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农业部门(包括国营、 集体、农户)在生产年度内所生产的农产品总产量中实际出 售的商品量的价值。它是反映农林牧渔业商品生产发展规模、 速度和商品化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 农产品商品量 从生产角度计算商品量 • 商品量=全部生产量-农业自留量 • 从流通角度计算商品量 • 商品量=农产品采购量+农业生产者出售 • 给非农业人口的农副产品量 • 农产品商品率 商品量 • 商品率=───── • 生产产量
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 含义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 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一个相对的和 发展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标准
1.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与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 2.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 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3.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4.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的、 眼前的利益正确结合。 5.因地制宜地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6.农业各部门能协调发展
• 渔业结构调整
⑴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保护和合理开发滩涂、水面等宜渔资 源,加速品种更新换代,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养殖。 ⑵调整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 高科技工厂化养殖,因地制宜地发展水库和稻田养殖。 ⑶稳定近海捕捞,加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完善休渔制度,严 格控制捕捞强度,减少捕捞量。 ⑷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不断扩大国外作业海域,加强国际渔业 合作。 ⑸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抓好大 宗水产品的优质和低值水产品的深加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 附加值。
缺点
(1)对整个土地利用不充分; (2)对人财物的利用不充分; (3)从生态环境来看,布局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水土流失 加剧、自然灾害频繁、森林覆盖率低、土地沙化、大气污染、 水资源等问题; (4)当前生产结构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农民收入 水平的提高,专业化程度低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容 • 种植业结构调整
29.7 25.7 18.3 15 8.4 1.6 1984 2.6
4.Fra Baidu bibliotek3
28.8
28.6
28.5
29.7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9.6
3 .4 3. 5
9.9
3. 6
10.4
3 .8
10.8
5.4
3. 5
1978
1990
1995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1978-- 2000 1978 --2000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折线图 -- 200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折线图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如图 农业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对食品的需求将转向追求质量 的改善,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走优质优化的道路。 特点:
1、多种经营综合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从封闭的单一结构向开放型的多元结构转变 3、种植业结构中,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经济作物将有较快的发 展,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的需求将决定生产配置和效益的高低 4、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部门的生产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向资金密 集和技术密集型发展 5、农村将由自给、半自给型农业产业结构向商品型产业结构变化
• ⒉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 ⑴农业产业结构状况指标 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适用种植业);农业总产值 结构;农业商品产值结构;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资金利用 结构。 ⑵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指标 ①经济效益指标: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净产值);劳动 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商 品产值。 ②社会效益指标:农产品商品量及其构成;农产品商品率; 主要农产品的人均消费水平。 ③生态效益指标: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 机质含量;土壤和水资源中有害物质含量。
1949年 --1979 197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柱形图 1949 年 -- 1979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柱形图
位: 单 位: %
90 85 82.5 80.6 80 75.8 74.7 75 66.9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 14 1 45 . 1 15 12.9 12.9 12.4 8.7 10 6.5 4 2.8 4.3 2.2 2 1 . 7 4 . 0.5 5 1.7 1.5 1 .2 0.6 0.2 0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从总体上讲,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大体上可以 分为改革前和改革后两大发展阶段。
• 改革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 (如图)
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广大农村的农业 产业结构始终是一种单一的纯农业型结构。 特点: ①从部门序列结构看,比例关系不协调。 ②从资源利用结构看,资源利用不合理,地区优势未能得到 发挥。 ③从经济运行效果看,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下降,农产品 供给全面紧张。
82.5
80.6 75.8 74.7 66.9
农业 (种植 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14 15 . 1 2.8
12.4
4.3 0.2 6
12.9
4.4 1.7 0 .5
14
6.5 2 .7 1
12.9
8.7 2.2 1.5
1 .2
1949年
1957年
1965年
1972年
1979年
• 改革后中国农业产业结构
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美国的 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 在45%到60%之间波动。美国的畜牧业是高度发达 的产业,也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渔业和林 业:美国有海岸线22680公里,有发展渔业的良 好条件;林业覆盖率接近30%。 泰国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例是 57%,属于典型的发展中经济。是亚洲重要的农 业国,一直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的基础较差, 经营粗放。
• 畜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与种植来相比具有弹性系数高,能均衡利用劳动力等优点, 使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⑴大力发展耗粮少、转化率高的畜禽产品生产,特别是增加 秸秆和草料转化利用率高的牛、羊、兔、鹅等品种。 ⑵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畜牧业专业化生产区。 ⑶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后向及前向产业。 ⑷大力改良畜禽品种,完善畜牧兽医体系,提高饲养技术和 疫病防治水平。
1978-- 2000 1978 --2000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柱形图 -- 200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柱形图
单位:%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 .4 5
80 74.1
64.74 58.4 58.4 58 57.5
55.7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3. 4 5
单位:%
80 74.1
64.74 58.4 58.4 58 57.5
55.7
29.7 25.7 18.3 15 8.4 1.6 2.6 1984 5.4 4. 3 1990
3 .5
28.8
• 特点
相关性 多层次性 动态性
• • • • • 农业产业结构 • • •
粮食作物 种植业 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 畜牧业 牲畜 禽类 林业: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 渔业:养殖业、捕捞业
细粮 粗粮 薯类
• 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相互 转化关系充 分发挥 农村中劳动力资源充分合理利用 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能按比例得到满足
• 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性
目前,世界各国农业产业结构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种 以种植业为主;多数又是以生产粮食为主,经济不发达国家 多属此类;另一种则以畜牧业为主,或者是农牧兼营,经济 发达多属此类。 • 农业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存在两个客观规律:一是农 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结合在一起;二是 专业化与多部门经营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食发 展水平。 •
• 林业结构的调整
• 林业是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农业产业部门。 ⑴提高森林覆盖率 ⑵重视经济林、薪炭林特别是防护林的营造与发展 ⑶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林业资源 ⑷加强对各种林木产品、林副产品的开发与综合利用,提高 林业经济效益 ⑸加强林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 ⑹采取拍卖、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造林积极性
• 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1.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比重法 是根据各次产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的百分比确定其 合理的程度。 类比法 是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另一个地区相比,从而 说明这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 速度法 是一个部门的速度同另一个部门的速度比较,或者 用一个部门现在速度同过去的速度的比较。 协调法 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运动的内 在规律性,综合考查部门之间在一定时期的合理比例关系, 使产业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受阻碍地 和谐进行。
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两个趋势
一是:畜牧业生产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其发展速度远远超 过了种植业,从而使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 地位; 二是:在畜牧业中,提供低脂肪、高蛋白畜产品的畜牧比重 日益增加;在种植业中,种植业为畜牧业服务的趋势日益明 显;经济作物在种植业的比重增大。
美国和泰国的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 业) ( 种 植 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9年 1 9 4 9年
7年 1 9 5 7年
5年 1 9 6 5年
2年 1 9 7 2年
9年 1 9 7 9年
1949年 --1979 1979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折线图 1949 年 -- 1979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构成折线图
单位:%
90 85 80 75 70 65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条件、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条件、演变规律 与影响因素
• 农业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
1.生产力水平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2.需求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3.地理环境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4.劳动力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 5.资金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6.科学技术是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条件 7.经济政策
28.6
28.5
29.7
农 业 林 业 牧 业 渔 业
9.6
3. 4
9.9
3.5
10.4
3 .6
10.8
3. 8
1978
1995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我国农业已经开始从只重视粮食生产向经济作物生产转 变,从只重视种植业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
原因
一是制度、技术与农业产业结构变革。制度激励、市场诱导、 技术支撑。 二是结构调整与结构效应。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演进:农 业总产值的构成中,种植业产值份额迅速下降,其他各业的 产值份额大幅度上升;结构调整使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肉蛋奶等畜产品大幅度增加,开始了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 提高了农产品总体质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通过产前、产 中、产后关联部门的发展拓展了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农业产业结构
主要内容
• • • • •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条件与演变规律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特点与重要意义
• 概念
农业产业结构也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定地域(国家 或地区或农业企业)的农业各产业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 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农业生产力合理组合和开发利 用方面的基本问题。
• 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土壤、水源、地形地貌等; 2.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数量 和质量的要求; 3.人口的变化,包括人口总量和城乡结构的变动; 4.粮食的供求状况,及其对农业布局的制约情况; 5.交通、运输、加工、商业等因素; 6.历史上已经形成的产业结构及其特点; 7.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总的调整方向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 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 ⑴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首先,必须保证粮食生产的稳 定与安全;其次,明确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直接 消费部分与间接消费部分的比例关系,提高间接部分的比重; 调整不同品质的粮食的比例关系,不断增加优质粮食的生产 量,提高优质粮食的相对比重。 ⑵其他作物结构的调整。一是传统作物的调整,向质量高 的产地集中。二是大力发展蔬菜、水果产品的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