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观测记录表

变形观测记录表

观测项目:○水平位移○沉降位移

工程名称: 编号:

附:各观测点位置简图和各观测点变形连续曲线。

技术员:分项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日期: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 摘要: 一、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背景 二、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方法 1.观测设备 2.观测频率 3.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结果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隔震支座竖向变形 2.异常情况下隔震支座竖向变形 3.隔震支座竖向变形对建筑物影响分析 四、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注意事项 五、总结与建议 正文: 【一、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背景】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监测工作。隔震支座是隔震系统中关键的部件,其竖向变形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进行观测记录,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方法】 1.观测设备:观测隔震支座竖向变形通常采用位移计、传感器等设备。这

些设备可以实时测量支座的竖向位移,为观测提供数据支持。 2.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特点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观测频率。一般情况下,观测频率可为每月一次或每季度一次。对于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频率。 3.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隔震支座竖向变形的规律。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隔震支座的工作状态,为工程维护提供依据。 【三、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结果与分析】 1.正常情况下隔震支座竖向变形:正常情况下,隔震支座的竖向变形应在设计范围内。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支座竖向变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异常情况下隔震支座竖向变形:当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超过正常范围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检查隔震支座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或检查隔震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否合理。 3.隔震支座竖向变形对建筑物影响分析:隔震支座竖向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和性能方面。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隔震支座竖向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维护和改造提供参考。 【四、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注意事项】 1.确保观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定期检查和维护观测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3.及时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五、总结与建议】

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观测记录

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观测记录 1. 引言 隔震支座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减震措施,通过设置隔震支座可以有效减小地震或其他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然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隔震支座可能会出现不均匀变形的情况,这会影响其减震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进行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观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观测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目的 本次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观测的目的是: 1.确定隔震支座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均匀变形的情况; 2.分析不同因素对隔震支座变形的影响; 3.提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以提高隔震支座的性能和稳定性。 3. 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进行观测: 1.安装传感器:在隔震支座的关键部位安装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隔 震支座的变形情况。 2.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并进行存储 和分析。 3.观测时间:观测时间应覆盖隔震支座使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获取全面准 确的数据。 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的情 况。 4.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1.隔震支座存在不均匀变形现象: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 发现不同部位的隔震支座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差异。这表明在使用过程中, 隔震支座受力不均匀,导致部分支座变形较大,而其他部分相对较小。

2.变形差异与荷载分布有关:进一步分析发现,隔震支座的变形差异与荷载分 布密切相关。当荷载集中在某些特定位置时,该位置附近的隔震支座变形较 大,而其他位置的变形相对较小。 3.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差异也会影响隔震支座的变形:我们发现,不同材料和不 同制造工艺的隔震支座在承受相同荷载时,其变形情况也存在差异。这提示 我们在选择隔震支座时需要考虑材料和制造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5. 分析与讨论 根据观测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与讨论: 1.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可能会降低其减震效果:由于部分支座变形较大,导致 建筑结构中部分部位接收到较大的振动力,从而降低了隔震支座的减震效果。 因此,减小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对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非常重要。 2.荷载分布应合理设计:为了降低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我们应合理设计荷载 分布。通过调整荷载分布,可以使得各个隔震支座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减小 不均匀变形的程度。 3.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观测结果表明,材料和制造工艺对隔震支座的 变形有一定影响。因此,在选择隔震支座时,应考虑材料和制造工艺对其性 能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隔震支座。 6. 结论 本次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观测得出以下结论: 1.隔震支座存在不均匀变形现象,部分支座变形较大,而其他部分相对较小。 2.变形差异与荷载分布密切相关,荷载集中在某些位置会导致该位置附近的隔 震支座变形较大。 3.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差异也会影响隔震支座的变形情况。 4.隔震支座不均匀变形可能会降低其减震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减小不 均匀变形的程度。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建议在设计和使用隔震支座时,要合理设计荷载分布、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并进行定期观测和维护,以确保隔震支座的性能和稳定性。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 1. 引言 隔震支座是一种用于减震和隔震结构的重要装置,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地震等外力对建筑物的影响,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是对隔震支座在使用过程中的竖向变形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以便评估其性能和安全性。 2. 隔震支座的作用和原理 隔震支座通过在建筑结构和地基之间设置弹性支座,使得建筑物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能够相对地基进行相对滑动或变形,从而减小震害。其主要作用包括: •减小地震产生的水平位移和加速度 •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应力和变形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隔震支座的原理是利用弹性材料的特性,通过调节支座的刚度和阻尼,使得建筑物在地震时能够产生相对滑动或变形,从而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 3.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方法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3.1 传感器监测 在隔震支座上设置合适的传感器,如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支座的竖向变形情况。传感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数据采集系统相连,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记录和分析。 3.2 激光扫描测量 激光扫描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可以通过激光扫描仪对隔震支座的竖向变形进行高精度的测量。该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广、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对大型隔震支座进行变形观测。 3.3 视频监测 通过摄像头对隔震支座进行实时视频监测,可以记录支座的竖向变形情况。该方法适用于对小型隔震支座的变形观测,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4.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的意义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观测记录对于评估隔震支座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建筑物变形观测【范本模板】

一、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目的 目的: 工程建筑物的全部重量要由地基承受,在具有压缩性的地基上(如粘土、砂土)建造建筑物时,地基受压后,建筑物就会逐渐下沉,不均匀的沉降会引起建筑物变形,严重的可能产生倾斜和 裂缝,以致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或减少使用年限。 因此,应在建筑过程及交付使用后进行变形观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护建筑物。 建筑物的变形包括三个方面: ☎由于建筑物的重量,使地基受荷载而扰动,引起建筑物沉降; ☎由于横向力作用于建筑物地基,使建筑物产生水平位移; ☎建筑物在平面上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倾斜。 此外,由于沉降与水平位移的共同作用达到一定程度, 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直至倒塌。 变形观测就是用测量的手段,观测建筑物沉降、水平位移和倾斜的变化量,并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变化量,确定建筑物的变形趋势,以利采取相应措施。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 1、高程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点位稳固,在沉降变形区以外; ◆不宜过远,通常一站能引测到观测点;

◆每个工地设置2~3个,以便检核; ◆一般需要与国家水准点联测,获得绝对高程; ◆冻土地区应埋深至冻土线以下0。5 米处。 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一定密度、均匀分布在待观测建筑物外围,能反映建筑物整体沉降情形的位置。 ◆沉降点埋设图: ◆沉降点分布示意图: 3、沉降观测的时间方法和精度要求 ◆观测时间按工程进展具体确定。 ◆观测精度须使用DS1级精密水准仪及铟钢带精密水准尺, 沉降数据报至1mm~0。1mm。 ◆控制视线长度,一般不超过50m. ◆测站位置相对固定,以尽量减少仪器i角的影响. 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①沉降观测成果内容 ◆基准点与沉降点的点位分布图; ◆沉降观测日报表(当次观测结果); ◆沉降观测汇总表; ◆沉降曲线图; ◆沉降观测总结报告(一个阶段观测全部结束)。 ②沉降观测成果整理

塔吊观测记录表

塔吊观测记录表 一、目的 本记录表用于记录塔吊观测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包括观测时间、观测人员、观测位置、观测数据等。通过记录这些数据,可以评估塔吊的运行状态、安全性以及是否需要维护或维修。 二、观测要求 1、观测时间:每次观测应选择在塔吊非工作状态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建议在每天早晨或傍晚进行观测,以避免阳光直射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2、观测人员:观测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测技能和经验。在进行观测前,应了解观测计划和要求,并配备相应的观测仪器和工具。 3、观测位置:根据塔吊的结构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位置。通常,观测位置应包括塔吊的基础、塔身、吊臂、平衡臂等关键部位。 4、观测数据:观测人员应记录塔吊的关键参数,如垂直度、位移量、应力等。在记录数据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观测流程 1、准备阶段:确定观测计划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和工具。对观测人员进行培训和分工,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现场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和要求,对塔吊的各个部位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评估塔吊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提出相应的维护或维修建议。 4、报告撰写: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塔吊观测报告。报告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人员、观测位置、观测数据等内容,并对塔吊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5、资料存档:将观测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存档,以备后续查阅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 1、在进行观测前,应对观测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边坡变形监测记录

边坡变形监测记录 石槽河煤矿矿坑边坡变形监测记录 观测仪器:华星A6 CORS/GNSS(卫星定位/导航仪) 仪器精度:水平:2.5mm+1ppm,高差:5mm+1ppm 观测方法:三测回平均 观测时间:2014年3月10日(与上次监测间隔40天) 测点编号。X(m)。Y(m)。高程H(m)。水平移动u(mm)。横向水平移动ul(mm)。垂直移动W点间距离L(mm)(m)。倾斜i(mm/m)。备注 JC1.xxxxxxx.592..740.2004.011.7.左5.-4(m)。-21.观测:___ 审核:___ JC2.xxxxxxx.076..198.2002.314.8.左6.+2(m)。- JC3.xxxxxxx.560..655.1996.418.5.右5.80.019.- JC4.xxxxxxx.799..201.1982.677.9.右1.-5(m)。- JC5.xxxxxxx.642..009.1989.166.7.左6.-4(m)。- JC6.xxxxxxx.314..852.1976.089.9.右10.80.344.- JC7.xxxxxxx.107..372.1965.923.10.左4.-6(m)。-

JC8.xxxxxxx.116..379.1968.275.6.右2.79.838.+29.- JC9.xxxxxxx.831..820.1958.522.7.-。-164.-74.- 观测时间:2014年4月30日(与上次监测间隔50天) 测点编号。X(m)。Y(m)。高程H(m)。水平移动u(mm)。横向水平移动ul(mm)。垂直移动W点间距离L(mm)(m)。倾斜i(mm/m)。备注 JC1.xxxxxxx.588..746.-。-。-。-。-。- JC2.xxxxxxx.078..192.-。-。-。-。-。- JC3.xxxxxxx.555..650.-。-。-。-。-。- JC4.xxxxxxx.804..197.-。-。-。-。-。- JC5.xxxxxxx.639..009.-。-。-。-。-。- JC6.xxxxxxx.289..852.-。-。-。-。-。- JC7.xxxxxxx.096..372.-。-。-。-。-。- JC8.xxxxxxx.116..379.-。-。-。-。-。- JC9.xxxxxxx.830..830.-。-。-。-。-。- 石槽河煤矿矿坑边坡变形监测记录 观测时间:2014年5月25日(与上次监测间隔25天)

变电站沉降观测记录

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220kV—主控通信楼采用仪器和型号水准仪DS3 观测次数12345678 观测日期 2011年 12月16日 2012年 1月16日 2012年 2月16日 2012年 3月16日 2012年 4月16日 2012年 5月16日 2012年 6月16日 2012年 7月16日 基准点读15951605154516781658158716981587 NO: 1 本次读数11251135107612091189111912301119读数差值470470469469469468468468本次变形0100100累计变形0111222 NO: 2 本次读数11201130107112041184111212231112读数差值475475474474474475475475本次变形0100100累计变形0111222 NO: 3 本次读数11251135107512091189111812291119读数差值470470470469469469469468本次变形0010001累计变形0011112 NO: 4 本次读数11221132107312061186111512261116读数差值473473472472472472472471本次变形0100001累计变形0111112荷重增加情况 简图 及备注 观测次数每次 增加 累 计 1主体结构2主体结构 3主体结构初装修 4主体结构装修中 5主体结构 装修中 签字栏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观测人

建(构)筑物沉降(变形)观测记录 Q/CSG表BJ2-11 编号:ZB-01 工程名称工程—1#主变基础采用仪器和型号水准仪DS3 观测次数12345678 观测日期 2011年 12月16日 2012年 1月16日 2012年 2月16日 2012年 3月16日 2012年 4月16日 2012年 5月16日 2012年 6月16日 2012年 7月16日 基准点读17421527167514561587165816871568 NO: 5 本次读数13221107125510371168123912691150读数差值420420420419419419418418本次变形0010010累计变形0011122 NO: 6 本次读数13191105125310341165123612651147读数差值423422422422422422422421本次变形1000001累计变形1111112 NO:本次读数读数差值本次变形累计变形 NO:本次读数 读数差值 本次变形 累计变形 荷重增加情况 观测次数每次 增加 累计 简图 及备 注 1主变基础2主变基础 3主变基础主变压器 签字监理(建设)单 位 施工单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