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治

抑郁症(Depression)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种发病率、伤残率高,死亡

率也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994年 WHOS查表明抑郁症的现症患病率为 11.4 %,终生患病率为20〜 30%【1】。我国1982年及1985年对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终

生患病率分别为1.23 %。和12%。。这显然与 WH(的调查结果相差悬殊,有专家认为

这与观察方法有关,我国的发病率应为10〜15%。有调查表明,一般内科医

生对于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心理障碍的识别率只有15.9 %,抑郁症的临床漏诊率

达50〜60%,导致只有约1/4的病人才能接受正规治疗。该病危害较大,自杀率为10〜17%,美国1990年因该病造成的损失达300亿美元。本病发生与遗传、社会心理、生

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女性发病高于男性,患病率男:女=1.0:1.3〜 2.0。

根据临床表现和特征,抑郁症相当于中医学的“郁证”、“失眠”、“善

忘”、

“癫证”、“百合病”、“梅核气”等范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理至今未能明确,但一般认为与神经递质、遗传、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神经递质学说是开发及应用抗抑郁药物的理论基础。

1.神经递质学说:

(1)去甲肾上腺素(NE能学说:NE能学说是由Schildkraut【2】于1965

年首先提出,他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内NE浓度降低所造成的,其依据为:使用

耗竭NE的药物利血平,可使 NE耗竭,发生抑郁症;抑郁症时,尿中 MHP Q脑内NE的主要产物)下降,说明NE合成、释放减少;而长期使用能增加 NE的药物,如三环抗

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使尿中MHP升高,NE生成增加,从

而改善抑郁症状。Sulser (1975)又进一步提出,突触后B受体超敏,反馈使突触前a 2受体超敏,是导致NE生成释放减少,突触间隙NE数量下降的重要机理。

(2)5-羟色胺(5-HT)假说:首先由Coppen【3】等于1965年提出,认为抑郁症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释放减少,突触间隙的含量下降而引起的。抑郁症自杀

患者脑内5-HT含量下降;使用提高脑内5-HT含量的药物如氟西汀,可改善抑郁症

状。5-HT能受体已知的有7种,并有多种亚型,研究表明突触前膜5-HT1A受体超敏上调、突触后膜 5-HT1A受体低敏下调、突触后膜 5-HT1C受体超敏上调以及突触后膜5-HT3受体低敏下调均可导致抑郁症的发病。

此外还有胺代谢障碍假说,胆碱能-肾上腺素能功能平衡失调假说等,但是其理论依据较薄弱,目前占主导的学说仍是NE假说和5-HT假说,临床使用的各类抗抑郁药物,都是以这两种假说为基础而开发研制的。

2.社会心理因素:

一般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和认知模式是抑郁症发病的基础,负性社会生活事件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而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抑郁症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1)心理学因素:研究表明,抑制型气质及内向人格具有抑郁症的易感性。

而认知模式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应用最广的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克( Beck) 提出的认知模型【4】。他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模型包括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negative automatic thoughts )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

(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 schemas )。负性自动想法是指在遇

到一些生活事件时自动的、不经逻辑推理突现于脑内的一些自我否定、消极的想法,常伴随不良情绪,它貌似真实,蕴含认知曲解,而患者却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负性自动想法存在于意识边缘,是可以被感知到的、浅层的想法,它是由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派生而来。人们从童年期开始就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认知结构,用于指导人们对新信息的感知和对旧信息回忆,并

借助图式进行判断和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当在图式的形成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蒙受了心理创伤,导致自我否定的、消极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形成,而功能失调性假设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内,不被人感知,但是却以负性自动想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支配人们的日常行为、处理事情的方式和对外界及自身的看法。徐俊冕

等曾对我国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抑郁患者比正常人及精神分

裂症患者有更多的负性想法和功能失调性态度。抑郁越严重负性自动想法出现越频繁;随着抑郁缓解,自动想法减少至正常。说明贝克的两层次认知模式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负性社会生活事件:负性社会生活事件对于抑郁症的发病起到诱因作

用,有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去世)发生的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系数增加 6倍。Kessler

(1997)对抑郁症的负性生活事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性质越严重,抑郁症发病率就越高,抑郁症状也就越严重。二者之间呈一种数量与反应的关系。另外负性生活事件也会增加抑郁症的复发机率。

(3)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指当人们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后,能向其提供物质和精神帮助的人群,如亲人、朋友、邻居、社会救援组织等。当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后,如果能及时接受社会支持系统的物质精神安慰,可以减轻或消除负性生活事件对其的影响,削弱或消除其生理、心理反应,避免抑郁症的发生。即使抑郁症已经发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仍会对抑郁症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并能够防止复发。如果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则遭遇负性社会事件后易罹患抑郁症,或患抑郁症后不易康复,容易复发。

3.遗传因素:

经家系研究表明:30%- 41.8%的抑郁症患者具有家族史,并且有早期遗传现象。经双生子研究显示:单卵双生的同病率为 56.7%,双卵双生为12.9%。而且经寄养子研究(将孪生子出生后即分养与不同环境,进行观察)表明:有心境障碍的寄养子,其亲生父母患病率为 31%而其养父母只有12%说明遗传因素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但是基因遗传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致病基因与癌基因有关,另一些研究表明情感精神障碍可能与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系统(HLA)有关,但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总的来说,现在一般认为抑郁症可能为一组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其发病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不会是单纯基因遗传或环境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环境可以通过心理机制或生物机制影响致病基因的表达。

【临床表现】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一般来说,主要将其症状分为核心症状与周边症状两大类。

1.核心症状:核心症状是指抑郁症最主要的症状,它们是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直接决定抑郁症的诊断和轻重程度的判断。

(1)抑郁心境:抑郁症最主要、最核心的特征性症状,其程度从轻到重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