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优质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一框《社会历史
的本质》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5课第一框《社会历史的本质》。第二单元讲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其中的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第五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一框,主要讲解社会历史的本质。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1.2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1 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社会历史的本质。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包括“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目内容。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相信学习本课关于社会历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科学精神】
探究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公共参与】
根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的观点设计人生规划,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五、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刚刚接触社会历史知识,对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观充满好奇。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种好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理解观点,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一步耐心培养。
六、说教学方法
启发式、材料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学准备: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问题导入。
师: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社会历史的本质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阅读与思考
(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谈到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密切的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别的又是劳动。
(2)生阅读后思考: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3)生小组内交流分享观点。
(4)生反馈,师结合相关材料,讲解归纳:
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阅读与思考一
(1)师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即便像费尔巴哈这样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2)生阅读后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3)生小组内交流分享观点。
(4)生反馈,师结合相关材料,讲解归纳:
①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②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们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