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知识在小学英语中的正负迁移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认识到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母语和二语的相同之处对学习二语带来的积极意义是“正迁移”,而母语和二语之间的差异对学习二语所引起的干扰则被称为“负迁移”。本文着重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了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影响,旨在在外语学习中充分利用语言的共性,引导正迁移,增强二语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率。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条件下进行的学习对另一种条件下学习的影响,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等。迁移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 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 就语言迁移而言, 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 即语间迁移,如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迁移; 也包含同一语言的内部迁移,如英语语法知识之间的迁移。如果先行学习对后续学习起促进作用, 则称为正迁移, 如起干扰或抑制作用, 则为负迁移。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的迁移, 认识迁移是有条件的、有规律可循的, 对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和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培养学生成熟的迁移能力, 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以探索母语知识对英语教学的正负迁移为中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分析母语环境下小学生灵活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促进作用

(二)探索课堂教学中防止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作用

(三)研究课堂上英语母语化的教学实施充分利用先行知识对后续学习的影响, 形成正迁移

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 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他还明确指出, 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 也是无效的。也就是说中国学生要学习英语, 不能不受来自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 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 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那么, 先行学过的英语知识对后续学习也会产生难以避免的促进或干扰作用。

因此, 学习英语, 在对待与汉语语言现象相一致或虽不尽一致而超出习惯允许范围的英语语言, 应充分利用其正迁移, 做到既不过分依赖母语, 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完全回避母语; 在对与汉语现象不一致的地方, 包括英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的英语语言, 应设法防止负迁移, 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

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教材为中心,探索、学习、运用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小学生的英语习得与交际能力。

2.课后继续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延伸课堂,使学生在交际时将英语运用得恰当、自如。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母语交际与英语交际的差异灵活利用汉语正迁移的促进作用

母语,指最早习得的语言,常常是在家庭环境中习得。在母语环境下,周围有众多的该语言的本族语使用者,有大量的语言输入及使用机会。而英语在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几率相对汉语要少得多,也易受语音、语序、及文化的影响,因此在运用方面有很大困难。外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母语在英语学习和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认真考虑、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特点,充分熟悉语言迁移,从分析语言迁移现象入学,积极运用正迁移,规避负迁移,做好教学中的启发诱导工作。

(二) 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英语习得能力的训练防止母语负迁移的干扰作用

两种语言体系中存在差异的部分是负迁移容易产生的部分。这些区域分布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等各个语言层面,母语负迁移也就体现在各个层面。

1.分析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母语与英语融合的教学。

3.教学中对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具体训练。

(1)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促进学生说英语的欲望。

(2)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学英语的快乐。

(3)日常交际用语的比较和恰当使用。

(三) 为小学生创造英语母语化的教学课堂

教师对教学内容加工组合,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简单实用的富有生活情趣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学习并参与进去,在母语化的氛围中轻轻松松地学习。

1.课后多为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

2.生活中与外教交谈、互动。

3.加强英语口语运用的家庭性延伸。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学习法

学习相关理论和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对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研究的现状,学习有效的教学法,并系统归类比较,作为本课题的借鉴。

(二)调查研究法

了解当前小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时的情况,通过分析找出不同心理状态,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作性。

(三)个案分析法

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采用疏导、聊天、记录等方式

(四)经验总结法

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归纳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为后续研究作指导。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06月——2013年10月)

1.对目前母语环境下本校小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状况作概括分析。

2.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培训和研讨,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3.组织本课题组成员进行英语语言及口语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4.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作研究借鉴用。

(二)中期实施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行相关调查,作好数据的统计、

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操作方式。

3.定期作好工作总结。

4.学习、运用教学法,提高课堂母语与英语习得的教学效果。

5.课后开展各种英语口语交际活动。

(三)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5年7月)

整理,汇总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服务。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通过调查分析母语知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有针对性地在课内外教学中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交际知识,并在交际活动中把英语知识和交际知识活化为语言交际技能,进而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应用素质。具体如下:

(一)知其所难,探其所好

在该课题实施时,课题组认真设计了调查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掌握了学生在英语习得与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他们所期待的学习方式。如,所有学生对课堂训练形式的选择都在两种及两种以上,即喜爱多样化的练习模式。大部分学生表示乐意接受仿真的交际情境,或给定目标话题,大家围绕该话题进行语言训练。此外,多数学生认为,英语与自己母语的有些语序不同、周围讲汉语者太多,无交际环境、中西方许多习惯、风俗文化不同,都影响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及运用

(二)立足课堂,循序渐进

课题组以教材的文本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目的,增强学生英语习得与交际的能力。我们英语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往往提供一个话题,需要我们从这个话题出发,设置相应的交际情境,从而进行真实的外语交际行为。掌握了以上得来的信息,毋庸质疑,教师在课堂上应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并且还要考虑,如何留。如何留才能让学生更加珍惜这机会,享受这机会,让这机会真正发挥作用。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情境。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离开环境的语言学习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语言的学习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完成。所以,我们进行了情境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尽量创设各种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解不同情景所表达的信息和语言材料。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仿佛有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有比较真实的感觉。例如,在执教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将学生引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情境中,学生对此熟知且很感兴趣,他们都愿意变成女主人公来表达当时的感受,于是争先恐后地练说目标句型“I’m hungry/thirsty/cold”。再如,在教授“Where”一课时,告诉学生主人公们在捉迷藏,大家一起来寻找,围绕他们在哪进行问答,学生们很喜欢捉迷藏游戏,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情境,兴致勃勃地说了起来。又如,让学生向新转来的同学询问情况;组织“怎样过双休日”的讨论等模拟活动。总之,英语课堂教学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进行了探索与交流。

2.任务型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