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合集下载

新时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对策思路

新时期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对策思路

布施行3 0 周年的重要讲话 中指 出 ,要 “ 坚持依法
治 国 、依 法 执 政 、依 法 行 政 共 同推 进 ,坚 持 法 治 国家 、法 治 政府 、法 治 社 会一 体 建 设 ,扎 扎 实 实
治 国 ,是 指 国 家 法 治 化 的 状 态 或 者 法 治 化 的 国 家 , 是 法 治 在 国 家 领 域 内 和 国 家 意 义 上 的 现 实
化 。 法治 国家 所要 回答 的 ,主要 是 国家 的 组 织 与 运 行 问题 、国 家 与政 党 的关 系 问题 、 国家 与 人 民
把 党 的十 八 大精 神 落 实到 各项 工 作 中去 ” 。
‘ 依
法 治 国 、 依 法执 政 、 依法 行政 ” ,虽然 是 “ 共 同 推 进 ” ,其 发 展 各 有 侧 重 ; “ 法治 国 家 、 法治 政
建设 社会 主 义法 治 国家的根 本原 则 以及 对策 思路 。 关 键 词 :科 学内 涵 ;全 面部 署 ,对策 思路
作者简介 :马军卫,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 法学硕士 ( 邮政编码 2 5 0 1 O 0 )
中图分类 号:D 9 2 0 .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6 3 5 9 ( 2 0 1 3 ) 0 5 — 0 0 6 2 - 0 6
关 于 全 面 推 进 依 法 行 政 的 决 定 以 后 , 尤 其 是2 0 1 0 年 关 于加 强法 治 政 府 建 设 的 意 见 的 出
台 ,历经 十 数 年 的 制 度 构 建 以 及 行 政 法 治 实 践 ,


社 会主 义 法治 国家 的科学 内涵及发 展 进程
( 一 )科 学 内涵

如何理解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如何理解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如何理解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十八大召开时针对我国治国理
政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提出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方针性指示。

社会主义法治,作为
一种制度安排,比法制治国更为全面,既要赋予法律“最高权威”的精神,又要把法治的
要求付诸实施并不断完善。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鼓励法治精神在政治、社会、经济等各领域落实,使法治充分起作用,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格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指示,充分表明了中国社会
的法治愿景,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思想,着力强化法治的作用,深化我国改革
的内涵。

比如,我国就要坚持宪法,将宪法的效力延伸到每一领域;此外,要完善司法制度,健全司法担保机制,建立可操作性高、执行力强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大力推进法
治政治、法治社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积极推行依法治国的具体举措,提升政府执政的法治水平,完善公共秩序的法治属性,加强政策性、运行性法规的制定及征求意见程序,做到法治在
每一步工作中发挥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要以更高的法治意识在实践中不断
推进,方能实现依法治国、兴国安邦的美好愿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进程的重要性《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法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所以,《决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显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30多年的改革实践说明,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就是革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必须把改革纳入法治建设轨道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说明中进一步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摘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0年来,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

要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关键词]法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7年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10周年。

10前的9月12日,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历史性地回顾和反思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不移地沿着依法治国道路前进,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法治和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综观中外历史,法治思想古以有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法治思想获得不断发展。

法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法治是指一切人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狭义上的法治是指政府应由法律来统治并服从法律。

法治还有静态意义上和动态意义上之分。

静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动态意义上的法治是指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社会主义法治的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六大要素:一是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是宪法和法律在国家和社会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首先是宪治,宪法具有最高最大的权威,依法治国实际就是依宪治国;三是以维护民主、平等和自由为核心价值,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五是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证和程序公正,为人民司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六是监督制约公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强化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体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体会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体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目标,它不仅体现着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更是对我们国家民主化、法制化建设不懈努力的体现。

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深感到了法治建设对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重大意义。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法治的普及和推广是非常必要的。

法治不仅仅是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权力的制约。

只有通过全民法治教育和职业培训,才能让所有的人都认识到自身权利与义务。

其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强调法治必须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而且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

法治的规范和保障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是民生福祉的保障。

同时,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完备也能够促进市场活力的释放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完备性,建立规范公正、透明清晰、长度向公民普及的法律制度体系。

中国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此,我们应该立足长远发展,加紧修改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后,我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能仅仅是空口诺言,而是要付诸实际与实际行动。

需要积极推动法律资源的共享,增加公民对法律的熟知和参与,加大对法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治素养。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信心,勇于创新,不断探寻更多的工作方法和新的建设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让中国的未来更加明亮!。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文)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文)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

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

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

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这次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是在别人压力下做的。

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

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初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题答案

初二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题答案

依法治国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以下是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相关习题和参考答案供大家参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______,建设____。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______,公民要_____。

3、依法治国是_____的基本要求,是_____的客观需要,是_______的重要条件,是______的重要保障。

4、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____、____的办法,也是_____、_____的保障。

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和______。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

7、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它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是实行依法治国的_____。

8、公民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行使批评建议权,这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________,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_____和______。

二、能力提高题1、关于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是①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经这一栏目的曝光,很多悬而未决的维权事件迎刃而解,这体现出①新闻媒体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有效途径②新闻曝光对违法行为的打击比法律更有效③我国的公民的批评建议权已越来越得到重视④新闻监督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最快捷的唯一的渠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法治国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法治国家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国家建设发表时间:2016-11-22T09:51:28.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8期作者:王磊[导读] 在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做好的工作的基础上,指出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 450000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

在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做好的工作的基础上,指出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国家;建设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做好的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近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国家的法治状况并不理想,与国家事业相比,与人民期待相比,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多头执法,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突出,这些问题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我国法制建设中急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将依法治国工作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完善立法体制依法治国首先必须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

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就是依宪行政。

要坚持依法执政,必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尊重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弘扬宪法精神,立法是实行法治的首要环节。

没有立法活动,就没有法律制度,就没有法治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立法工作的终结。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工作只能加强,要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定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PT课件

(定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PT课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纲领性文献
党的历史上第一次 专题研究法治的 中央全会
第一次确定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 总目标的中央全会
第一次
第一次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作出重大 决定的中央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也需要加强法治提供保障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 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 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 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 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 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落实责任制
严格确定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 ——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一)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对因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 人员、吊销职业证书的律师和公 证员,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
3 创新法治人才 培养机制
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研究机构法学教育 和法学研究阵地
(一)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 办事能力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保 护和实现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法治国家建设 习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法治国家建设 习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国家一、知识点: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2.依法治国的意义(鲁教版)。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文化);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

3.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含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主体:人民核心:依宪治国意义: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有法必依——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4.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监督是广泛的。

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5.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和司法监督。

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通过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反映;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8.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9.法律的基本特征: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0.法律最主要的特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1.我国法律的本质: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2.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心得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心得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近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一直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重要性。

作为一个AI语言模型,我没有感受和体验,但可以从法治、
社会主义、国家等方面给出一些解释。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
主义制度的特征之一是依法治国,因此建设法治国家是制度框架下的
重要功能。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重发展和繁荣,但又不能以牺牲公平和公正为前提,因此需要建立起法治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但改革需要一系列法律
政策的支持。

建设法治国家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法律
是社会稳定的有力支撑,建设法治国家可以排除不法之徒,保护公民
合法权益,进而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设法治国家可以树立国家形象,提高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进一步
扩大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提高司法效率、加强法治教育等多种手段。

这才能真正实现各种目标,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保障机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稳健保障。

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我们 必须看到 , 国 目前 的社会 但 我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尽完善 ,尤其是市场经济 的诚信机
制和依法管理的有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建立起较为

加 强 法 制 建 设 . 快 建设 社 会 主 义 法 治 国 家 的 紧 迫 加

建 国以来 ,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 以来 , 国法制 我
关键 词 :法 制 建设 ; 治 国 家 ; 法 紧迫 性 ; 目标 ; 施 措
中图分 类号 : 6 4 D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9 (0 9 0 - 0 0 0 17 — 5 6 2 0 )80 2- 2 3 强法制建设 , . 加 加快建设社会 主义法 治国家 , 完善 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 四大 明确提出 了我 国经济 体制改 革 的 目标 是建立 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 制 , 四大以来 , 过十几年 的努力 , 十 经 我们 已经初 步建立起
国家既十分必要又相 当紧迫。 1 . 法制建设 , 加强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 贯彻 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必然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实现经 济社会 又好 又快 发展 , 核心是 以人为本 , 这就要求 我们必须 从法 治上真正体现 以人为本 ,依法保 障人民群众充分享有 应 有的政 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权益 , 从法治上 体现“ 五个统 筹 ” 即统筹 城乡发展 、 , 统筹 区域发展 、 统筹经济社会 发展 、 统筹人 与 自然和谐发展 、 统筹 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为 此 ,
会主义法 治 国家 , 必须 以“ 法可依 、 有 有法必依 、 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 ” 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目标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者:李国旗来源:《求知》 2019年第9期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

早在20世纪初,梁启超就曾提出在中国何时能建成法治国家的历史之问。

1997年,党的十五大不仅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进程明显加快,正在预设轨道上稳步前行。

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法治建设置于重要地位。

进入新时代后,我们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不仅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还明确了其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目标确定之后,人民群众更关心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间表。

对此,党中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这是我们党代表人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作出的庄严政治承诺和战略安排,也是对梁启超的历史之问作出的明确回答。

为使这一重大战略安排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要始终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原则作为统领,加快研究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子规划,以科学规划保证法治国家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道路问题决定了中国法治的建设方向和法治国家的命运,如果道路方向出了问题,法治建设很可能事与愿违,甚至与法治国家的目标越走越远。

那么,中国人民要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呢?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的艰辛探索,我们逐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尽管现代法治源自西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只能照搬西方法治道路模式。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
第一,领导干部要沉下心来深入学习法律知识。

只有真正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领导和指导基层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和谐。

第二,加强法律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法律。

同时加大法律普及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律素质和法律自觉性。

第三,要不断推进法治教育,让全社会都注重法律意识。

从小学校到大学校,要将法治教育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法律知识。

第四,加强司法改革,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加强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依法享有合法权益。

同时优化司法程序,推动司法改革,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效能。

第五,推进公民权利保护,加大对侵犯公民权益的打击力度,让公民权利得到更好地维护。

同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防止行政执法过度,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

总之,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才能够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法律的力量,让社会更加公正、公平、和谐。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感悟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感悟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心得感悟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

我在参与这项工作过程中,有一些个人的心得感悟。

首先,法治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法治国家的建设是以法律为基石的,法律在社会中具有普遍适用的约束力。

当我们具备了一部完善的法律体系并有效执行时,社会秩序会更加稳定,公平正义会得到更好的实现。

其次,法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法治建设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每个人都应该有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向有关部门举报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

第三,法治建设需要加强法律教育。

只有人人都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法律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

最后,法治建设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法律也需要进行适时的修订和完善。

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律的研究和监督,使法律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相信我国的法治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什么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什么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
面推进什么
摘要:
:1.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3.全面推进的必要性4.具体措施和建议
正文:
正文: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三、全面推进的必要性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四、具体措施和建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我们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治意识。

其次,我们要完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

再次,我们要严格执法,保证法律的实施。

最后,我们要全民守法,尊重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总的来说,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1.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 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 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 3.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 执行法律。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向要正确,政治保证要坚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 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1.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 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 措。
2.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 行机制,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和完善我国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3.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背景Leabharlann 2012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 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 本治国方略。
谢谢观看!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扎扎实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2.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 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准确把握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 正司法、全民守法。4.着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5.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求是》杂志2015年第一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

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

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

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恩格斯说过:“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

”推进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我们党旗帜鲜明了,全党都行动起来了,全社会就会跟着走。

一个政党执政,最怕的是在重大问题上态度不坚定,结果社会上对有关问题沸沸扬扬、莫衷一是,别有用心的人趁机煽风点火、蛊惑搅和,最终没有不出事的!所以,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

这次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是在别人压力下做的。

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

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题中应有之义。

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一方面,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另一方面,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

党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三,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方面。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

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凡事都要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知道有法律存在,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这种现象不改变,依法治国就难以真正落实。

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引导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我们必须认认真真讲法治、老老实实抓法治。

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练虚功、摆花架,只是叶公好龙,并不真抓实干,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什么大的危害,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对各级领导干部,不管什么人,不管涉及谁,只要违反法律就要依法追究责任,绝不允许出现执法和司法的“空挡”。

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依据。

第四,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发挥好法律的规范作用,必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有那些合乎道德、具有深厚道德基础的法律才能为更多人所自觉遵行。

另一方面,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可以通过强制性规范人们行为、惩罚违法行为来引领道德风尚。

要注意把一些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使法律法规更多体现道德理念和人文关怀,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道德作用、确保道德底线,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

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必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再多再好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

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第五,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

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要注意研究我国古代法制传统和成败得失,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

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扎扎实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次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的重大举措有180多项,涵盖了依法治国各个方面。

全党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风,扎扎实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贯穿决定全篇的一条主线,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

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全面推进总目标来部署、来展开。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

落实全会部署,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要坚持立法先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

要加快建设包括宪法实施和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确保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

党章等党规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依法治国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

我们要增强依法执政意识,坚持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开展工作,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推进依法执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全社会法治观念增强,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培育社会成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环境,自觉抵制违法行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