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之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二十大安全理论与运用
![二十大安全理论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e6570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d.png)
掌握安全理论,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管理思想,才能知道采取哪些安全管理措施是最有效的,从而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梳理了安全管理理论20项,简要介绍理论来源,重点揭示其中蕴含的管理思想精髓,结合实践阐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每个安全理论学以致用、通俗易懂的“安全金句”。
本文共介绍安全管理理论20项。
与企业负责人相关的4项:金字塔法则、激励理论、跳蚤效应、罗式法则。
与施工从业人员(含管理人员、施工工人)相关的6项:葛麦斯安全法则、冰山理论、不等式法则、南风法则、青蛙效应、墨菲定律。
与施工管理人员相关的安全管理理论10项:强化理论、慧眼法则、需求层次理论、木桶理论、九零法则、事故倾向理论、多米诺法则、破窗效应、艾克曼实验、海恩里希法则1、金字塔法则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等于10倍制造安全性等于1 000倍应用安全性,又叫成本法则。
本理论充分揭示了通过系统设计、设备工艺安全把控等早期干预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对降低后期安全管理成本的重要性。
一要做好事前的安全策划,建立健全高效实用的安全保证体系,二要从设施设备及材料采购、生产工艺引用等方面把控其安全性,杜绝使用淘汰设备、落后工艺。
从源头把控系统性缺陷、设备工艺缺陷。
实现系统设备的本质安全。
搞好本质安全,后期管理就会避免很多因管理缺陷、设备隐患、工艺落后导致的安全事故,大幅降低安全管理成本。
安全金句:本质安全、事半功倍。
2、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员的各种需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
即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其认为,工作效率和劳动效率与职工的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而工作态度则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激励因素。
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三大学派。
主要的激励理论有三大类,分别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修正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即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bb052c828ea81c758f57857.png)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一、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从高层到基层,都要有这样的信念,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防止、控制事故的发生。
二、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因为安全包括公司各个层面、每个角落、每位员工点点滴滴的事,只有公司高层管理层对所管辖的范围安全负责,下属对各自范围安全负责,到车间主任对车间的安全负责,到生产组长对管辖的范围安全负责,直到小组长对员工的安全负责,涉及到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安全都有人负责,这个公司的安全才能真正有人负责。
安全部门不管有多强,人员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到每个角落、每个地方24小时监督,所以安全必须是从高层到各级管理层到每位员工自身的责任,安全部门从技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只有每位员工对自己负责,每位员工是每个单位元素,企业由员工组成,每个员工、组长对安全负责,安全才有人负责,最后总裁有信心说我对企业安全负责,否则总裁、高级管理层对底下安全哪里出问题都不知道。
这就是直接负责制,是员工对各自领域安全负责,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理念。
三、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隐患都要有计划,有投入,有计划的治理,有控制。
四、安全是被雇佣的员工条件。
在员工的合同中明确写着,只要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随时可以被解雇。
每位员工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意识到这家公司是讲安全的,从法律上讲只要违反公司安全规程就可能被解雇,这是把安全与人事管理结合起来。
五、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让员工安全,要求员工安全操作,就要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要想尽可能的办法,对所有操作进行安全培训。
要求安全部门与生产部门合作,知道这个部门要进行哪些安全培训。
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这个检查是正面的、鼓励性的,以收集数据、了解信息,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
如发现一个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不是批评,先分析好的方面在哪里,然后通过交谈,了解这个员工为什么这么做,还要分析领导有什么责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距离,让员工谈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安全的动作,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这个员工不按操作规程做,安全意识不强,还是上级管理不够、重视不够。
《安全与环保管理》PPT课件
![《安全与环保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934f21eff9aef8941e06ce.png)
三、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体制
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与职责如下。
1.基本职能
(1)组织编制企业环境保护计划与规划。 (2)组织、协调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3)实施企业环境监测及报告。
2.主要工作职责
(1)督促、检查本企业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 策、法规。 (2)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制订本企业污染物排放 控制指标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3)组织污染源调查和环境监测,检查企业环境质 量状况及发展趋势,监督全厂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与污染 物达标排放。 (4)负责企业清洁生产的筹划、组织与推动。 (5)会同有关单位做好环境预测,负责本企业环境 污染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制定企业环境保护长远规划和年 度计划,并督促实施。 (6)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企业环境科研以及环境 保护技术情报的交流,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 验。 (7)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科学知识, 提高企业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8)组织环保事故调查处理等管理工作。
第十一章 安全与环保管理 第一节 安全管理概述 第二节 安全管理制度 第三节 安全事故管理
第四节 环境管理
一、安全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 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 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 标的社会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内涵
安全管理是指对人类生产劳动活动中的事 故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管理。
2.石油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 风险同时伴生,应同时管理。 (1)石油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事故往往是相互 关联的,必须同时加以控制。 (2)ISO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都 是先进的管理体系,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健康、安全要素, 但主要分别是针对质量和环境的,未形成一个整体。
安全管理学知识要点
![安全管理学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0b435e9b6648d7c0c74610.png)
1、事故统计与分析P38它是以大量的伤亡事故资料为基础,应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宏观上探索伤亡事故发生原因及规律的过程。
2、事故事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性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3、海因里希法则美国人海因里希调查了55万多起伤害事故后发现,涉及同一工人的330件相似的意外事件中,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件产生轻、微伤,1次产生死亡,故也称300:29:1法则。
4、本质安全技术所谓本质安全技术,是指不是从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备,而是依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发生故障或误操作,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
5、隔离隔离是采用物理分离、护板和栅栏等将已识别的危险同人员和设备隔开,以防止危险或将危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并控制危险的影响。
隔离是最常用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6、三同时建设项目中职业安全与卫生技术措施和设施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习惯上称之为“三同时”。
7、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8、一遵二反三落实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反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督与协助企业行政部门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与协助企业行政部门落实预防伤亡事故的各种措施,组织落实人人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做一件好事活动。
9、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是企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应该实现的安全生产总目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通过组织内部自我控制达到安全生产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10、化学事故由危险化学品所导致的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可称为化学事故。
具体说来,由危险化学品引起的火灾、爆炸通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或火灾、爆炸的产物对大气、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污染物经口、皮肤进入体内导致群体中毒、窒息甚至死亡,此类事故称之为化学事故。
安全管理的重要原理和原则
![安全管理的重要原理和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da316cd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e.png)
安全管理的重要原理和原则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安全而开展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和评估工作过程。
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原则和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和原则。
一、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1.预防原则预防是安全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它强调必须预先警惕和发现安全风险,采取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防原则的重点是对安全风险的预测和管理。
企业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打破失误链,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2.综合原则综合原则是指所有安全管理措施需要综合起来来形成整体,形成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从各方面出发,从管理、技术、人员、环境四个层面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保障提供综合保障。
3.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企业为规范安全管理的步骤,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加强各管理环节。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性质和阶段,有序地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以逐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风险可控原则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措施需要充分考虑风险控制问题。
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危险因素。
企业应从管理、技术、制度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企业风险最小化。
二、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1.贯彻领导责任原则企业领导应当把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责任,并贯彻执行领导责任原则。
从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发展安全文化、预防和管理安全风险等方面把握安全管理的主导权,确保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2.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原则企业应加强安全技术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安全控制,如应用安全设备、提升技术水平等方式,从而使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3.建立健全操作规范原则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应逐步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在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步骤中进行,降低因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风险,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4.完善员工安全教育和管理原则员工是企业生产力的基石,员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定期开展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安全文化和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管理》之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个核心概念
![《安全管理》之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个核心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631fa8b7f1922791688e878.png)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个核心概念1、事故主因结构理论事故发生的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96%为主要原因,是人为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物的不安全状态占4% 为次要原因,也间接是人为的,可以避免的。
在现场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绝大多数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
我国对装备投入及装备水平与杜邦还有很大的差距,统计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占80%,物的不安全状态占20%。
2、事故金字塔理论经过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死亡事故︰受伤损工︰伤害事件︰危险事件︰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30︰300︰3000︰30000。
事故金字塔理论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故预防原则:要预防死亡事故,必须预防受伤损工事故;要预防受伤损工事故,必须预防伤害事件;要预防伤害事件,必须预防预防危险事件;要预防危险事件,必须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能否及时消除日常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平时讲的细节管理,这是预防死亡和重伤事故的最重要基础工作我们要从细节管理着手,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金字塔”底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预防死亡和重伤事故,实现全员安全。
3、事故冰山理论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像冰山的水下部分,不容易被发现。
它的三层含义:A.人们往往只关注事故或事件的表面,未探究导致事故的根源。
B.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要只关心事故本身,做一些表面工作。
C.事故经济损失大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暗损失,而不是某起事故本身造成的明损失。
“冰山理论”告诉人们:暴露在“海面”上的隐患并不可怕,而那些藏在“海下”的隐患才是真正的炸弹。
希望生产单位提高破“冰”能力,建议和要求安全工程师每天拿着摄像机、照相机等工具,把基层单位安全工作中的“海下”隐患进行拍摄整理,并从“海下”隐患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后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并曝光。
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海面”下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f0a44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d.png)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第一节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
2.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还有自身的特殊范畴和方法。
3.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根据现代管理学来说,管理的概念就是: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
管理具有5个基本要素:1)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或管理机构。
即回答由谁来管?2)管理客体;也称管理对象。
即回答管什么?3)管理目的;目标。
即回答为什么而管?4)管理职能和方法;即回答怎样来管?5)管理环境;即回答影响管理的主要外部、内部因素和条件是什么?本节知识结构体系(要点)(概念要系统、联系、区别来记)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一)安全生产定义:安全生产,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08版概念: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分支。
1.定义: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注安2019版《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第二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重点汇总
![注安2019版《安全生产管理》第二章第二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af152f8cc22bcd126ff0c97.png)
注册安全工程师2019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重点热点考点汇总第二节事故致因及安全原理1.事故致因六原理: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综合原因论2.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企业中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选择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为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这是早期理论,显然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已不用了。
3.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即: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即: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海因里希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以下5个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该理论的核心就是,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但是,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也和事故频发倾向理论一样,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出时代的局限性。
4.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个人原因(工作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控制不足----管理(2)基本原因----起源论(3)直接原因----征兆(4)事故-----接(5)受伤---损坏----损失5.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安全生产管理的三大基本措施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的三大基本措施安全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df8fbd0ef705cc175427094a.png)
安全生产管理的三大基本措施1、要实现安全生产,最根本的措施有那些三大基本措施,缺一不可。
(一)工程技术对策即通过安全设施、安全设备、安全装置、安全检zd测和监测、防护用品等安全工程与技术硬件的投入,实现技术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二)安全教育对策即通过对全民的安全培训教育,以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包括意识内、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综合安全素质。
(三)安全管理对策即通过立法、监察、监督、检查等管理方式,保障技术条件和环境达标,以及人容员的行为规范,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2、安全生产的三要素是什么?安全生产的三要素是:一、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安全理念渗透和安全行为养成),内化思想,外化行为,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把安全第一变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二、安全法制应加强国家立法标准和政策,变成强制性法规;加强与国际接轨的认证标准,规范行业标准。
[3]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安全生产法制秩序。
三、安全责任必须层级落实安全责任。
企业应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
责任书要有具体的责任、措施、奖罚办法。
对完成责任书各项考核指标、考核内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2)安全生产管理的三大基本措施扩展资料:安全生产基本原则有:一、“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
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的萌芽状态,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主管者也必须是责任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三、“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之树立安全生产六大观念
![《安全管理》之树立安全生产六大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c3942d5f7ec4afe05a1df92.png)
树立安全生产六大观念安全问题存在于经济活动和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生产运作的前提条件。
它在许多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中成为核心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的一种象征。
树立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应摆在第一的位置。
这个“第一”具体体现在: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工作高于其他工作;2.在组织机构上,安全部门的权威大于其他部门;3.在资金安排上,安全费用计划和执行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资金;4.在知识更新上,安全教育优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5.在管理举措上,情感投入多于其他管理举措;6.在检查考评上,安全检查评比严于其他考评工作;7.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
警钟常鸣,事故为零。
安全工作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既是企业工作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是众多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效益第一)中的第一。
只有建立了安全第一的哲学观,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
树立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安全的本质含义应该包括预知、预测、分析危险和限制、控制、消除危险两个方面。
无数事实说明,对危险茫然无知、没有预防和控制危险能力的“安全”是盲目、虚假的安全。
仅凭人们自我感觉的“安全”是不可靠的、危险的安全。
只有采用现代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才能实现企业本质的安全。
在引起事故的各种原因中,技术原因、教育原因和管理原因是三种最重要的原因,这就是预防事故的“三E”原则。
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简称“三E”对策。
1.技术对策对设备、设施、操作进行计划、设计、检修和保养时,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采取的措施,它与安全工程中的安全对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项目开始前,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可能会有哪些潜在危险、推测发生各种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并从技术上提出防止这些危险性及控制危险的方法。
安全人必备: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个核心概念
![安全人必备: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个核心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97256cadd88d0d233d46af2.png)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四个核心概念杜邦安全理论基于以下四个核心基础:1、事故致因结构理论事故发生的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96%为主要原因,是人为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物的不安全状态占4% 为次要原因,也间接是人为的,可以避免的。
在现场工作中,我们也发现绝大多数事故都是人为造成的。
我国对装备投入及装备水平与杜邦还有很大的差距,统计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占80%,物的不安全状态占20%。
2、事故金字塔理论经过大量数据统计表明:死亡事故︰受伤损工︰伤害事件︰危险事件︰不安全行为的比例是1︰30︰300︰3000︰30000。
事故金字塔理论揭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故预防原则:要预防死亡事故,必须预防受伤损工事故;要预防受伤损工事故,必须预防伤害事件;要预防伤害事件,必须预防预防危险事件;要预防危险事件,必须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能否及时消除日常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取决于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也就是平时讲的细节管理,这是预防死亡和重伤事故的最重要基础工作我们要从细节管理着手,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安全金字塔”底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预防死亡和重伤事故,实现全员安全。
3、事故冰山理论日常工作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像冰山的水下部分,不容易被发现。
它的三层含义:A.人们往往只关注事故或事件的表面,未探究导致事故的根源。
B.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不要只关心事故本身,做一些表面工作。
C.事故经济损失大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暗损失,而不是某起事故本身造成的明损失。
“冰山理论”告诉人们:暴露在“海面”上的隐患并不可怕,而那些藏在“海下”的隐患才是真正的炸弹。
希望生产单位提高破“冰”能力,建议和要求安全工程师每天拿着摄像机、照相机等工具,把基层单位安全工作中的“海下”隐患进行拍摄整理,并从“海下”隐患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后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并曝光。
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找出“海面”下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安全管理》之应该把“四个一样”融入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之应该把“四个一样”融入安全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56bd4ec1c708a1284a44cf.png)
应该把“四个一样”融入安全管理“四个一样”是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企业的传家宝,也是新形势下传承石油企业文化精神的有力抓手。
结合当前从严从实抓好安全工作的要求,笔者认为,把“四个一样”融入安全管理将大有裨益。
从内涵上来看,“四个一样”与“从严从实”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防“松”、防“虚”。
而“松”和“虚”则正是安全生产的软肋和大敌。
和人不同,隐患和事故是不休息的,无论什么时间都可能发生。
因此,从严从实抓安全,必须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
我们经常在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就是晚上往往是袭击敌方的好时机。
从现实工作制度来说,多数岗位都是白天人多晚上人少,从机率上来讲,白天发现隐患的机会要多,而晚上发生事故的机率更大。
这就要求员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无论黑天白天,都要严格落实操作规程和检查制度,严字当头、实字为本,确保安全生产。
过去有出门早看天的说法,但隐患和事故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存在和发生。
因此,从严从实抓安全,必须做到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
做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或是岗位员工,不能因为天气不好而放松或放弃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我们知道,在风、雪、雨、电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事故的机率更大些,一是外部因素的诱发,二是检查落实不到位。
因此,恶劣天气是检验安全基础工作的“试金石”,安全工作在能坏天气条件下达到“我自岿然不动”才算是做到了实处。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从严从实抓安全,必须做到领导不在和领导在场一个样。
抓好安全生产不是为了给领导看,要做的首先是不伤害自己,其次是不伤害他人,再次是不被他人伤害。
如果在安全管理中弄虚作假,阳奉阴违,净干那些领导不在和领导在场两个标准、两副面孔不严不实的事情,不但自己会出危险,还可能会危及到他人和企业的安全。
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是主动和被动之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化来看,人们的安全观念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可以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安全理论
![安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0c8a8d650e2524de5187ee7.png)
16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例子:由于大家都习惯了不系安 全带,所以这种不安全的行为就变得正常;由于大家 都喜欢开快车,超速形式就变得正常了,但事故不会 因为你觉得正常了就不发生了。 要想实现生产全过程受控,首要一点就是我们 的制度、规程不能成为破窗;有问题的、不符合实际 的可以动态维护,但不能成为形式。 “破窗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安全隐 患要及时消除;第二,环境影响安全工作。
12
第四,需求层次论。
富裕阶段 成长
小康阶段
归属就是因为人们的需求层次 在不断提高。从安全到环保到健康是企业生产管理发展的 趋势,相应的我们的生产管理目标也将由无死亡到无污染 再到确保健康。在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生产管理工作仍 处在一个较低需求满足层次上。 “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工作会越来 越重要,按照安全、环保、健康的递进趋势,企业会逐步 向无亡人事故、无环保事件方向发展。
19
这个实验一方面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通常所 说的“好人也会干坏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管 理者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因为违章指挥是 很少有人去反对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中当 有人在旁边大喊一声时,不道德的行为就能停止, 这说明安全监督的作用不可估量。 “权力服从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监督的 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15
第六,破窗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 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 的汽车,一辆停在杂乱街区,一辆停在中 产阶级社区。将停在杂乱街区的那辆车牌 摘去,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 走了。而另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过了一 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 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 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8
“木桶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当前我 们安全管理中, 短板是:法律保障、安全信息、职业安 全、应急救援、安全技术、媒体监督、风 险识别、安全教育。
(完整版)《安全管理学》主要知识点
![(完整版)《安全管理学》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6d2ed3804d2b160b4ec0d7.png)
《安全管理学》主要知识点(课堂教学的重点)第一章1、安全的定义?安全的基本定义: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
不同角度有不同定义:①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通接受的状态。
②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③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①经济损失大。
事故时安全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整个人类社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相当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可举例说明)②社会影响大。
事故的发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企业解体等类悲剧数不胜数;由于事故的发生也曾使一些企业的信誉、经济效益等遭受损伤,有些甚至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使国家在世界上的声誉下降。
③影响周期长。
事故发生所造成的影响绝非短期内就能消除,往往会在人们心头留下长期的抹不去的烙印,使相关人员心理上的阴影难以拂去。
(可举例说明)3、“职业安全卫生”的英文全称?Occupational Safety & Health4、safety 和security 的区别?前者是保护的意思,主要是指职业安全、意外伤害、家庭安全等安全问题,即大多为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后者是保卫的意思,主要涉及国家安全、刑事犯罪、防抢防盗等安全问题。
5、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系?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间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
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区别:可靠性是针对系统的功能而言,可靠性的技术核心是失效分析;安全性是针对系统损失而言,安全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
危险与损失有关,而失效仅是某一项目的某些功能的丧失,可能不会造成损失。
所以失效不等于危险,可靠不等于安全,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
《安全管理》之“三全”安全管理理念
![《安全管理》之“三全”安全管理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bbcc4b87a76e58fafab003c8.png)
“三全”安全管理理念“三全”安全管理来源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是指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展开”。
其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变为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安全问题的诸因素查出来,发动全员、全部门参加,依靠科学理论、程序、方法,使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全员参加安全管理所谓全员安全管理,是指全体员工参加安全管理。
它强调工作质量,同时强调发动群众,全员、全部门参加管理。
表现在一个“全”字,任何一个环节、一个工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安全生产。
因此,必须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上自单位领导,下至全体员工,每个部门、科室、每个岗位每个人都要制定安全责任制,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大家关心安全生产,全员参加安全管理。
全过程安全管理所谓全过程安全管理,是根据公路工程施工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
强调以预防为主的观点,同时强调安全管理的过程方法管理原则。
着眼于一个“全”字,即对从施工准备、施工过程控制到交工验收全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依靠科学理论、程序和方法进行预防和把关,实现全过程的安全控制管理。
全方位安全管理所谓全方位安全管理,是指分散在各部门、各层面、各空间的安全职能充分发挥起来,都对公路安全施工负责。
强调各层面目标安全管理,同时强调空间上安全管理。
突出一个“全”字,要求各级职能部门在空间上做到安全管理。
公路施工项目内部各个层次都要参加安全管理,即上层项目管理者侧重于安全管理决策,并统一组织协调各环节、各工序、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活动;中层骨干要实现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要求员工严格按照标准、制度进行生产,完成具体任务。
安全管理既要求各专业相互协作,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又要求相互关心,相互提醒。
从而真正形成全方位安全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安全管理的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含义
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
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其二是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都是需要人去掌管、运作、推动和实施。
因此,应该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二)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
1.能级原则
一个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
能级原则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结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
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即经营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
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
在运用能级原则时应该所到三点:一是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二是人才的配备必须对应,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使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三是责、权、利应做到能级对等,在赋予责任的同时授予权力和给予利益,才能使其能量得到相应能级的发挥。
2.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
这就是动力原则。
有三种基本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物质动力是以适当的物质利益刺激人的行为动机,精神动力是运用理想、信念、鼓励等精神力量刺激人的行为动机,信息动力则通过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产生奋起直追或领先他人的动机。
动力原则的运用首先要注意综合协调地运用三种动力,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正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则应掌握好各种刺激量的阈值。
只有这样,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3.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发挥其积极性的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内在动力指人本身具有的奋斗精神,外部压力指外部施加于人的某种力量,工作吸引力指那些能够使人产生兴趣和爱好的某种力量。
运用激励原则,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个手段,并且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
安全管理的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是指人们在管理工作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的,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六个特征,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防护设备与设施、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和规程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等。
安全贯穿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安全生产管理是全方位、全天候和涉及
全体人员的管理。
(二)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
1.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
整体规划就是在对系统进行深入、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把握系统的全貌及其运动规律,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及各种具体规范。
明确分工就是确定系统的构成,明确各个局部的功能,把整体的目标分解,确定各个局部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责、权、利,使各局部都明确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实现最佳的整体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有效综合就是对各个局部必须进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在各纵向分工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横向联系,使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地发展,从而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原则的主要含义。
运用整分合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资金、人员和体系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反馈原则
反馈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
反馈普遍存在于各种系统之中,也是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管理系统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条件。
由于负反馈是抵消外界因素的干扰,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为了使系统做合乎目的的运动,一般均采用负反馈。
成功的高效安全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
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