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清华精神呢?
(一)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根基。中国是唯一的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没有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像中国那样,出了那么多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像岳飞的“精忠报国”,像“苏武在北国,十年持汉节”,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像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像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像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兴盛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史实故事,都体现着深刻的而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清华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几乎是与生俱来、生生不息的。
清华在其孕育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精神文化背景,其中有着明显的美国国家利益的反映。美国参加八国联军,分得巨额庚子赔款,美政府也认为“实属过多”。1906年伊里诺伊大学校长James给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够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建议“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为了扩展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式获得更多。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正是基于这种考虑,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修改中国赔款的议案。1909年游美学务处设立,并“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在清华园旧址兴建“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在其诞生之日起,便打上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烙印。但是,清华毕竟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清华师生将清华学堂看作“国耻纪念碑”,以雪国耻,图富强为己任。这种由列强的侵略所激发的爱国精神,有的老学长称之为“哀兵士气精神”。1937级的刘昌裔学长在《清华精神鼓舞清华人前进》一文中说,正是八国联军和日本的侵略所带来的耻辱刻骨铭心,为了反帝反封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同学们发奋图强,决心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直到牺牲自己,视死如归。例如,1932年毕业的学长刘崇海,在上海吴淞口驾机撞向日本旗舰,以身殉国,就是“哀兵士气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肩负建
设重任的清华人,一方面为国家巨大的进步所鼓舞,一方面,又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落后而着急,巨大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与一种“耻不如人”的压力,激发广大清华人,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清华的核能事业,无论是低温、高温反应堆,无论是集装箱检测技术,能走在世界前列,就是生动的说明。
在清华有爱国主义的好传统,历任的领导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老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就要求清华师生“紧紧记住国家这种危急的情势,刻刻不忘了救国的重责,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尽自己的力”;后来的蒋南翔校长明确要求学生在思想境界上要上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层楼”,当时,同学们以“两个拥护,一个服从”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从祖国需要为基本要求,当时,我们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在毕业志愿书上填的是服从祖国需要,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义无反顾地走上组织分配的工作岗位;改革开放后,学校通过“我的事业在中国”等活动一直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现在学校将“两个热爱,两个服务”,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基本要求。清华大学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学校,蕴育了一代代爱国的能人志士,其生动的事例举不胜举。
1)“祖国儿女,清华英烈”——在水木清华北岸山坡上的纪念牌镌刻着39名为国捐躯清华师生的英名,记载着先烈们献身祖国的业绩。当我们驻足碑前时,似乎可以听见韦杰三弥留之际的遗言:“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可以听见施滉在呼唤:“火,五四的象征,爱好自由民主的人,都到这儿来拿取火种吧!”;可以听见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张甲洲的慷慨陈言:“抗战之时不知有家,临战之时不知有身,金钱地位不动心,飞机大炮不怕死。”可以听见闻一多先生怒对反动派的枪口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和庄严的宣布“我们不怕死,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再准备再跨进大门!”,我们还可以听见《红岩》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的就义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先烈们这种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每每想起他们,就会觉得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大局,个人的利益是渺小的,是不足挂齿的。先烈们连生命都可以舍弃,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割舍的吗?
清华人的爱国精神不仅表现在对敌斗争中,也反映在建设事业中,这与我们靠得更近。
2)“两弹一星”的爱国主义旗帜将永远飘扬。
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两弹一星”功臣大会上说:“‘两弹一星’研制者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诗史。”被表彰的23名功臣,包括14位清华人,正是杰出的代表。其中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和王淦昌。
邓稼先是带着民族恨于1940年入西南联大的,1948年赴美普渡大学攻读核物理研究生。赴美前曾对后来结为伉俪的许希鹿说:“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在美国,他夜以继日地奋斗,只用了一年零十一个月的时间,于1950年8月20日,便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归国了。1958年8月的一天,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他坚决服从了祖国的需要。晚上,回到家里,告诉妻子说要调动工作了,并对妻子说,今后我恐怕顾不了这个家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明白,搞原子弹研制工作,就必须从此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某些朋友交往,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妻儿父母自己在什么地方,自己在干什么。但是,面对这个关系祖国前途命运的大事,他义无返顾地肩负起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的担子。以后的事实证明,邓稼先是一位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出色的组织者。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大炮仗”起爆了!这次东方巨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保护自身不受侵犯的力量。紧接着,1967年6月17日,中国用比其他核大国短得多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