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

名词:

第1章货币供求理论

1、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用公式表现为B=C+R。B:基础货币;C:现金;R: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它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并且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它是信用货币存在的源头。并受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与经济增长周期、财政收支状况、国际收支状况等因素影响。

2、货币层次:中央银行在建立现代货币统计体系时采取的一个主要的标准是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的分类为:

M0:现金,或流通的货币;

M1:M0+各种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之和)。

这种分类的经济意义在于,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的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而M2(“广义货币”),其中包含暂时不用的存款,它们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

3、流动性偏好: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提出了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由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可以合写为:M1 =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将来的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这种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投机活动的货币需求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1)当前利率水平,2)投机者心目中的正常利率水平3)投机者对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成为当前利率水平的递减函数,即M2=L2(r)。因此,M=L1(Y)+L2(r)。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直接而明确地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则不受利率影响。

第2章利率理论

4、收益的资本化: 由于利息已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于是任何有收益的事物,即使它并不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甚至不是真正有一笔实实在在的资本存在,也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被习惯地称为收益“资本化”。

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借款契约和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息率也就是金融市场上的市场利率。它包含了物价变动的预期和货币增贬值的影响。而实际利率则是指名义利率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利率,是债务人使用资金的真实成本。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关系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6、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从而对信贷起着限制或鼓励的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7、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投资者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证券的收益状况。能够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多少收益的指标是收益率。对于任何证券而言,收益率是向持有者支付的利息加上以购买价格百分比表示的价格变动率。即债券的回报率等于当期收益率加上资本利得率。

公式:

8、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短期利率是指时间在一年以内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利率一般是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利率,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的利率。无论是短期利率还是长期利率,利率在金融市场上是被联结在一起的,即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会同时升降。但短期利率一般都低于长期利率。

第3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9、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通过对英国1861-1957年近100年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货币工资的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他以一条曲线概括这种现象,即人们通称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曲线显示,当失业率降低时,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大;当货币工资膨胀率较小时,失业率会上升。

图:

10、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11、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

12、强制储蓄效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

13、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反而会提高。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发达工业国家工人工资滞后,受通胀损失大,而对于企业则是利好)

14、滞胀:即经济过程所呈现的并不是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替代”,而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相伴随,高的通货膨胀率与高的失业率相伴随。(菲利普斯曲线的例外)

15、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

第4章金融中介体系

16、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广义的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金融创新中产生的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如互换、期权、期货、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等业务。通常提及的表外业务专指后一类有风险的业务,属于狭义的表外业务。

17、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重新分割为证券进而转卖给市场上的投资者,从而使此项资产从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作为直接信贷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商业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最适于开展此类业务。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含义是,将贷款或应收帐款转换为可转换工具的过程。

18、最终贷款人:1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或支付链条的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因此提出由中央银行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责任。其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整个银行业的崩溃,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