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征表格总结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一)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
经济特区与开发区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明确地确定了"重点开放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开放"的多层次、梯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具体内容包括: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发区、开放沿江和沿边地区、内陆省会开放城市。
一、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特殊渠道。
中国政府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主要是:
1、特区建设以利用外资为主,特区的经济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人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综合体;
2、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优惠待遇和入出境方便;
3、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国务院确定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为综合性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
自1984年起,中国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即大连、秦皇岛、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浦东、宁波、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港口城市。
沿海城市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交通方便,具有较大的外运港口,并且同内地铁路相连,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
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
自1984年开始到200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大连、天津、宁波、北京、哈尔滨等49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目的是充分发挥其所在城市的优势,用较短的时间,创建吸引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加速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沿海经济开放区
从1985年,中国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中国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桥梁和"窗口",出口创汇的基地。
开放区的目的是吸收国外资金和技术,借鉴吸收国外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推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在世界新技术产业革命发展的推动下诞生的。
随着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经济发展的支柱,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在全国选择了若干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53个。
这些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基地。
六、出口加工区
设立出口加工区旨在对加工贸易实行"优化存量,控制增量.规范管理.提高水平"的管理,改现行加工贸易"漫山放羊式"为"圈羊式"管理,逐步把加工贸易增量引入封闭的加工区域内,实现对加工贸易的集中规范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
同时,严格控制加工贸易产品的内销,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为守法企业提供简化、快捷的通关便利。
带动国产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为扩大外贸出口做贡献。
2000年6月21日我国宣布设立首批出口加工区试点,大连、天津、北京天竺、烟台、威海、江苏昆山、苏州、上海松江、杭州、厦门、深圳、广州、武汉、成都、吉林珲春等十五个出口加工区已获国务院批准建立。
到2002国务院已批准25出口加工区。
七、保税区
从1990年,中国政府为方便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和加快重点地区的开发,批准在上海浦东新区内设立保税区。
之后,又批准天津、深圳福田、大连、广州、青岛、张家港等保税区。
保税区的作用是努力开拓转口贸易和加工出口服务,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八、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是位于黄浦江以东、长江口西南、川杨河以北,紧靠上海市区的一块三角形地区。
浦东新区濒临东海,北依长江,处在被称为中国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的交汇处,与上海市中心外滩隔海相望。
浦东新区工业自成体系,基础设施完备,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
浦东的发展目标是:要把浦东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区。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
2、让学生懂得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六、教学步骤:
[复习]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 1.4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 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
(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
[板书] 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 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叙述]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内容。
[板书] 二、西部大开发
[叙述] 请同学们看图1.17看西部大开发的西部与我们所讲三个经济带的西部是否一样?从图中可见这里的西部是大西部。
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区域差异加大,尤其是东西差异更为突出。
为了使区域间协调发展,提高西部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它的意义是1、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如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以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
2、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对西部的政策支持;能吸引国内外资金)。
3、加强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修建运输通道如青藏铁路的修建,启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等重要意义。
[板书] 1、范围:蒙、陕、渝、宁、黔、桂、川、滇、藏、新、陇、青等十二个省市区。
2、意义:1)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2)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3)加强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4)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
5)其他意义
[阅读材料]2002年西部开发四个重点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近日透露了2002年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工作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抓好西部地区已开工基础设施项目的续建,特别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游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的建设。
新开工一批水利、交通、能源重大项目。
结合加强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通地(州)县的沥青公路,二是加强农村乡镇通电建设,三是推进行政村通广播电视工程。
第二,加强人才开发,促进科技教育加快发展。
要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大干部交流工作力度,增加从中央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直属企事业单位和东部地区选派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骨干人才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增加从西部地区选派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加强西部地区人才的培训。
第三是落实政策规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搞好专业规划和地区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和统筹,搞好西部优势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切实防止盲目重复建设,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第四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法治建设。
推动西部地区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鼓励东中部企业和个人到西部投资。
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吸收外商投资的重点项目的力度,扩大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的领域。
[总结] 该单元我们从自然和经济两个方面谈了中国的区域差异的问题。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
每个自然区内部,也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我国存在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发展地带,每个经济地带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也很大。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同。
显著的区域差异,使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从而形成了我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
本单元的学习为下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板书设计: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二、西部大开发
1、范围:蒙、陕、渝、宁、黔、桂、川、滇、藏、新、陇、青等十二个省市区。
2、意义:1)加强了地区间的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
2)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3)加强了西部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4)加快了西部科教的发展、人才开发,推进了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条件
5)其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