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名词解释
![基因敲除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37b39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b.png)
基因敲除名词解释基因敲除是指通过特定的实验手段,将一个活细胞中的某个基因完全去除或失活的过程。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研究基因功能,了解基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深入探究基因与生物性状之间的关联。
基因敲除是先将目标基因拷贝到特定DNA修饰质粒中,然后通过逆转录酶合成RNA分子,再通过派班修饰质粒携带RNA 进入目标细胞内,最后RNA通过结合酶释放进入细胞溶液中。
基因敲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基因定向敲除,将目标基因从染色体上切除,使其完全失活;另一种是通过介导RNA干扰机制,将RNA片段与目标基因RNA片段互补连接,阻碍基因的翻译与表达。
基因敲除的研究在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基因敲除可以用来确定基因与生物重要性状之间的关联。
通过敲除一个特定的基因,观察生物体在此基因缺失的情况下是否出现明显的改变,可以推测该基因在特定生物性状的调节中的作用。
其次,基因敲除可以用来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敲除一个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观察生物体是否发生类似该疾病的表型改变,有助于确定该基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同时,基因敲除还可以用来研究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敲除一个特定基因,观察其他基因是否也发生了改变,可以推测这些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调控的关系。
最后,基因敲除还有助于阐明基因在个体发育、免疫反应等生物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总的来说,基因敲除技术为研究基因功能和生物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拓展了我们对基因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尽管基因敲除技术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例如难以选择合适的目标基因、难以完全敲除目标基因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基因敲除技术将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和广泛的作用。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1379f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b.png)
基因敲除技术gene knockoutgene knockout简介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通过破坏特定基因来研究该基因在细胞或生物体中功能的实验方法。
这项技术在基础研究、疾病模型构建以及药物开发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敲除特定基因,我们可以揭示该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对其与相关疾病的关联进行研究,并探索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技术是通过引入特定的DNA片段使目标基因发生突变或被删除,从而破坏目标基因的功能。
常用的基因敲除技术包括CRISPR/Cas9、转座子、RNA干扰等。
CRISPR/Cas9CRISPR/Cas9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敲除技术之一。
它基于细菌和古菌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防御机制。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一种由短重复序列和变异序列组成的DNA片段。
Cas9是一种具有核酸内切活性的酶。
CRISPR/Cas9技术利用RNA导向的Cas9酶靶向识别和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在细胞中引入含有目标基因的RNA分子和Cas9酶后,Cas9酶会与RNA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RNA分子的导向,使Cas9酶与目标基因特异性结合,并切割目标基因的DNA序列,导致基因发生突变或敲除。
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种能在基因组中移动的DNA片段。
转座子可以在基因组中发生插入、删除或重排等事件,从而导致基因的敲除和突变。
转座子技术通过引入含有转座子序列的DNA片段来实现基因敲除。
在细胞中,转座子序列会与基因组发生重组,导致目标基因的敲除或突变。
RNA干扰RNA干扰是一种通过介导靶向特定mRNA分解的机制来抑制基因表达的方法。
在RNA干扰中,特定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或shRNA(short hairpin RNA)分子与目标mRNA相互作用,导致mRNA的降解,从而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ae6803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2.png)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工具,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生物学过程。
它通过破坏特定基因的DNA序列,使其无法正常表达。
这种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家提供了一种分析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机制以及探索生物体复杂性的强大工具。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其前景进行评估。
首先,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其高度特异性。
这种技术可针对特定的基因进行操作,从而准确地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
通过敲除一个特定的基因,研究人员可以识别该基因在生命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在发育、代谢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个优势是基因敲除技术的高效性。
与其他遗传学工具相比,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目标基因的失活。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快速分析多个基因的功能,并加速对特定生物过程的了解。
此外,基因敲除技术的可逆性是其另一个优势。
与基因突变或转基因动物相比,基因敲除可以轻松地使基因重新表达,从而消除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是研究人员在研究基因功能时所希望的,因为它允许他们验证结果并进一步探索其他可能的生物学机制。
尽管基因敲除技术有这些优势,它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敲除后的基因可能会对生物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有些基因的完全敲除可能导致发育异常或生理功能紊乱。
因此,必须谨慎地选择目标基因,并选择合适的模型生物进行研究。
另一个劣势是技术本身的复杂性。
基因敲除技术需要高度精确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
对目标基因的正确选择、适当的敲除策略以及对结果的解读都需要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
此外,敲除特定基因还可能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导致非特异性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释。
最后,我们来评估基因敲除技术的前景。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它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使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揭示更多有关基因功能和相关疾病机制的信息。
基因敲除技术在药物开发、治疗疾病和个性化医学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潜力。
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54ca6f79e3143323968933a.png)
基因敲除技术1.概述: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2.1. 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
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
1985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
到1987年,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1]。
直到现在,运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的使用方法。
2.1.1利用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图1):a. 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 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 基因,TK 基因等)的载体上,成为重组载体。
基因敲除是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所以一般设计为替换型载体。
b.ES 细胞的获得:现在基因敲除一般采用是胚胎干细胞,最常用的是鼠,而兔,猪,鸡等的胚胎干细胞也有使用。
常用的鼠的种系是129及其杂合体,因为这类小鼠具有自发突变形成畸胎瘤和畸胎肉瘤的倾向,是基因敲除的理想实验动物。
而其他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系也逐渐被发展应用。
[2,3]c.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电穿孔法或显微注射)导入同源的胚胎干细胞(ES cell)中,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从而得以表达。
一般地,显微注射命中率较高,但技术难度较大,电穿孔命中率比显微注射低,但便于使用。
同源重组基因敲除原理
![同源重组基因敲除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dcf0b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2.png)
同源重组基因敲除原理
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通过删除特定基因的方法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
该技术依赖于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原理,即通过引入一个与目标基因相似但存在缺陷的DNA片段,使其与目标基因发生交换,从而使目标基因的序列被“剪除”。
同源重组基因敲除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构建敲除基因载体:首先,需要构建一种含有目标基因的缺陷的 DNA 片段的敲除基因载体。
这个载体通常包括两个关键
部分:一个能够与目标基因进行同源重组的“同源臂”,以及一个“筛选标记”以区分带有敲除基因的细胞。
2. 转染细胞:将敲除基因载体导入目标细胞中。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基因枪、电穿孔或病毒介导等。
3. 同源重组:在目标细胞内,敲除基因载体中的同源臂与目标基因的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并在此过程中将缺陷的片段插入到目标基因的位置。
4. 筛选转基因细胞:为了筛选那些已经发生同源重组的细胞,通常会在敲除基因载体中加入一个筛选标记,如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只有那些发生重组的细胞才能生存下来,因为它们可以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通过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实现有针对性地敲除特定基
因的目的。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我们理解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简述基因敲除技术操作方法
![简述基因敲除技术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33b8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e.png)
简述基因敲除技术操作方法
基因敲除技术是将某一特定基因在细胞或生物体中进行完全或部分去除或失活的一种基因编辑技术。
操作步骤:
1. 设计sgRNA:首先,为目标基因设计合适的sgRNA (single guide RNA)序列。
sgRNA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能够结合到Cas9蛋白上的常规RNA序列,另一个是与目标基因靶向结合的特定RNA序列。
2. 获得Cas9蛋白:将Cas9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中,通过蛋白质合成过程获得Cas9蛋白。
3. sgRNA和Cas9蛋白配对:将sgRNA分别与Cas9蛋白组装在一起,形成"CRISPR-Cas9复合物"。
4. 将CRISPR-Cas9复合物导入目标细胞:利用一些常见的基因转染技术或选择性培养细胞系等方法将该复合体导入目标细胞。
5. 分析基因敲除效果:使用PCR,Western印迹、等手段来确定基因是否被去除、缺失或失活。
需要注意的是,基因敲除技术可以有效地诱导基因缺失或失活,但有时它也可能导致同源重组或非同源重组,使得去除那些不想去除的基因或区域。
因此,在实验操作时,必须谨慎考虑sgRNA的设计和基因敲除效果的确定方法。
基因敲除流程
![基因敲除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403592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b.png)
基因敲除流程基因敲除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
通过基因敲除,可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揭示基因与生物体生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介绍基因敲除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
1. 确定目标基因。
首先,需要确定要敲除的目标基因。
这通常是通过文献调研和基因功能研究来确定的。
选择合适的目标基因对于后续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至关重要。
2. 设计敲除载体。
接下来,需要设计敲除载体。
敲除载体是一种特殊的质粒,可以在生物体内引发基因敲除。
在设计敲除载体时,需要考虑敲除的靶点、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和选择适当的标记基因等因素。
3. 转染细胞。
将敲除载体转染至目标细胞中。
转染是指将外源DNA导入细胞内的过程。
转染方法有多种,如化学法、电穿孔法、病毒载体法等。
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可以提高敲除效率。
4. 筛选阳性克隆。
经过转染后,需要进行筛选阳性克隆。
通常可以利用抗生素筛选或荧光标记筛选等方法,筛选出携带敲除载体的细胞克隆。
5. 验证敲除效果。
最后,需要验证敲除效果。
可以通过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来验证目标基因是否被成功敲除,以及敲除后对生物体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基因敲除实验时,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另外,针对不同的生物体和目标基因,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操作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总之,基因敲除是一项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通过不断改进敲除技术,相信基因敲除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因敲除菌株
![基因敲除菌株](https://img.taocdn.com/s3/m/3f66d5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2.png)
基因敲除菌株
基因敲除菌株是指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将特定基因从细菌中删除或替换的菌株。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以及开发新的抗生素等药物。
基因敲除技术是通过使用同源重组或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方法,将含有突变基因或标记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到细菌染色体中,替换或删除目标基因。
这种方法可以导致细菌失去目标基因的功能,从而研究其对细菌生长、代谢和毒力的影响。
基因敲除菌株在研究细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科学家可以确定特定基因在细菌生长、代谢和毒力中的作用,了解细菌对药物作用的敏感性等。
此外,基因敲除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
通过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改造,可以创造出对抗生素具有更高敏感性的菌株,为抗生素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基因敲除菌株在研究细菌的基因功能和代谢途径、开发新的抗生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展望与预测与前瞻展望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展望与预测与前瞻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b3feef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4.png)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与对比评价与前景展望与预测与前瞻展望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其通过将某个基因完全去除或无效化,可以揭示该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本文将对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评价,并展望其未来的前景与发展趋势。
首先,基因敲除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深入了解基因功能:通过敲除特定基因,可以观察到该基因对生物体发育、繁殖和代谢等生理过程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2. 严谨的实验设计:基因敲除技术可通过对比敲除体与野生型生物的差异,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基因敲除技术可以针对特定基因进行研究,避免了其他实验方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可靠性。
4. 促进药物研发:基因敲除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某个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从而为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尽管基因敲除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劣势:1. 验证敲除效果:在进行基因敲除实验时,需要对敲除效果进行验证,以确保成功敲除目标基因。
然而,目前常用的验证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性。
2. 不可逆性:一旦敲除了目标基因,其功能将完全消失,无法恢复。
这在一些遗传病或复杂性状的研究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基因功能的复杂性:单个基因可能在不同的生物环境和疾病状态下起到不同的作用,仅通过敲除一个基因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其功能和作用机制。
与其他基因研究方法相比,基因敲除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与基因敲入和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基因敲除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易行:相对于基因敲入和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敲除技术更加简单易行,操作难度较低,并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基因修复等步骤。
2. 对基因功能的研究更直观:基因敲除技术由于直接消除了特定基因的功能,因此对该基因的生理过程和功能研究更加直观清晰。
尽管基因敲除技术在基因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基因治疗中的基因敲除与基因沉默技术研究
![基因治疗中的基因敲除与基因沉默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31044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7.png)
基因治疗中的基因敲除与基因沉默技术研究基因治疗作为一个新兴的医学领域,正在革新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
基因敲除和基因沉默技术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们以调控基因表达为主要目标,通过修改或抑制异常基因功能,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敲除是基因治疗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通过改变特定基因的DNA序列,从而阻断或抑制该基因的功能。
基因敲除通常包括两种主要方法:基因剪接和基因编辑。
基因剪接通过利用RNA干扰或核酸酶来诱导靶基因产生错配短片段,从而切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达到靶向敲除的目的。
而基因编辑则通过利用CRISPR-Cas9系统、锌指核酸酶或TALENs等蛋白质来直接修改特定基因的DNA序列,实现基因靶向敲除。
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手段,尤其是在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被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例如,肿瘤基因疾病中的致病基因可以被敲除,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此外,基因敲除还可以被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
通过敲除致病基因的方法,科学家们尝试着纠正或修复异常基因,从而恢复正常细胞功能。
这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基因敲除相比,基因沉默技术则是通过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效果。
基因沉默技术主要分为两类:RNA干扰(RNAi)和抗义核酸。
RNAi是一种由小分子RNA(siRNA)介导的细胞自救机制,可以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
通过合成或通过基因转染引入siRNA,可以靶向沉默特定基因。
抗义核酸则是通过合成突变核酸序列使其与特定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从而阻断该基因的表达。
这些技术能够在细胞水平上调控基因表达,对于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沉默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例如,病毒感染常常通过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通过利用RNAi技术,病毒所需的宿主细胞因子可以被靶向沉默,从而减少病毒的感染能力。
分子生物技术《转基因、基因克隆与基因敲除技术》课件
![分子生物技术《转基因、基因克隆与基因敲除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2dc39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9.png)
我室构建:
ALA过表达小鼠,体内血红素增加。
成功制作内含子Micro-RNA-483过表达转 基因小鼠,证明了其直接靶向细胞因子信 号因子3(Socs3)de 3’UTR.
(博士论文,研究其与宿主基因Igf2的表 达与功能的关系)
成功制作内含子Micro-RNA-483过表达转 基因小鼠—
待剔除基因
克隆载体
克 隆
重组载体
切割基因使待剔 除基因失去活性
连接
阳性标记基因Neor
打靶载体
HSV-tk 转入胚胎肝细胞
这样打靶载体包含了: 1、部分待剔除的基因片段,(用于与野生型的该基因 进行交换重组) 2、阳性筛选标志基因(Neor ,neomycinresistance gene) 、使细胞具有抵抗G418(能被新 霉素抵抗基因的表达产物分解)的能力。 3、阴性筛选标志基因即胸苷酸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来自单纯庖疹病毒(HSV),当它 在受体细胞内合成出tk时,可以分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 更昔洛韦,即gangcyclovir(一种环鸟苷酸底物)而产 生有毒的分解物使细胞死亡,为阴性筛选标志。
胚胎干细胞
HSV-tk
褐色大鼠 、 制 备 基 因 敲 除 的 胚 胎 干 细 胞
A
在特定基因剔除时,利用打靶载体上留下的部分待 剔除的基因片段作为基因组上相同基因的同源臂,当打 靶载体与细胞基因组的同源基因发生同源重组时(联 会),打靶载体上的失活基因替代基因组上的基因,同 时利用插入在基因同源臂之间的阳性、阴性标志基因进 行筛选鉴定。
新霉素抗性基因 (neo)是真核表达载体的 常用筛选标志 ,neo基因编码新霉素磷酸转 移酶Ⅱ(NPTⅡ) ,能催化G418、卡那霉素 等多种氨基糖苷抗生素分子磷酸化而使之 失去抗菌活性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4edc83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d.png)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
特别是基因敲除技术,它能帮助科学家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生理病理过程,也能够为基因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应用和限制,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
一、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技术是一种能够直接删除目标基因序列的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研究从单个蛋白质到整个生物的对目标基因的依赖。
基因敲除技术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基于RNA干扰技术的基因敲除和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基因敲除。
1.基于RNA干扰技术的基因敲除RNA干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成的小干扰RNA (siRNA) 来降低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siRNA 分子是一段短链 RNA,具有相互互补的特异性序列,能够在胞质中结合到核酸酶所介导的靶标mRNA上,从而切断相应的 mRNA。
当siRNA 切断某个基因的全部mRNA后,该基因就会在细胞中被敲除。
这种敲除方式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方法简单、快捷方便。
它比其他方法更适用于一些领域,例如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敲除某些基因,以及分子驱动实验中的高通量筛选等计划。
此外,RNA干扰技术可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细胞、动物和植物模型,因此在基因功能研究、药物靶点鉴定和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是极具潜力的。
2.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基因敲除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基因敲除是一项更加复杂和精确的技术,可以通过针对相应的DNA序列进行直接编辑,产生与RNA干扰相似的效果。
这种技术消除了RNA干扰技术存在的一个显著缺点,即由于只降低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导致未知的抑制剂的产生,从而影响细胞其他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通常,有三种编辑工具可用于基因编辑的敲除效果:锌指核酸修饰、TALEN和CRISPR/Cas9。
前两者被视为传统的编辑方式,而后者是一种更新、更现代的方法,由于其简单、快捷、多能且高效而色校名。
二、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这种研究方法通常用于确定基因在宿主种的生存力、免疫反应、代谢过程、细胞周期、生长和治疗方案等领域的作用。
基因敲除小鼠原理
![基因敲除小鼠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eaee2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f.png)
基因敲除小鼠原理
基因敲除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技术,通过人工干预使目标基因无法正常表达。
基因敲除小鼠则是在小鼠模型中应用基因敲除技术。
基因敲除的原理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制备特定的敲除载体。
该载体中携带有目标基因的一部分DNA序列,同时还含有选择标记基因和其他必要的DNA片段。
敲除载体经过转染进入靶细胞后,在细胞内会发生DNA重组,导致目标基因发生敲除。
继而,选择标记基因的表达使得细胞能够被筛选出来。
在基因敲除小鼠的制备上,可以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将敲除载体导入受精卵中,或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早期胚胎阶段实现基因敲除。
随后,带有敲除基因的胚胎会被移植到代孕母鼠体内进行发育。
通过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可以研究目标基因的功能以及生理、病理学功能。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基因对发育、生长、免疫应答、代谢、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也被用于疾病模拟,如研究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总之,基因敲除小鼠是通过敲除目标基因实现对特定基因功能的研究,为深入理解基因的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基因敲除名词解释
![基因敲除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16c761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e.png)
基因敲除名词解释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指采用某种技术,使特定基因失活,
以观察其可能产生的育种功能和特征。
基因敲除是利用载体技术(如质粒)把没有活力的基因掺入到某种物种中,从而把正常基因的活性抑制。
例如,载体技术可以将抗生素抗性基因组装在质粒上,然后将其植入生物体的某
个细胞中,以抑制蛋白质的表达。
此外,基因敲除也可以用于研究杂交种
的表现特性。
基因敲除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分离基因的功能,探究不同基
因的作用机制,对于推动生物育种也有重要意义。
其局限性在于,敲除无
关基因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减弱效果,也可能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因此技术的使用需要谨慎。
虽然基因敲除技术被广泛应用,但其应用时常受到政策和法规约束,
监管规则会因不同国家而有所差别。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出台以前,基因
敲除技术的研究者要仔细研究其伦理、法律和财务方面的实际问题,以确
保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不会引发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
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https://img.taocdn.com/s3/m/ca312ed058f5f61fb73666f6.png)
二、基因敲除的方法
利用随机插入突变进行基因敲除。 特点:依赖于细胞内自然发生的同源染色体 的随机交换,但在体细胞内,基因同源重组 利用同源 大规模的随机插入突变理论上可实现在基因 的效率特别低( 低于 10- 6) 。增加了实际操 重组 作的工作量,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应用 组范围内敲除任一基因目。 传统基因 敲除方法 该基因敲除( gene knock -out) 技术,是在转染 细胞中发生外源打靶基因与核基因组目标基因 之间的 DNA 同源重组,能够使外源基因定点 地整合到核基因组的特定位置上,从而达到改 应用随机 特点:可以分为 T-DNA 插入突变和转座子插 变细胞遗传特性的目的。 插入突变 入突变,两者是在植物中使用广泛的基因敲 除手段
二、基因敲除的方法
CRISPER/Cas系统的由来: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palindromic repeats) 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的基因组中,是细菌和古细菌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 该系统可以介导外源 DNA 的降解,从而抵御病毒等外来入侵者。 1987年日本学者首次在大肠杆菌中发现该间隔重复序列。 2002年,Jansen 等将其正式命名为 CRISP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统称为 CRISPR 附属蛋白(CRISPR-association proteins,Cas)。
CRISPR/Cas系统的分类:
TypeⅠ TypeⅡ TypeⅢ三种不同类型 TypeⅡ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包含一个标志性的Cas9蛋白(分子质 量很大的多功能蛋白)参与crRNA的成熟以及降解入侵的噬菌 体DNA或是外源质粒。
CRISPR/Cas的基因座结构
5'端为tracrRNA基因
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8fc8f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a9.png)
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基因敲除技术已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基因敲除技术是指研究人员通过人工干预,使得目标基因失去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从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应用研究进展和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基因敲除技术可以利用RNA干扰(RNAi)、CRISPR/Cas9等手段干扰或清除目标基因表达。
其中,RNAi技术是利用小RNA分子引导靶标基因的mRNA转录后在胞质内降解,进而抑制靶标基因的表达。
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更为精准的干扰技术,其通过人工设计RNA分子将Cas9核酸酶精准地引导至靶标位点,使得Cas9酶进行基因编辑。
这些技术都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选择性破坏,从而实现基因敲除效果。
二、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基因敲除技术虽然在医学研究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但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其应用最为突出。
在原理上,基因敲除可以通过靶向抑制肿瘤细胞中的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进而达到治疗作用。
而与传统化疗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因敲除技术可更为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进行干扰和破坏,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目前,基因敲除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针对较为普遍的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进行靶向下调肿瘤抑制基因和癌基因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例如,TP53基因是一个常见的肿瘤抑制基因,敲除该基因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在癌基因方面,RAS基因则是经常被涉及到的,敲除该基因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2.针对抗肿瘤药物反应较弱的肿瘤细胞进行靶向上调对于某些肿瘤细胞,虽然已经被诊断出来,但对常规抗肿瘤药物的反应较弱。
这时,基因敲除技术将成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BCL-2和Survivin是两个与肿瘤细胞耐药性关系较大的因子,敲除该基因可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基因敲除流程
![基因敲除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1740d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1.png)
基因敲除流程基因敲除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工程技术,它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特定基因的DNA序列,从而使得该基因失去功能。
基因敲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也为疾病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敲除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目标基因,首先,需要确定要敲除的目标基因。
在选择目标基因时,需要充分考虑该基因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敲除后可能带来的生理和生化效应。
2. 构建敲除载体,接下来,需要构建含有目标基因敲除所需的DNA片段的敲除载体。
敲除载体通常包括选择标记基因和敲除目标基因的DNA片段,通过重组技术将其连接在一起,并导入到宿主细胞内。
3. 寻找敲除细胞系,将构建好的敲除载体导入到细胞内后,需要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敲除的细胞系。
这一步通常需要利用选择标记基因对细胞进行筛选,以获得含有目标基因敲除的细胞系。
4. 验证敲除效果,一旦获得含有目标基因敲除的细胞系,就需要对敲除效果进行验证。
通常可以利用PCR、Western blot等技术对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基因已经被成功敲除。
5. 稳定传代,最后,需要将含有目标基因敲除的细胞系进行稳定传代,以确保目标基因的敲除效果可以在细胞的后代中得到稳定传递。
总的来说,基因敲除流程包括目标基因选择、敲除载体构建、敲除细胞系筛选、敲除效果验证和稳定传代等几个关键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科学家们可以成功地实现对目标基因的敲除,为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医学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因敲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支持。
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拓展,基因敲除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敲除技术1.概述: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
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2.1. 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
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
1985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
到1987年,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1]。
直到现在,运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的使用方法。
2.1.1利用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图1):a. 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 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 基因,TK 基因等)的载体上,成为重组载体。
基因敲除是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所以一般设计为替换型载体。
b.ES 细胞的获得:现在基因敲除一般采用是胚胎干细胞,最常用的是鼠,而兔,猪,鸡等的胚胎干细胞也有使用。
常用的鼠的种系是129及其杂合体,因为这类小鼠具有自发突变形成畸胎瘤和畸胎肉瘤的倾向,是基因敲除的理想实验动物。
而其他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系也逐渐被发展应用。
[2,3]c.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电穿孔法或显微注射)导入同源的胚胎干细胞(ES cell)中,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从而得以表达。
一般地,显微注射命中率较高,但技术难度较大,电穿孔命中率比显微注射低,但便于使用。
[4,5]d.选择筛选已击中的细胞:由于基因转移的同源重组自然发生率极低,动物的重组概率为10-2~10-5,植物的概率为10-4~10-5。
因此如何从众多细胞中筛出真正发生了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正负筛选法(PNS 法),标记基因的特异位点表达法以及PCR法。
其中应用最多的是PNS法。
[6] e.表型研究:通过观察嵌和体小鼠的生物学形状的变化进而了解目的基因变化前后对小鼠的生物学形状的改变,达到研究目的基因的目的。
[2,3,7]f.得到纯合体:由于同源重组常常发生在一对染色体上中一条染色体中,所以如果要得到稳定遗传的纯合体基因敲除模型,需要进行至少两代遗传。
[8](见图2)图1.基因同源重组法敲除靶基因的基本步骤2.1.2 同源重组实现基因敲除的新进展:图2. 由嵌合体得到基因敲除的纯合体小鼠2.1.2条件性基因敲除法条件性基因敲除法可定义为将某个基因的修饰限制于小鼠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或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的一种特殊的基因敲除方法[2]。
它实际上是在常规的基因敲除的基础上,利用重组酶Cre介导的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在对小鼠基因修饰的时空范围上设置一个可调控的“按钮”,从而使对小鼠基因组的修饰的范围和时间处于一种可控状态。
条件性敲除的原理(图2,3):利用Cre/LoxP 和来自酵母的FLP—frt 系统可以研究特定组织器官或特定细胞中靶基因灭活所导致的表型[7]。
通过常规基因打靶在基因组的靶位点上装上两个同向排列的1oxP,并以此两侧装接上loxP 的(“loxP floxed”)ES 细胞产生“loxPfloxed”小鼠,然后,通过将“loxP floxed”小鼠与Cre 转基因鼠杂交(也可以其他方式向小鼠中引入Cre 重组酶),产生靶基因发生特定方式(如特定的组织特异性)修饰的条件性突变小鼠。
在“loxP floxed”小鼠,虽然靶基因的两侧已各装上了一个loxP,但靶基因并没有发生其他的变化,故“1oxP noxed”小鼠表型仍同野生型的一样。
但当它与Cre 转基因小鼠杂交时,产生的子代中将同时带有“loxP floxed”靶基因和Cre 基因。
Cre 基因表达产生的Cre 重组酶就会介导靶基因两侧的1oxP 间发生切除反应,结果将一个loxP 和靶基因切除。
这样,靶基因的修饰(切除)是以Cre 的表达为前提的。
Cre 的表达特性决定了靶基因的修饰(切除)持性:即Cre 在哪一种组织细胞中表达,靶基因的修饰(切除)就发生在哪种组织细胞;而Cre 的表达水平将影响靶基因在此种组织细胞中进行修饰的效率。
所以只要控制Cre 的表达特异性和表达水平就可实现对小鼠中靶基因修饰的特异性和程度[9,10]。
图3,利用Cre/LoxP实现靶基因的切除原理图4.条件性基因敲除的基因重组及切除步骤2.1.2.2 诱导性基因敲除法诱导性基因敲除也是以Cre/loxp 系统为基础,但却是利用控制Cre 表达的启动子的活性或所表达的Cre 酶活性具有可诱导的特点,通过对诱导剂给予时间的控制或利用Cre 基因定位表达系统中载体的宿主细胞特异性和将该表达系统转移到动物体内的过程在时间上的可控性,从而在1oxP 动物的一定发育阶段和一定组织细胞中实现对特定基因进行遗传修饰之目的的基因敲除技术。
人们可以通过对诱导剂给予时间的预先设计的方式来对动物基因突变的时空特异性进行人为控制、以避免出现死胎或动物出生后不久即死亡的现象。
常见的几种诱导性类型如下:四环素诱导型(图4);干扰素诱导型;激素诱导型;腺病毒介导型。
图5.四环素诱导的基因敲除过程示例图诱导性基因敲除优点:① 诱导基因突变的时间可人为控制;② 可避免因基因突变而致死胎的问题③ 在2 个loxP 位点之间的重组率较高;④如用病毒或配体/DNA 复合物等基因转移系统来介导Cre 的表达,则可省去建立携带Cre 的转基因动物的过程。
[10]2.2利用随机插入突变进行基因敲除。
2.2.1 原理:此法利用某些能随机插入基因序列的病毒,细菌或其他基因载体,在目标细胞基因组中进行随机插入突变,建立一个携带随机插入突变的细胞库,然后通过相应的标记进行筛选获得相应的基因敲除细胞(原理见图5)[11,12] 。
根据细胞的不同,插入载体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逆转率病毒可用于动植物细胞的插入;对于植物细胞而言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化和转座子比较常用;噬菌体可用于细菌基因敲除。
.需要敲除的靶基因转录翻译出活性蛋白随机插入内含子中插入了靶目标的基因转录翻译出无活性的目标蛋白图6:基因捕获法的基本原理图2.2.2基因捕获法基因捕获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利用随机插入突变进行基因敲除的新型方法,其原理可见图6。
通常基因捕获载体还包括一个无启动子的报道基因,通常是neo 基因,neo 基因插入到ES 细胞染色体组中,并利用捕获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实现表达的ES 克隆可以很容易地在含G418 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来,从理论上讲,在选择培养基中存活的克隆应该100%地含有中靶基因。
中靶基因的信息可以通过筛选标记基因侧翼cDNA或染色体组序列分析来获得[13]2.2.3基因捕获法的优缺点用常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研究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研究者必须针对靶位点在染色体组文库中筛选相关的染色体组克隆,绘制相应的物理图谱,构建特异性的基因敲除载体以及筛选中靶ES 细胞等,通常一个基因剔除纯合子小鼠的获得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
面对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出来的巨大的功能未知的遗传信息,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基因捕获法应运而生,利用基因捕获可以建立一个携带随机插入突变的ES 细胞库,节省大量筛选染色体组文库以及构建特异打靶载体的工作及费用,更有效和更迅速地进行小鼠染色体组的功能分析。
此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剔除在Es 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单种的细胞类型中表达的基因数目约为I04,现在的基因捕获载体从理论上来讲应能剔除所有在ES细胞表达的基因,因此,在ES 细胞中进行基因捕获还是大有可为的。
用基因捕获法进行基因剔除的另一个缺点是无法对基因进行精细的遗传修饰,2.3.RNAi引起的基因敲除。
由于少量的双链RNA就能阻断基因的表达,并且这种效应可以传递到子代细胞中,所以RNAi的反应过程也可以用于基因敲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因敲除采用了RNAi这种更为简单方便的方法。
[13-15]2.3.1 RNAi阻断基因表达的机理双链RNA进入细胞后,能够在Dicer酶的作用下被裂解成siRNA,而另一方面双链RNA还能在RdRP(以RNA为模板指导RNA合成的聚合酶RNA-directed RNApolymerase,RdRP)的作用下自身扩增后,再被Dicer酶裂解成siRNA。
SiRNA 的双链解开变成单链,并和某些蛋白形成复合物,Argonaute2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参与复合物形成的蛋白。
此复合物同与siRNA互补的mRNA结合,一方面使mRNA被RNA酶裂解,另一方面以SiRNA作为引物,以mRNA为模板,在RdRP作用下合成出mRNA 的互补链。
结果mRNA也变成了双链RNA,它在Dicer酶的作用下也被裂解成siRNA。
这些新生成的siRNA也具有诱发RNAi的作用,通过这个聚合酶链式反应,细胞内的siRNA大大增加,显著增加了对基因表达的抑制。
从21到23个核苷酸的siRNA 到几百个核苷酸的双链RNA都能诱发RNAi,但长的双链RNA阻断基因表达的效果明显强于短的双链RNA[13]。
2.3.2 RNAi基因敲除的优点及应用①.比用同源重组法更加简便,周期大大缩短。
②.对于哺乳动物,如对于一些敲除后小鼠在胚胎时就会死亡的基因,可以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利用RNAi技术研究它的功能。
③.由于RNAi能高效特异的阻断基因的表达,它成为研究信号传导通路的良好工具。
④.RNAi还被用来研究在发育过程中起作用的基因,如可用RNAi来阻断某些基因的表达,来研究他们是否在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中其起着关键作用。
2.4实现基因敲除的其他原理。
除上述几种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普遍使用了的基因敲除原理外,还有一些基于其他原理的敲除技术正处于研究和完善过程中,如TFOs(Triple helix forming oligonucleotides)引导的基因敲除术[16]以及反义技术在基因敲除技术中的运用等[17]。
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理论的发展,新的基因敲除原理也在不断的发现和发掘中。
3.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及前景:①.建立生物模型。
在基因功能,代谢途径等研究中模型生物的建立非常重要。
基因敲除技术就常常用于建立某种特定基因缺失的生物模型,从而进行相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