益物权的取得方式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分类。
从取得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从取得原因上来看,有基于法律行为取得的,也有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取得的。
笔者仅从“取得的性质”这一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宅基的使用权的取得方式。
1 、原始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和意思为依据,根据法律的规定直接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由于我国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性,其原始取得的情况基本上只有审批取得一种,而且大部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都是通过审批的方式取得的。
基于我国土地公有制的特殊性,《土地管理法》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条件,并做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
依据审批的方式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前提必须具备主体资格,即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或其他法律明确规定可以获得宅基地使用权的人[2]。
城镇居民、一户多宅的人以及把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的农村居民不得申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具体而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申请程序如下: (1)农村居民向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提出宅基地使用权申请(以户为单位);(2)村民委员会根据村镇规划,对宅基地使用权申请进行审核,经村民会议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讨论同意;(3)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农村居民必须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以使用宅基地,不得在未获批准前擅自使用宅基地。
2 、继受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和意思为依据而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虽然法律严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但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受取得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随房流转,具体情况如下:(1)出租。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在房屋建成后将房屋出租,出租房屋的同时也出租了宅基地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享有房屋所有权,当然可以对其自由处分,由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从属性,将房屋出租的,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发生转移,承租人在获得房屋使用权的同时取得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这是继受取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最普遍的方式。
(2)赠与和遗赠。
房屋所有人将房屋赠与、遗赠给他人时,该他人取得了房屋的所有权,同时也获得了该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
(3)继承。
继承人继承了被继承人的房屋的同时继受了宅基地的使用权。
(4)买卖。
房屋所有人或抵押权人将房屋出售或拍卖、变卖后,买受人获得房屋所有权的同时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权。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分为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
1 、绝对消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绝对消灭是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不存在了,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宅基地不仅与其主体相分离,而且他人也未取得其权利。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宅基地灭失。
宅基地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客体,宅基地因地震、火山喷发、河流改道、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能恢复原状,不能继续使用或者灭失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归于消灭。
当然如果只是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或其他附属设施灭失的,不影响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
[3](2)国家和集体的征收。
国家和集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征收,并改变了该宅基地的用途的,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消灭,任何人不能再取得对该地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
2 、相对消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对消灭是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原主体权利丧失和新主体权利的取得。
简单的说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相对消灭的情形即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受取得的情形,主要表现在因房屋的出租、出卖、继承、赠与和遗赠等行为而引起的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使用权消灭和另一方对该使用权的取得。
另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抛弃也可以导致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对消灭。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使用权人的一种民事权利,虽然必须经由政府部门的审批才能获得,但使用权人可以以抛弃的方式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进行处分。
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经抛弃而归于消灭,“抛弃宅基地使用权的,不得再申请新的宅基地使用权”[2 ]P384 。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被抛弃后,该宅基地上的所有权恢复圆满状态,可以再设立新的宅基地使用权。
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一)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1 、建造房屋、添加附属设施的权利。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有权在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及添加附属设施,比如厕所、猪舍、工棚等。
同时,宅基地使用权人还有权在使用权范围内的宅基地上种植树木、花草等。
2 、相邻权。
《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在不动产上享有的权利,它在房屋建成后附属于房屋所有权,当然适用不动产相邻关系的规定。
而且,相邻权随着宅基地使用权的发生而发生,并随着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而消灭。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有权行使相邻权,保障权利的充分行使。
当自己的相邻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相邻关系的另一方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并赔偿损失。
3 、无偿且永久使用权。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保障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权利,国家出于形势政策的考虑,规定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无偿使用的制度,没有时间限制,并受法律的保护。
也就是说,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在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不需交纳任何宅基地使用费即可永久使用。
虽然这一点有着明显的政策性倾向,但是据我国目前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来看,其仍不失为一个鲜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