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论文-浅析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论文
题目:浅析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专业班级 13工程造价
学号 20132208031013
学生姓名刘木庆子
2014年12月
浅析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导论: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十分关心的关键词之一,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尤其受关注。而在新制度经济学出现以前,制度因素一直是被许多学派列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但随着制度学派的发展,他们提出了自己全新的观点,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只是经济增长的本身; 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鉴现有研究成果,来研究我将制度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产权制度制度变迁
文献综述:
在新制度经济学兴起之前,制度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直被学者们所忽视,认为制度因素是作为一个必要的前提而存在。然而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引入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增强了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
诺斯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就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激励,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各种因素都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不过是由制度创新引起的经济增长的表现而已,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制度因素。这是诺斯著名的“制度决定论”[1]。
诺斯在1968年10月的《政治经济学》杂志中发表了《1600—1850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指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会增大交易费用,而不会自动导致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的产生,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的活动,最终导致经济的增长[3]。
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提出了制度结构的主要功能是给人们以刺激与激励,他说:“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
分析:
(一)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
1、制度降低了经济增长中的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它最先是由科斯提出来的。在科
斯看来,市场交易过程不是没有代价的,并不像传统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价格信息是充分的并为一切当事人所掌握。相反,由十价格信息的不充分、不确定,交易过程也是存在摩擦的,交易当事人需要寻找、谈判、履约,有时甚至诉诸法律。所有这一切都要花费一定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存在必然导致制度的产生,制度的运行有利于稳定有序的秩序的形成,从而能实现交易费用节约[2]。如果没有制度约束,资本市场那双“看不见的手”将毫无意义。每一个经济主体都是天然的追求成本的最小化,而许多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各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降低经济增长中的交易成本,这也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
2、制度规定了经济增长中的激励机制
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经济研究都把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归结于技术创新,但在1600~1850年间,世界海洋运输业中并没有发生重大的技术进步,但在此期间海洋运输的生产率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说明了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依然可以实现。针对这一现象,诺斯在1968年10月的《政治经济学》杂志中发表了《1600—1850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指出,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会增大交易费用,而不会自动导致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的产生,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的活动,最终导致经济的增长[3]。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提出了制度结构的主要功能是给人们以刺激与激励,他说:“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所以对人的激励与刺激将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而对人们的刺激和激励却离不开制度结构的规范。
例1.
自从中国在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原本纯公有制的国企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国企想要从由政府掌控的公有企业转型为适应市场经济增长的市场型企业,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但国企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性又决定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于是,中国展开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国企改革历程。
在国企改革之前,国企是纯粹公有的,企业的经营方式,效益目的,政策制定都完全是由政府控制的。这与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国企从属于当时社会大“工厂”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个工作车间统一受到政府的指挥。但这显然和市场经济是不能相容的。随着市场化进程的进行,国企显现出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效益的低下,资产的流失,国企改革再次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总结国企的经营状况,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国企的以下问题:
1)产权边界模糊。国企与政府的联系非常密切,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过紧,政企不能完全分离,这就使得国企缺乏发展的动力。国企在很大程度上走入了政府控制发展的道路。背负着政策性负担的企业很难按照自身需要进行改革。而两者的相互牵制又使得国企发展缺乏效率,最终只会由国家来承担最后的损失。
2)国企缺乏效率,由于有政府的支持,国企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其他民营私营企业所无法相比的优势,也因此国企滥用经费资源的问题十分明显。这对其他的民营私营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图1
3)对市场的把握不够,市场灵敏度不高。由于政府参与的后遗症,国企对市场的作用认识的不够明确,信息不灵,了解不深。盲目投资,迎合政策,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4)在领导机制上,国有企业很容易陷入官僚式的集中命令式体制,这与它与政府的密切联系有关。也因此使得企业很难按照市场的要求进行调整,走出自己独立发展的道路。
5)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国企与市场在很大程度在存在脱节,企业在内部转制、合资、经营管理、破产收购的过程中很容易利用国有资产给自己谋取私利,从而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6)亏损加剧。
无疑,国企改革对经济的发展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它优化了国企的制度和结构,激发了企业活力,使国有资产得到了更加有益的管理,国企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极大的增进了国企的经济效益,也很好的发挥了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带动作用。
3、制度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合作条件
传统的经济学家往往会强调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而忽略了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其实合作和竞争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谁也离不开谁,而根据囚徒困境我们也可以知道,合作往往会是总效益最高的选择。由于经济增长中的信息的不完全、理性的有限性及道德风险等的存在使人们的行为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难以确定性或难以预知性,这都会很大程度上阻碍经济增长中的合作行为。而制度是人们在社会分工与协作的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后形成的一系列契约的总和,它对每一个参与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的责、权、利的明确划分做出了强制的规范,从而使他们的行为不仅具有最大程度的可预知性、可计算性,而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为他们之间的合作也创造了条件。所以,制度可以通过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把阻碍各主体之间进行合作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4、制度可以约束或减少破坏经济增长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假设便是经济人假设,即人一般都具有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