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公司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对策
赵北靖
(哈尔滨商业大学
M BA 教育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财务公司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有利于繁荣票据市场,提高集团竞争能力,降低财务融资成本和防范结算
票据风险的优势,但同时发展电票业务也存面临配套法律不健全,上下游企业参与度不高,系统上线与管理成本较高,运行系统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利因素。
为有效开展电票业务,建议采取加强融资品种创新,积极推广电票业务,优化系统安全维护,发挥供应链金融资源优势及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优势;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Strategies for Finance Com panies to Develop Electronic Com m ercial Draft Business
ZHAO Beijing
Abstract:To develop electronic commercial draft business in finance companies will help boom commercial bill markets,raise group competitiveness,lower financing cost,and prevent bill clearing risks.However,there are also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including incomplete supporting laws,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up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the high system online and management cost,and the system running and operating risks.To develop electronic commercial business effectively,the paper suggests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ng varieties,popularizing the business,optimizing the system safety maintenance,taking the advantage of financial re-sources of supply chain,and perfect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Key words:finance companies,electronic commercial drafts,advantag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12-04-28
[作者简介]赵北靖(1976-),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现状
2009年中国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成功运行后,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末,全国范围内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机构共有316家,
其中包括企业集团财务公司70家。
经调研,财务公司电子票据业务表现优异。
《电子商业汇票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将财务公司签发承兑的票据视为银行承兑汇票,从而在很程度上提升了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承兑的商业汇票的信用品质和市场流通性,使财务公司电子票据业务开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财务公司累计承兑10285笔电子商业汇票,金额219.19亿元,分别占同期金融机构累计承兑电子商业汇票笔数和金额的18.83%和12.81%;累计贴现1972笔电子商业汇票,
金额45.85亿元,分别占同期金融机构电子商业汇票贴现笔数和金额的10.52%和5.77%。
电子商业票据业务的开展仅次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明显优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等。
二、财务公司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优势
(一)有利于繁荣票据市场
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来说,电
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开展,增加了财务公司支付结算的方式,提升了财务公司在票据市场上的地位和信誉度,使财务公司开具的承兑汇票可视同银行承兑汇票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票据兑付有了保障,从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票据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票据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存贷款和国债回购市场的交易市场,但是票据市场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电子商业汇票的上线,实现了财务公司商业汇票签发流转环节的电子化交易,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商业汇票市场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使我国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对于票据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集团竞争能力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加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更有其重大意义,不但具备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资格,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省去了票据移交、查票验票的工作环节,大大节省了办理业务的时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成员企业的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了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的创新。
以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为供应链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提高了企业对电子票据这种新形式金融产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通过重点企业集团推广制度、
第2012年第6期(总第399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6,2012Total No.399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6-0104-02104--
重点示范、以点带面,以上下游企业之间、集团公司内部使用电子商业汇票,带动其他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业汇票。
我国积极鼓励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的企业及资金实力雄厚、符合国家信贷扶持政策的重点企业、集团公司在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中签发、收受、转让电子商业汇票,以加速电子商业汇票的流转。
(三)降低财务融资成本
使用电子商业汇票,进一步降低成员单位的票据保管成本、交易成本和财务费用,提高成员单位票据交易效率、资金结算效率和融资效率。
电子商业汇票的提示付款期最长可达12个月,能够更好地满足成员单位短期融资需要,并为成员单位根据其交易实际签发、受让票据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四)防范结算票据风险
电子商业汇票能减少成员单位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票据遗失风险和票据欺诈风险。
杜绝票据遗失、损坏、抢劫、假票、克隆票等问题的困扰。
电子商业汇票统一了金融机构内部系统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接口规范,统一采用电子签名,把各类票据行为的业务处理进行了标准化,彻底杜绝了假票、克隆票,大大降低了票据操作风险。
从根本上解决了纸质商业汇票交易方式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风险较大等问题。
三、财务公司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面临的问题
(一)配套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的“票据法”是1996年1月1日生效的,以规范纸质票据业务为基础的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已明显滞后于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要求。
另外,我国电子商务配套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以提高电子票据流转的安全保障。
(二)上下游企业参与度不高
能够签发电子商业票据的前提,是买卖双方企业都加入财务公司网银系统。
大多数企业尚未认识到电子票据的优势,因此使用意愿不强,而且不愿意接受电子票据,导致其下游客户即使有电票使用意愿也无法实现。
此外,从地域来看,创新意识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对电子票据的接受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出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对传统银票纸质媒介的依赖性,短期内仍不愿意接受电子票据。
13%企业表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签发和流通依赖于网银系统,没有实物凭证上,企业内部账务处理缺失原始凭据,在账务审查时不利于责任划分,因此对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三)系统上线与管理成本较高
财务公司直连方式加入电票系统的开发费用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总计约为100万元。
每年电票系统维护费约计20万元。
人民银行也将对加入电票系统的参与者进行收费,目前收费标准尚未确定。
(四)运行系统风险和操作风险
电子商业汇票可能遇到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首先是来自计算机系统软硬件风险,如数据传输过程中文件的丢失、系统运行瘫痪、网络遭遇攻击、各种病毒入侵等。
其次,电子化交易增大了操作风险的可能性,由于电子票据业务处理的原始记录以电子凭证的方式存在和传递,工作人员因疏忽、失责或不法之徒通过改变电子货币账单、结算单、及其他账单,都有可能将财产的所有权进行转移。
四、发展财务公司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融资品种创新
当企业集团需要融资时,财务公司责无旁贷,应当充分发挥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活期存款,另有少量的同业拆借和其他流动负债。
要提高为企业集团提供融资渠道,积极进行融资业务创新,特别是发展票据业务,进一步挖掘内源资金,以票据带动资金流,充分发挥票据的融资、结算功能,推动集团支柱产业发展。
财务公司围绕企业集团特点,深入研究成员单位需求,创新如电票业务的金融产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不可替代。
(二)推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
财务公司积极向成员单位推广电票业务,适当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网上支付平台,简化用户操作手续。
针对电票业务具有流程复杂、专业要求高的特点,适当简化业务办理程序如登记、出票和背书流程。
针对部分成员单位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财务公司可通过业务优惠等手段积极引导成员单位建设和加强办理电票的基础,并提供人员培训方面的金融支持。
加强对成员单位的宣传力度,并配合政策支持,鼓励成员单位开出电子汇票。
(三)优化系统安全维护
对成员单位网上业务从技术上、制度上、管理上进行安全鉴定和认证,防止恶意侵占财务公司资金的行为,把好入市关。
同时建立健全网上银行安全防范体制,严厉打击利用电子票据进行金融犯罪的行为。
加强对网上银行日常业务的监督,督促成员单位切实遵守有关法律制度,确保网上银行业务安全运行。
保证电子信息真实完整的功能,确保接收到的信息确属合法发送者发出,且电子信息内容没有被篡改或被替换,提高电子信息的不可否认性,杜绝发送者日后否认曾发过电子信息的可能。
提高电子签名的安全性,保证当事人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唯一性。
明确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在维护电子票据业务安全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在出现风险时财务公司与成员单位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发挥供应链金融资源优势
财务公司,既是金融机构,又是企业,在集团上下游供应链中,客户资源高度集中,财务公司推广电子票据,有着产融结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财务公司通过供应链金融优势,通过推进电票业务,为集团信用增值、提高客户黏度、创造客户价值、实现产融有机结合,为服务集团战略起到更大促进作用。
对处于产业
(下转第115页)赵北靖:财务公司发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对策
105
--
链核心地位的大型企业集团,率先使用电票,产生带头效应,并要求与其开展贸易往来的中小企业都使用电票结算方式,通过这些企业带动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电子票据业务的使用。
实现集中宣传与个性化营销相结合,切实发挥财务公司优势,细分客户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通过已开通业务核心客户的示范效应,向集团成员单位上下游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推介、市场营销,确立重点发展对象,有效解决企业加入电票系统的具体问题,提高电子票据签约客户量和使用率。
(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为强化风险管理,严格控制规范操作,防范业务风险,确保资产质量,财务公司必须健全票据业务的事前事中风险监控管理体系,建立电票资产质量监测报告制度,实行业务营销与风险控制职责明确,规范操作前后台分离,定期监测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财务公司定期开展支付结算员工认真学习电子票据相关法律制度,充分理解并把握电票行为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开展业务培训,规范电票业务操作管理,对提示付款的电票进行审查要严格按照具体规定执行。
提高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防止道德风险发生是财务公司防范电票付款风险的重中之重。
研究电票业务办量过程中的所有岗位,细化对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析、控制和报告等流程,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增强流程的可操作性。
根据电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严防票据操作风险,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加强内部审计的实质性检查力度和水平,在合规性审计的基础上引入风险性审计,不断优化审计方法、完善审计手段,做到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事后审计与事中、事前审计的紧密配合,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确保电票业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卓.电子票据业务发展刍议[J].青海金融,2011(4)
[2]李瑞红.关于我国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J].天
津经济,2011(5)
[3]肖小和,汪办兴.中国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现状、问题
与对策[J].金融论坛,2011(5)
[4]程亚男.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研究[J].金融会计,2009
(9)
[责任编辑:潘洪志]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分析
2009~2010年间,在全体样本中,审计收费自然对数LNFEE的平均值为13.0303,标准差为0.61050,说明审计收费的对数值高度集中,有25%的审计收费对数值小于12.61,50%的审计收费的对数值小于12.92,75%的审计收费对数值小于13.30,也从侧面反映出审计收费金额的高度集中。
2009~2010年审计收费的对数值的分布满足正太分布。
从2009年到2010年审计收费稍有上升。
2009年与2010年均有较多的奇异值高于中位数12.92,这表明很多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高于平均水平。
2009~2010我国A股上市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占总数的大部分,第一大股股东持股比例平均值为40.72%,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
而管理层持股比例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低,2010年较2009年稍有增加。
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的平均值为0.29,在审计委员会设置方面,设立审计委会的上市公司的比例平均值为0.47,这与近年来出台的相关规定不无关系。
2.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值为88.72,通过F 检验。
R为0.437模型拟合度较好,解释力为43.7%,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DW值接近于2,不存在自相关性。
3.回归分析结果
(1)股权集中度与审计收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假设1而不相符。
(2)控股股东性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即控股股东性质与会计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这与前面的假设相符。
这主要原因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产权主体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3)管理层持股因素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中,对审计收费产生的影响不一致,与假设不相符。
在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持股对审计收费负相关影响。
而在民营企业,经理人持有公司股权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管理层就有动机降低企业风险,聘请高质量审计服务,从而增加了审计收费。
(4)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因素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中,对审计收费产生的影响不一致。
在国有企业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比例对审计收费正相关影响。
而在民营企业,独立董事作用并不强,这可能是由于民营企业有较强的家族性,董事会由内部人控制,独立董事只是虚设董事。
(5)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否对审计收费成正相关性,与假设相符。
这说明委员会的设立有效地增强了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力生,朱亚兵,高前善.审计风险管理研究[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陈启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科技
咨询导报,2007
[责任编辑:刘玉梅]
宋英慧,于海涛: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研究——
—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
!!!!!!!!!!!!!!!!!!!!!!!!!!!!!!!!!!!!!!!!!!!!(上接第105页)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