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检查中清洁验证常见问题

药品GMP检查中清洁验证常见问题

1、清洁目标物的选择及限度的确定

清洁目标物即清洁验证中需关注的残留物,对于非无菌生产过程,通常包括活性成分、微生物和清洁剂;对于无菌生产过程,还加入细菌内毒素。在原料药内控标准中,对细菌内毒素有具体要求,清洁验证也应考察细菌内毒素残留。根据风险分析结果,也可增加其他可能存在的残留。

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选择清洁目标物时,缺少充分的评估。如某厂原料药盐酸法舒地尔洁净区玻璃反应釜的清洁验证文件中,缺少细菌内毒素控制分析数据及评估,而内控标准中对内毒素有要求;又如某厂原料药次水杨酸锐在清洁验证报告中缺少产品溶解性、化学残留物、稳定性的内容,对清洁目标物的评估不充分。

对于专用生产设备,有的企业未经必要的风险评估确定合适的清洁目标物。如某厂口服混悬剂虽为专线生产,但化合物本身易降解为氧化型产物,且处方中添加了蔗糖等矫味剂,在清洁验证时仅作了目检,未对可能的降解产物、微生物残留进行测定考察。

1.1活性成分

清洁目标物中活性成分的确定需经过风险评估,充分考虑其溶

解度、清洁难易程度、毒性和效价、稳定性等,以确定最差条件[3]。如某厂共线生产20%甘露醇、0.2%乳酸左氧氟沙星、0.4%甲

硝嗖等注射剂,以水为清洁剂;虽乳酸左氧氟沙星、甲硝嗖属于微溶于水的化合物,但因为甘露醇注射液浓度为20%,其易结晶难洗,故

选择了甘露醇作为清洁目标化合物。又如,某厂药膏涂布机清洁验证仅进行了不挥发物检测,未考虑活性成分含辣椒素、生物碱、薄荷

脑、樟脑等易溶或可溶的化合物;经整改评估后,最终选择生物碱为目标化合物。再如,某湿法混合制粒机,清洁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比较困难,因共线品种有非洛地平缓释片、阿奇霉素分散片、复方曲尼司特片等;其中非洛地平、阿奇霉素溶解度较差,两者日治疗剂量分别为2.5mg、167mg,最终选择日治疗剂量小的非洛地平为目标化合

物。

1.2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

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对生产设备和器具未制定清洁后的保存时效,缺少微生物等方面的数据支持。如某企业规定一般区设备清洁有效期为7天、洁净区设备清洁有效期为3天,但未提供数据支持。一般应根据产品特性、生产计划安排、设备贮存条件等情况,自行制定微生物污染水平控制的限度,并通过定期取样检测微生物,以确定清洗后到下次生产的最长贮存期限。微生物限度通常制定为V25~:100CFU∕25cm2,也可参考环境中的表面微生物要求。

对于无菌产品,一般最后一道清洗水为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至少不应超过注射用水的微生物限度标准。GMP原料药附录第二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对于有细菌内毒素限度要求的产品,清洁验证时需关注细菌内毒素残留。如某无菌原料药车间,其工艺设备清洁验证方案没有涉及品种细菌内毒素控制的描述;整改时在清洁验证文件中加入细菌内毒素控制措施的内容,如原辅料的细菌内毒素控制、活性炭脱色、设备和管道采用在线清洁(ClP)并用注射用水清洗等措施,并按照设定的细菌内毒素限度进行清洁验证,限度通常和注射用水标准(VO.25EU∙mL-l)相同。

1.3清洁剂

环保低毒、成分明确、组成简单、低残留、可检测性强、价廉是选择清洁剂时重点考量的问题。对于水溶性残留物,水是首选的清洁剂。根据残留物和设备的性质,也可自行配制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如生产设备搪瓷反应罐(该阶段产物不溶于水,溶于酸)、不锈钢反应罐、双锥真空干燥机(该阶段产物不溶于水,溶于酸、碱)均采用热水进行清洁,却未根据各阶段产物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清洁剂;经整改,搪瓷反应罐选择稀硝酸溶液进行清洁,不锈钢反应罐、双锥真空干燥机选择2%氢氧化钠进行清洁,此更具科学性。有的企业未考虑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清洁剂,需分别进行清洁验证。如口服乳剂和口服液共线生产,前者选用1%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清洁剂,后者选用纯化水作为清洁剂,但清洁验证仅选择口服乳剂作为最难清洁对象,此举不妥;经整改,对选用纯化水为清洁剂的品种重新进行了清洁验证。

若选用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剂,其使用和残留限度方面的要求,可参考ICHQ3C残留溶剂指导原则。

该指导原则根据溶剂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已知的人体致癌物,应避免使用;二类溶剂如乙般、甲醇、氯仿等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质,应限制使用;三类溶剂如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对人体有低潜在毒性,每日50Ing或更少量时无需论证即可接受。对于挥发性有机溶剂,如确定有充分的条件使其挥发,可不设定残留限度。有的企业从产品工艺已使用的溶剂中选择清洁剂,并优先选择第三类溶剂,通过TOC检测控制清洁剂的残留,该方法值得借鉴。有的企业选择工艺中回收的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剂,如使用回收乙醇进行清洁,但缺少对回收乙醇的质量检测要求和评估;经整改,对回收乙醇的质量标准、重复使用次数等作出了明确

的规定。

1.4降解产物

对于化学稳定性较差的活性物质,还需考虑其降解产物对清洁验证的影响。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进行清洁验证时,只考虑活性成分本身而忽视了可能的降解产物,如头瓶拉定降解为头抱氨羊、乌头碱水解为单酯型乌头碱和乌头原碱。如此,导致目标物因转化成其它物质,使得实际检出结果偏低,且把降解产物带入了下一批产品中、可能会增加有关物质的检测结果。例如,利伐沙班的降解产物氯嘎吩-2-甲酰氯具有基因毒性,在制定残留物限度时必须考虑此类降解产物对下批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1.5新产品的引入

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引入研发品种或者新增上市品种后,未对生产线上共线产品重新作出风险评估,以确定新增品种的清洁要求是否影响当前清洁验证状态。如新品度他雄胺软胶囊共用固体制剂生产线的铝塑包装机,未进行清洁验证或确认;新品替硝嗖阴道泡腾片、双哇泰阴道泡腾片、氨酚伪麻美芬片(II),未做相关清洁验证或风险评估。

组内新增较容易清洁品种,一般只需在实验室或中试放大时确认其容易清洁,或进行一般清洗确认即可;组内引入更难清洁品种,则需对最差条件进行清洁验证。

清洗确认与清洁验证是有区别的,有的企业错误地将清洁确认当作清洁验证,如头施西丁钠、头泡唉辛钠无菌原料药生产用分装机、粉碎机等共用设备,在清洁验证时仅确认了一批产品清洁后的效果,无法证明该清洁方法的持续有效性。清洁确认用于证明设备经一次清

洁操作后可用于后续的生产,适用于如临床样品、研发产品,或是出现偏差(如超出规定清洁有效期)影响了清洁验证状态的情形。清洁确认因是“一次性”的,方案中仅需根据下批产品确定残留限度。清洁验证的目的则是证明清洁规程的持续有效性,通常要连续进行3次。

2、设备的选择及其清洁方式的确定

对于共用设备的辅助设备、管道或部件,企业往往容易忽视。故对多产品共用设备,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主要和次要设备、管道或部件均需要进行清洁验证。

2.1设备的清洁方式

根据人工参与程度,将清洁方式分为在线清洁(CIP).手动清洁和半自动清洁。利用这3种清洁方式的差异进行组合,以建立适当的清洁程序。

CIP一般用于清洗大件设备,如配液系统、流化床、发酵罐等,在人员培训和清洁验证的基础上,实现对清洗程序一致、稳定地监控。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CIP程序,但关键参数如清洁剂流速和压力、温度、清洗时间等内容未详细纳入清洁验证方案中,不利于指导清洁验证的有效执行;有的企业在制定文件时,对于CIP储罐中清洗水的回水流速和清洁后的排放未作明确规定,不能有效地防止微生物污染。在CIP设计阶段,生产设备及CIP模块的管道应具有一定坡度及足够的排水管内径,以确保管路排空。对于再循环系统,回路的设计应避免形成死角,且具有足够的回水流速。若CIP模块与生产设备距离较远,可在主要设备前的分配管路中设泵、以提供稳定的压力。

某企业CIP系统确认资料收集了增压泵运行的速度数据,但由于

泵后装有阀门,未收集清洗时末端管道的压力数据;经整改,在配制罐阀门后增加了压力传感器,监测喷淋球的清洗压力,同时配制压力报警功能,确保CIP过程中清洗压力不低于验证时的压力。

手动清洁即由经培训的操作员清洗设备。在检查中发现,操作员对洁净操作规程不熟悉,操作不规范,如洁净区称量岗位、湿法制粒岗位对清洁步骤回答错误,或未能及时填写清洁记录。对操作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制定清晰易懂的清洁操作程序,有助于确保手动清洁的正确性及一致性。半自动清洁介于CIP和手动清洁之间,如进行CIP 前,一些简单的垫圈、配件的拆除宜手工清洗。

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未能根据清洁验证结果制定合适的半自动清洁方法。如核黄素喷淋实验显示,喷淋范围不能完全覆盖罐体内壁上部,但清洁操作规程中未对该部分结构的清洁方法进行描述;经整改后,增加了“对搅拌桨固定轴上部和人孔侧壁处进行手工清洁”的要求。有些企业虽然能够根据清洁验证结果制定半自动清洁方法;但规程制定得不够详细。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I线在进行乳剂配液系统喷淋效果验证时,通过核黄素试验发现,氮气管内及罐口内侧有荧光,按照验证结果修订了清洁操作规程,采用拆卸擦洗对氮气管内及罐口进行清洁;经整改,修订了操作规程,明确了拆卸步骤、擦洗方式、安装步骤等。

2.2设备的分组、变更

在检查中经常遇到同型号、同材质的设备是否均需做清洁验证;新增设备后,如何评估以确定是否需重新做清洁验证等。例如,在瑞舒伐他汀钙生产设备清洁验证中,粗品在一般区溶解、在洁净区成盐步骤使用多台同型、同材质反应釜,仅选择了其中一台进行了清洁验

证,对设备的选择评估不全面;经整改后,虽然设备型号、材质相同,但接触到的目标物不同、清洁方法不同、设备所处的环境不同,则对粗品溶解、成盐步骤分别进行了清洁验证。

同步骤对其余同型设备进行了清洁确认。又如,某粉针剂新增另一型号的分装机,企业未从设备材质、功能结构、清洁灭菌方法等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重新做清洁验证;经整改和评估后,新旧设备与药粉直接接触的部件材质均为

316L不锈钢,但因构造不同,导致最难清洁部位不同,需重新进行清洁验证。若设备型号、材质、清洁方法、操作环境”等同”,可通过评估进行合理分组,选择代表性或最难清洁设备进行清洁验证,组内其它设备完成清洁确认即可。若通过评估分析,设备之间“不等同”,或新增设备形成了最差条件,则需重新进行清洁验证。美国FDA颁布的“SUPAC指南”(药品放大和批准后变更指南)有助于“等同性”判定。

3、取样方法、取样点

3.1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通常包括淋洗法、擦拭法及目检等。淋洗法适于擦拭取样不宜接触到的表面,对于表面平坦、管道多且长的液体产品的生产设备,尤为适用。某配液系统清洁验证采用淋洗法取样,未明确规定淋洗水的取样方法,使?批检测结果差异较大;经偏差调查,原因为淋洗水未充分混匀,导致残留物未分布均匀。应用淋洗法需确保淋洗液充分接触到待清洁物表面,且残留物能均匀分布在淋洗液中。

一般最终淋洗水与工艺用水级别一致,例如,注射剂使用注射用水,片剂、硬胶囊剂等口服制剂使用纯化水,但需注意最终淋洗水限

度标准的确定。如某企业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后清洁确认,采用检测淋洗水TOC方法,限度标准为药典标准

(<500PPB),未考虑与空白样品的检测值进行比较;还如,2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液系统清洁验证,采用检测淋洗水TOC的方法,3批灌装机清洁排水口的TOC检验结果分别为622.9.954.6.941.2,而空白水的TCO分别为59.78、

6.87、60.91,结果判断为合格。样品检测结果较空白值高,需考虑可能的残留物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确保清洁方法有效。擦拭法可将未溶解、干结在设备表面的物质擦拭下来,对于结构复杂的设备,这是对淋洗法的有力补充。常用的擦拭工具为棉签,使用前最好用溶剂预先清洗,以去除脱落的纤维及其他可溶性物质。微生物取样应使用无菌擦拭棒。

由于擦拭法通过部分表面取样分析,以反映整个设备的状况,这就要求取样应有代表性,通常取最差条件的位置。有的企业未在清洁验证方案中评估取样点的选择依据,或未附取样点的示意图,不能直观体现取样点所在位置,不利于岗位操作人员的理解和操作重现性。例如,在《盐酸纳美芬生产用设备清洁验证报告》中,FZG-非标真空干燥箱取样点为“烘盘拐角处C4、C5点,烘盘内表面M3点”,缺少具体示意图。目检法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观性强,不作单一接受标准。

3.2取样点的评估及选择

化学残留和微生物残留的取样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有的企业在清洁验证时,对取样点的选择评估不充分。如某黄体酮精制、干燥设备清洗验证方案,未经风险评估选取最难清洁点;反应罐化学残留取样未选择搅拌桨叶底部;结晶罐微生物残留取样未选择罐底容易

积液处。又如,某厂规定冻干箱同品种不同批号、连续生产7天才清洗灭菌,清洁验证时仅对其清洁灭菌密封状态7天后对小门内侧附近取样,确认无菌保持状态,显然不具备代表性;经评估整改后,规定每次生产后、开大箱门后、停产后、恢复生产前均需清洗,每次清洗后必须灭菌。化学残留取样部位为较难清洁和易集聚残留物的位置,如压片机加料斗底部、离心机滤片、包衣机的导流片、搅拌桨底部和阀门周围。微生物取样部位是较难清洁的地方及容易积液处。

4、小结

GMP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制定有效的清洁规程是防止污染、交叉污染的重要举措之一。而有效的清洁规程需要充分的清洁验证来证明。国内外发生的一些药害事件,如美国消胆胺树脂的召回事件、上海华联制药厂甲氨喋吟药害事件等,都表明企业做好清洁验证的重要性,因此对清洁验证应给予充分重视。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及缺陷分析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及缺陷分析 摘要:根据全面梳理目前的药品生产设备清理验证相关法律法规,从质量认证体系和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分析清理验证,确定了药品生产设备清理验证的关键点,构建了关键点框架图。统计分析药品检测中发现的药品生产设备清理验证缺点,清理验证疑难问题的识别和遍布,可以为我国药品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完善药品生产设备清理验证给予思路和参照,也可以为药品检测中清理验证的系统性检验提供借鉴。 关键词:药品;生产设备;清洁 引言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因清理不到位所导致的药品安全事故司空见惯。全世界药品检测中发现,药品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设备清理验证层面很容易出现缺点,在其中可能会影响药品品质,引起药品安全隐患。在质量认证体系和验证生命期水平上,搞好生产设备的清洗验证工作,是保障药品品质的重要环节,必须有目的性的分析和科学研究。 一、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法规指南概述及要点结构分析 (一)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法规指南概述 验证的目的在于证实生产线设备的清洁可以持续清理到产品、有机溶剂、少量残余物可接受的限度,避免可能的污染和交叉污染。世卫组织(WHO)、美国注入研究会(PDA)、国际性药品验证合作组织(PIC/S)等组织也制定了相对应的清洁验证手册。总的来说,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关键基本要求验证清洗方法,验证其清洗实际效果。在其中,充足评定机器设备主要用途、线上生产制造、清洗方法、最坏标准、采样方法和采样利用率、采样部位、限制标准和残余检验方法等多种因素,进行相应的不断确定和再验证。此外,需要注意规范的清洁操作流程文档、清理验证计划方案、日常监管。

(二)基于质量管理体系及验证生命周期的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结构 清洁验证是GMP里的明确规定,是保障生产机器设备合理清洁的关键确保, 一定要药物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内容。清理验证的实施必须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将清理验证从质量管理体系中提取出来进行分析,很容易出现连接性和系统 性问题。充分考虑全部清理验证全过程,它们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时间,比如清理 验证的设计和开发、清理验证的执行、清理验证的持续监控和再次验证。科学合 理高效的生产机器设备清理验证必须从质量管理体系和生命周期的视角操纵主要 因素。清理是计量检定的一种,务必遵照计量检定的统一规定。验证理应按照验 证整体规划和验证管理原则的规定开展。在所有验证环节中依照质量风险管理的 需求,高度重视文件和记录的管理方法,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实施里的变动、 误差、超标准和超标结论应通过相对应步骤严控,并且在验证报告中展开分析和 叙述。 在清洁验证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设计和开发环节,这和最 重要的一点相关。要结合生产线线上生产状况、设备运行状况、原辅料清洗水平、同一生产线生产药物特性(包含制剂、活性成分、辅材),制订洗涤方式,制订限 定规范,制订和验证活力残余检测方式。根据对设备和生产的分析,确认了采样 位置和采样方式,验证了采样利用率。依据使用到清洗的时间间隔、最多生产时长、较大生产大批量等点评来确定最烂标准。根据对类似药品和机器设备的分析,确认了清理验证支撑架设计。 接下来是验证实施环节。在设计设计阶段工作中,建立相应药物生产机器的 规范清理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清理验证计划方案,对从业清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 格监管。清理验证实施环节中,留意设备校准、清洁用品、采样工具的管理方法,确保验证实施环境与具体生产存储自然环境一致,最少开展三次验证,最终形成 清理验证汇报。 最终,再次监测和重新验证。清理实施进行且清洁方法合理后,还需不断检 测以确保清洁方法的持续实效性。日常清理检测规范(如估测、pH、导电率和总 有机碳检测等),根据按时确定和按时评定,确保高效率运作,如果需要进行重 新验证,突发情况(引入新品、更改清理方法等),很有可能需要重新验证清理。

中药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和清洁验证

多品种共线是药品生产普遍存在的情况,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对共线产品的风险评估和清洁验证有较高要求,多产品共线的污染、交叉污染控制是GMP 检查中重点关注内容。《国家药品抽检质量状况报告》(2021 年)显示某企业的中药胶囊品种中检出对乙酰氨基酚,该企业生产的其他化学药品中也含有该化学成分,推测为共线生产设备清洗不彻底的残留污染引起。现场检查中发现,中药品种间共线生产较普遍,且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确、微量成分定量困难等原因,使中药品种共线生产的风险评估和清洁验证的考量点更复杂。目前中药相关法规要求内容较少,导致中药品种共线生产风险评估和清洁验证的科学性、有效性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归纳了中药共线生产和清洁验证存在的问题,探讨中药共线生产和清洁验证的主要考量点,并进行了中药共线生产清洁风险评估,以期为中药共线生产提供参考。 Part 1、中药共线生产和清洁验证常见缺陷 在近期中药企业相关检查中发现,存在共线生产和清洁验证相关缺陷较为普遍,部分企业在拟新增品种前未及时开展共线生产风险评估和现有清洁方法适用性评估、部分在产品种未按规定完成3批清洁验证等合规性问题,还存在评估和验证的科学性不充分等问题。 1.1 共线风险评估未充分考虑产品特性 某颗粒处方含乳香,但该成分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且易黏附在设备内壁,难以清洗。按照FMEA 法进行共线风险评估,将调醇和收膏工序设备清洁不彻底的风险评估为中风险。实际上,因乳香的溶解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两个工

序的设备表面均易黏附乳香,存在较大的共线风险隐患。清洁方案中若只使用水进行清洗,采用该品种指标性成分迷迭香酸(水易溶)进行清洁验证评价,则没有考虑到乳香不同工艺状态下的存在形式和黏附性,在共线生产时可能将乳香成分引入其他品种。使用乙醇或NaOH 溶液清洗,则基本可解除污染风险。 1.2 清洁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细节导致失败 某颗粒开展清洁验证方法学确认,采用迷迭香酸作为检测指标。在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时发现线性、重复性等验证项目不达标。经分析,发现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使用的液相小瓶颜色不一致,即研发部门使用棕色液相小瓶,而生产部门使用透明液相小瓶。迷迭香酸属于光不稳定成分,遇光会缓慢分解。研发部门在制定方法学验证方案时,未注明迷迭香酸对照品需避光保存,导致清洁验证失败。 1.3 清洁验证中选取的残留物检测成分未考虑处方中所含药味毒性成分的残留 某企业提取生产线,近30 个中药品种共线提取,其中部分品种含草乌、附子等毒性中药,在清洁验证中仅选取含量测定指标成分,未考虑处方所含药味毒性成分残留问题。经整改,企业对设备重新进行清洁验证,选取“含测指标成分+毒性成分”的残留检测模式,3 批检验结果均符合残留限度要求,清洁程序有效,共线生产风险可接受。另某企业固体制剂生产线,20 余个中药品种共线,其中多个品种含雄黄、雪上一枝蒿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毒性药材。检查发现企业进行清洁验证时,风险评估认为这些品种常年不

药品GMP检查中清洁验证常见问题

药品GMP检查中清洁验证常见问题 1、清洁目标物的选择及限度的确定 清洁目标物即清洁验证中需关注的残留物,对于非无菌生产过程,通常包括活性成分、微生物和清洁剂;对于无菌生产过程,还加入细菌内毒素。在原料药内控标准中,对细菌内毒素有具体要求,清洁验证也应考察细菌内毒素残留。根据风险分析结果,也可增加其他可能存在的残留。 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选择清洁目标物时,缺少充分的评估。如某厂原料药盐酸法舒地尔洁净区玻璃反应釜的清洁验证文件中,缺少细菌内毒素控制分析数据及评估,而内控标准中对内毒素有要求;又如某厂原料药次水杨酸锐在清洁验证报告中缺少产品溶解性、化学残留物、稳定性的内容,对清洁目标物的评估不充分。 对于专用生产设备,有的企业未经必要的风险评估确定合适的清洁目标物。如某厂口服混悬剂虽为专线生产,但化合物本身易降解为氧化型产物,且处方中添加了蔗糖等矫味剂,在清洁验证时仅作了目检,未对可能的降解产物、微生物残留进行测定考察。 1.1活性成分 清洁目标物中活性成分的确定需经过风险评估,充分考虑其溶 解度、清洁难易程度、毒性和效价、稳定性等,以确定最差条件[3]。如某厂共线生产20%甘露醇、0.2%乳酸左氧氟沙星、0.4%甲 硝嗖等注射剂,以水为清洁剂;虽乳酸左氧氟沙星、甲硝嗖属于微溶于水的化合物,但因为甘露醇注射液浓度为20%,其易结晶难洗,故 选择了甘露醇作为清洁目标化合物。又如,某厂药膏涂布机清洁验证仅进行了不挥发物检测,未考虑活性成分含辣椒素、生物碱、薄荷

脑、樟脑等易溶或可溶的化合物;经整改评估后,最终选择生物碱为目标化合物。再如,某湿法混合制粒机,清洁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比较困难,因共线品种有非洛地平缓释片、阿奇霉素分散片、复方曲尼司特片等;其中非洛地平、阿奇霉素溶解度较差,两者日治疗剂量分别为2.5mg、167mg,最终选择日治疗剂量小的非洛地平为目标化合 物。 1.2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 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对生产设备和器具未制定清洁后的保存时效,缺少微生物等方面的数据支持。如某企业规定一般区设备清洁有效期为7天、洁净区设备清洁有效期为3天,但未提供数据支持。一般应根据产品特性、生产计划安排、设备贮存条件等情况,自行制定微生物污染水平控制的限度,并通过定期取样检测微生物,以确定清洗后到下次生产的最长贮存期限。微生物限度通常制定为V25~:100CFU∕25cm2,也可参考环境中的表面微生物要求。 对于无菌产品,一般最后一道清洗水为注射用水,微生物限度至少不应超过注射用水的微生物限度标准。GMP原料药附录第二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对于有细菌内毒素限度要求的产品,清洁验证时需关注细菌内毒素残留。如某无菌原料药车间,其工艺设备清洁验证方案没有涉及品种细菌内毒素控制的描述;整改时在清洁验证文件中加入细菌内毒素控制措施的内容,如原辅料的细菌内毒素控制、活性炭脱色、设备和管道采用在线清洁(ClP)并用注射用水清洗等措施,并按照设定的细菌内毒素限度进行清洁验证,限度通常和注射用水标准(VO.25EU∙mL-l)相同。 1.3清洁剂

GMP常见问题汇总

审核查验中心对GMP问题149个回复 目录 001、药典中的小毒中药材是否按毒性中药材管理? 002、中药养护。 003、供应商档案的具体内容。 004、处理后的中药材标准问题。 005、清洗验证中目视检查法的使用。 005、前处理后的中药材标准问题。 006、清洗验证中目视检查法的使用。 007、洁净服灭菌问题。 008、原辅料供应商审计。 009、消毒用乙醇的检验标准。 010、口服固体制剂的成品请验是否一定要在外包装完成后取样?如微生物检测是否可以在内包装完成后取样? 011、制剂企业是否要对使用的物料开展稳定性考察? 012、关于跨洁净级别传递窗是否要安装风淋装置? 013、关于中药饮片引用中药材检验结果的几个问题? 014、中药饮片成品检验与留样? 015、计量检定 016、常温库温度管理

017、口服固体制剂空调净化系统高效过滤器 018、包材、原辅料原厂同批次分次到货的检验问题 019、中药材销售 020、关于辅料是否要批批检验的问题 021、关于用中间体的检验结果评价成品放行 022、检验结果引用评估 023、关于取样的问题 024、北方进入冬期后,要求阴凉处存放的药材能是否可以在普通库(即常温库)存放 025、辅料抽样量,可不可以,经评估后,不再按药典要求的根号n抽样,按均匀物料抽一袋后取样检验? 026、改变包装规格重新包装 027、饮片生产企业能否购进切制中药饮片炮制 028、悬浮粒子检测ISO14644-1:2015和国标及法规的咨询 029、中药材水分超出药典标准规定是否可以让步接收? 030、调节PH是否可以用化学试剂 031、药用辅料 032、普通原料药粉碎、总混间回风、排风问题 033、关于多品种中药饮片共线生产评估问题 034、关于中药提取用乙醇用食品级 035、乌头碱没有货怎么办?

药品 GMP 质量检查中清洁验证常见问题的矫正

药品GMP 质量检查中清洁验证常见问题的矫正 药监部门在日常监管及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清洁验证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在制药工业中,通过有效的清洁手段,可以将设备中各种残留物总量降低至不影响下批产品规定的疗效、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2016年至今,江苏省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认证、跟踪、飞检及出口欧盟原料药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条款共6414 条,确认与验证方面645 条,约占总数10.1%。值得注意的,涉及清洁验证的缺陷条款达96 条,占确认与验证条款数的14.9%。本文重点对上述常见问题进行矫正分析。 1 、清洁目标物的选择及限度的确定 清洁目标物即清洁验证中需关注的残留物,对于非无菌生产过程,通常包括活性成分、微生物和清洁剂;对于无菌生产过程,还加入细菌内毒素。在原料药内控标准中,对细菌内毒素有具体要求,清洁验证也应考察细菌内毒素残留。根据风险分析结果,也可增加其他可能存在的残留。 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在选择清洁目标物时,缺少充分的评估。如某厂原料药盐酸法舒地尔洁净区玻璃反应釜的清洁验证文件中,缺少细菌内毒素控制分析数据及评估,而内控标准中对内毒素有要求;又如某厂原料药次水杨酸铋在清洁验证报告中缺少产品溶解性、化学残留物、稳定性的内容,对清洁目标物的评估不充分。 对于专用生产设备,有的企业未经必要的风险评估确定合适的清洁目标物。如某厂口服混悬剂虽为专线生产,但化合物本身易降解为氧化型产物,且处方中添加了蔗糖等矫味剂,在清洁验证时仅作了目检,未对可能的降解产物、微生物残留进行测定考察。 1.1 活性成分 清洁目标物中活性成分的确定需经过风险评估,充分考虑其溶解度、清洁难易程度、毒性和效价、稳定性等,以确定最差条件[3]。如某厂共线生产20% 甘露醇、0.2% 乳酸左氧氟沙星、0.4% 甲硝唑等注射剂,以水为清洁剂;虽乳酸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属于微溶于水的化合物,但因为甘露醇注射液浓度为20%,其易结晶难洗,故选择了甘露醇作为清洁目标化合物。又如,某厂药膏涂布机清洁验证仅进行了不挥发物检测,未考虑活性成分含辣椒素、生物碱、薄荷脑、樟脑等易溶或可溶的化合物;经整改评估后,最终选择生物碱为目标化合物。再如,某湿法混合制粒机,清洁目标化合物的选择比较困难,因共线品种有非洛地平缓释片、阿奇霉素分散片、复方曲尼司特片等;其中非洛地平、阿奇霉素溶解度较差,两者日治疗剂量分别为2.5mg、167mg,最终选择日治疗剂量小的非洛地平为目标化合物。

制药企业清洁验证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制药企业清洁验证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清洁验证是保证药物研发成功及上市后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随 着食药监管局对清洁验证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药品清洁验证的要求越来越高,企 业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清洁验证方案,保证清洁验证结果准确可靠。本文从制药 企业角度出发,探讨了清洁验证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希望提 供参考。 关键词:制药公司;清洁验证;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 前言:当前,国内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都是以确保药品供给速度为生产基础,采用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制造。该生产模式尽管生产效率极高,但因药品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生产后药品在装置中会形成一定的药渣残留, 在生产及研发时,均需严格确保清洁及无菌处理。同时,一般情况下,每种药品 因功效各异,无法交叉生产,一旦前次生产药品残渣与下次生产药品混合后,会 极大地影响药品质量。所以,为避免此类现象,应对药品生产装置执行可见和不 可见物质清洁任务,以确保生产装置残留保持可接受范围内。同时,需要进行清 洁验证,通过化学实验验证清洁过程是否科学、有效、可控,以确保后续药品生 产安全高效开展。 一、药品清洁验证基本综述 所谓清洁验证,指的是运用科学方法全面高效采集资料,并依据规定办法, 证明所清洁的装置能一致达到所要求的清洗标准,即在清洁程序完毕之后进行验证,确保装置残留符合标准洁净度限值。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为避免药品污染, 各种残留物,如洗涤剂、溶剂等,必须从生产装置中除去。设备清洗的质量控制 非常重要,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清洁验证控制生产工艺并监控生产过程,以保证清洁有效性。生产性管理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对生产装置进行有效 的清洁验证,选用适当的清洁方法,制订相应的清洁方案和验证实施计划。计划 制定主要包括计划目的、参与人员、采样方法、检测方法等等,通过验证获取的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及缺陷分析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及缺陷分析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及缺陷分析 摘 要:通过对国内外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的相关法规指南全面梳理,从质量管理体系及验证工作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对清洁验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并构建了要点结构图;对国内外药品检查中发现的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存在的缺陷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清洁验证常见问题及分布情况进行识别,为我国药品生产进一步做好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提供思路与参考,同时也为药品检查工作中对清洁验证针对性检查提供借鉴。 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药品共用生产线和生产设备的情况,如何保证生产设备的清洁程序能有效去除残留物及污染物是避免污染与交叉污染的关键点与难点。而清洁验证是证明清洁程序能有效清洁设备并满足其预定用途的直接证据,也是确保避免污染与交叉污染,保证最终药品安全、有效与质量可控的关键内容。在药品生产的历史上,不乏由于清洁不彻底导致的药品质量事故。在全球的药品检查中也发现药品生产关于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方面较容易出现缺陷,其中一些问题还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甚至导致药品安全问题。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及验证生命周期层面做好生产设备的清洁验证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内容,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 1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法规指南概述及要点结构分析1.1 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法规指南概述清洁验证的目的是证明对生产设备的清洁工作能始终如一的将产品、溶剂及微生物残留清洁至可接受的限度,并阻止可能的污染与交叉污染。针对清洁验证,国

内外药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均进行了规定,之间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原则与要求是一致的。世界卫生(WHO)、美国注射剂协会(PDA)、原料药委员会(APIC)、国际药品认证合作(PIC/S)等组织还针对清洁验证制定了对应的指导原则,如WHO Guidelines on validation-Appendix 3 Cleaningvalidation (2019) 、APIC Guidance on aspects of cleaning validation in active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plants (2016)、PDA Points to Consider for Cleaning Validation (2012)、PIC/S Recommendations on Cleaning Validation (2007)。概括起来,法律法规及指南最核心的要求是对清洁方法进行验证,证实其清洁效果,其中应当充分评估设备使用情况、共线生产情况、清洁方法、最差条件、取样方法与取样回收率、取样位置、限度标准、残留物检验方法等因素,并开展必要的持续确认与再验证,同时需要关注标准清洁操作程序文件、清洁验证方案、日常监测等内容。 1.2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及验证生命周期的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结构清洁验证是药品GMP 中明确要求开展的工作,是确保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清洁的重要保证,其必然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内容。清洁验证的开展必须遵循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要求,脱离了质量管理体系单独对清洁验证进行研究容易造成衔接性与体系性方面的问题。从清洁验证的全过程考虑,其本身就存在生命周期,包括清洁验证的设计与开发、清洁验证的实施、清洁验证的持续监测与再验证3 个阶段。科学、有效的生产设备清洁验证必须从质量管理体系及生命周期角度对关键要素进行管控,药品生产设备清洁验证要点结构图见图1。 清洁验证属于验证的一种,必须遵循验证的统一要求,应按照验证主计划规定及验证管理原则实施验证。在验证全过程遵循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注意文件与记录的管理,并确保数据可靠性。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更、偏差、超标与超常结果严格按对应程序规定进行管控,并在验证报告中予以分析描述。在清洁验证生命周期的3 个

gmp常见问题及措施

GMP常见问题及措施 1. 什么是GMP?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即良好生产规范,是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旨在确保制药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GMP是制药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标准,涵 盖了从原料采购到生产、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 2. GMP常见问题 2.1 原料采购问题 在GMP实施过程中,原料采购是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料采购问题:•原料供应商选择不当:选择不具备GMP认证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供应商,会导致原料质量不稳定。 •原料标识不清晰:原料标识应包含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如果标识不清晰或缺失,则无法追溯和管理。 •原料储存条件不当:原料应储存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否则可能影响其质量。 2.2 生产过程问题 生产过程是GMP实施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过程问题: •设备不符合要求:生产设备应符合GMP要求,包括材质、清洁度、维护等方面。如果设备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生产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应按照标准作业程序进行操作,如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交叉污染、误操作等问题。 •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pH值等应在适宜范围内控制,否则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 2.3 质量控制问题 质量控制是GMP实施中的重要环节,用于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问题:

•检验方法不准确:检验方法应准确可靠,如果方法不准确,则无法正确评估产品的质量。 •不合格品管理不善:对于不合格品应进行正确处理和记录,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数据记录和文件管理不规范:数据记录和文件管理应符合GMP要求,包括完整性、可追溯性等方面。 3. GMP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原料采购问题的解决措施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审核制度,选择具备GMP认证或符合质量要求的供应商。 •加强原料标识管理:对原料进行标识,并确保标识清晰、完整,以便追溯和管理。 •控制原料储存条件:建立适宜的原料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方面。 3.2 生产过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设备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符合GMP要求,包括定期维护、清洁和校准等。•建立标准作业程序:制定并执行标准作业程序,规范生产操作流程。 •工艺参数控制: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在适宜范围内。 3.3 质量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检验方法验证: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可靠。 •不合格品管理: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包括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数据记录与文件管理:建立规范的数据记录和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结论 GMP是制药行业中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加强原料采购管理、规范生产过程和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制药企业应积极推行GMP,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GMP检查过程中所提问题

GMP检查有关情况汇总 第一方面:现场检查 第一站:*车间 1.工作鞋更换;人流通道内的污染取和非污染区的划线管理。 2.万级和百级服理衣的交叉污染控制;百级工作服单独标志。 3.乳胶手套、鞋套应按照工作服统一进行。(密闭单独包装) 4.同样型号的编号管理且显著识别。(如:灭菌柜和消毒液桶) 5.流动设备(指运送车)应执行单独“标示”管理和密封改进。 6.回风滤网的管理和清洁落实到位。 7.管路和墙体密封;回风栏与墙体密封。 8.不得用容量瓶存备试剂溶液,且溶液保存条件应符合。 9.百级无菌药液回收工艺的补充验证,降低质量风险。 10.无菌过滤器安装(非无菌间的层流保护),减少质量隐患。 11.气泡点试验的记录规范化。(列出:厂家的具体产品信息) 12.无菌管路贯穿无菌区和非菌区的密封和交叉污染问题;该管路的清洗和消毒处理。 13.百级区域生产用具和检验用具过多。 14.轧盖间的除尘措施和减少污染。 15.百级消毒液存放不当,应按照无菌用具执行管理。 16.百级空调箱的送回风的温湿度表与实际温湿度有差异。 17.各仪器的温度巡检仪没有检准;电子温湿度表没有校正。 18.冻干机的清洁规定和培训。 19.压缩空气的滤器的气泡点检查缺少。 第二站:三车间 1.百级内鞋的程序没有明确或有交叉污染;手套管理一样问题。 2.百级的装量和澄明度检查的记录存在二次记录。 3.冻干机的无菌化没有严格执行蒸汽灭菌管理。 4.精滤间(无菌)的阳角密封加强。 5.回收和清洗贯穿管LU一样问题。 6.配料间的除尘措施和负压保护。 7.活性炭烘箱的设置和污染。 8.缓冲液的标示名称缺少、存放用具不当;有霉斑污染。 9.洗瓶岗位的压力低于标准没有处理措施(培训和责任心) 10.消毒液应参照药液严格执行物料管理。 11.辅助房间严格执行标志管理 12.化验室固定区域。 13.缺少待灭菌区标示。 14.电子天平配制标准砝码。 15.配料间与精滤间缺少压差表。 第三站:制水间 纯化水的酸碱度检查标准不当。 呼吸器的滤芯管理和气泡点测定。 各回水的水质的检查工作加强。 第四站:原料仓库 1.仓库休息日的温湿度记录监控和处理缺少。

原料药清洁验证问答

原料药清洁验证问答 关于原料药生产设备的清洁验证请教几个问题? 作者:王江林332(联系人TA网站)发布:2022年5月6日 1、如果设备为专有设备,不涉及共线生产,是否需要做清洁验证?如果一条生产线 暂时只用于一个原料的生产,可否不做清洁验证,以目视合格为标准?2、限度的制定到 底如何决策? 原料药限量配制方法:10ppm法,每日治疗剂量的千分之一,下一批的0.1%(以低毒 原料药杂质限量标准为准)。通常选择哪个?或者,这三种方法是公认的,仅取决于具体 的种类。 是一个原料药的生产线只考虑一个限度(选取最难清洗物质,用既定方法按设备共用 面积计算残留限度)?还是每一个设备都制定一个限度,然后选取最低限度作为清洁验证 的标准限度? 3.取样回收率是否应真实模拟设备残留物,以调查取样方法?喷洒浓度无关,但综合 回收率不低于50%,偏差不低于20%。 4、如果采用淋洗水法取样,是取一定量的水通过所有的管道设备,取最终淋洗水样?还是每个设备单独洗,单独取样? 5.TOC法不适用于化学原料药设备的清洁验证。如果是,是选择目标残留物还是国家 认可的标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我希望知情人士能给我一个答案。非常感谢你!国 美100(联系车站TA) 你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我也很想知道。请各位大神解答。我个人的看法是: 1.无论是共用设备还是专用设备,都应进行清洁验证。 2.我选的是最低日治疗剂量的千分之一。按每个品种做验证。 3.单独淋洗,单独取样。yan1984(站内联系ta) 1.都需要清洁和验证,但目视检查不好。 2.对原料药来说,10ppm法常用,省事。具体可参见apic最新的清洁验证指南。原料药如果有很多中间体的话,需要做每个中间体的验证。生产a中间体的设备用b中间体的 限度肯定不行。 3.采样回收率应真实模拟设备的残留情况,可使用与设备相同材料的板模拟。50%的 回收率太低,80%以上的回收率最好。4.见2,按每种产品划分。5.只需使用HPLC或GC。HS DL(车站联系人TA)

GMP检查与设备运行维护的常见问题

GMP检查与设备运行维护的常见问题 1. 什么是GMP检查?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良好生产规范)是指制药、医疗器械、 食品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标准。GMP检查是指对 生产企业进行的符合GMP要求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规范, 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2. 在GMP检查中,设备运行维护的重要性是什么? 设备运行维护在GMP检查中非常重要,因为设备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设备出现故障或维护不当,可能会对产品的生产造成影响,甚至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 3. 设备运行维护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3.1 设备清洁问题:设备的清洁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在GMP检查中,常 见的设备清洁问题包括: •清洁程序是否规范及有效; •设备清洁是否彻底,是否存在死角和积污; •清洁剂、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是否符合标准。 3.2 设备校准问题: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GMP检查中,常见的设备校准问题包括: •设备的校准周期是否符合规范; •校准程序是否规范,是否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校准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3.3 设备保养问题:设备的良好维护能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在GMP检查中,常见的设备保养问题包括: •设备保养计划是否制定,以及是否按计划进行保养; •关键零部件的更换是否及时; •设备保养记录是否完整、准确。 3.4 设备故障处理问题:设备故障的及时处理能有效避免生产中断和质量问题。在GMP检查中,常见的设备故障处理问题包括: •设备故障的记录和归类是否规范; •设备故障处理的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及时响应和解决; •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是否有追踪和记录。

口服固体制剂车间GMP检查主要缺陷及面临的问题(二)

厂房与设施方面: 大多属老厂房历史遗留问题,有的企业认为口服固体制剂产品本身风险较低,未按新修订药品GMP 的设计原则进行相应改造主要体现在厂房与设施格局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对正常生产操作带来不便,导致产品质量风险;仓储区物料的管理存在发生混淆、差错的风险;质量控制区域设置不合理,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对洁净区生产环境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可能会导致对产品污染的风险,记录中未体现辅料的称量记录。 主要缺陷举例:企业在洁净车间的设计和管理中存在多项易产生污染的风险,且评估和控制措施不够充分(或有效):不同洁净区间压差低于10Pa,压差自动监控系统未报警;包装间的两条冷却水管与1 条信号管穿越到外包装间,穿越管路未密封。 企业对于停电对车间环境影响的评估中,仅对每个空调系统设置3 个监控点,未覆盖全部的关键生产区域,环境评估数据不充分企业进行彩钢板改造施工,施工区域停止生产,非施工区域正常生产操作,在产品变更评估中未涵盖尘埃粒子监控数据和微生物限度监控数据的评估; 一般缺陷举例:

(1)生产区厂房实施设计的空间不足,功能间设置,功能区域划分不合理,洁净区域环境监控不到位,主要有:一般生产区无容器具洗存间。蜜丸制丸岗位用润滑油炼制未设置相应的场所。储料室和粉碎室,粉碎室和称量室之间没有可以连通的门,存在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中药提取车间洁净区中间站与收粉间之间有一个未封闭的门,收粉间生产操作时存在对中间站存放物料产生交叉污染的风险。 (2)洁净区环境监控不到位,如: 未对洁净区内有压差梯度要求的功能间设置压差指示装置;操作背景的洁净级别为D 级,未对操作环境进行微生物监测;物流气锁间未设置回风。 2.仓储区空间不足,区域划分不规范,仓库管理不完善, 主要有: (1)仓储区空间不足、区域划分不规范,存在物料存储过程中混淆和差错的风险,如:仓储区面积与生产品种的规模不相适应,标识毒剧药材的库房中存放贵细药材;药材库、成品库、阴凉库等不合格品区无隔离措施;成品库未设置阴凉留样室,未设置阴凉退货区;原辅料阴凉库固、液存放未分区管理等;冷库中待验区与合格区无醒目标识。 仓库管理不完善: 原辅料库、退回产品库无温湿度监控设施及记录; 节假日未对物料储存条件进行监控、记录; 提取车间物料暂存室无湿度调节设施

药品生产企业GMP飞检常见160项缺陷项汇总

药品生产企业GMP飞检常见160项缺陷项汇总 一、采购进货查验管理 1、未查验某些原料供应商的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 2、原料进货查验把关不严,产品检验报告项目记录不全; 3、未建立进货查验记录或无原始检验记录; 4、原材料查验记录,缺少审核人员签名; 5、未按照企业进货查验制度进行进货查验; 6、某原料的采购记录中缺少生产企业名称,无法实现有效追溯。 7、进货查验记录和凭证未按规定期限保存; 8、部分原材料有供方的资质复印件,但无检验合格证明材料; 9、未提供部分进口原料国内供应商的相关许可证件; 10、某原辅料进货查验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满保质期后六个月; 11、缺原料验收合格报告及相关记录; 12、提供的部分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供应商生产许可证已过期或未提供; 13、某产品进货查验时缺少农药残留项目的记录。 二、产品追溯及产品召回 1、没有不安全产品召回管理制度、计划、公告和召回产品处

置记录; 2、不安全产品无召回计划; 3、不合格产品无安全防范措施记录; 4、某些批次的不合格品有不合格品处置记录,但没有生产记录; 5、产品召回记录批次未能与生产产品批号相对应; 6、未提供某抽样产品不合格召回相关记录或召回记录不全; 7、未提供不合格品的处置记录或记录不全; 8、召回的不合格品储存记录不完整,缺少规格; 9、未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缺乏处理客户投诉的相关记录。 三、仓储及销售管理 1、未能提供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记录和领用出库记录; 2、原辅料存放,未与墙壁、地面保持适当距离; 3、部分库房入口防鼠板较低或无防鼠设施。 4、某仓库换气扇的电源线断裂,不能正常运行; 5、成品库顶棚局部区域及南墙玻璃窗不能有效防止阳光直射; 6、产品出厂销售没有记录产品的规格、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销售日期等基本信息; 7、销售记录项目不完整,缺少购货者联系方式; 8、原辅料领用出库记录的数量与进货验收记录不符(出库数

GMP洁净区常见问答汇总

GMP洁净区常见问答汇总 1、对于洁净区,GMP规范有哪些要求? 答:对洁净室的温度、湿度、照度、压差、沉降菌、悬浮粒子数等指标有要求,只有各项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生产。 2、洁净区是什么? 答: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防止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3、洁净区内表面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洁净区的内表面(墙壁、地面、天棚)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便于有效清洁,必要时应当进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尘埃积聚和便于清洁。 4、进入洁净区的空气如何空调净化? 答:进入洁净区的空气,依次经过初效(又称粗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器过滤,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洁净级别。初效过滤器对5μm 颗粒过滤效率为20~80%;中效过滤器对1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在20~70%高效过滤器对0.3μm颗粒过滤效率能达到99.97%以上。 5、洁净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为多少? 答: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6、洁净室换气次数为多少?

洁净室(区)每小时换气次数见下表 7、物料怎样进入洁净区? 答:(1)物料进入洁净区(室)前,在进入拆外包间之前先用吸尘器或抹布清理干净,进入拆外包间除去外包装,并对物料的内包进行必要的清洁处理或用0.5%新洁尔灭消毒。 (2)通过缓冲间或传递窗传送至洁净区(室),注意缓冲间两侧门严禁同时打开,及时关闭缓冲间或传递窗的门,以防外界空气倒灌造成污染。 8、外来人员进入洁净区要履行什么程序? 答:外来人员(含参观人员、检查人员、设备厂家检修人员)进入洁净区时需经批准,并由专人陪同。进入洁净室(区)时,先进行登记并接受培训后按人员净化程序,换鞋更衣,消毒后方可进入。 9、为什么洁净区的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活动? 答:因为人是最大的污染源。并且人活动是产生较多的微生物和尘埃,所以在洁净区人员要尽量少,动作应缓慢,尽量减少说话,并尽量减少活动,防止破坏气流流型和造成环境污染。

gmp常见问题及措施

gmp常见问题及措施 GMP常见问题及措施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指良好的生产规范,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遵循GMP规范可以有效地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然而,在GMP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人员问题 1.员工素质不高 员工素质不高是影响GMP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员工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地执行GMP规范,容易导致药品质量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 包括GMP规范、药品生产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2.员工意识不强

员工意识不强是另一个常见问题。员工缺乏对GMP规范的认识和重视,不能充分理解GMP规范的重要性,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解决措施:加强员工教育,提高员工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 教育活动,让员工充分认识到GMP规范的重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设备问题 1.设备不合格 设备不合格是影响GMP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设备不符合GMP规范要求,容易导致药品质量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符合GMP规范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符合GMP规范要求。 2.设备清洁不彻底 设备清洁不彻底也是一个常见问题。设备清洁不彻底容易导致交叉污 染和药品质量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设备清洁管理,确保设备清洁彻底。对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清洁度符合GMP规范要求。 三、文档问题 1.文档不规范 文档不规范是影响GMP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文档不符合GMP规范要求,容易导致药品质量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文档管理,确保文档符合GMP规范要求。对文档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文档记录不全 文档记录不全也是一个常见问题。文档记录不全容易导致药品质量问题。 解决措施:加强文档记录管理,确保文档记录完整。对文档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确保文档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之,GMP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但只要加强管理,提高

药品GMP检查中的常见问题

药品GMP检查中的常见问题

药品GMP检查中的常见问题 ——王力 一、药品生产企业的常见问题 1、对药品质量的保障完全依赖药品检验报告。 2、编造假记录的现象时分普遍。 3、对GMP理解不到位,没有完全领会GMP的要求。、 二、药品GMP认证检查报告点评 (一)案例一一般缺陷:19项 1、岗位人员培训达不到位(灭菌岗位对操作界面不熟悉,洗灌封人员对在线尘埃粒子检测报警装置不熟悉)(第27条)。 2、未考虑辅助房间,特别是设备控制房间对环境的要求。(42) 3、防虫设施仅有捕杀而无有效防止进入措施。(43) 4、仓储未设接受区,不能对货物在入库前做必要的外清。(60) 5、无设备档案的管理文件;设备档案没有集中管理;有文件规定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得影响产品质量,但没有具体的措施;没有按照设备的分类及使用情况制定维修保养计划。(73、79) 6、洗灌封及清洁规程内容与实际使用情况不一致,文件规定清洁剂为注射用水、纯化水和洗洁精,而实际为注射用水在线清洁,未在相应的文件中要求已清洁设备干燥存放。(84) 7、注射用水分配系统未规定循环水的流速;对除纯化水,注射用水总送水,总回水和储罐外的其他使用点未定期全检,仅控制微生物限度。 8、未按规定确认每一包装的原辅料正确无误;仓库货位卡填写不规范,领用记录仅填写领取数量,未说明具体流向。(110) 9、文件的发放、收回、销毁控制记录未体现所发放、收回文件的名称及编号;个别通用性文件为按照要求修订。(153) 10、工艺规程内容不完整。(仅规定了葡萄糖的投料处方,未明确无水葡萄糖投料的详细处方,未明确投料顺序及灭菌时压力参数的设置)(170) 11、批生产记录不完整,未包括气泡点试验、环境监测等数据内容;称量记录缺乏原始性,称量是毛重,记录的为净重。(175)

【GMP制药】54个清洁验证类经典问答

清洁方法 Q 30:设备清洁培养基是直接在32度培养还是先在20~25度培养3天再在32度培养2天? 解答: 如果要通过国内的认证,采用30-35度培养没有问题,通过国外的认证需要两个温度培养。 理由: N/A 参考: N/A Q 31:化学合成医药中间体是否需要每批生产结束后进行清洗 解答: 应基于风险评估,如步骤重要性,产品特性及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评估,通常所说大清场和小清场,清洁内容,要求和频率都是不一样的,但建议每批结束后做清洁更好,风险较小。若连续生产且时间较短,清洁内容可简单点,公司文件上加以要求和监督。一般来说,清洗验证应当针对那些如果受到污染或偶然带入异物就会对原料药的质量带来极大危险的情况或工序。例如,在生产的前期阶段,可能就无需验证设备的清洗程序,那里的残留物会被后面的纯化步骤除去。

理由: N/A 参考: ICH Q7 12.7 Q 30:清洁有效期验证需要做几批? 解答: 清洁验证需要连续进行三批,一般情况下是跟清 洁验证一起做的。清洁有效期的验证分二种情况 进行验证,一种是脏设备保存时间的验证,就是验证设备使用后,放置一段时间后,进行清洗,是否能清洗干净,能否达到设定标准;第二种情况是验证设备清洁消毒后,再次清洗干净,再次使用的时间,主要是对微生物水平进行检测。 理由: N/A 参考: N/A Q 29:清洁验证中擦拭回收率不到50%,怎么办?是固体制剂,主药成份微溶于水 解答: 首先检查下验证时待测物的浓度是否合理,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限度是否满足要求,回收率试验影响因素很多,人员取样方法,喷淋时待测物的分布,取样后,棉签的处理方法,浸泡时间,如果是湿着擦拭考虑换一下溶剂,。那就不是擦不下来,而是溶解不下来,回收率影响从两方面考虑,1、 擦拭回收率,重点考虑取样溶剂、棉签及数量选择 2、样品回收率,重点考虑样品提取回收率,即提

GMP认证中的常见问题

GMP认证中的常见问题及重新认证中的注意事项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提供了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药品生产必须符合GMP的要求。GMP认证是依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对药品生产是否符合GMP的要求而采取的一项强制性认证制度。GMP的贯彻和实施,对加强制药企业的生产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原料药、制剂品种、医用氧、中药饮片等生产企业采取强制性认证,通过认证成为企业从事药品生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实践证明,通过实施GMP认证,有利于提高制药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有人认为,实施GMP的主要困难是厂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部分,然而分析我市药品生产企业认证情况发现:近年来通过不断投资,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等不断优化、提高,GMP认证初期硬件不足的问题明显改善,而软件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浅谈以下看法,力求对目前需要重新认证的企业有所帮助。 一、GMP认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GMP对企业各级人员都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规定对各级人员的GMP 培训是必需的。GMP是“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面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制药企业的具体运用。在质量管理中,“全员参与”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也体现了对员工的激励和培养、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员工不断强化GMP意识,甘于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但一些企业由于对此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按要求配备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重视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员工的GMP培训工作存在缺陷,培训计划虽然制订的井井有条,实施的培训却很少,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很多GMP文件只是为应付认证检查,没有真正用于日常的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只有一流的人才,才有一流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员工素质的提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并长期坚持下去,使员工明白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文件制定。文件是GMP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硬件不足,软件弥补”,这既符合GMP的要求也符合目前的国情。但现实情况则正好相反,大多企业的硬件还是比较好的,为通过认证,企业不惜重金,购买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