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下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

吐尔洪·玉山

【摘要】在南疆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量、施氮量、施磷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规律,提出不同产量下的水、氮磷优化组合方案模式,以期为南疆地区玉米生产上合理灌水施肥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乡村科技》

【年(卷),期】2016(000)017

【总页数】2页(P86-87)

【关键词】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

【作者】吐尔洪·玉山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拜城农业试验站,新疆拜城 842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水分和养分的协调运筹是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在水资源稀缺的地区,探索节水灌溉方式下玉米水肥耦合效应,对于完善和熟化膜下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理论技术,提高种植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生产潜力。因此,对该地区滴灌施肥下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有关南疆地区膜下滴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报道较少,针对此,特开展试验予以探究。

1.1 试验区概况

小区试验设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农业试验站试验地(北纬

41°47',东径081°54'),海拔高度1 192.8 m。试验田为壤土,中等肥力水平,全年降雨量为95 mm,平均气温7.4℃,无霜期为163 d,适宜栽培作物为

玉米、小麦及油料作物。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当地主要的玉米栽培品种天玉31号。于2015年4月在新疆农业科学院拜城农业试验站试验基地开展试验。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灌溉量、施氮量、施磷量三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置处理,试验因素水平表、试验处理设计分别见表1和表2。

共25个处理,3次重复,共60个小区,试验处理在田间随机排列,小区长4.5 m,宽3.6 m,面积为16.2 m2。本试验田玉米品种为新玉31。滴头间距30 cm,l膜2带4行式,薄膜覆盖宽度为140 cm,种植行距为30 cm+40 cm+30 cm,株距20 cm,结行宽度50 cm;每行作物布置一条滴灌带,单个滴头流量为3.1

L/h,滴头间距为25 cm。氮肥施用尿素,磷肥施用过磷酸钙。所有处理氮、磷肥总量的20%作为基肥,播种前撒施翻入土壤;氮、磷肥总量的80%作追肥,6次

随水追施。用施肥罐控制施肥量,用水表控制灌水量。所有处理的生育期追肥比例和灌水比例相同,见表3。

2.1 水肥一体化处理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各试验小区采取单打单收,对其产量的平均值折合成玉米667 m2产量,并对数

据进行整理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和表5。从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灌溉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非常显著,纯氮、纯磷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2.2 效应曲线分析

从图1效应曲线可以看出,灌溉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非常显著,灌水量为260~320 m3/667 m2时,玉米产量较高;纯氮为8.0~11.5 kg/667 m2时玉米产量

较低,纯氮为16.0~20.5 kg/667 m2时玉米产量较高;纯磷为4~8 kg/667 m2时玉米产量较低,纯磷为10.38~12.00 kg/667 m2时玉米产量较高。

①通过水肥耦合效应试验探讨玉米产量与灌水、氮肥及磷肥用量间的关系。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对玉米产量影响作用次序为:水>N>P;各因素交互作用都表现为

正效应,其效应顺序为:N水>P水>NP,即只有水肥配施才能保证玉米的产量。

②从效应曲线图可以看出,该试验中最佳灌溉量为300 m3/667 m2,氮的最佳投入量为24 kg/667 m2,磷的最适投入量为10.38 kg/667 m2。仅从产量角度评价,以较高氮肥用量、高磷肥用量和丰富灌水量为该试验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